高中地理人教版新课标 必修1 第四章 河流地貌的发育(2021)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人教版新课标 必修1 第四章 河流地貌的发育(202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10-08 09:17: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87张PPT)
第14讲
河流地貌的发育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成熟期——河流下游
侧蚀为主
河谷横剖面呈槽形
形态
侵蚀作用
河谷的演变过程
初期——河流上游
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
河谷横剖面呈V形
发展期——河流中游
下蚀减弱,侧蚀加强
河谷展宽,横剖面呈U形
形态
侵蚀作用
侵蚀作用
形态
北半球
右岸侵蚀
溯源侵蚀
下蚀
凹岸侵蚀
河流的侵蚀地貌
堆积的位置?堆积物名称?成因?
河流的堆积地貌
冲积扇/洪积扇发育于山前
河漫滩平原发育于河流中下游
三角洲形成于河流
入海口的海滨地区
河流地貌知识结构:
位置
侵蚀地貌
堆积地貌
源头
上游山区
中游
下游
入海口
溯源侵蚀
下蚀为主
下蚀减弱,
侧蚀增强
侧蚀为主
海水侵蚀:河流堆积和海水
侵蚀的动态平衡
出山口的洪(冲)积扇
河漫滩
弯曲河道
平直河道
三角洲:入海口地势平坦,河流
流速减慢和海水顶托作
用,导致泥沙沉积



V型河谷
河道变宽变浅
U型河谷
进一步变宽变浅
槽型河谷
溯源侵蚀的一些例证:
思考:
⑴湍急的水流朝什么方向侵蚀河床?
⑵河床剖面呈何种形态?
唐古拉山
6100m
上游河段,河水以向下侵蚀作用为主(源头:溯源侵蚀)
上游虎跳峡
典型的河流上游V型谷
(以侵蚀为主)
丽江附近
的金沙江
典型的河流上游V型谷
(以侵蚀为主)
上游瞿塘峡
典型的河流上游V型谷
(以侵蚀为主)
地点二:中游-川江(自四川省宜宾至湖北省宜昌段的别称

中游河段:河流以河水侧蚀为主
下游南京河段
地点三:中游-荆江(自湖北省枝城至湖南省岳阳县城陵矶段的别称

中游河段:河流以河水侧蚀为主
牛轭湖
牛轭湖
牛轭湖
牛轭湖
凹岸
凸岸
思考:
1、河流对凹、凸岸的侵蚀作用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2、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处河道会如何变化?
中游河段:河流以河水侧蚀为主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凹岸
凸岸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凹岸
凸岸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凹岸
凸岸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凹岸
凸岸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凹岸
凸岸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牛轭湖
地点三:中游-荆江(自湖北省枝城至湖南省岳阳县城陵矶段的别称

中游河段:河流以河水侧蚀为主
牛轭湖
牛轭湖
牛轭湖
牛轭湖
平坦草原的“曲流”
陡峭山区的“曲峡”
地壳抬升
凸岸堆积
凹岸侵蚀
讨论回答:图中A、B两点哪个地方更适合建货运码头?并请说明理由。(提示:货运码头要注意航道深浅)
(货运码头)
结论:
弯曲河段:凹岸侵蚀,凸岸堆积(不考虑地转偏向力)
平直河段:侵蚀发生在“南左北右”河岸




万达
嘉祥




从源头到河口:
落差减小,流速减小,下蚀减弱,河谷变浅
水量增加,侧蚀增强,河谷拓宽
河流地貌:
上游:
中游:
下游:
下蚀为主,河谷呈“V”型;源头有溯源侵蚀
下蚀减弱,侧蚀增强
弯曲河道
平直河道
河谷呈“U”型
侧蚀为主,河谷呈“槽”型
侵蚀地貌
归纳总结 河流侵蚀地貌

源头:溯源侵蚀
上游:下蚀为主
中下游:侧蚀为主
方向
向河流源头
向河床下方
向两侧河岸
对河谷的影响
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
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
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向横向发展
河道特征
伸长
加深
展宽
堆积的位置?堆积物名称?成因?
思考:河流侵蚀产生的泥沙到哪去了?
冲积扇/洪积扇发育于山前
河漫滩平原发育于河流中下游
三角洲形成于河流
入海口的海滨地区
河流地貌:
上游:
中游:
下游:
下蚀为主,河谷呈“V”型;源头有溯源侵蚀
下蚀减弱,侧蚀增强
弯曲河道
平直河道
河谷呈“U”型
侧蚀为主,河谷呈“槽”型
上游:
中游:
下游:
“冲积扇/洪积扇”——出山口
“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入海口
侵蚀地貌
堆积地貌
弯曲河道:凸岸堆积
平直河道:地转偏向力另一侧堆积
B
西藏冲积扇地形
洪积-冲积平原
中游—河漫滩平原
入海口—三角洲
入湖口—三角洲
扇三角洲是指由冲积扇(包括旱地扇和湿地扇)作为物源,在活动的扇体与稳定水体交界地带沉积的沿岸沉积体系。这个沉积体系可以部分或全部沉没于水下,它们代表含有大量沉积载荷的冲积扇与海或湖相互作用的产物。
冲积扇发育在山前
河漫滩平原发育于河流中下游
三角洲一般在河流入海口的海滨地区
河流堆积地貌
每个部位堆积的成因?
归纳总结 河流堆积地貌
冲积平原是典型的堆积地貌,有三种类型:
类型
分布
形成机制
地貌特点
图示
洪积—冲积平原
山前
季节性的洪水或河流流出谷口→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搬运能力降低→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
河漫滩平原
河流中下游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水下堆积体→河漫滩→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连接形成河漫滩平原
地势平坦、宽广
分弯曲河道
和平直河道
三角洲平原
河口地区
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海水顶托→泥沙堆积→三角洲相连形成三角洲平原
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

河流的侵蚀与堆积地貌知识总结
河段
外力
侵蚀
堆积
搬运
上游
中游
下游
溯源侵蚀
、下蚀为主
下蚀减弱
侧蚀增强
V形谷
U形谷
槽形
洪(冲)积扇、
洪积—冲积平原
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
侧蚀为主
以侵蚀为主
(流速快)
以堆积为主
(流速慢)
侵蚀减弱
堆积增强
河流地貌知识结构:
位置
侵蚀地貌
堆积地貌
源头
上游山区
中游
下游
入海口
溯源侵蚀
下蚀为主
下蚀减弱,
侧蚀增强
侧蚀为主
海水侵蚀:河流堆积和海水
侵蚀的动态平衡
出山口的洪(冲)积扇
河漫滩
弯曲河道
平直河道
三角洲:入海口地势平坦,河流
流速减慢和海水顶托作
用,导致泥沙沉积



V型河谷
河道变宽变浅
U型河谷
进一步变宽变浅
槽型河谷
考情速查
命题揭秘
2015·广东文综,6
河流地貌是外力作用形成地貌的主要表现,在高考中出现频率较高。往往结合区域自然分布图或河流特征,以选择题或综合题形式考查河流地貌的发育。
2014·北京文综,6~7
2013·山东文综,26(1)
2012·北京文综36(2)
(2019·全国文综Ⅲ)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河发源于美国内陆高山,河流上游河段受季节性融雪和大气降水补给。7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降水多为暴雨。该河段流量和含沙量年内变化大,但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下图示意该河段典型河流断面不同时间的水体形态。
(1)对该河段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的现象作出合理解释。
(2)指出4~6月该断面河水深度的变化特征,并说明原因。
(3)分析8月该河段河底淤积的原因。
(1)(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未摆动);
单一岩性(岩性相近)河岸,河岸直立。
(2019·全国文综Ⅲ)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河发源于美国内陆高山,河流上游河段受季节性融雪和大气降水补给。7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降水多为暴雨。该河段流量和含沙量年内变化大,但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下图示意该河段典型河流断面不同时间的水体形态。
(1)对该河段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的现象作出合理解释。
(2)指出4~6月该断面河水深度的变化特征,并说明原因。
(3)分析8月该河段河底淤积的原因。
(2)变化特征:深度增加。
原因:融雪补给为主,流量持续增长,水位上升;
融雪补给为主,含沙量低,流速持续加快,侵蚀河床。
(2019·全国文综Ⅲ)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河发源于美国内陆高山,河流上游河段受季节性融雪和大气降水补给。7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降水多为暴雨。该河段流量和含沙量年内变化大,但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下图示意该河段典型河流断面不同时间的水体形态。
(1)对该河段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的现象作出合理解释。
(2)指出4~6月该断面河水深度的变化特征,并说明原因。
(3)分析8月该河段河底淤积的原因。
(3)降水补给,(坡面侵蚀强,)河水含沙量高;
径流量与流速变率大,流速降低时泥沙快速淤积。
(2018·全国文综Ⅰ)右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1~3题。
1.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A.T0
B.T1
C.T2
D.T3
2.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A.T3形成时期
B.T2形成时期
C.T1形成时期
D.T0形成时期
3.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A.持续下降
B.持续抬升
C.间歇性下降
D.间歇性抬升
A
A
D
2015·广东文综,6
1.河流的河床形态,受流域内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列因素中,对河床形态影响不大的是
A.岩石性质
B.通航里程
C.地质构造
D.降水多少
答案
解析
河流的河床形态主要受流水的侵蚀和堆积等作用的影响,因此水量多少、流速快慢、岩石性质、地质构造等都可能影响河床形态,而轮船主要在水中及水面航行,故通航里程对河床形态影响不大。
2014·北京文综,6~7
右图示意某河谷断面经历的一次洪水过程。读图,回答2~3题。
2.该河谷
A.岩层①比岩层②形成年代早
B.岩层②比岩层①易受侵蚀
C.是断层上发育形成的向斜谷
D.呈“V”型,适宜修建水库
答案
解析
2014·北京文综,6~7
3.本次洪水
A.水位上升时,河流搬运作用减弱
B.水位下降时,河流含沙量增加
C.流量增大时,河流堆积作用增强
D.河流侵蚀作用使河床加宽变深
答案
解析
(2013·山东文综,26(1))26.(2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年降水量仅200mm左右但蒸发量达1600mm的银川平原,因黄河贯穿,湖泊众多,加之贺兰山的“守护”,盛产稻米、枸杞等名特优产品,有着“塞上江南”的美誉。图6为银川平原及周边区域图,图7为该区域地貌景观示意图。
(1)指出图7中P处的地貌类型,并说明其形成过程。(6分)
冲积扇(洪积扇)。山区河流流出山口,流速减缓,其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
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简述图中滦河三角洲的成因
(6分)。
在滦河河口附近,流速减缓;
加上海水顶托作用;
使得泥沙堆积,形成三角洲。
(2012·北京文综)读图,回答下题。
山地和河流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THE
INFLUENCE
OF
RIVER
GEOMORPHOLOGY
OF
SETTLEMENT
DISTRIBUTION
人类从“逐水草而居,择丘陵而处”的远古时期,就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时至今日,水更是人类生活当中永远的话题……
注释:
“逐水草而居,择丘陵而处”:
游牧民族按照水草迁徙的方向而迁徙。农耕民族选择在有坡度的山坡建造房屋。
成都平原的几乎每一座城市,都有一条河流穿城而过!
河流对聚落形成的作用
自然条件:
平坦的地形
湿润的气候
丰富的水源
肥沃的土壤
社会人文条件:
丰富的资源
便利的交通
耕地破碎地区:聚落规模相对较小
山区河谷聚落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地带,高于洪水位的地方
山区冲积扇聚落
山区冲积扇聚落
河漫滩平原聚落
地震前的汶川映秀镇
地震后的汶川映秀镇
河漫滩平原聚落
攀枝花
凸岸
堆积
凸岸
堆积
凸岸
堆积
冲积扇
山区的聚落主要分布于冲(洪)积扇和河漫滩平原上,所以一般都呈条带状,或蜿蜒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两岸发展。如兰州市区东西长度约30千米。
山区聚落
兰州市区
兰州
耕地连片地区:聚落规模相对较大
平原低地的聚落往往沿河呈线状或团状分布
中国的主要大江大河
串起了众多省会省市
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THE
MOUNTAIN
INFLUENCE
ON
TRANSPORTATION
表现:以公路为主,铁路为辅
原因:修建公路的成本和难度均
低于铁路
运输方式
线路分布
延伸方向
交通方式
每公里造价
爬坡能力
公路
普通高速
0.6-0.8亿
家庭轿车和城市SUV的极限:10°
山区高速
1-2亿
(雅西高速1.7亿)
铁路
普通铁路
0.5亿
目前中国铁路最大坡度:5°
高铁
1.6亿
地铁
5亿
公路和铁路的造假和爬坡能力对比
表现: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沿等高线分布
原因:地势相对和缓,施工难度较小
建设和运营成本低
运输方式
线路分布
延伸方向
山区公路选线一般选择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尽量考虑联系居民点。
(2018·海南地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主要交通线和城镇的分布。
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概括甲、乙两地间主要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并简析原因。(10分)
答案 分布特点:(主要交通线)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分布。
原因:南部为山地,北部为河流。沿山麓等高线修建交通线,工程量较小;(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既避洪水,又少地质灾害威胁。
表现:走“之”字形
原因:地势起伏大
运输方式
线路分布
延伸方向
滇藏公路
为了达到线路的技术要求,在山地地区修建公路和铁路往往需要迂回前进。
川藏公路
为了达到线路的技术要求,在山地地区修建公路和铁路往往需要迂回前进。
这段线路起终点之间的直线距离仅为12.352公里,但海拔高度从1649米爬升至2362米,高差达713米。如果按传统的缓冲坡度方法,司机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侧翻;其次,如果直接修路通过,太陡峭,修盘山公路又会太长。设计人员因此才想到用双螺旋形隧道,汽车通过隧道时,近乎原地的跋涉,便能轻松爬升300多米。位于双螺旋隧道之间的干海子特大桥,桥总长1811米,设计宽度24.5米,共36跨,最高桥墩高达107米,桥基以下的基础深度平均也有40多米深。可抗地震烈度为9度。
表现:以公路为主,铁路为辅
原因:修建公路的成本和难度均
低于铁路
表现:走“之”字形
原因:地势起伏大
表现: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沿等高线分布
原因:地势相对和缓,施工难度较小
建设和运营成本低
运输方式
线路分布
延伸方向
考情速查
命题揭秘
2015·广东文综,11
该考点常结合区域图或文字材料,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地表形态对交通和聚落分布及特征的影响。
2013·海南地理,11~12
2012·北京文综,36(1)
地形对聚落的影响
该区域冬季漫长,受到冻融作用的强烈影响,阳坡冬季白天受到的太阳辐射比阴坡多,昼夜温差比阴坡大,导致冻融作用比阴坡大,而冻融作用越强对建筑物地基的破坏越大,因此居民点阴坡多于阳坡。阴坡为北坡,为西北风的迎风坡,气候寒冷,不利于牲畜越冬;采光条件差。
2013·海南地理,11~12
2012年4月28日正式通车的四川雅安—西昌高速公路,穿越了龙门山构造带及安宁河断裂带,沿线多高山、断崖、陡坡、溶洞、深谷。雅西高速公路全长约240千米,其中特大桥23座,大桥168座,隧道25条,桥隧长度占全线总长的55%。下图是“雅西高速公路汉源流沙河大桥景观图”。读图,回答2~3题。
2.雅西高速公路桥隧密布的主要原因有(双选)
A.多断崖、深谷
B.多石灰岩溶洞
C.多高山、陡坡
D.多角峰、U形谷
AC
全线桥隧比高达55%,全线有桥梁270座,其中特大桥23座,大桥168座;有隧道25座,其中特长隧道2座,长隧道16座
3.大量桥隧对保障雅西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意义主要有(双选)
A.减轻冰川的危害
B.减轻冻土的危害
C.减轻山崩滑坡的危害
D.减轻暴雨泥石流的危害
答案
解析
雅西高速公路沿线没有冰川活动和冻土的分布,从材料中看,该区主要是多高山、断崖、陡坡、溶洞、深谷等不利条件,这些条件加上川西地区多暴雨,特别容易出现山崩、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2013·海南地理,11~12
1.调查研究发现,内蒙古东部某农牧交错区(43°32′N~44°32′N)居民点的密度,阴坡大于阳坡。其合理的解释是阴坡冬半年
A.冻融作用影响小,房屋地基较稳定
B.正好地处背风坡,利于抵御强寒潮
C.积雪较厚,便于牲畜和冬小麦越冬
D.采光更为充分,利于居民照明取暖
2015·广东文综,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