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课时训练试卷
班级姓名
8.列夫 托尔斯泰
一.选择题
1.选择下列画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
A.胡髭(zì)长髯(rán)一绺绺(liǔ)鬈发(quán)
B.黝黑(yǒu)粗劣(liè)滞留(zhì)穹顶(qióng)
C.可憎(zēng)蒙昧(mèi)貂皮(diāo)酒肆(sì)
D.掠过(lüè)颔首(hàn)锃亮(zèng)轩昂(xuān)
2.下面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转学一年后,又回到了原来的学校,他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展现在同学们面前是万象更新的面貌。
B.近几年的股市风波,让他家徒四壁,他已无力负担沉重的债务。
C.法院开庭了,人们正襟危坐,他们紧张下一刻将发生什么。
D.她的成功是无可置疑的,因为她为此付出了无数汗水和时间。
3.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B.这个出身于名门望族的男子长相粗劣,生就一张乡野村夫的脸孔。
C.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D.我们见到的是一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打塌了的样子。
4.下列对课文《列夫 托尔斯泰》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前半部分描写托尔斯泰的外貌,突出了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二是他和普通人一样,混在人堆里分辨不出来。
B.全文既对托尔斯泰的“形”“神”做了独到细致的刻画,同时也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赞美之情。
C.文中写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正是用来反衬他目光的犀利,灵魂的高贵。
D.文中运用大量的排比和夸张写出了伟人平庸粗鄙的一面。
5.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这种穿透心灵的审视仅持续了一秒钟,接着便刀剑入鞘,代之以_______的目光与_______的笑容。虽然嘴角紧闭,没有变化,但那对眼睛却能满含_______的笑意,犹如_______的星光。
A.和蔼柔和神奇粲然
B.柔和和蔼粲然神奇
C.和蔼柔和粲然神奇
D.柔和和蔼神奇粲然
6.结合语境,将下列语句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乡村,没有树的村庄是不可想象的,而一个没有鸟的村庄,那将是多么的寂寞!其实,人是乡村的主人,①______,②_______.说透了,一个村庄的组成,就是人、树、鸟的完美和谐。
A.①鸟是村庄的风景 ②而树是点缀风景的亮色
B.①树是村庄的风景 ②而鸟是点缀风景的亮色
C.①树是村庄的风景 ②而人和鸟是点缀风景的亮色
D.①人和鸟是村庄的风景 ②而树是点缀风景的亮色
7.下列词语中不含贬义的一项是( )
A.藏污纳垢矮小敦实引人注目意趣盎然
B.粗制滥造无可置疑麻木不仁名门望族
C.鹤立鸡群文坛泰斗颔首低眉正襟危坐
D.诚惶诚恐天才灵魂郁郁寡欢丑陋可憎
二.基础知识
8.《列夫 托尔斯泰》的作者是茨威格,他是奥地利著名作家。列夫 托尔斯泰在文坛驰骋60多年,创作了世界文学中一流的作品,其中《 》《 》《 》三部长篇小说代表了他的文学创作高峰。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yǒu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蜜的须发。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脸庞
胡髭
yǒu 黑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
(3)“颇有”的“颇”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里有以下解释,在本文中的意思是
A.偏;不正。
B.很;相当地。
(4)本段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 。
三.现代文阅读
10.读下列课文中的语段,联系全文回答问题。
亏得有这么一对眼睛,托尔斯泰的脸上于是透出一股才气来。【甲】此人所具有的天赋统统集中在他的眼睛里,就像俊美的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丰富思想都集中在他的眉峰之间一样。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乙】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对眼睛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像一只猎鹰从高空朝一只胆怯的耗子俯冲下来,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它们可以照耀在精神世界的最高处,同样也可以成功地把探照灯光射进最阴暗的灵魂深处。这一对烁烁发光的晶体具有足够的热量和纯度,能够忘我地注视上苍;有足够的勇气注视摧毁一切的虚无,这种虚无犹如蛇发女怪那样,看到她的人就会变成石头。【丙】眼皮刚一睁开,这对眼睛就必然毫不含糊,清醒而又无情地追寻起猎物来。它们容不得幻影,要把每一片虚假的伪装扯掉,把浅薄的信条撕烂。每件事物都逃不过这一对眼睛,都要露出赤裸裸的真相来。【丁】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1)下面一句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应填在原文的
在这对眼睛看来,没有办不到的事情,除非让它们陷入无所事事的白日梦中,在优雅而快活的梦境里默默无声地享乐。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2)如何理解文中加点的词语“精神世界的最高处”和“最阴暗的灵魂深处”?
(3)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4)本段是从托尔斯泰眼睛的哪几个特点来写的?
(5)课文中作者对托尔斯泰外貌的描写,除运用夸张外,还运用了大量想象丰富的比喻,有的句子是夸张和比喻连用,将托尔斯泰的形貌和深邃的内心世界极为形象地展示在读者面前。试从文中找出几处比喻和夸张连用的句子,并说说其表达效果。
描写眉毛:
描写须发:
描写皮肤:
描写鼻子:
表达效果:
11.课外阅读。
魔镜里的钱钟书(节选)
张建术
①钱钟书成为知识界的“传奇人物”,是中国内地开始崇尚知识和智慧的一个象征。讽刺小说《围城》享yù___海内外;《管维编》不仅是钱钟书最能传世的代表之作,恐怕也是学术史上壁立千仞的一个高峰吧。
②始终没有人能弄明白钱钟书究竟看过多少书,但他家里却几乎没有书。相传犹太人认为把知识的财富装进脑子里,比置什么财产都划算、安全。钱公馆主人较之犹太人,有过之而无不及。1978年9月至1980年底,是中国作家、学者钱钟书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大放异彩的季节。一位叫费景汉的汉学家,这样描述座谈会上的钱钟书:会场上最出风头的要算是钱钟书,他在茶话会上提到一位美国诗人,他用优美的英文背诵一段那位诗人的诗作。提起另一位德国诗人,他就用标准德文背诵了他的一篇作品。再提及一位拉丁诗人,他也能用拉了文来背诵一段。这些诗人未见得是什么大诗人,提及的诗作也未必是他们的重要之作,但钱钟书却能出口成章,流利无滞地背出,真是把在场的美国人吓坏了。
③进入80年代,从天上往钱家掉金子的事接二连三。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曾竭诚邀请他前往讲学半年,开价16万美金,交通、住宿、餐饮费另行提供,可钱钟书却拒绝了。与钱钟书签署了《围城》版权协约的美国好莱坞片商,多次盛邀钱钟书夫妇做客观光,随便吃住,或监督影片制作,他们都摇头婉拒。
④杨绛在“钱钟书与《围城》”这篇文章里,写到了丈夫的许多“痴气”“傻气”,归根到底都是童心与童趣。杨绛写了他手舞足蹈看《福尔摩斯探案集》,写了他给妻子脸上画花脸,写了他往女儿被窝里藏茗帝疙瘩、埋“地雷”,写了他帮猫打架不怕天寒夜冷……却似乎漏掉了写他还爱看当代侦探小说,漏掉了他爱看儿童动画片,爱看电视连续剧《西游记》……钱钟书看《西游记》与众不同。边看边学边比划,口中低昂发声不住,时而孙悟空,时而猪八戒,腾云透地,“老孙来也”,“猴哥救我”,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咏之歌之,不一而足。
⑤看过了舞过了还没过足瘾,又左挑点毛病右挑点遗憾,一连写好几篇短评,起个化名装入信封,歪歪斜斜摹仿小学生字体写上投寄地址,8分钱小邮票一贴,扔进邮筒里。上海《新民晚报》的编辑接信在手,莫名大惑:“这是哪里的小孩子写来的,怎么连个发出地址都不晓得写?”拆开一看,文章真好,“发表。”
⑥其实稍稍联系一下就不难发现,那个活泼胆大有本领、敢管玉帝叫“老儿”的孙猴子,从小时候就潜移默化地钻入了钱钟书的性格里,以至于英国女王到中国,国宴陪客名单上点名请他时,他竟称病推掉。事后,外交部的熟人私下询及此事时,钱钟书说:“_____。”
⑦一些年来,由于拒绝与传媒合作,钱钟书这个人,也似乎渐成“魔镜”中影像了。当我们把钱钟书这面“魔镜”翻转过来看时,便发现镜子背面有一行镌刻的字迹:做完整的人。
⑧钱钟书身上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突出要求和愿望:守住自己的精神园地,保持自己的个性尊严。
(选自《魔镜里的钱钟书》,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版)
(1)根据拼音写汉字。
享yù
(2)根据文章内容,概括钱钟书的与众不同的表现。
①
②美国大学和好莱坞片商多次邀请,钱钟书却始终拒绝前往。
③
④英国女王到中国,钱钟书受到国宴点名邀请却称病推辞。
(3)文章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 和 的表现手法,表现了钱钟书 的特点。
(4)结合文章上下文,想象一下第⑥段横线处钱钟书会说什么,写在来: 。
(5)下列对文章主旨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写钱钟书挑电视剧《西游记》的毛病体现了他严谨的态度。
B.写钱钟书模仿小学生笔迹投稿体现了他的天真和童趣。
C.“做完整的人”就是要做像钱钟书那样有追求、有尊严的人。
D.知识分子的突出要求和愿望就是守住自己的精神园地。
12.课内阅读。
列夫 托尔斯泰(节选)
茨威格
①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长髥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②人们无不试图用自己的想象除去他那盖着面孔的头发,修剪疯长的胡须,以他年轻时刮去胡须的肖像作为参照,希望用魔法变出一张光洁的脸——这是引向内心世界的路标。这样一来,我们不免开始畏缩起来。因为,无可否认的是,这个出身于名门望族的男子长相粗劣,生就一张乡野村夫的脸孔。天才的灵魂自甘寓居低矮的陋屋,而天才灵魂的工作间,比起吉尔吉斯人搭建的皮帐篷来好不了多少。小屋粗制溢造,出自一个农村木匠之手,而不是由古希腊的能工巧匠建造起来的。架在小窗上方的横梁——小眼睛上方的额头,倒像是用刀胡乱劈成的木柴。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在四方脸中间,我们见到的是一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打塌了的样子。乱蓬蓬的头发,怎么也遮不住两只难看的招风耳。凹陷的脸颊中间生着两片厚厚的嘴唇。留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③这副劳动者的忧郁面孔上笼罩着消沉的阴影,滞留着愚钝和压抑:在他脸上找不到一点儿奋发向上的灵气,找不到精神光彩,找不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眉宇之间那种像大理石穹顶一样缓缓隆起的非凡器宇。他的面容没有一点儿光彩可言。谁不承认这一点谁就没有讲真话。无疑,这张脸平淡无奇,障碍重重,没法弥补,不是传播智慧的庙堂,而是禁锢思想的囚牢;这张脸蒙昧阴沉,郁郁寡欢,丑陋可憎。从青年时代起,托尔斯泰就深深意识到自己这副嘴脸是不讨人喜欢的。他说,他讨厌任何对他长相所抱有的幻想。“像我这么个生着宽鼻子、厚嘴唇、灰色小眼睛的人,难道还能找到幸福吗?”正因为如此,他不久就任凭须发长得满脸都是,把自己的嘴唇隐藏在黑貂皮面具般的胡须里,直到年纪大了以后胡子才变成白色,因而显出几分慈祥可敬。直到生命的最后十年,他脸上笼罩的厚厚一层阴云才消除了;直到人生的晚秋,俊秀之光才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
(1)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黝 黑
(2)文章第一句中的“植被”指的是 ,“空地”指的是 。
(3)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①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
②架在小窗上方的横梁——小眼睛上方的额头,倒像是用刀胡乱劈成的木柴。
(4)将第②段画线句改为肯定句: ,人们这样做的原因是 。
(5)文章第②段的“留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一句,有人认为“崎岖”一词用在这里很不恰当,请你谈谈你的看法。
13.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难忘的一躬
张彩虹
上初三的时候,人气最高的是语文课孙老师,、他不但课讲得有特色,待人处事也无可挑剔。最叫人难忘的是每堂课在班长喊起立之后,他总要鞠躬还礼后才正式上课。
孙老师最讲信用,答应我们什么事,他总会做到。,对我们这些学生来说,孙老师就是我们学习做人的一本活教材。孙老师所说、所做的,几乎成了我们的行动指南。
中考前几天的一个下午,第三节是语文辅导课。
上课铃敲响,进来的却不是孙老师,而是我们的班主任李老师。
“同学们,孙老师有点事,不能来上课了。不过他让我转告大家,放学前后,他一定赶回来,把大家的课补上。”
那时我们还小,谁也没有去想孙老师会有什么事,也没有人想到去问,但大家都认为,孙老师到时一定会来上课。
放学的铃声响了,孙老师还是没有来。
大家谁也没有动,因为同学们都相信,孙老师一定会来。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教室外站满了接孩子的家长。一刻钟过去了,不少家长走进教室领孩子,但没有同学走。
“孙老师说了,他一定会回来的。”
家长们只好退出去,静静地在教室外面等。
校长过来了。他轻声地告诉大家,一个小时前,孙老师的家属在校门口出了车祸,正在医院抢救。孙老师可能不会回来了,大家可以回家了。
不少家长再次走进教室领孩子,但依然没有人动。同学们还是认为,孙老师说过他会回来,他就一定会回来的。
教室里正因家长劝孩子回家而出现骚动时,孙老师的身影出现了。他来不及擦掉额头的汗水,就向依然在教室外的家长深深地鞠了一躬,连连说了几个“对不起,请多原谅”。然后,他走进教室,又向我们深深地鞠了一躬:“对不起,让大家久等了。今天就不必起立了。我们直接上课。”
教室内外静得出奇。
孙老师平静地讲完了准备的课程,再次向同学们深深地鞠了一躬:“谢谢大家的支持。,我还有点事,有什么不明白的,明天继续。”
然后,对着教室外的家长们,孙老师又是深鞠一躬:“给你们添麻烦了,请多原谅。”不一会儿,他的身影消失在了全体同学和家长的目光中。
中考后我们才知道,孙老师的家属在那次车祸中去世了。同学们泣不成声。
那个下午,孙老师的鞠躬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里。成为一名教师以后,我一直把孙老师那几个抱歉的鞠躬作为自己对待学生和做人做事的准则,并把它当作我人生中一笔最宝贵的财富……
(1)文中的孙老师“待人处事也无可挑剔”,这体现在哪些方面?
(2)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探究句后问题。
①“孙老师就是我们学习做人的一本活教材”,将孙老师比作“活教材”好在哪里?
②“那个下午,孙老师的鞠躬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里”,将句子中的“印”换成“留”好不好?为什么?
(3)文章补充交代“孙老师的家属在那次车祸中去世了”,你认为有没有必要?为什么?
四.作文
14.写作指导。
主题:选择一位家人或者同学,为其写一篇小传。
审题: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多篇传记,传记是记述人物事迹的作品,因此写一篇人物传记,最重要的就是真实,写作时要注意通过人物的典型语言和重要行为来表现人物形象。要把传记写好,最好是能够抓住人物的某个典型特征。既有充实又突出重点的内容,又有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就一定能写出一篇优秀的传记来。
选材:
本单元的写作主题选材丰富。家人,同学,自己身边最熟悉的人都可以是观察对象。最重要的是能否写出人物丰富的个性特征——可以选择从人物的兴趣爱好,行事风格出发,也可以从人物与“我”之间的互动着手,选择最有典型性,最能表现人物形象的材料即可。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A;
3.B;
4.D;
5.B;
6.B;
7.C;
二.基础知识
8.战争与和平;巴黎圣母院;复活;
9.答案:
(1)
pang;zi;黝
(2)漂动;飘动
(3)B
(4)外貌描写
三.现代文阅读
10.答案:
(1)C
(
2
)说明托尔斯泰既看到了一些品德高尚的人的内心,也看到了一些道德败坏者的内心。
(
3
)比喻;说明托尔斯泰的眼睛很敏感,锐利,含蓄地揭示了托尔斯泰观察社会、人生的深度。
(4)有威力;准确无误,敏感,锐利。
(5)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
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在四方脸中间,我们见到的是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拳头打塌了的样子。
这些夸张性的描写,不仅使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而且让人产生无尽的联想。
11.誉;
在国际学术会议上,钱钟书能用不同的语言流利背出各国诗人的作品,吓坏了美国人。;
看《西游记》时,钱钟书手舞足蹈,看完还要模仿小学生字体写短评投稿,被编辑部录用。;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对《西游记》极其入迷且充满了童真童趣;我对这些事没有兴趣,即使去了也没有什么可以说的;
D;
12.yǒu;
脸上的毛发;脸上裸露的皮肤;
人们都试图用自己的想象除去他那盖着面孔的头发;
这样才能通过托尔斯泰的外貌更清晰地看到他的内心世界;
13.答案:
(1
)体现在两个方面:①学生起立后,他总要鞠躬还礼②最讲信用,答应学生什么事,总会做到。
(
2
)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将孙老师比作”活教材”
,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孙老师”待人处事无可挑剔””讲信用”对学生的影响之大,是学生学习做人的榜样。
②不好。"印”字突出了孙老师的鞠躬给“我”留下深刻的记忆,不可磨灭,用“留“字显得平淡。
(3)有必要,补充交代后,让读者知道了孙老师是在失去家属的情况下坚持给学生上课的,进一步突出了孙老师恪守信用的感人力量。
四.作文
父亲小传
“喂,老爸,过来一下!”我在房里大喊大叫,”马上就到,殿下。”俺爸就是这样一个人,脾气随和,还挺有幽默感,是我家响当当的户主兼大厨,对我的学习,特别是作文,还挺关心。
虽说老爸才30出头,却已“未老先衰”,银发黑发挤满一-头,我说他是“黑白相间--新时代的奶牛”,
他也不愠不怒,还说什么”我家天天能喝牛奶了。
不过老爸的精神很好,眼珠黑黑的
,亮得有点像探照灯,脸并不白,
相反经历了风吹日晒(他经常参与户外活动)
,显得发黑油亮。我常说他与非洲人没什么两样,他笑笑,冒出一句:“我是乔丹。”
老爸从来不端“我是老子,你是儿子”的架子,因此,我俩像朋友一样无话不谈,经常一起去玩。-
-次,我和老爸去爬山,山还挺高的,树不多,可路却少,估计是座荒山。爬着爬着,汗流浃背的我脚下一滑,滚了两米多,像个大土球-样狼狈不堪。站起来,垂头丧气地不想走。老爸狡猾地一笑.从包里掏出一个东西,露出一角让我看,还说:“看,快来拿!”我明知他在逗我,可又一想:莫非真是什么好东西呢 便飞-般地去抓,老爸又向上快跑,追到山顶,结果是瓶矿泉水。老爸笑着说:“怎么样,嘻嘻,我们到山顶了。”我也跟着笑了起来。
老爸从不对我管头管脚,但不能算是放任自流,有些事对我还是提一些意见,这样,我便养成了做事有自己主见的习惯。
当然,我的学习他是挺关心的,特别是作文。别看我老爸其他方面不怎么突出.写写弄弄倒挺在行,还发表过几篇旅行日记和诗歌呢。我的作文就是被老爸“管”出来的。从前,我对日记不感兴趣,但我爸为了提高我的写作水平,便想方设法“诱”我写日记。方法一:告诉我写日记的好处,并说把我写得好的拿去发表。这使我有点手痒了。方法二:举例告诉我世界上的作家、伟人都是从小事记起,从日记开始的。既然你想当三毛,就好好写吧。终于,我经不住诱惑,写作水平也日渐提高。
老爸的特点还有很多,在此不一一介绍了。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我爱老爸,老爸也爱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