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检测(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检测(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04 08:41: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综合检测
2021—2022学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一、
单选题
(本题共计
4
小题
,每题
2

,共计8分



1.
选出下列词语中画线字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
A.稀疏
shū


踪迹
zōng


瞭望
liáo



多多益善

B.宽慰
wèi



震撼 hàn




思慕




天衣无缝
fèng
C.绚丽
xuàn


迂回






虔诚
qián



纷至沓来

D.映照
yìng


踊跃
yǒng


眼眶
kuàng


自源其说
yuán
2.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上的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在这个美丽的春天里,我们徜徉在语文天地里,获得了许多的感悟。我们为那些杰出人物的伟大精神所_______________撼——两弹元勋邓稼先为了祖国的核武器事业,在荒凉的戈壁滩奉献了自己的热血和青春,_______________躬尽瘁,死而后已;我们也为那些普通人的美好品格而感动——执着_______________毅的父亲要强而倔强,辛苦了大半辈子造起一座高台阶的新屋。书本滋养了我们的心灵,芬芳了我们的世界,使我们获得了深刻的人生启迪。
A.震


B.振


C.振


D.震


3.
下列句子中画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考试终于结束了,同学们如释重负,心情放松了许多。
B.在双方有矛盾时,年轻人尊重比你年长几轮的阿伯,老人家原谅比你小数十年的后生,各让一步,就会海阔天空。
C.从坚决不收到不好意思不收,再到心平气和地收,自称“不差钱”的局长收起钱来已经轻车熟路了。
D.由于特殊情况和教育基础相对薄弱,实现学前免费教育,做好这一民生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4.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们对于“勇气”的定义太宽泛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行为虽令人钦佩,却不一定就是勇敢。
①但是现在我们往往把大胆和诚实当作勇气的全部内涵
②我们甚至说一个人在时尚或音乐方面的品味不同于主流
③真正的勇气是有意识的自我牺牲
④或说出某些错误是需要勇气的
A.②①④③
B.②④③①
C.③①②④
D.③②①④
二、
填空题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10分


5.(10分)
古诗文默写。
(1)萧关逢候骑,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2)_____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3)《渡荆门送别》中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钱塘湖春行》中直接表达作者对钱塘湖景色情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概括了自己在百里富春江上的所见所感,也概括了文章所写山光水色的总体特点。
(6)古代写山水的诗句很多,请写出除本单元外你最喜欢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名著阅读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3分



6.
(3分)
坚定的信仰,是老一辈革命者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请从《红星照耀中国》中选择一个人物或团体,结合相关内容,简要谈谈其对共产主义信仰的追求。
四、
综合读写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7分


7.(7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青春”是一个多美好的词啊!它象征着年轻、活力、激情、梦想、创造、无限可能等。可是,我们的青春也常常被称为“青春期”,冠以“叛逆”的名号,一个“叛逆”似乎让很多孩子的不可理喻就有了借口,让家长老师们的苦口婆心被一堵墙隔住。我们爱“青春”,但不会有谁天生喜欢“叛逆”,因为叛逆不是光环更不是荣耀,更没有理由打着青春期的旗号,让叛逆这在段最美好的时光中为所欲为,因为青春只有一次,再多的金钱也买不来错失青春的“后悔药”。
(1)请你结合所给语段及自己的理解,解释一下“叛逆”的含义。
(2)“叛逆”有时候就像一根刺,不知不觉中就会伤害到最爱你的家人,“叛逆”又让你高昂着头,不想说出“对不起”。学校要举行“感恩父母·真情告白”主题活动,你想借此机会对自己曾经的“叛逆”行为向父母做出怎样的真情告白呢?
(3)假如你身边就有很叛逆的同学,总觉得自己说什么做什么都“绝对正确”,错误全在别人,如果你是他的好朋友。为了让他认识到这就是不该有的“叛逆”,你会怎么说呢?
五、
现代文阅读
(本题共计
2
小题
,共计28分



8.(13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儿子的礼物
琦君
①一位好友的女儿,寄来她在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给我看。内容是写她十几岁的儿子在幼年时亲手雕了一对烛台送给她,做母亲的当然是万分珍爱。儿子渐渐长大了,有一天,他发脾气,顺手拿起一只烛台扔向母亲。母亲于吃惊与盛怒之下,拾起地上的烛台,竟连同柜子上的另一只一起扔进垃圾桶。儿子怔在那里,怨怒的眼神仿佛在说:“你扔吧,给你的东西,你爱怎么扔就怎么扔。”第二天一早,她后悔了,去垃圾桶边想把烛台拾回来,却已被清洁工收拾走了。
②她心头感到无比的刺痛,尤其是想起儿子当时雕刻的那番心意和所花的工夫。她叹息道:“为什么美好的东西,总是在失去之后才觉得格外可爱?”
③看着她的文章,我止不住泪水涔涔而下。我感触于母心之苦涩,也悔恨自己既不是一个孝顺体贴的女儿,又不曾扮演好母亲的角色。如今垂暮之年,任纵横老泪也冲不去心头的伤痛。
④和作者一样,我也有一件儿子送的礼物,那是他在童年时用火柴棒搭起来的立体“快乐”二字。那真是玲珑剔透、巧夺天工。我是那么珍惜它,把它放在玻璃橱最妥帖最显眼的地方。年复一年,火柴棒的红蒂头褪色,骨架因胶水渐渐脱落而松散了,它已不能竖起放,我只好把它小心地收在一只盒子里。几度搬迁,我总是小心地带着它。现在,它就放在床边书架上,我常常端起盒子细看,真不能相信这是儿子的杰作。悠悠二十年岁月的痕迹,都刻在那一根根带有微尘的暗淡火柴棒上,而它所给予我的是一份诚挚的“快乐”。我心里有太多的感激,也有太多的感慨。
⑤记得那个深夜,他把房门关得紧紧的,亮着灯不睡。我以为他在偷看从摊上借来的脏兮兮的“小人书”,几次敲门催他睡,他只是不理,我气得一夜未睡好。次日早晨他上学了,却见书桌上端端正正摆着这件精致的手工,边上一张卡片上写着:“妈妈,给你快乐。”我的感动无法名状,我真是快乐了好多时日啊!
⑥他渐渐长大了,我们母子时有争吵,他曾愤怒地出走,数日不归,我守着虚掩的大门,通宵达旦,看着“快乐”二字泫然而泣。固然儿子并没像这位朋友的孩子那样,拿起自己做的手工扔向我,但他对我珍惜这件礼物所表现的无动于衷,却使我心酸。每次央求他修补一下火柴棒的骨架,他总是漫不经心地一再拖延。我了解这是无法勉强的,时光不会倒流,童稚亲情不复可得。儿子成人了,我已老了。当年母亲说得对,“一代归一代,茄子拔掉种芥菜”,母亲那时已知代沟无法逾越了。
⑦我再想想这篇文章的作者,我是看着她长大的。她在初中时,每周两次放学后,带了两个弟弟,背着书包到我家来读古文。他们专注的神情都还在眼前,一下子他们也将近中年了。她现在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也尝到了做母亲的滋味。但在给我的信中,她仍幽默地说:“母亲来时,总是事事看我不顺眼。”这就是两代的不同吧。
⑧她在文章结尾时说:“希望儿子成长为一个有用而快乐的人。”足见母心尽管苦涩,却是永远满怀希望的。
⑨她道出了天下父母心,也给了我一份温暖与启示。
⑩我也不再为儿子送我的那一对骨架松散的“快乐”二字而感触万千了。
(1)请简要谈谈本文题目的含义及作用。
(2)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意加以分析。
(3)文章第⑦段提到了“她”的母亲,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4)文中“她”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写出两个主要的方面即可)

9.(15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永不折服的中国脊梁
①有人曾说:中国总是被这群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这群勇士中,一定有一个叫钟南山的人。
②钟南山骨子里的“刚”,从小就埋下了。12岁那年,他偷偷找来一把大伞,从三楼一跃而下,幻想像武侠片中的豪杰一样凌云腾空。没想到,伞边翻卷,支撑力不足,钟南山狠狠地摔在草地上,瘫坐了一个多小时,一声不吭地爬了起来。
③成年之后,钟南山投入到了医学行业。1971年他刚进入广州第四人民医院时,是医院里功底最差的大夫。因为一次医疗诊断失误,他被科室的医师们揶揄嘲讽,他羞愧难当,每天见缝插针地开始了医学术语和专业英语的学习。几个月内,他写下了4大本医疗工作笔记,暴瘦24斤,很快胜任了临床工作。
④43岁时,他通过了选拔考试,赢得了到英国留学的机会。当时,中国医生没有资格直接参与临床手术,钟南山只能做一些查房、参观实验的边角活。他知道,只用眼睛看根本不能做出成绩,导师也不看好他,只允许他待满8个月。钟南山不服气,决定改变局面。为了观察真实的实验过程,他在自己身上抽血30多次并记录好实验数据;为了研究“一氧化碳”对人体影响的课题,他狂吸一氧化碳。要知道,血液中一氧化碳含量高达22%,就相当于连抽60支香烟。他成功了,不仅证实了导师的演算公式,还指出了推导的不完整性。导师心服口服,告诉钟南山:“你想待多久都可以。”毕业时,英国一家大学极力挽留钟南山,希望他在皇家医院工作,钟南山则执意要回国。导师弗兰里给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写信,热情赞扬钟南山:“我从未遇到过一个学生,像钟医生这样勤奋,合作得这样好,这么有成效。”
⑤钟南山在他的日记里写道:“我终于让他们明白了,中国人也有值得别人学习的地方。我第一次感觉到做中国人的骄傲。”从此他成长为一个敢医敢言的“钢铁直男”,在医学的荆棘丛里走出一条坦途。
⑥钟南山这个名字,曾和“非典”连在一起。那一年,他担任广东省防治非典型肺炎医疗专家组组长,一下被推上“非典”战场的最前沿。当时,官方将“非典”病原确定为衣原体,称“非典”已经得到控制,是他站出来揭开真相:“衣原体很容易治疗,我试过治疗了,根本没有用。病情还在扩展,连医护人员都被感染了,怎么能说是控制了?”两个月后,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引起“非典”的病原体是冠状病毒的变种。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来势汹汹,又是他,首先披露十几名医务人员被感染,病毒存在人传人的现象。
⑦“人最可贵的是讲心里话,心里话不一定都是对的,你拿出来批判也没关系,只要能够启发大家思考就达到目的了,”钟南山一生铿锵刚直,不相信盲目的传言,不屈从所谓权威,只相信实践和时间检验过的真理。这样一个刚的猛士,心底却藏着极致的温柔。
⑧“非典”刚开始时,广州不明原因的肺炎病人急剧增多,连一些医生也开始对“非典”病人避之不及,明知病毒极强,钟南山还是挺身而出:“把重症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他亲自给每个病人量体温,不放过每一个观察的机会。曾连续工作38小时未合眼,直到病倒在床。为了不影响同事和病人的情绪,他隐瞒了病情,悄悄回家治疗。几天后,身体虚弱的钟南山回到研究所,尽管他连东西都拿不稳,还是让同事帮他穿戴好口罩、大褂、帽子,随后就往病房冲,等着他的病人立刻就认出来:“我意识模糊,但我知道是他,我的心踏实了下来。”武汉疫情凶猛,他叮嘱大家“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出门”,自己却毅然踏上去往武汉的列车。历经多少疫情,被疲倦和疾病百般折磨,他都不曾落泪,却在听闻武汉街头无数市民齐声高唱国歌的消息时,眼眶泛红,哽咽失声。
⑨鲁迅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⑩钟南山,就是那刚硬坚强、永不弯折的中国脊梁。
(1)第④段中两处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2)阅读第⑧段,说说钟南山的极致的温柔表现在哪里?
(3)文章⑩段运用了哪种抒情方式?从全文看,该段有什么作用?
(4)作者为何不用“钟南山传”而用“永不折服的中国脊梁”作为文章标题?请简要分析。
六、
文言文阅读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10分



10.(10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1)解释画线的词。
①怀民亦未寝_______________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_________
③稍葺而新之_______________
④撷园蔬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
(3)超然台有什么特点?(用自己的话概括。)
(4)超然台是谁命名的?命名的原因是什么?
七、
古诗词鉴赏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4分



11.(4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首联和颔联中两个“空”字的意思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2)诗篇交替出现哪些场景?相互映衬有哪些景物?
八、
写作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50分


12.
成长中,有许多人会让我们感受到美好。也许是你崇拜的偶像,也许是你尊崇的名家;也许是你敬重的亲人,也许是你知心的朋友;也许是陌生的路人……
请以“我心中,你最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章不少于600字;(2)文中不得出现透露个人相关信息的内容;(3)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B
2.A
3.C
4.C
5.
(1)都护在燕然
(2)晴川历历汉阳树
(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4)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5)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6)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6.
示例一:朱德他本来在国民党的军队中拥有很高的军衔和地位,但是他为了共产主义的信仰一路追寻,从上海到北京,最终在柏林找到并加入共产党。
示例二:徐特立原来是一个极受敬重的教授,即使到了五十岁,他还是毅然放弃安逸生活,投身到共产党的革命事业之中。
示例三:红军剧社的演员们,除了伙食和衣着之外,生活津贴极微,但是他们像所有共产党员一样天天学习,乐观地工作。
示例四:红军大学的学员们,即使学习条件艰苦到把敌人的传单翻过来当作课堂笔记本使用,但仍然保持昂扬的革命精神。
7.
(1)叛逆:叛逆就是不喜欢长辈安排,觉得自己长大了,渴望不受任何人的约束所表现出来的状态。
(2)爸爸妈妈,原来我不懂事,做事总是惹你们不高兴,有时我甚至是故意气你们的,现在回想起来真是惭愧。以后我要多和你们交流,多听取你们的意见。
(3)示例:XX,你好,你总觉得自己说什么做什么都“绝对正确”,错误全在别人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咱们这个年龄正是叛逆期,有些看法时偏激和片面的,所以,我们要多听别人的意见,多发现自己的不足,这样才会让我们有进步。
8.
(1)含义:“儿子的礼物”表层含义是儿子送给妈妈的礼物,深层含义是儿子在童稚时对妈妈深深的爱。作用:“儿子的礼物”作为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使得文章结构更加严谨。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心理描写。通过对“她”心理活动的细致描摹,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她”因为盛怒丢掉了儿子的礼物后的极度懊恼和悔恨之情。
(3)通过表现“她”对自己母亲(在作者看来是极为开明的新派人物)的不理解,从侧面衬托出“她”和儿子之间存在隔阂代沟的无法逾越性。
(4)一个善于反思的人:文中写到“她”为自己盛怒之下所做的事而懊恼后悔、并用写作来反思自己。
一个望子成龙的母亲:从“她”文章的结尾中的那句话——希望儿子成长为一个有用而快乐的人,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一个娴静而又优雅的人:从作者的回忆中可以看出“她”的形象。
9.
(1)对比。将导师对钟南山前后不同的态度进行对比,侧面表现钟南山刻苦钻研、坚忍执着的优秀品质。
(2)①在一些医生对“非典病人”避之不及时,他主动诊治重病病人。
②他隐瞒病情,偷偷回家治疗,又带病工作。
③武汉疫情严重时,他让大家尽量不要出门,自己却赶往武汉。
④听闻武汉市民齐唱国歌的消息,他哽咽失声。
(3)直接抒情。赞美了钟南山的高贵品质,突出了文章中心;呼应文章标题,总结全文。
(4)“永不折服的中国脊梁”使用比喻手法,将钟南山比作中国脊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钟南山的家国担当,引起了读者的兴趣。“永不折服”突出钟南山的刚毅执着。而用“钟南山传”为题,只表明文章内容是记叙钟南山的生平事迹。
10.
(1)①睡,②只是,③整修,④采摘
(2)雨落雪飞的早晨,风清月明的夜晚,我没有不在那里的,朋友们也没有不在这里跟随着我的。
(3)高而安稳,(房间)幽深而又明亮,冬暖夏凉。
(4)苏轼的弟弟/子由。用来说明苏轼超然物外/乐观的心境。
11.
(1)①“此地空余黄鹤楼”中“空”是“只,只有”的意思,写好友离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和诗人自己,重在写景。
②“白云千载空悠悠”的“空”是“空空的、空荡荡”的意思,表达因友人的离去和自己漂泊在外,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惆怅,重在抒情。
(2)①画面交替出现黄鹤楼的近景、远景、日景、晚景,变化奇妙,气象恢宏。
②相互映衬的有仙人黄鹤、名楼胜地、蓝天白云、晴川沙洲、绿树芳草、落日暮江,形象鲜明,色彩缤纷。
12.略
试卷第4页,总9页
试卷第5页,总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