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同步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同步训练(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04 08:56: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
同步训练
2021—2022学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1.
名著阅读。
(1)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指的是(




A.北伐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红军长征
D.南昌起义部队南下
(2)下面是《红星照耀中国》中有关三位红军领袖的评价,选出匹配不当的一项,并写出正确的评价语。
A.朱德——他是坚忍不拔精神的化身,是新旧历史间的桥梁。
B.周恩来——他的自傲和热烈,虽不免有点朴野之感,可是他是十分的诚恳。
C.彭德怀——他是一个活泼的、喜欢发笑的人,是一个大的滑稽家。
选(



)项
评价语:_______________。
2.
名著阅读。
(1)《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______________》,题目中“红星”象征着_______________。
(2)《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斯诺在陕北采访了众多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请你根据下面有关出身与家庭、外貌形象、童年经历的材料,分别写出材料中的“我”或“他”指的是谁。
A.我于一八八六年生在四川仪陇县一个叫马鞍场的村子里。我家是穷苦的佃农。为着一家二十口的生活,我们租了二十亩田。(




B.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髋骨突出。(




C.他的父亲是清朝一个武官,一天别的武官请他去赴宴,爸爸把他带去。做爸爸的吹嘘自己儿子如何勇敢无畏,有个客人想试他一下,在桌子底下开了一枪。大家说他面不改色,连眼睛都没有眨一下!(





3.
名著阅读。
(1)《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_______________》。作者埃德加·斯诺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以_______________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2)在陕北,斯诺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徐海东等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请你从中任选一位,谈谈斯诺对他的印象。(写出两点即可)

4.
阅读经典,讲好中国故事。下面是《红星照耀中国》的目录节选,请你从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三人中任选一位,参考目录,向你的同学讲述他的故事。
目录(节选)
第一篇
探寻红色中国
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
通过红色大门
第二篇
去红都的道路
遭白匪追逐
造反者
第四篇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在长沙的日子
苏维埃运动
第七篇
去前线的路上
同红色农民谈话
第八篇
同红军在一起
“真正的”红军
彭德怀印象
为什么当红军
游击战术
红军战士的生活
(有删节)
要求:①请任选一个人物讲述他的故事,突出人物性格或精神品质;②不超过150字。

5.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周恩来给我的印象是,他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他态度温和地说出来的话,同国民党宣传九年来污蔑共产党人是什么“无知土匪”“强盗”和其他爱用的骂人的话,形成了奇特的对照。
不知怎么,当他陪着我走过安静的乡间田埂,穿过芝麻田、成熟的小麦田、沉甸甸地垂着穗的玉米田,回到百家坪去时,他似乎是一点也不像一般所描绘的赤匪。相反,他倒显得真的很轻松愉快,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就像神气活现地仿佛一个大人似的跟在他旁边走的“红小鬼”一样,他的胳膊爱护地搭在那个“红小鬼”的肩上。他似乎很像在南开大学时期演戏时饰演女角的那个青年——因为在那个时候,周恩来面目英俊,身材苗条,像个姑娘。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
(1)文中的“我”是谁?他对周恩来的印象是怎样的?
(2)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美国一名新闻记者的经典纪实作品。作为第一部向世界介绍和传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程的图书,它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百科全书”。
B.《红星照耀中国》真实地记录了自1936年6月到10月在中国西北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的情况。
C.作者先在百家坪见到毛泽东,之后在毛泽东的安排下,作者在苏区临时首都保安采访到了周恩来并搜集到相关资料。
D.书中对毛泽东的描述最为详尽,文中写到,他在生活上是一个很随意很幽默的人。他甚至当着作者的面抓虱子,让人实在为他的不拘小节而感到惊叹!
6.
名著阅读。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_______________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以及许多共产党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位革命领袖是他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7.
结合《红星照耀中国》的阅读,完成下列两项任务。
(1)任务一:赏析选文,体会特点。(任选一题作答)
内容呈现
连续三夜,红军把部队分成西、南两个纵队。第四天晚上他们出其不意地进发了,几乎同时攻打湖南和广东的碉堡线。他们攻克了这些碉堡,敌军惊惶奔逃。红军猛攻不停,一直到占领了南线的全部碉堡工事封锁网,这就给他们打开了通向西方和南方的道路,红军的先锋部队就开始了他们轰动一时的长征。
红军告诉我,成千上万支步枪和机枪,大量机器和弹药,甚至还有大量银洋都埋在他们从南方出发的长征途上。他们说,现在遭到成千上万警备部队包围的红区农民有朝一日会把它们从地下挖出来,恢复他们的苏区。他们只等着信号——抗日战争也许就是那个信号。
(选自《红星照耀中国》,人民文学出版社,董乐山译)
①结合“内容呈现”中画线的部分,简析纪实作品的特点。
②结合“内容呈现”的第一段,写出作者隐含的立场或态度。
(2)任务二:表达观点,感受精神。
《红星照耀中国》中写道:“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
你认为红军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请结合整本书,阐述你的观点与理由。

8.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在这段自修期间,我读了许多的书,学习了世界地理和世界历史。我在那里第一次看到一幅世界地图,怀着很大的兴趣研究了它。我读了亚当·斯密的《原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和约翰·穆勒的一部关于伦理学的书。我读了卢梭的著作,斯宾塞的《逻辑》和孟德斯鸠写的一本关于法律的书。我在认真研读俄、美、英、法等国历史地理的同时,也阅读诗歌、小说和古希腊的故事。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
(1)选文中的“我”是_______________。“在这段自修期间”的时间长度有_______________年。
(2)请你结合文段及《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描写的关于“我”读书的情节,举例谈一谈他给我们的读书启示。

9.
阅读《红星照耀中国》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泸定桥用铁索修成。一共有十六条长达一百多码的粗大铁索横跨在河上,铁索上面铺了厚木板作桥面,但是当红军到达时,他们发现已有一半的木板被撬走了,在他们面前到河流中心之间只有空铁索。谁会想到红军会在没有桥板的铁索上过桥呢,那不是发疯了吗?但是红军就是这样做的。
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他们自己的斗志受到了影响,也许他们故意开乱枪不想打死他们,也许有些人暗中祈祷对方冒险成功!
(1)选文记述了在红军在闻名中外的________途中,________的故事。
(2)作者借四川军队之口说:“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这表现了作者对红军怎样的认识?

10.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在路上,我们遇见了一〇五师的一些部队,他们都是东北人,正从延安回到洛川去。他们是瘦削而结实的青年,大多数比一般中国士兵的身材高些。我们在路边的一家小客店歇下来喝茶,有几个士兵在那里休息,我在他们的附近坐了下来。他们是刚从陕北的瓦窑堡回来的,在那里曾经和红军发生过遭遇战。我听到了他们相互间谈话的一些片断。他们是在那里谈论红军。
“他们吃得比我们好得多,”一个说。“是的,他们吃的是老百姓的肉呀!”另一个答道。“那没有关系,不过是少数地主,反而有好处。我们到瓦窑堡去,有谁感谢我们呢?是地主!你说是不是?我们为什么要为那些有钱人送命呢?”“他们说现在有三千多东北军已经加入他们一边了……”“这又是他们有理的一件事。我们除了打日本人,同谁也不想打的,为什么我们要打起自己人来呢?”一个军官走了过来,于是这番引人入胜的谈话就中止了。那个军官命令他们上路。他们拣起了他们的枪,拖着脚步走上了公路。不久我们也坐车走了。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
【注】①一〇五师:国民革命军一〇五师早期属于东北军序列,前身系张学良的卫队。②老百姓:字面的意思就是“一百个姓氏”,中国口语中指乡下人。
(1)从文中的画线句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红军的哪些情况?
(2)一〇五师士兵的对话,反映出他们有哪些想法?

11.
根据你对《红星照耀中国》的阅读,回答其后的问题。
(1)西安事变后,蒋介石是如何瓦解东北军、西北军组成的西北集团的?
(2)下列语段中的“他”是谁?请概括“他”的人物形象。
他生于陕北保安,离开榆林后进了广州黄埔军校,结业后成了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军队的青年军官。随军北伐后到了汉口,1927年南京政变后,在上海为党做秘密工作。1928年回到故乡陕西,第二年在陕西南部领导了一次农民起义,虽遭血腥镇压,陕西的第一批游击队却由此产生。

1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红军胜利地冲破第一道碉堡防线之后,就开始了到西方和到北方的为期一年的行军。这种丰富多彩而带有许多故事的远征,在这里只能用最简单的纲要形式来述说……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作者惊奇地发现,在贫瘠的中国西北部,竟聚集了中华民族的精华。
(1)该文段选自_______________(国别)著名记者_______________(人名)的《红星照耀中国》。
(2)题目中“红星”象征着_______________,文段中所提到的“远征”指的是_________。
(3)把文中画线句子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下面是一位同学在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时,制作的一个关于领袖人物形象的表格,还有A、B、C三处未填出,请帮他补充完整。
人物
性格
事件
毛泽东
敢于反抗
爱军爱民
①与父亲对抗,剪辫子、参军;
②将自己的上衣脱给战士穿,长征中和普通战士一样步行。
A
平易近人
温和文雅
①把胳膊爱护地靠着“红小鬼”的肩膀,走过乡间田埂;
②第一次与斯诺见面用英语打招呼,为斯诺规划采访行程。
朱德
B
①他所率领的部队行动异常灵活,作战策略千变万化;
②作为全军的统帅,整整一个冬天以南瓜充饥。
贺龙
有勇有谋
忠诚谦虚
C

14.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苏区少年先锋队的职责之一是在后方检查路上的旅客,看他们有没有通行证。
……
彭德怀告诉我,有一次几个少年先锋队队员叫他停步,要他出示通行证,声言没有通行证就要逮捕他。
“我是彭德怀,”他说,“通行证就是我写的。”
“即使你是朱德司令,我们也不管,”年轻的怀疑者说,“你总得有一张通行证。”
(1)上述片段选自_______________(作者)的《红星照耀中国》,作品原名_______________。
(2)少年先锋队队员后来是在什么情况下才放行彭德怀的?这体现了他们什么形象特点?
(3)黎巴嫩诗人纪伯伦说:信仰是心中的绿洲。坚定信仰让你在人世中做出正确的选择,真正感受到活着的价值。请从下列人物(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等)中任选一位,结合他在《红星照耀中国》中的具体事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感受。
参考答案
1.
(1)C
(2)B,周恩来是一个儒雅的革命者,是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
2.
(1)西行漫记,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
(2)A.朱德,B.毛泽东,C.贺龙
3.
(1)西行漫记,延安
(2)【示例】①毛泽东:健康、质朴纯真,有幽默感,精明,精力过人,是一个颇有天赋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
②周恩来: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
③彭德怀:乐观豁达,大公无私,率真,有卓越的指挥才能,身体健康、动作敏捷,非常尊重孩子们,有天真活泼的个性。
④徐海东:有强烈的自豪感,热情真诚,爱护部下,大胆无畏,勇于反抗。
4.
【示例一】毛泽东。我认为应从他的童年生活和求学经历等方面来选择内容。他童年时曾跟父亲进行“斗争”,上学时也曾因不满国文教员的粗暴而逃学罢课,这些可以突出他的反抗精神;他退学后到省立图书馆坚持执行“自修计划”,研读群书,长见识,开眼界。这一内容可以体现他强烈的自律意识和求知欲。
【示例二】周恩来。我认为要从他所受的教育和革命经历等方面选择内容。本有文学天赋的他,后因接受“开明”教育,而投身到社会革命中,这体现了他“书生造反者”的特点;后来,他组织了上海起义、八一南昌起义等,这些经历体现了他的革命追求和信仰。
【示例三】彭德怀。我认为应从他的日常生活细节和军事才能等方面来选择内容。他脱棉衣给小号手的细节体现了他从心底爱护民众、体贴部下的特点;他讲述游击战术的内容能突显他的谋略和智慧。
5.
文中的“我”是埃德加·斯诺。他对周恩来的印象是:面目英俊,身材苗条,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平易近人,爱护战士,充满对生命的热爱。
C
6.埃德加·斯诺,毛泽东,周恩来
7.
(1)①说明信息的来源是真实可靠的,体现了纪实作品“用事实说话”的特点。
②用“惊惶奔逃”形容敌军,“猛攻不停”形容红军,一贬一褒,表达了作者对敌军的嘲笑,对红军的赞扬。
(2)【示例】“人”的角度:我认为红军是“人”,是平常人,有平常人的喜怒哀乐,也有平常人的爱好。如有的红军战士喜欢打乒乓球,有的喜欢唱歌,有的特别爱马。
“疯子”的角度:我认为红军是“疯子”,他们面对困难,坚定不移,有时采取异乎寻常的甚至极端的方式,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如在“飞夺泸定桥”一役中,泸定桥上面一半木板被撬走,下面是湍急的河流,对面是敌军的机枪阵地,没人会想到红军竟然在这样凶险的情形下过桥。
“神”的角度:我认为红军是“神”,红军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他们翻越数座大山,渡过几十条河流,穿过遍布沼泽的草地,徒步二万五千里,最终突破敌军的重重包围,真是神奇!
8.
(1)毛泽东,5
(2)示例一:从语段中所列书籍可以看出,毛泽东读书所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给我们的启示为:年轻人应该博览群书。
示例二:从毛泽东“怀着很大的兴趣研究了”所读的书的情节中,给我们的启示是:读自己喜欢读的、对自己成长能够起到正面影响的书,且应该仔细研读。
9.
(1)长征飞夺泸定桥
(2)示例1:红军也是普通人,但他们置生死于度外,似乎不可理解,他们创造了奇迹,简直是神一样的人物。示例2:红
军是为了理想,不怕牺牲的人。
10.
(1)生活有所改善;有东北军加入红军;红军积极抗日。
(2)不愿意为地主打仗送命;只愿意打日本人;不愿意和红军打仗。
11.
(1)将东北军调到安徽和河南,将西北军整编后划归中央指挥,从而瓦解了西北集团。
(2)刘志丹。他是一个“现代侠盗罗宾汉”,他仇恨有钱人,劫富济贫,胆大勇敢,像普通的“土匪”,可是,人们却很喜欢他,他为西北苏区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12.
(1)美国,埃德加·斯诺
(2)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革命,长征
(3)他们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怎么会承认失败呢
13.
A周恩来,B英勇善战
同甘共苦,C①传说他用一柄刀在湖南建立一个苏区;②总希望别人提出批评,留心听取意见。
14.
(1)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
(2)彭德怀不得不写了一张通行证,自己签了字,他们才放行。体现了少年先锋队队员们工作中忠于职守,一视同仁的形象特点。
(3)示例一:毛泽东。作为中国革命的主要领导人,毛泽东一直坚信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即使在第五次“反围剩”失败、红军被迫长征的时候,毛泽东也坚信共产党的领导对中国革命的重要性,并纠正了错误的革命路线,保存了红军的主要力量。
示例二:周恩来。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周恩来遭到通缉。他几经辗转,先后到达武汉、南昌,领导了南昌起义。在起义军南下广东失败后,他患了重病,转移到香港,后又回到上海参与中共中央的工作1931年底又到中央苏区1934年10月领导中央红军开始长征,过草地时,患伤寒,几近死亡,但凭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坚持北上,最终到达西北革命根据地。
示例三:彭德怀。在中国革命进程中,彭德怀对采取游击战有自己的清晰认识彭德怀在接受斯诺采访时,坚定地认为,中国游击战只有由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即使首级被国民党重金赏,彭德怀依旧与老百姓打成一片,相信共产党的力量,相信人民的力量。
试卷第4页,总9页
试卷第5页,总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