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尚书 尧典》
赤壁
——杜牧(唐)
作者介绍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著名诗人和古文家,擅长长篇五言古诗和七律。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诗风独树一帜,尤其是抒情绘景的绝句,写得清丽生动。著有《樊川文集》。
解题
赤壁,地名,东汉献帝十三年(208年)周瑜大败曹操处,现在湖北省赤壁西北长江南岸。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作者借题发挥,借以抒发自己的感慨.
一、初读诗歌,读出韵味
1.一读,读准确、读出节奏
2.二读,跟音频朗读,读出韵味
赤
壁
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二、细读诗歌,读品互促
思考:前2句读的语气和后2句是一样的吗?(主问题)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二、细读诗歌,读品互促
(一)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1.内容概括:前2句在叙事,写兴感之由。
2.翻译:学生根据课下注释,和老师一起翻译这2句内容。
⑴折戟:折断的戟。戟,古代兵器。
⑵销:销蚀。
⑶将:拿起。
⑷磨洗:磨光洗净。
⑸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译文:从沙中,发现了一根折断的铁戟,断戟上锈迹斑斑,我拿起来自己磨洗,辨认出是前朝遗物。(这个前朝指的是赤壁之战的时代)
二、细读诗歌,读品互促
(一)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3.细品词语(学生小组讨论,并发言)
(1)戟:铁未销——历经时代久远,有沧桑感。有一种物是人非的感慨。
折——断折,联想到当年的赤壁之战,战火四起,硝烟弥漫,死伤无数,血流成河。
(2)自将磨洗:他对这一出土事物很感兴趣。
(3)认前朝:认,辨认,认得。
啊,我认识你啊,何止是兵器,更是熟悉三国时期那些数不尽的风流啊!
前2句从前朝的一个兵器写起,引发了作者对历史的回忆。
既有对物是人非的感慨(感慨1:世事变迁,物是人非)。
这就为下面发议论、抒感慨做铺垫。
二、细读诗歌,读品互促
(一)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诗。
第一句应该读出一种沧桑感,后一句读的比较客观。
可尝试背诵。
二、细读诗歌,读品互促
(二)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内容概括:这两句诗是诗人在发议论、抒感慨。
2.翻译:学生根据课下注释,和老师一起翻译这2句内容。
⑹东风:指火烧赤壁事
⑺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乎周郎。后任吴军大都督。
⑻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乐处。
⑼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前国主孙策(孙权兄),称大乔,一嫁军事统帅周瑜,称小乔,合称“二乔”。
译文:设想,当年周瑜火烧赤壁、打败曹军,如果没有东风的帮助,那么便是以铜雀台上囚禁大乔、小乔为结局了。
二、细读诗歌,读品互促
(二)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细品词语(学生小组讨论,并发言)
(1)东风:春风。周郎:周瑜。
补充史实:
赤壁之战
当时曹操一方兵力确实远胜于联军,按照一般的军事规律,取胜也是情理之中的事。赤壁之战发生在隆冬季节,刮东风的概率是很低的,但也并非绝无可能。周瑜与黄盖是本土作战,他们对周围的环境非常了解,抓住了刮东风的时机,因而一举得胜。
东风不仅是作战的天时,更是一种机遇(东风)。
感慨2:英雄成功需要机遇。
二、细读诗歌,读品互促
(二)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细品词语(学生小组讨论,并发言)
补充:
杜牧的遭遇
杜牧生于晚唐,此时唐朝国运衰颓。他出身名门,祖父杜佑为宰相,有军功。这影响了杜牧的一生,杜牧有着“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的志愿,希望能够为国家尽力,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政治抱负。但是陷于“牛李党争”,一生不得志。会昌二年,诗人迁黄州刺史,游黄州赤壁时,写下这首诗歌。
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对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的郁郁不平。(感慨3:怀才不遇)
二、细读诗歌,读品互促
(二)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细品词语(学生小组讨论,并发言)
(2)二乔
杜牧并未直言东吴亡国,而是委婉地借东吴两位夫人:大乔、小乔的归属指出战争失败的后果。
——以小见大
二、细读诗歌,读品互促
(二)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细品词语(学生小组讨论,并发言)
(3)深:幽深。古代后宫的女子,都是住在深宫远围中。
锁:宫中的女子是没有自由的。
杜牧通过“深”这个形容词,“锁”这个动词,设想了2位夫人的遭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古代宫廷女子的悲惨处境,这里也道出了他对女子这种处境的同情。
二、细读诗歌,读品互促
(二)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诗。
读出作者的一种悲愤和悲悯的情绪。
可尝试背诵。
四、回顾文本,主旨总结
这首咏史抒怀诗,借对赤壁之战的评述来抒发英雄需要机遇的感慨,以及诗人怀抱用世之心,却始终郁郁不得志,吐露壮志未酬、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
五、再读诗歌,回味余音
请同学们将整首诗再有感情地朗读一遍,能背诵的同学可试着背诵。
在诵读中,我们再去回味杜牧在面对赤壁时的慨叹。
板书设计
赤壁
杜牧
感慨历史
怀才不遇
同情女子
(写法:以小见大)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