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散文两篇 永久的生命》课件(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6*《散文两篇 永久的生命》课件(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04 09:20: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16
散文二篇
永久的生命
年级:八年级
学科:语文
学习目标:
1、理清思路,揣摩文章重要语句,理解其哲理意蕴。
2、探寻作者思想境界,对生命有自己感思和理解。
3、理解掌握不同散文的特点。
作者简介
严文井,原名严文锦,1915年生,湖北武汉人。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等,曾获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奖、首届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荣誉奖。2005年7月20日病逝于北京。
《永久的生命》发表于1942年,作者时年27岁。
课前热身
读准字音
臼齿
洗涤
不朽
牛犊
茸毛
消逝
jiù

xiǔ

róng
shì
任务(一)对于“生命”,作者在文中有鲜明的情感态度,请自由朗读课文,并在每个自然段中圈画出一个表达其情感的关键词,完善流程图。
自学环节一:
理清思路 诵生命之歌
可怜
感动
感谢
赞美
任务(二)浏览课文,在相应段落勾画出作者“可怜”“感动”“感谢”“赞美”情感变化的依据,你们发现这些句子有什么特别的共同点?
①可怜: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来。
②感动: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
③感谢: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的,合起来却是永久的。
④赞美:让我们赞美生命,赞美那毁灭不掉的生命吧!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
都是段落的中心句,富有哲理,饱含感情。
把段落中心句串联成一首哲理小诗,结合创作背景的体悟,有感情地朗读小诗。
创作背景:
1942年,日本鬼子在我国横行,杀害我国同胞,国民党反动派也欺压老百姓。但是勇敢的中国人民不会因为他们的暴行而灭绝,反而会凝聚成更强大的生命力,同这些残暴势力作斗争,就如同“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每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根根从土壤里钻出来,欢乐地迎着春天的风,好像那刚刚过去的寒冷从未存在”,生命如此不易又如此坚韧,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高度赞美及乐观豁达的人生观。
永久的生命
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来,
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
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却是永久。
让我们赞美生命,赞美那毁灭不掉的生命吧!
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
任务(一)结合课文旁批,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完成以下思考题:
自学环节二:
深度研讨 论生命之恒
1、作者对生命进行了热情的歌颂与赞扬,为什么要在开篇提到时间易逝,生而可怜呢 这属于什么写作手法 有什么表达效果
2、怎样理解“生命自身”的不朽?
3、凋谢与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
“凋谢”与“不朽”矛盾吗?如何理解这句话?(请结合现实例子谈一谈)
1、作者对生命进行了热情的歌颂与赞扬,为什么要在开篇提到时间易逝,生而可怜呢 这属于什么写作手法 有什么表达效果
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先写生命易逝,人们无奈、可怜,感情转入低谷;接着用“人们却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一转,描写生命的神奇,个体生命有限,集体生命无穷,生命永久不朽,值得赞美;最后联系生活实际,要以爱情来赞美生命,感情高亢,给人以磅礴的力量。这样写,前后对比,把对生命的思考引向更深层次,同时使行文有了波澜,打动人心。
2、怎样理解“生命自身”的不朽?
生命是流动的,文中举了两个例子,地面上的小草和山坡上的小牛犊。时间流逝,小草枯荣,万年前后皆是如此。可柔弱卑微的小草却从不惧怕时间,因为时间虽摧残生命,却也唤醒新生。而小牛犊也是另一种“小草”,是弱小而强大、柔弱而鲜活的生命。旧的生命死亡却又带来新生,就如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所言一样,生命永远不朽。
3、凋谢与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
“凋谢”与“不朽”矛盾吗?如何理解这句话?(请结合现实例子谈一谈)
对于个人而言,生命是易逝、短暂的;对于整个人类而言,生命又是无穷无尽、永远不朽的。每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们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用有限的生命去创造无限的价值。
节日PPT模板
http:///jieri/
补充材料
严文井的另一篇散文《给匆忙走路的人》:“溪水从湖泊注入大海,一路上都在不停地奔流;陨星划过长空,每分每秒都在燃烧;它们的‘真美’,它们的‘意义’,就存在于整个活动过程当中。假如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只为等待最后才可能到来的那个好时刻,而忽略了整个生命的过程,就实在是太愚蠢了。”
任务(二)文章语言或精炼隽永,或形象可感,请你用批注的方式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进行赏析。
例:“个人生命不像一件衬衣,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它来洗涤,把它再补好。那存在过的忧愁,也许你能忘却,但却不能取消它遗留下的印迹。”
赏析:将“生命”和“衬衣”相对比,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过去了的生命永远不会再返回的道理。
“它是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总是只暂时地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前去。那些个体消逝了,它却永远存在。”
赏析:把“生命”比作“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个体的生命虽然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却是永无休止的,富有深刻的哲理。
“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
赏析:用“凋谢的花朵”比喻生命的消亡,“色彩”“芬芳”比喻思想、精神,生动形象的说明生命虽然消亡了,但是生命里留下了许多可贵的精神、思想,这些精神、思想将跟随着生命永远流传下去。看似矛盾,却富有哲理。
任务(一)文章语言睿智又形象,请你选一处比喻句,进行仿写,表达你对生命的见解。
自学环节三:
仿写拓展 叹生命之奇
拓展材料: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冰心《谈生命》)
大自然每一次剧烈的运动,总要破坏和毁灭一些什么,但也总有一些顽强的生命,不会屈服,绝不屈服啊!地下森林,我们古老的地球生命中新崛起的骄子,谢谢你的启迪。(张抗抗《地下森林断想》)
这里有一座高塔,是所有的人都必须去攀登的。它至多不过有一百来级。……最初的攀登是容易的,不过很慢。攀登本身没有任何困难,而在每一级上,从塔上的瞭望孔望见的景致都足够赏心悦目。每一件事物都是新的。无论近处或远处的事物都会使你目光依恋流连,而且瞻望前景还有那么多的事物。越往上走,攀登越困难了,而且目光已不大能区别事物,它们看起来似乎都是相同的。每一级上似乎也难以再有任何值得留恋的东西。这时也许应该走得更快一些,或者一次连续登上几级,然而这是不可能做到的。(勃兰兑斯《人生》)
任务(二)把中心句连起来的哲理小诗与《热爱生命》进行比较阅读:
热爱生命
——汪国真
我不去想,
  
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
  
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
  
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
  
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浏览84页的阅读提示,圈点勾画出哲理散文的特点。回顾本单元几篇散文,比较不同类型的散文各自的特点,尝试填写以下表格:
自学环节四:
对比分析 掌握不同散文的特点
散文类型
对应课文
特点归纳
写人叙事散文
、鲁迅的《藤野先生》

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
托物言志散文
、宗璞的《紫藤萝瀑布》
往往借
来寄托作者的情感,或表达作者的思考。
哲理散文


又叫议论性散文,以
为主,通过富有哲理的形象、带有感情的叙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让人获得

写景散文
、刘湛秋的《雨的四季》

为主的散文。这类文章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变换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的变化作为全文的脉络。
朱自清的《背影》
茅盾的《白杨礼赞》
严文井的《永久的生命》
罗素的《我为什么活着》
汪曾祺的《昆明的雨》
写人记事
某一具体事物
说理
思想的启迪
描绘景物
自学环节五:课后作业
必做:
1、补充完善环节二中赏析优美句子的批注。
选做:
2、阅读冰心的《谈生命》、张抗抗的《地下森林断想》、勃兰兑斯的《人生》,任选一篇从梳理写作思路和赏析语言两个角度进行圈点勾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