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溶解的快与慢》教学案例
龙泉驿区实验小学 万辉
[教学设计意图]
《溶解的快与慢》是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溶解单元的第5课,本课在本单元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基于前一课《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基础上来研究、探索“溶解的快与慢”,引导学生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物质溶解速度的主要因素,让学生自主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为后面《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等课时的探究活动作好充分的知识准备。有关“怎样加快溶解”的知识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能是生活中经历过的事情,但是在教材中作为一个问题来研究,其目的就不单纯是让学生知道用搅拌、加热、捣碎的方法可以加快溶解,而是以认知这些知识的过程为载体,培养学生自行探求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以及掌握一种科学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对比实验的方法。这对学生在以后学习科学课以及将来进行科学研究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教材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哪一个溶解得快。这部分选择食盐作为观察材料,探究搅拌和热水对溶解快慢的影响。第二部分:加快水果糖溶解的研究。这部分实际上是模仿着进行对比实验的设计和研究。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对教材内容做了适当的调整。在结构上,我将探究搅拌对溶解快慢的影响作为样本,引导学生学会用对比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重在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经历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突出如何控制变量和如何设计方案。第二部,让学生自己用对比实验验证热水和捣碎对加快溶解的影响。做到由“扶”到“放”。在最后把教材第二部分:加快水果糖溶解的研究换成了“方糖溶解大比拼”。既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实验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源自生活,服务于生活的道理。在溶解材料上,为了突出对比实验的效果,方便学生对变量的控制,使探究更具有科学的严谨性,在课堂的教学实施中用更容易操作。我用袋装5克食盐做搅拌和热水、维生素B2片做碾碎、将水果糖换成了方糖做用热水的溶解实验效果更好。使实验结果更真实可信,也让学生体验到更多物质的溶解情况。
[教学设计]
课题:溶解的快与慢
学 习 目 标 1、引导学生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物质溶解速度的主要因素。2、引导学生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科学探究过程和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3、在活动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科学态度,逐步发展科学探究的乐趣和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对溶解已有一定认识,在前面的实验中也用到过搅拌的方法。对如何加快溶解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比实验是证明各种猜想的的探究方法。学生刚刚接触这样的的探究方法,没有这方面的经验。 学习重点 通过实验验证加快溶解的方法
学习难点 对比实验中单个变量的控制
材料准备 每组:烧杯5个、筷子一根、食盐、方糖、药片等。
板书设计 溶解的快与慢 搅拌 不同条件 加热 能加快溶解 对比实验 捣碎 相同条件
教学过程 学 案 教 案 设计意图
一、跟随活动,进入新课。联系生活,猜想出加快溶解的方法,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 一、活动导入,引入新课。1、演示溶解药片,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板书:溶解2、它们在水中溶解的速度怎么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溶解的快与慢。补充板书:溶解的快与慢3、老师想要加快药片的溶解,同学们有什么好办法吗?根据回答板书:搅拌、加热、捣碎 学起于疑,疑源于思,思能生智,从而引发探究。由生活中的常见事例导入,启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究。体现了新课标所倡导的“要把思考与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的思想。
二、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探索。 由问题引出矛盾,激发探究的欲望。(一)在老师的引导下,用实验证明搅拌能否加快溶解。1、自己设计、集体交流实验方案。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积极性。2、掌握实验中单个变量的控制。①讨论,获得初步认识。②自学教材,修正认识。③分组填表,加深认识。④小结,正确认识。3、分组通过实验验证猜想。4、交流实验结果。(二)形成概念,独立探究。分组实验:分工(1-5组/ 6-10组)验证加热、捣碎能否加快溶解。1、分组设计实验方案。2、展示、修改实验方案。3、统一要求后,分组自主合力完成实验。4、交流实验结果。 二、设计方案,实验探索。引导学生知道需分开用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一)教师引导,尝试探究。实验一:验证搅拌能否加快溶解1、教师请学生思考后集体交流实验方案。2、引导学生掌握实验中单个变量的控制。①讨论在实验中要注意控制哪些条件。(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②指导学生自学教材,从中修正自己的认识。③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后写出实验的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④师生小结。3、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实验前,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实验提示。师巡视指导。4、引导学生交流实验结果。(二)形成概念,独立探究。实验二:分组实验分工验证加热、捣碎能否加快溶解。培养学生自行探求知识的能力。1、分配实验任务,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师巡视指导。2、展示交流实验方案,师生共同修改方案。3、学生自主实验。师巡视指导同时关注两个实验。4、请学生交流实验结果。5、小结三个实验的结论。 由于学生有了前面实验活动的“热身”,学生的思维线已经伸长了许多,此时引导学生在明确研究问题的基础上进行自主探究。在体验性的活动化教学中科学概念的建构才显得有意义,实现认知的迁移、转化,从而经历应用已有知识再建构的过程。
三、结合生活,拓展探究。1、分组自主设计比赛计划,进行比赛。激发学生兴趣,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2、交流经验。学生从实验的结果中反思自己,提升对加快溶解的认识。 三、结合生活,拓展探究。1、语言引入。交代比赛任务及要求。(出示课件)2、直接开始比赛。教师完全放手,给学生留出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空间。师巡视。3、师生共同小结。比赛后学生交流经验。 本环节探究活动突出扩展性,在获取新知的过程中重视对知识的结构性归纳。将课堂中学到的知识整合重组,在实践中加以应用,这样不仅使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同时也让学生受到“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教育。
四、实际运用,回归生活。举例说出生活中自己用到这三种方法加快溶解的例子。学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四、实际运用,回归生活。请学生思考回答:在生活中,你用过这些方法来加快物质的溶解吗 把科学概念外化为生活经验,让生活与科学紧密联系,激发爱科学、爱生活的情感。
五、收拾实验器材,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操作员组织小组成员收拾实验器材。 五、收拾器材,培养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溶解的快与慢》课堂实录
执教者:龙泉实验小学校 万辉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尝试运用对比实验验证加快物质溶解的方法。
2、学生经历“问题——猜想——验证——证实”的过程与方法过程,建构科学概念。
3、在活动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科学态度,逐步发展科学探究的乐趣和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对溶解已有一定认识,在前面的实验中也用到过搅拌的方法。对如何加快溶解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比实验是证明各种猜想的的探究方法。学生刚刚接触这样的的探究方法,没有这方面的经验。
学习重点:
通过实验验证加快溶解的方法。
学习难点:
对比实验中单个变量的控制。
实验材料:每组烧杯5个、筷子一根、食盐、方糖、药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请看,老师这有一些黄色的药片,我马上把它们放入这杯冷水中,它们会怎么样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观察到了什么?
板书:溶解
师:你觉得,它们在水中溶解的速度怎么样?
生:很慢。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溶解的快与慢。
补充板书:溶解的快与慢
师:老师想要加快药片的溶解,同学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根据回答板书:搅拌、加热、捣碎……
二、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探索。
师: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办法,真有科学家的头脑。同学们,猜想是科学发现的前奏,你们已经迈出了精彩的一步!但是,我们的这些猜想是正确的吗?就让我们做一回小小科学家,来亲自验证它们吧!
(一)教师引导,尝试探究
实验一:验证搅拌能否加快溶解
师:首先,我们来验证第一个猜想:搅拌能加快溶解。老师为大家准备了食盐。你准备设计一个什么样的实验来证明搅拌能加快食盐的溶解?请大家思考一下。
生:用一个杯子……
师:你第一个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很棒。
生:用两个杯子……
师:实验步骤你已经基本说清楚了,真棒!老师想问问:你为什么要用两个杯子?
生:要比较哪个快。
师:你真是个小科学家,你准备要用到的是我们科学学习中一个经常用到也是非常重要的实验方法——对比实验。
教师板书:对比实验
师:那么,在验证搅拌能加快食盐的溶解这个对比实验中,我们要比的是什么?
生:溶解的快和慢。
师:我们要通过哪两种情况来比?
生:一杯要搅拌,一杯不搅拌。
师:那我们在做对比实验时还需要哪些条件呢?开动你们的小脑筋去想,说错了没关系。老师喜欢肯动脑筋的孩子。
生:要一样的水。
师:一样的水是指水的什么一样?
生:多少。
生:温度也要一样。
师:你们思考得真仔细。还需要什么条件吗?
生:还要一起放盐。
师:怎样一起放呢?
生:两只手一起倒。
师:要让盐一起进入水里,对吗?
生:是。
师:还要什么条件吗?
师:我们教材上对这个实验进行了专门的讲述,请大家打开书31页。带着我们刚才讨论的结果,仔细阅读第二自然段。明确实验的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板书:相同条件 不同条件)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报告单表一的相关内容。
(教师巡视指导。)
师:哪一组来说说你们写的实验条件。
(学生汇报,教师出示课件小结。)
2、学生自主实验。
师:同学们真能干,我们已经设计好了这个实验。在动手实验前,老师还有几个提示。(课件展示)我们一起读一遍。
师:好,小科学家们,按照方案,严格控制条件,开始实验。
学生活动 师巡视指导。
3、师引导学生交流实验结果。
师:老师刚才观察到很多同学都像科学家一样,严格按照实验方案,控制条件进行实验。哪一组的同学来给我们说说你们的实验结果。
学生汇报
生:……
师:实验证明了:搅拌能加快溶解
(二)形成概念,独立探究
实验二:分工验证用热水、捣碎能否加快溶解。
师:通过这个实验我们证明了,搅拌能加快溶解。对于加热、捣碎这两个方法,同学们能参照第一个实验,自己设计实验去验证它们吗?今天我们统一用热水加热(出示课件)这次,老师请1-5组的同学验证热水加快溶解,溶解物质是两包相同的食盐。6-10组的同学验证捣碎加快溶解,溶解物质是两片相同的药片。请大家先分组讨论一下实验方案,在实验报告单上写出你们的猜想和要进行的实验的相应条件。
(师巡视指导。)
(学生用展台展示汇报。)
生:……
师:大家看大屏幕,老师把刚才大家说的这两个实验的相同、不同条件罗列了一下。现在请同学们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方案和记录。
师:现在,各小组按照修定好的方案,开始试验吧!
学生活动
(师巡视指导,注意两个实验都要关注。)
师:许多的同学实验成功了,都希望把自己的实验结果展示给大家看。我们先请做热水实验的组来汇报。
生:……
师:现在请做捣碎实验的组来汇报。
生:……
(教师结合课件展示)
师:通过这三个实验,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们知道了搅拌、加热、捣碎都能加快物质的溶解。
(三)结合生活,拓展探究。
师:刚才,同学们就像科学家一样,用实验证明了自己的猜想。大家的表现都很棒。现在,我们来进行一个比赛怎么样?(出示课件)老师为每一组准备了一颗方糖。我们来比比,看哪组能让方糖最快溶解。溶解完的小组马上举手告诉老师。
现在比赛开始。
师巡视。
师:我们请第一名的代表,说说你们为什么这么快?
生:……
师:你们真是既会学,又会用。掌声送给他们!
师:通过这个比赛,你知道了什么?
生:……
四、实际运用,回归生活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通过搅拌、加热、捣碎的方法能加快物质的溶解。请同学们想想,在生活中,你用过这些方法来加快物质的溶解吗 谁来举个例子。
生:……
师:其实,生活当中,我们已经运用过了很多科学的方法。只要做个有心人,我们会发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在生活中去学科学,用科学。
五、收拾实验器材,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
师:同学们,我们的实验结束了。科学家总不忘在研究后整理好材料,让我们也把自己的实验材料整理好吧!
(学生收拾实验材料,结束本课。)
[教学反思]
早在百年以前,美国教育界杜威就提出了“做中学”的思想。我们科学课的教学更是这样。没有亲身的体验,就谈不上探究。本节课就是围绕《溶解的快与慢》的探究性学习而展开的。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为主,让学生在探中发现、探中感悟、探中创新,较好地实现了小学科学课程的培养目标。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了以下两个方面:
一、教学过程循序渐进,由扶到放。
真正理解最深刻,记忆最牢固的,不是别人教给自己的知识,而是自己总结出来的知识。本课的重点是要教会学生使用对比实验的方法。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我在第一个实验的教学中采用了“扶”方法。通过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通过自己思考、集体讨论和自学教材等形式,初步了解对比实验。再在实验中尝试对比实验的过程。在第二个实验时,教师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完成实验。不光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掌握了对比实验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为他们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内容源自经验,贴近生活。
“学对生活有用的科学、学对终身发展有用的科学”是科学教学的初衷。我十分注重让生活化渗透在教学内容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无论是课题的引入,通过探究实验、比赛实验等活动,还是最后回归生活结束教学。让学生把以前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方法,进行综合的运用,并联系实际生活。在这样一个科学知识整合的过程中让学生把科学概念外化为生活经验,让生活与科学紧密联系,激发爱科学、爱生活的情感。
当然,活动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教师还可采用多种形式激励学生,更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
{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9 页 (共 9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7张PPT)
执 教:龙泉实验小学 万 辉
研究的问题 检验搅拌能否加快溶解
我的猜想
不同条件
相同条件
溶解快慢 搅拌 快
慢 不搅拌 快
慢
研究结论 搅拌(能 /不能)加快溶解。
1、水量相同
2、水温相同
3、盐量相同
4、同时放盐
一杯搅拌
一杯不搅拌
√
√
下页
2
5、观察时间相同
搅拌能加快溶解
实验提示:
①严格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②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完成记录表一。
③请实验操作时动作轻、声音小,勤思考。
④注意实验安全。
搅拌能否加快溶解
返回
1-5组验证热水加快溶解,溶解物质:食盐;
6-10组验证捣碎加快溶解,溶解物质:药片。
研究的问题 检验 能否
加快溶解 检验捣碎 能否
加快溶解
我的猜想 热水能加快溶解 捣碎能加快溶解
不同
条件
研究
结论
表二
实验现象
相同
条件
冷水 快
热水 快
1.水量相同
2.盐量相同
3.同时加盐
4.观察时间相同
捣碎 快
不捣碎 快
1.水量相同
2.水温相同
3.药片相同
4.同时加药片
5.观察时间相同
一杯捣碎,一杯不捣碎。
一杯冷水,一杯热水。
加热(能 /不能)加快溶解。
捣碎(能 /不能)加快溶解。
热水
捣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