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梦回繁华
毛宁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激发想象,增强对祖国灿烂文化的喜爱与景仰之情。
2.了解《清明上河图》相关知识,积累生字生词,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3.梳理本文的说明顺序,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
4.了解本文主要采用的说明方法,理解作者是怎样恰当地选择和使用说明方法的。
5.品味文章的语言,把握其既有科学性又富有文学色彩的特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预习:
课前,默读课文,借助字典、课文下注解,读准字音,理解词义;结合“阅读提示”,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想一想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说明的,还要注意作者的遣词造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汴京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幅传世名作,重温北宋盛世,大家一起来学习《梦回繁华》。
二、出示目标: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投影显示)
1.理解课文内容,激发想象,增强对祖国灿烂文化的喜爱与景仰之情。
2.了解《清明上河图》相关知识,积累生字生词,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3.梳理本文的说明顺序,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
4.了解本文主要采用的说明方法,理解作者是怎样恰当地选择和使用说明方法的。
5.品味文章的语言,把握其既有科学性又富有文学色彩的特点。
过渡语:过渡语:同学们按照课文前的提示,预习过课文,会写字词、会读课文的请举手?好,把手放下。下面,检测预习。
第一次“先学后教”:检查预习,比谁能读准生字、解释词语
(一)出示:
梦回繁华
第一次“先学后教”:检查预习,比谁能读准生字、解释词语
检测(口答)
一、给加点字注音
翰(瀚)林(hàn)
题跋(拔)(bá)
汴梁(粱)(biàn)
考订(dìng)
田畴(筹)(chóu)
(指名读生字,如读对一个,则白板出示一个生字的拼音,如读错,其他人纠正,可适当地结合图片解释个别词语的意思,但不要与下面的解词重复,最后齐读两遍。)
二、解释词语
1.内忧外患:内有忧乱,外有祸患。多指国家内部的不安定和外来侵略
2.长途跋涉:远距离翻山涉水。形容旅途的艰辛。跋涉,爬山过水,形容旅途艰苦。
3.车水马龙: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车马或车辆很多,来往不绝。
(二)质疑问难:还有不认识的生字或不理解的字词的同学,请大胆举手质疑!(请其他同学帮忙正音、解词)
过渡语:生字词会读了,词语也理解了,下面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比谁能准确概括段落大意。(去掉白板上的生字词,只留课题)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比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说明顺序
(一)出示
梦回繁华
第二次“先学后教”:比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说明顺序
自学指导
轮读课文,比谁通过预习能读准字音,声音响亮,能准确概括段落大意,理清说明顺序。
(二)边读边讨论
教师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提醒其他同学边听边准备概括段落大意。
指名读第1、2段。(两人,一人一段)
①指名读第1段,概括第1段段落大意。答对后出示: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创作背景,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
②指名读第2段,概括第2段段落大意。答对后出示: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及其创作动机。
③概括第1、2段段落大意。指名后进生答,若后进生答错或答不出来则让其他学生更正、补充。答对后,出示:1.(1、2)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及创作背景,为下文介绍画作的内容、价值做铺垫。
指名读3-5段。(三人,一人一段)
①指名读第3段,概括第3段段落大意。答对后出示: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基本信息和主要内容。
②指名读第4段,概括第4段段落大意。答对后出示:具体介绍《清明上河图》主体部分描绘的内容。
③指名读第5段,概括第5段段落大意。答对后出示:总结《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点和社会、历史价值。
④概括第3-5段段落大意。指名后进生答,若后进生答错或答不出来则让其他学生更正、补充。答对后,出示:2.(3--5)从基本信息、画面内容、艺术特点及社会、历史价值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清明上河图》。
提问: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呢?指名学生回答,明确答案:逻辑顺序,按照“内涵一内容一价值”的思路。
过渡语:大家已经理清了文章的说明顺序,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点呢?下面进行第三次“先学后教”。
五、第三次“先学后教”:比正确回答问题
出示自学指导
梦回繁华
第三次“先学后教”:比正确回答问题
自学指导
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3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
1.本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本文大量使用四字短语,不仅概括力强,而且使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试举例体会。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在课文中做笔记。
讨论:
(指名学生回答,其余学生认真听,并作补充。)
明确答案:
1.课文使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如列数字、引用、打比方等。
①列举确数,说明画作尺。列举约数“人物有五百多个”,说明画面中的人数。历来对《清明上河图》中所画人数的说法并不一致,作者取其中一说,以约数表达,很稳妥,也很准确。
②引用主要用来说明画家生平和画面内容的写实性,直接引用文献,既清楚,也有权威性。
③打比方主要用来说明不太容易解说的内容,“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人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一句以“乐章”比喻长卷的画面布局,将专业性很强的内容解说得通俗可感,而且给人带来一种艺术感。
④本文使用的说明方法中比较突出的是摹状貌。作者着力描摹画面的整体和细节,化静为动,将画面转化为一个个生活场景。大量使用这一说明方法,是因为(清明上河图)作为一幅以真实、细腻著称的风俗画,想要将其画面内容说明清楚,就必须进行细致的描写,再现它所绘的社会生活。
2.课文主要运用了下列四字词语:
①内忧外患:内有忧乱,外有祸患。多指国家内部的不安定和外来入侵。
②春寒料峭:虽已春天,但天气还比较寒冷。料峭:微寒。
③长途跋涉:远距离翻山涉水。形容旅途的艰辛。跋涉:爬山过水,形容旅途艰苦。
④舳舻相接:船只首尾相接。舳:船尾。舻:船头。
⑤车水马龙: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车马或车辆很多,来往不绝。
⑥摩肩接踵:指肩挨着肩,脚碰着脚。形容人多,很拥挤。
⑦络绎不绝:指人、马、车、船等往来不断,前后相接。
(四)教师补充、拓展:
这篇说明性文章,介绍了《清明上河图》上表现的北宋时期繁荣的市井风情,丰富了人们对当时社会风貌及生活的想象,包含着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深厚情感。
六、第四次“先学后教”:句子的语气(二)
师:现在我们来继续学习语法知识——句子的语气(二)
(一)出示自学指导
句子的语气(二)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117页内容,
思考下列问题,2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
1.比较两组例句的不同,分析什么叫祈使句?什么叫感叹句?
2.祈使句有
、
、
、
等语气。在书面上,语气强烈的句子使用
,语气较缓和的则用
。
3、请分别举一个祈使句和感叹句的例子。
(二)学生自学,师生讨论。
师指名同学念答案。若有不同改法,教师要引导:
师:第1题会的同学请举手。
生:第一组句子是要求别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属于祈使句;第二组句子是用来表示某种感情,属于感叹句。
师:认为对的举手。(生回答正确,让学生在课本上圈画出正确答案。)
第2题会的同学请举手。
生:祈使句有命令、请求、催促、劝说等不同的语气。书面上,语气强烈的句子用叹号,语气缓和的句子用句号。
师:认为对的举手。(学生回答正确)哪位同学能再分别举一个不同语气的祈使句?
生:“吃饭时不要说话。”是命令的语气;“请保持安静。”表请求的语气;“大家快过来啊!”表催促的语气;“大家可要认真点啊!”是劝说的语气。
师:那哪位同学再来举一个感叹句的例子?
生:大海是多么宽广啊!
师:表扬同学们积极动脑回答问题。合理准确地把握好句子的语气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至关重要,同样一句话,请求或劝告的语气往往比命令的语气更容易让对方接受;而有时错误的语气还会产生不必要的误会,所以请同学们一定要准确把握句子的语气。接下来,我们进行当堂训练。
当堂训练
当堂检测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题跋(bá)
田畴(chòu)
瀚林(hàn)
舳舻(zhú)
B.衣冠(guān)
旅行(lǔ)
摄取(shè)
桅杆(wéi)
C.漕运(cáo)
踏青(tà)
簇拥(cù)
擅长(shàn)
D.枢纽(shū)
沉檀(tán)
纤夫(xiān)
岔道(chà)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意甚浓了,但在北方还是五风十雨,春寒料峭,一阵暖人心意的春风刚刚吹过,又来了一阵冷雨。
B.有人络绎不绝地说了许多空话,可是从来没有认真做过一件事。
C.进了博物馆,参观的人就更多了,摩肩接踵,人头攒动。
D.探险者们在长途跋涉的过程中吃着粗糙的食品,经受着更糟糕的事情。
(二)
临摹生字
1.白板出示
临摹生字
认真观察行楷生字笔画的变化、连笔、间架。临摹生字,5分钟后比谁写得好。
2.出示课本上“读读写写”。指名说出难写的生字该注意什么
3.学生临摹生字。
4.点评:谁写的字好。①出示最优秀的练习纸。对照方格里的字,是不是与方格里的字一个样,表扬。②出示差的练习纸,说说哪个字与方格里的字不一样。
5.如果有时间则听写生字。
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