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2.1.2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2.1.2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10-04 17:3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设计者:
审核者:
执教者: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1.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阐明植物的蒸腾作用和叶片的结构。
2.结合生活经验及实验观察尝试着描述蒸腾作用的意义。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4.举例说出气孔的数目和分布与植物蒸腾作用的关系。
5.通过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树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结构和功能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6.认同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
学习重点:
1.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2.说出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的意义。3.举例说明蒸腾作用的应用。
学习难点:
1、叶片结构的观察。2、叶片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教学过程:
(结合课程标准或者单元目标进行简要分析)
蒸腾作用是绿色植物三大生理功能即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之一,是一项重要的生理功能,对维持植物体本身的其他生理活动也十分重要,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非常密切。同时,蒸腾作用的知识也是进一步学习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基础。而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又为学习生态系统的知识奠定了基础。《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隶属于课程标准确立的“人与生物圈”课程主线中最大的主题之一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中的二级主题,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共同组成绿色植物三大生理作用,教材在编排上将其安排在两者之前,既充分考虑了学生主体的认知规律,也科学考量了三者的辩证关系。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使学生对前一节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适应不同的环境有更深刻的理解,又可以为后面光合作用以及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全章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教学导入
多媒体展示:森林图片,提出问题:看到图片你想到了什么 如果走在咱们校门口得林荫大道上呢?为什么说大树底下好乘凉?植物体很复杂,有六大器官,那么到底什么结构散失水?(多媒体呈现本节课题并板书)这节课我们就共同学习一下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吧!
二、教学过程(一)新知探究部分第一学程:
学习任务
植物的蒸腾现象主问题1
蒸腾作用的强弱与叶片面积有什么关系?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要求(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导学单上的学习任务)
学生阅读课本,明确实验步骤,同时注意实验注意事项,尝试设计探究方案。第二步:互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1)组长主持,组内互学,及时纠错。组内总结。(3)组长做好组员的任务分工,做好展讲准备。)
1.根据提供的材料(材料:有分枝的植物;三个透明塑料袋;细线等),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2.操作完成实验3.根据本组的设计预测实验现象,分析问题,得出结论。(1)预测各塑料袋中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2)为什么要对三个枝条做不同的处理?该实验的变量是什么?(3)你能推测植物散失水分的主要部位吗?4.观察实验现象:叶片多的一组,塑料袋壁上的水珠多;叶片少的一组,塑料袋壁上的水珠少;没有叶片的一组,塑料袋壁上的水珠最少,几乎没有。5.得出实验结论第三步:展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声音洪亮,语言流畅,逻辑思维清晰;各小组认真倾听,积极补充,质疑提问对小组进行评价。)说出实验现象:叶片多的一组,塑料袋壁上的水珠多;叶片少的一组,塑料袋壁上的水珠少;没有叶片的一组,塑料袋壁上的水珠最少,几乎没有。得出实验结论:叶片面积越大,蒸腾作用越强;叶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主问题1设计意图(主要从“知识重点难点”与“学科核心素养”两个角度分析):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活动,思考问题,了解探究方法后尝试设计探究方案。然后分组讨论问题,课上展示。通过设计探究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科学探究的能力。主问题1预设答案叶片面积越大,蒸腾作用越强;叶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1交流讨论2动手操作3思考讨论
第二学程:
学习任务
叶片的结构主问题2.叶片的结构包括哪几部分?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学生独立思考,明确实验步骤

明确步骤: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第49-50页内容,。第二步:互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有序交流,自由表达。按号讲述,依次补充,组长总结归纳,达成共识)问题引领,深入探究,分组讨论:A.描述叶肉细胞、表皮细胞的形态以及排列特点。B.描述保卫细胞的形态、结构以及气孔在上下表皮的分布特点。C.明确叶片包括表皮、叶肉、叶脉三部分第三步:展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根据组长分工,有序汇报。声音洪亮,表达清晰、流畅。根据汇报内容,其他小组进行补充、质疑和评价。)鼓励1-2个小组上台展学:描述叶肉细胞、表皮细胞的形态以及排列特点。描述保卫细胞的形态、结构以及气孔在上下表皮的分布特点。.明确叶片包括表皮、叶肉、叶脉三部分主问题2设计意图(主要从“知识重点难点”与“学科核心素养”两个角度分析):通过“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让学生认识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场所—叶,特别是理解叶片上与蒸腾作用直接相关的结构—气孔的作用。形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基本观点。通过观察图片及讨论,从理性上认识蒸腾作用的意义和保护森林及其他植被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形成爱护绿色植物的情感和意识。
第三学程:
学习任务
蒸腾作用的意义主问题3.蒸腾作用有哪些意义?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学生独立思考

独立思考:根吸收的水如何到达叶片然后通过气孔散失到空气中的?(指导学生读图51页“蒸腾作用示意图”)根吸收的水大部分用于蒸腾作用散失了,是不是浪费?(指导学生读书51页)为什么小树林更潮湿凉快?(补充蒸腾作用对外界的意义)第二步:展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根据组长分工,有序汇报。声音洪亮,表达清晰、流畅。根据汇报内容,其他小组进行补充、质疑和评价。)鼓励1-2个小组上台展学:蒸腾作用的意义。主问题3设计意图(主要从“知识重点难点”与“学科核心素养”两个角度分析):概括出蒸腾作用的过程,提炼出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的意义。培养学生读图及归纳能力,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牢固掌握知识。主问题3预设答案蒸腾作用能促进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促进水分和无机盐从根部输送到茎叶等器官,还能使植物提体有效的散热。
(二)达标检测部分第四学程:
学习任务
完成当堂检测主问题4.
当堂检测
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自主完成当堂检测
第二步:互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小组内交流,形成统一的答案
第三步:展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找1—2个小组到讲台汇报
主问题4设计意图(主要从“知识重点难点”与“学科核心素养”两个角度分析):
及时检测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查缺补漏.
主问题4预设答案

三、教学总结本节课教材通过探究“叶片面积与植物散失水分的关系”,了解植物失水的主要部位。通过“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让学生认识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场所—叶,特别是理解叶片上与蒸腾作用直接相关的结构—气孔的作用。形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基本观点。通过观察图片及讨论,从理性上认识蒸腾作用的意义和保护森林及其他植被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形成爱护绿色植物的情感和意识,深刻认识绿色植物在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中的作用。在学生学习研讨过程中,学生自主运用图片、资料,使知识更加直观化,更加生动。学习重在学以致用,用练习题有针对性的对所学知识进行夯实。学生基本上做到了本节课知识本节课掌握,达到了“堂堂清”的目标。
四、板书设计第二节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第2课时)一、叶片的结构
表皮细胞:无色透明,不含叶绿体表皮
保卫细胞:半月形,含叶绿体((保护组织)
气孔:“门户”叶片
栅栏组织:整齐紧密,叶绿体多
叶肉
(营养组织)
海绵组织:疏松,叶绿体少
叶脉:运输营养物质
(输导组织)蒸腾作用的意义
对植物自身:①②③意义
对外界:增湿降温
PAGE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