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根的结构和功能
设计者:
审核者:
执教者: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1.结合对实物的观察,说出植物的根的形态特征。.
2.描述根的生长部位和过程,概述根尖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3.尝试探究根生长的部位,体验探究、观察、记录的方法与技巧。
4.通过观察演示实验,说明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了解无土栽培。
5.认同根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关注科学技术与生产实践的关系。
学习重点:
1.
描述根的生长部位和过程,说出根尖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2.
说明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
学习难点:
探究根的生长部位
教学过程:
(结合课程标准或者单元目标进行简要分析)
课标要求:描述根的生长过程。说明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
种子在萌发过程中,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跟不断生长构成发达的根系,承接上节学习。植物的生长发育与生产实践联系非常密切,通过本节学习了解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无土栽培等知识,学生能够认识到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本章中有关花、果实、种子、茎、根等器官的内容,与前面学过的叶的结构和功能等知识结合,涵盖了绿色开花植物六大器官,完整了知识体系,全面阐释了绿色开花植物的形态结构特点以及生长发育过程的变化规律。
备
注
一、教学导入
1937年,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迪特玛博士的实验是在四周宽30
cm深56
cm
的装有沙子的木箱中种植一株黑麦。而且四个月内及时浇水,保证植株正常生长。黑麦抽穗时,将木箱拆掉,去除根部的沙子。经仔细统计发现,这株黑麦长有约1
400万条根,如果将这些根连接在一起,可长达达11
000千米.
课前2-3分钟温故旧知
二、教学过程
(一)新知探究部分
第一学程:
学习任务:根的生长(课前安排学生观察比较几种常见植物的根,如菠菜、萝卜,玉米、韭菜、茄子、辣椒等;课前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利用种子萌发已长出的根,参考教材进行进行实验设计和探究---根伸长的主要部位。完成根尖生长记录表)
主问题:1.根生长的部位和过程是怎样的?
(1)植物的根有哪些形态?
(2)实验组中,根的划线部分的伸长有什么规律?与什么部位有关?
(3)为什么根有大量的根毛?
(4)根的结构是怎样的?
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探究——“学法指导”设计(自学要求)
通过自学课本和观察图片、实物及探究活动独立完成导学单上的第一学程的问题。
第二步:互学讨论——“学法指导”设计(互学要求)
(1)有序交流。组长主持,组内互学,及时纠错。
(2)汇总意见。组内总结方法。
(3)展学准备。组长做好任务分工,做好展讲准备。
第三步:展学交互——“学法指导”设计(展学要求)
(1)声音洪亮,语言流畅,逻辑思维清晰。
(2)各小组认真倾听,积极补充,质疑提问,并对展学小组进行评价。
主问题1设计意图(主要从“知识重点难点”与“学科核心素养”两个角度分析):
“根生长的部位和过程”设计学生易回答的支架问题,注意知识处理上的轻重之分。通过科学探究重点放在处理根的结构上,而关于形态的处理,主要通过课前预习、课内预习展示进行简单处理。此处由“探究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改为“探究使根伸长的部位”,
使学生更易于接受。
主问题1预设答案:
1.
<1>根的类型:
1、主根
2、侧根
3、不定根
<2>根系:一株植物物有根的总和。
1、直根系
2、须根系
2.
越接近根尖处,横线的距离越大,而幼根上部的横线几乎没有什么变化。根的生长主要是分生区的细胞分裂和伸长区细胞伸长的结果。
3.
大量的根毛使植物吸收面积大大增加,因此成熟区是根尖各部分结构中最主要的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
4.根的结构包括根尖及以上的部位,根尖包括成熟区、伸长区、分生区和根冠。
第二学程:
学习任务: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
主问题:2.
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吗?
(一)根据大家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植物的根系那么发达到底有什么功能呢?
(二)仔细阅读课本,认真观察《植物的生活需要无机盐》演示实验,(教师指导两名学生代表做演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载玻片两端的液体加热后的变化情况一样吗?为什么?
2、能否用河水或井水代替蒸馏水?为什么要设置甲乙两组装置?
3、培养一段时间后,甲乙两组幼苗的长势有何差异?试分析原因。
4、植物主要通过根尖的____吸收土壤中的___并通过根茎叶内的____运输到植物体各处。无机盐对植物的____起着重要作用。
无机盐
作用植物缺乏时的表现氮磷钾
(三)植物离开土壤能生存吗,为什么?
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探究——“学法指导”设计(自学要求)
(1)学生独立思考,把你的想法记录在导学单上。
第二步:互学讨论——“学法指导”设计(互学要求)
(1)有序交流。组长主持,组内互学,及时纠错。
(2)汇总意见。组内总结方法。
(3)展学准备。组长做好任务分工,做好展讲准备。
第三步:展学交互——“学法指导”设计(展学要求)
(1)声音洪亮,语言流畅,逻辑思维清晰。
(2)各小组认真倾听,积极补充,质疑提问,并对展学小组进行评价。
主问题2设计意图(主要从“知识重点难点”与“学科核心素养”两个角度分析):
该部分内容较为简单,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进行观察、比较、自己得出结论的能力,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问题的归纳能力,最后共同得出结论。
主问题2预设答案
(一)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二)植物主要通过根尖的成熟区吸收土壤中的水和无机盐并通过根茎叶内的导管运输到植物体各处。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起着重要作用。例如,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叶繁茂;含磷的无机盐可以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含钾的无机盐使植物茎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植物的生活需要多种无机盐,当缺乏某种无机盐时,植物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相应的影响。
(三)无土栽培的原理和优点
(1)原理:依据植物生活所需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少,将无机盐按照一定比例配成营养液,用营养液来培养植物。
(2)优点:更合理地满足植物对各类无机盐的需要,产量高、不受季节限制、节约水肥、清洁无污染
第三学程:
【课内拓展延伸】
1、根尖的四个部分是一成不变的吗?他们之间有没有严格的界限?
2、有人说:“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你认为这种说法有道理吗?请谈谈你的理由。
3、这些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应该多施哪一种无机盐呢
互学讨论——展学交互
教学总结
学生回顾总结本节知识点,老师补充板书本节课知识点(比如用思维导图)
(二)达标检测部分
第四学程:
学习任务
主问题4:当堂检测
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自主完成当堂检测
第二步:互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小组内交流,形成统一的答案
第三步:展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找1—2个小组到讲台汇报
主问题4设计意图(主要从“知识重点难点”与“学科核心素养”两个角度分析):
及时检测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查缺补漏.
由浅入深的设计检测题目,使学生学以致用。
主问题4预设答案
略
教学总结
(这里是我们的每一位老师自己根据课堂情况进行的一个自我反思)
四、板书设计
根的结构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