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短文两篇》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记承天寺夜游》一文的构思角度是(
)
A.托物言志
B.即景生情
C.类比象征
D.以物喻人
2.
下列句子点出《记承天寺夜游》题目中“游”字的一项是(
)
A.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B.相与步于中庭
C.水中藻荇交横
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3.
《记承天寺夜游》末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表达出怎样的感慨?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
A.标榜自己有随遇而安的修养
B.自嘲自己与张怀民一事无成
C.有闲情逸致才能欣赏到美景
D.无所事事的人才能欣赏到美景
4.
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念无与为乐者(想,想到)
B.相与步于中庭(一同,共同)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但,但是)
D.遂至承天寺(就,于是)
二、
填空题
(本题共计
4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12分
,
)
5.
默写。
山川之美,________。________,清流见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时俱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是欲界之仙都。________,________。
6.
填空:
(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________,字通明,自号________。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________。
(2)《答谢中书书》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7.
简答
(1)从表达方式看,《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________,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
(2)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________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________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
8.
《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分别是什么?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写月色?
(1)写月语句:________
(2)描写方法:________
三、
文言文阅读
9.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喜雨亭记
苏轼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邪?
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歌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繄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选自上海辞书出版社《古文鉴赏辞典》)
(注释)①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据《尚书·微子之命》记载,周成王的叔父唐叔得到异株而共穗的稻子,献给成王,成王命他给与周公,周公得禾后,作了《嘉禾》,宣扬天子之命。②汉武得鼎,以名其年:据《史记·孝武本纪》记载,汉武帝元狩七年夏六月,汾阴一个名叫锦的巫者得到宝鼎(古代常以鼎为传国的重器),奏闻朝廷,武帝命迎鼎至甘泉,并把年号改为元鼎。③叔孙胜狄,以名其子:据《左传·文公十一年》记载,这年冬,狄人攻鲁,鲁文公使叔孙得臣击败狄军,获其首领侨如,为了庆祝这次战功,叔孙得臣便把自己的儿子宜伯取名为侨如。④雨麦:天上像下雨似的落下麦子,当是附会的传闻。一说是播种麦子。⑤忭:喜乐。⑥饥:谓连年灾歉。⑦繄:句首语气词。
(1)理解文言词义,可联想课文中有关语句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从而确定词义;可根据词语所在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含义;可借助语法分析推断词义。请根据语境,借助推断文言词词义的方法,解释下列语句中画线词的含义。
(1)以为休息之所(________)
(2)弥月不雨(________)
(3)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官吏相与庆于庭。
(2)繄谁之力。
(3)以亭台楼阁为题的散文,一般都会或多或少地具体描写亭台楼阁本身或它周围的景色,例如《岳阳楼记》中有________,《醉翁亭记》中有群山环抱、泉水淙淙。此文则不然,它不仅没有对喜雨亭作任何具体的描绘,对亭子周围的景色,也未著只字,通篇都是扣住________,抒写________(限2字)之情,表现出作者对人民生活的关心。
(4)请根据选文的内容或形式,自拟一副对联。(要求:字数相等,结构大体一致。)
(5)从《喜雨亭记》中,我们感受到了苏轼的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请根据“家国情怀”的含义,完成下列小题。
(1)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表现其家国情怀的词句是________。
(2)参照下面画线部分的内容与形式,在横线处进行补写。
“家国情怀”是对自己国家一种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①________;②________;“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这是秋瑾报国的决心;“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是毛泽东对历史的叩问。直到今天,每一位炎黄子孙,都希冀着祖国强大,憧憬着生活美满。家国情怀就这样代代流传,绵延不止,凝聚成岿然不倒的民族精神。
(6)苏轼不仅是文学家,还是一名书法家。欣赏下面苏轼的书法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1)对这幅书法作品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_)
A左右疏密相间,时紧时放。
B字形欹(qī)正参错,或大或小。
C采用狂草书体,活泼飞舞,奔腾放纵。
D沉厚中见放逸,尽显书者情感之起伏。
(2)任选作品中一个双音节词语,用规范的正楷字写在下面。
10.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夜登华子岗,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也。
(选自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1)解释下列画线的字。
①晓雾将歇_______________
②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______________
③倘能从我游乎_______________
④复与疏钟相间_______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②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3)“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这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
(4)下列对《答谢中书书》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青林”到“竞跃”数句,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了山川的生机勃勃。
B.此文是作者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让人感到繁多杂乱。
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1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答谢中书书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C.实是欲界之仙都
是进亦忧,退亦忧
D.四时俱备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
(2)与“实是欲界之仙都”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B.辍耕之垄上
C.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本文写景的语言精练且生动,试以“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为例,说说该句是如何体现此特点的。
12.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
钴鉧潭西小丘记(节选)
柳宗元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姆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注释)①鱼梁:一种捕鱼的设施,用石头围成一道阻水堰,中间留有空洞,以安放竹箱。②突怒偃蹇: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的样子。③嵚(qīn)然:山势高峻的样子。④罴(pí):棕熊。
(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寻山口西北二百步 道:道路
B.当而浚者为鱼梁 湍:急流
C.不可数 殆:几乎,差不多
D.牛马之饮于溪 若:好像
(2)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就( )
例句:当湍浚者为鱼梁
A.负土出
B.三十立
C.博学笃志
D.出淤泥不染
(3)下列句子中,与“若牛马之饮于溪”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何陋之有
B.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尝射于家圃
D.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4)这篇文章写景的时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2)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四、
综合读写
13.(15分)
在语文学习的旅程中,我们可以感受自然山水的魅力,可以细品名胜古迹的意蕴……
(1)仿照画横线的句子,写一句话。
夏天是个好季节。假如我是诗人,我就要写一首长诗来赞美它的热情明朗;假如我是________,我________。
(2)在我国许多旅游胜地,精彩的对联比比皆是,自成一道风景。下面这副对联来自黄石市团城山公园的凝碧亭,上联已给出,下联有待整理,请将整理后的下联填到横线上。
上联:把酒问鲶鱼谁道磁湖水浅
下联:________
盛世
山高
声随 月亮
歌
临风
五、
写作
14.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一个旅游爱好者,经常在旅途中迷路。
“你经常在外旅游,有丰富的旅游经验,怎么还会迷路呢?”朋友不解地问。
“每次迷路,都是走上了歧路。”
“为什么会走上歧路呢?”
“因为歧路上有迷人的风景,看着看着,就忍不住走进去了;走着走着就走不出来了。”
要求:
①从你的生活中选取与材料主题类似的事例或所见所闻,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②题目自拟。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
【参考答案】
B
B
C
C
古来共谈,高峰入云,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华阳隐居,信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描写
议论
闲,仙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通过比喻描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又通过竹柏的影子,间接地写出了月光的明亮。句中没有写“月”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蔬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9.(1)把……当做下雨同“嘱”,交付。这里意为劝酒。
(2)(1)官员们在院子里一起庆贺。(2)这是谁的力量。
(3)浩大湖水、早晚千变万化景色喜雨亭的命名喜雨
(4)朴实中明事理,自然中蕴深情。
(5)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是杜甫对家的着恋
(6)(1)C(2)寒食
10.(1)①消散,②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③跟着,④相互交错
(2)①夕阳要落山了,潜游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②如果你天性不是与众不同的话,难道我能把邀请你当作闲事吗?
(3)描写了高山、白云、流水三种景物,突出了山之高,水之净;分别从仰观、俯察两种视角来写。
C
(1)D
(2)A
(3)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4)这两句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清),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境界清新。
12.(1)A
(2)C
(3)D
(4)示例:“其碳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把向下的岩石比作牛马在溪边饮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岩石的奇形怪
状(“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能黑之登于山”,把向上的岩石比作能派在山上攀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岩石的奇形怪状)。
(5)(1)鱼梁的上面有个小山丘,生长着竹子和树木。
(2)那些高耸突出、如兽角斜列往上冲的石头,好像是在山上攀登的棕能。
13.(1)画家,就要画一幅图画来歌颂它的桃红柳绿
(2)临风歌盛世声随月亮山高
14.【范文】
成长的诱惑
因为歧路上的风景太美,所以才会走进去,越陷越深,便难以自拔。这是一个行者的感慨,这是一个美丽的陷阱。漫漫人生路,总有不同的选择和各种诱惑。
有些诱惑,它们有美丽的外表,却令我们走向毁灭;有些诱惑,依旧美丽,却因此成功。有人想避开诱惑,反而不能自拔。原来,成功的秘诀在于战胜诱惑……
我七岁那年刚上小学二年级,懵懂无知。看到其他小朋友都会在课间买一些小零食吃,口水直流三千尺,贪吃的本性让我坐立不安。可爸爸妈妈却说那些东西是垃圾食品,不准我吃。天真且倔强的我怎肯就此罢休。
有一天,父亲给了我钱,吩咐我买练习本。可一到超市门口,我便被那五花八门、光鲜亮丽的小零食所吸引,不由自主地买了两包饼干。可回去如何向父亲交代?“聪明”的我计上心来,拿了之前剩下的两个练习本冒名顶替,竟也神不知鬼不觉地混了过去。慢慢地,我多次找各种理由,向父母要钱。没有理由时,便悄悄从妈妈包里拿钱,买东西吃。一直到两个月后,东窗事发的那天。父母得知真相后,只是掉泪。我知道,那是他们恨铁不成钢。而我只有痛哭流涕,再三保证自己知错就改。从那时起,我便再也没有吃过小卖部里的零食,不是不敢,只是不忍再看到父母那流泪的脸庞。
现在想想,如果当初父母没有及时发现、及时阻止我,那现在的我又会变成什么样呢?我难以想象,也不敢去想。原来成功路上有一种东西叫诱惑,它有美丽的外表,令人着迷亦不能自拔。就像那些风景美丽的路,让人越陷越深。但如果你不去尝试、不曾走过,又怎能知道它是错的?只有战胜过,才能有机会成功。
诱惑可以毁掉一个人,同时也可以成就一个人,关键是怎样把握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