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二篇》 同步练习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二篇》 同步练习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06 23:16: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度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短文两篇》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记承天寺夜游》一文的构思角度是(

A.托物言志
B.即景生情
C.类比象征
D.以物喻人
2.
下列句子点出《记承天寺夜游》题目中“游”字的一项是(

A.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B.相与步于中庭
C.水中藻荇交横
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3.
《记承天寺夜游》末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表达出怎样的感慨?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A.标榜自己有随遇而安的修养
B.自嘲自己与张怀民一事无成
C.有闲情逸致才能欣赏到美景
D.无所事事的人才能欣赏到美景
4.
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念无与为乐者(想,想到)
B.相与步于中庭(一同,共同)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但,但是)
D.遂至承天寺(就,于是)
二、
填空题
(本题共计
4
小题
,每题
3

,共计12分


5.
默写。
山川之美,________。________,清流见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时俱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是欲界之仙都。________,________。

6.
填空:
(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________,字通明,自号________。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________。
(2)《答谢中书书》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7.
简答
(1)从表达方式看,《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________,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
(2)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________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________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
8.
《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分别是什么?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写月色?
(1)写月语句:________
(2)描写方法:________
三、
文言文阅读
9.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喜雨亭记
苏轼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邪?
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歌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繄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选自上海辞书出版社《古文鉴赏辞典》)
(注释)①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据《尚书·微子之命》记载,周成王的叔父唐叔得到异株而共穗的稻子,献给成王,成王命他给与周公,周公得禾后,作了《嘉禾》,宣扬天子之命。②汉武得鼎,以名其年:据《史记·孝武本纪》记载,汉武帝元狩七年夏六月,汾阴一个名叫锦的巫者得到宝鼎(古代常以鼎为传国的重器),奏闻朝廷,武帝命迎鼎至甘泉,并把年号改为元鼎。③叔孙胜狄,以名其子:据《左传·文公十一年》记载,这年冬,狄人攻鲁,鲁文公使叔孙得臣击败狄军,获其首领侨如,为了庆祝这次战功,叔孙得臣便把自己的儿子宜伯取名为侨如。④雨麦:天上像下雨似的落下麦子,当是附会的传闻。一说是播种麦子。⑤忭:喜乐。⑥饥:谓连年灾歉。⑦繄:句首语气词。
(1)理解文言词义,可联想课文中有关语句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从而确定词义;可根据词语所在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含义;可借助语法分析推断词义。请根据语境,借助推断文言词词义的方法,解释下列语句中画线词的含义。
(1)以为休息之所(________)
(2)弥月不雨(________)
(3)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官吏相与庆于庭。
(2)繄谁之力。
(3)以亭台楼阁为题的散文,一般都会或多或少地具体描写亭台楼阁本身或它周围的景色,例如《岳阳楼记》中有________,《醉翁亭记》中有群山环抱、泉水淙淙。此文则不然,它不仅没有对喜雨亭作任何具体的描绘,对亭子周围的景色,也未著只字,通篇都是扣住________,抒写________(限2字)之情,表现出作者对人民生活的关心。
(4)请根据选文的内容或形式,自拟一副对联。(要求:字数相等,结构大体一致。)
(5)从《喜雨亭记》中,我们感受到了苏轼的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请根据“家国情怀”的含义,完成下列小题。
(1)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表现其家国情怀的词句是________。
(2)参照下面画线部分的内容与形式,在横线处进行补写。
“家国情怀”是对自己国家一种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①________;②________;“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这是秋瑾报国的决心;“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是毛泽东对历史的叩问。直到今天,每一位炎黄子孙,都希冀着祖国强大,憧憬着生活美满。家国情怀就这样代代流传,绵延不止,凝聚成岿然不倒的民族精神。
(6)苏轼不仅是文学家,还是一名书法家。欣赏下面苏轼的书法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1)对这幅书法作品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_)
A左右疏密相间,时紧时放。
B字形欹(qī)正参错,或大或小。
C采用狂草书体,活泼飞舞,奔腾放纵。
D沉厚中见放逸,尽显书者情感之起伏。
(2)任选作品中一个双音节词语,用规范的正楷字写在下面。
10.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夜登华子岗,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也。
(选自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1)解释下列画线的字。
①晓雾将歇_______________
②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______________
③倘能从我游乎_______________
④复与疏钟相间_______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②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3)“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这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
(4)下列对《答谢中书书》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青林”到“竞跃”数句,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了山川的生机勃勃。
B.此文是作者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让人感到繁多杂乱。
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1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答谢中书书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C.实是欲界之仙都



是进亦忧,退亦忧
D.四时俱备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
(2)与“实是欲界之仙都”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B.辍耕之垄上
C.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本文写景的语言精练且生动,试以“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为例,说说该句是如何体现此特点的。
12.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
钴鉧潭西小丘记(节选)
柳宗元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姆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注释)①鱼梁:一种捕鱼的设施,用石头围成一道阻水堰,中间留有空洞,以安放竹箱。②突怒偃蹇: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的样子。③嵚(qīn)然:山势高峻的样子。④罴(pí):棕熊。
(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寻山口西北二百步 道:道路
B.当而浚者为鱼梁 湍:急流
C.不可数 殆:几乎,差不多
D.牛马之饮于溪 若:好像
(2)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就( )
例句:当湍浚者为鱼梁
A.负土出
B.三十立
C.博学笃志
D.出淤泥不染
(3)下列句子中,与“若牛马之饮于溪”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何陋之有
B.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尝射于家圃
D.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4)这篇文章写景的时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2)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四、
综合读写
13.(15分)
在语文学习的旅程中,我们可以感受自然山水的魅力,可以细品名胜古迹的意蕴……
(1)仿照画横线的句子,写一句话。
夏天是个好季节。假如我是诗人,我就要写一首长诗来赞美它的热情明朗;假如我是________,我________。
(2)在我国许多旅游胜地,精彩的对联比比皆是,自成一道风景。下面这副对联来自黄石市团城山公园的凝碧亭,上联已给出,下联有待整理,请将整理后的下联填到横线上。
上联:把酒问鲶鱼谁道磁湖水浅
下联:________
盛世
山高
声随 月亮

临风
五、
写作
14.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一个旅游爱好者,经常在旅途中迷路。
“你经常在外旅游,有丰富的旅游经验,怎么还会迷路呢?”朋友不解地问。
“每次迷路,都是走上了歧路。”
“为什么会走上歧路呢?”
“因为歧路上有迷人的风景,看着看着,就忍不住走进去了;走着走着就走不出来了。”
要求:
①从你的生活中选取与材料主题类似的事例或所见所闻,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②题目自拟。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
【参考答案】
B
B
C
C
古来共谈,高峰入云,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华阳隐居,信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描写
议论
闲,仙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通过比喻描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又通过竹柏的影子,间接地写出了月光的明亮。句中没有写“月”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蔬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9.(1)把……当做下雨同“嘱”,交付。这里意为劝酒。
(2)(1)官员们在院子里一起庆贺。(2)这是谁的力量。
(3)浩大湖水、早晚千变万化景色喜雨亭的命名喜雨
(4)朴实中明事理,自然中蕴深情。
(5)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是杜甫对家的着恋
(6)(1)C(2)寒食
10.(1)①消散,②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③跟着,④相互交错
(2)①夕阳要落山了,潜游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②如果你天性不是与众不同的话,难道我能把邀请你当作闲事吗?
(3)描写了高山、白云、流水三种景物,突出了山之高,水之净;分别从仰观、俯察两种视角来写。
C
(1)D
(2)A
(3)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4)这两句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清),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境界清新。
12.(1)A
(2)C
(3)D
(4)示例:“其碳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把向下的岩石比作牛马在溪边饮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岩石的奇形怪
状(“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能黑之登于山”,把向上的岩石比作能派在山上攀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岩石的奇形怪状)。
(5)(1)鱼梁的上面有个小山丘,生长着竹子和树木。
(2)那些高耸突出、如兽角斜列往上冲的石头,好像是在山上攀登的棕能。
13.(1)画家,就要画一幅图画来歌颂它的桃红柳绿
(2)临风歌盛世声随月亮山高
14.【范文】
成长的诱惑
因为歧路上的风景太美,所以才会走进去,越陷越深,便难以自拔。这是一个行者的感慨,这是一个美丽的陷阱。漫漫人生路,总有不同的选择和各种诱惑。
有些诱惑,它们有美丽的外表,却令我们走向毁灭;有些诱惑,依旧美丽,却因此成功。有人想避开诱惑,反而不能自拔。原来,成功的秘诀在于战胜诱惑……
我七岁那年刚上小学二年级,懵懂无知。看到其他小朋友都会在课间买一些小零食吃,口水直流三千尺,贪吃的本性让我坐立不安。可爸爸妈妈却说那些东西是垃圾食品,不准我吃。天真且倔强的我怎肯就此罢休。
有一天,父亲给了我钱,吩咐我买练习本。可一到超市门口,我便被那五花八门、光鲜亮丽的小零食所吸引,不由自主地买了两包饼干。可回去如何向父亲交代?“聪明”的我计上心来,拿了之前剩下的两个练习本冒名顶替,竟也神不知鬼不觉地混了过去。慢慢地,我多次找各种理由,向父母要钱。没有理由时,便悄悄从妈妈包里拿钱,买东西吃。一直到两个月后,东窗事发的那天。父母得知真相后,只是掉泪。我知道,那是他们恨铁不成钢。而我只有痛哭流涕,再三保证自己知错就改。从那时起,我便再也没有吃过小卖部里的零食,不是不敢,只是不忍再看到父母那流泪的脸庞。
现在想想,如果当初父母没有及时发现、及时阻止我,那现在的我又会变成什么样呢?我难以想象,也不敢去想。原来成功路上有一种东西叫诱惑,它有美丽的外表,令人着迷亦不能自拔。就像那些风景美丽的路,让人越陷越深。但如果你不去尝试、不曾走过,又怎能知道它是错的?只有战胜过,才能有机会成功。
诱惑可以毁掉一个人,同时也可以成就一个人,关键是怎样把握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