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综合检测_2021—2022学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综合检测_2021—2022学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07 16:36: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综合检测
2021—2022学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一、
单选题
(本题共计
4
小题
,每题
2

,共计8分


1.
下列词语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竹蔑

商酌(zhuó)
B.荒辟
晌午(xiǎng)
C.絮叨
毋宁(wù)
D.吞噬
孱头(càn)
2.
下列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对待学习要有不耻下问的精神,要善于并且敢于向别人学习。
B.生活中总是充满意外,也许在你正志得意满时,新的困难与挫折已经如期而至。
C.爸爸笑着对明明说:“我出差这阵子,你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进步,这真是让我刮目相待啊!”
D.看到浩浩荡荡的长江一泻万里,气势磅礴,我们的心胸变得更加开阔。
3.
请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 )
①夜深人静,独坐灯下,摊开一本喜欢的书,渐觉尘嚣远遁、杂念皆消,忘却了自己,也获得了自己。
②然而,这种心境澄澈的享受不易得。
③凡是真正爱书的人,想必都体验过一种澄明的心境。
④就连叶灵凤先生那样的爱书家,也觉得自己常常“并非在读书,而是在翻书、查书、用书”,以至于在某个新年给自己许下大愿:今年要少写多读。
⑤对于因为工作关系每天离不开书的职业读书人来说,更是难上加难。
A.③②④①⑤
B.④⑤③①②
C.③①②⑤④
D.④①⑤②③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邵阳市五中举办与策划的“红心向党”演讲比赛活动,对增进学生爱国爱党情感有着积极作用。
B.专家认为,过度疲劳引起健康透支,最大问题不是加班,而是休息时间都无法彻底放松心情所致。
C.今年的五四青年节,习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深情寄语当代青年,明确提出了新时代要继续发扬五四精神。
D.在开学初三年级“百日奋斗,冲刺中考”的誓师大会上,校长的谆谆教诲使即将踏上中考征程的我们明确了冲刺的方向。
二、
填空题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10分


5.(10分)
古诗文默写。
(1)萧关逢候骑,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2)_____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3)《渡荆门送别》中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钱塘湖春行》中直接表达作者对钱塘湖景色情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概括了自己在百里富春江上的所见所感,也概括了文章所写山光水色的总体特点。
(6)古代写山水的诗句很多,请写出除本单元外你最喜欢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综合读写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7分


6.
最近你所在的学校开展了“孝心在行动”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并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是一名同学摘抄的关于“孝心”的句子,请你依照例句的形式,仿写一个句子。
例句:孝心是一句温馨的话语,轻抚父母疲惫的心灵;
孝心是一首悠扬的小曲,舒缓父母无言的痛楚;
仿写:孝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崇尚孝道,懂得感恩,你们学校采取了如下的形式进行积极地宣传,请你依照形式一,再补写两种活动形式。
形式—:举办与“孝道”相关的图片展
形式二:_______________
形式三:_______________
(3)作为当代中学生,你将如何用实际行动孝敬父母?
四、
名著阅读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4分


7.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路上一共三百六十八天,有二百三十五天用在白天行军上,十八天用在夜间行军上。息下来的一百天——其中有许多天打遭遇战——有五十六天在四川西北,因此总长五千英里的路上只休息了四十四天,平均每走一百一十四英里休息一次。平均每天行军七十一华里,即近二十四英里,一支大军和它的辎重在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近乎奇迹。
(1)该段节选自_______________(作者)的《_______________》。
(2)选段中的统计数据属于红军的哪次军事行动?路上红军遭遇了诸多“险峻”,请结合作品内容,举一例具体说明。
五、
现代文阅读
(本题共计
2
小题
,共计25分


8.(12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泡桐花开不寂寞
①好像在一夜之间,春天就来临了。以往很不在意的那株泡桐开花了,从窗口望去,开得十分张扬十分热闹。对面花园角落里的这株泡桐树,如撑开了一把白色的大伞,一嘟噜一嘟噜的泡桐花,像一串串用丝线串起的铃铛,像一只只白色的小喇叭,白色中有几许紫色,在迎春花尚未绽放的时候,在杜鹃花刚刚挂蕾的时候,就迫不及待地盛开了,好像是用一串串铃铛敲响春天的序曲,好像是用一只只小喇叭吹响春日的欢乐。
②在百花丛中,泡桐的花大概是很不起眼的。漫步唐诗、宋词文苑,有吟咏牡丹、樱花、郁金香的,有礼赞菊花、海棠、栀子花的,有赋诗腊梅、君子兰、水仙花的,有讴歌荷花、睡莲、茉莉花的,就连草儿也有诗人歌吟——含羞草、薰衣草、金鱼草……就是泡桐花几乎没有诗人问津。在百花家族中,泡桐花是很不令人瞩目的,她没有牡丹的贵族气,没有君子兰的优雅风,没有郁金香的姹紫嫣红,没有茉莉花的暗香涌动。泡桐花属于百花中的平民女子,不搔首弄姿,不羽扇纶巾,不摇曳多姿,不环珮叮当,她只是如伫立池塘边一块普通的石头,她只是像绽开在山野间一丛朴素的芦苇,普普通通,朴朴实实,踏青赏春者不会拜会她,花前月下者不会依恋她。
③泡桐属于繁殖易、生长快的落叶乔木,“三年成林,五年成材”,其材质好、用途多,成为许多地方扩大绿化的首选植物。泡桐花还可以入药,常被用于祛风散热,清热解毒,清肝明目。当年焦裕禄带头在兰考栽种了一千多平方公里的泡桐树,改变了兰考的地貌和生态,也成为兰考经济作物的重要来源。如今,每年春天,兰考的泡桐花开了,紫莹莹的,绵延不绝。
④以往曾经向往这样的境界:懒懒地坐在沙发上,品一口新茶翻几页闲书……现在这种清净与闲适境界都已实现了。然而长期的足不出户,没有了与友朋的交往,没有了与学生的面对面交流,内心便涌动着难以名状的寂寞感。初春的太阳升起,初春的花香飘来,便如同心湖里被投入了一块碎石,寂寞的涟漪便一圈圈一阵阵地漾开了。
⑤昨夜下了一夜的雨,从窗前望去,对面花园那株泡桐花开得更盛了。我推开门拾阶下楼,独自来到花园角落上的泡桐树前,一树泡桐花经过春雨的洗礼,更加繁茂更加清新更加滋润,在金钟般的花骨朵上,紫色就更加分明,遗留的几滴露珠在阳光下如珠似玉。高大的泡桐树下,掉落了一地的泡桐花花瓣。徘徊在泡桐树下,泡桐花的香气隐隐约约,像谁用一管羽毛撩披你的心扉,内心就痒痒的、酥酥的、柔柔的。
⑥篱笆上的几枝迎春花已经绽开了猩黄的花,池塘畔的一丛杜鹃也绽开了几朵猩红的笑靥。这株泡桐无论有没有人关注,无论有没有人欣赏,它总是悄悄地开花、静静地绽放,既不想炫耀什么,也不想获取什么,绽放成为其生命历程中的一个步骤,绽放成为其冬去春来的一种告示。
⑦望着满树的花朵,看着满地的落英,我突然想到,泡桐树年复一年就这样默默地生长:春来悄悄地绽放一树甜香,夏来默默地滋生一树阴凉;少时默默站成一道风景,壮时任人裁锯成材。或许很多人就像这不被人瞩目的泡桐花一样,默默地生长,悄悄地绽放,只有在人们特意关注时才会发现它的重要。诸多平时默默无闻的白衣天使,在人类遭遇到疫病的侵袭时挺身而出,无私无畏,兢兢业业,受到了人们的关注、赞赏,他们不就像泡桐花吗?
(文章有改动)
(1)下面对本文题目“泡桐花开不寂寞”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泡桐花开时,有篱笆上绽开的迎春花,池塘畔绽放的杜鹃花相伴,所以泡桐花开不寂寞。
B.泡桐花开不为被人欣赏,不为获取什么,开花是它要完成的一个生命步骤,开花也实现了它的生命价值,所以不会寂寞。
C.泡桐花开排遣了“我”这个赏花人长期足不出户产生的寂寞心绪,让“我”心神得到安慰。
D.“泡桐花开不寂寞”喻指生活中许多像泡桐花一样的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默默奉献,即使不被关注也不会感到寂寞。
(2)第①②段写出了泡桐花的特点。
(3)赏析下面句子中画线词语。
徘徊在泡桐树下,泡桐花的香气隐隐约约,像谁用一管羽毛撩披你的心扉,内心就痒痒的、酥酥的、柔柔的。
(4)文章最后一段,作者由泡桐花想到了白衣天使,你会想到哪些人呢?请举一例,仿照本段画线句子,加以表述。

9.(13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梁老汉养牛
马宇龙
牛爷姓梁。梁是甘肃崇信县的大姓,位于县城西郊的锦屏镇平头沟村,许多人姓梁。
牛爷的名号一时响亮,就连省里都来过人上门拜访牛爷。这名号顾名思义,自然与牛有关。耄耋之年的人,养了十二头牛,前不久刚卖了两头牛犊,收入两万多元。收牛人慕名来找牛爷,一眼就瞅上了窑洞门前那两头晒着太阳、毛发闪亮的牛犊。牛爷看他盯着牛犊的眼神,心里一紧一紧的。对方连着伸了三遍手指头,牛爷摇了三遍头。收牛人勾着头,思谋了半天,仰脸咬紧嘴唇,最后一次伸出了指头,一副豁出命的表情。牛爷望着那指头也是半天,最终紧闭眼皮,狠狠点了一下头,也是一副豁出命去的架势。
收牛人甩下两摞子百元钞票,牵着牛吹着口哨出了平头沟。牛爷没有顾上数那两摞钱,撵到村口,望着两头牛犊扑踏扑踏地远去,牛爷的眼窝里湿湿的。往回走的路上,牛爷的嘴里不停地念叨:还是个牛娃呢,还是个牛娃呢!当初镇上给他投放基础母牛,就是让他培育肉牛,发展平凉红牛产业的。牛出栏上市,就是为了卖钱致富的。理儿是这个理儿,可是牛爷心上就是过不去这道坎儿。
牛爷爱在广播匣子里听戏,可是这段时间他明显听得少了,原因是从前悠闲安静的日子突然被打破了。去年有个作家来平头沟转了一圈,在他家里坐了坐。牛爷原来以为这人是看上了他的长烟锅,那天他把烟锅要过去拿在手里,翻来覆去地看,半天不放下。后来他又以为是看上了他的牛,他不停地问牛说牛看牛,问得仔细看得也仔细,一看就是个懂家子,他的手里肯定攥着好买家。等到作家的文章登上了报纸的时候,牛爷才知道,原来人家是看上了他的故事。
文章是做出来了,惹得来访的人踏破了牛爷家的门槛。他和他的窑洞不断地上报纸,上电视。人家说,是他发明了利用废旧窑洞发展红牛产业的新法子,全县好多乡镇都来取经,纷纷效仿,改造废弃窑洞八百多孔,现在全县窑洞养牛已经有三千多头了。牛爷想,窑洞以前不也养牛吗?别人说,人和牛一起住窑洞那是几百年前的事。平头沟搞新农村建设,人不都搬出了窑洞?牛爷想想也是,他在窑洞门口修了砖瓦房,人住房里了,把牛又迁回了窑里。牛住进来把蹄子踩进松软的黄土里,他看牛舒坦,牛也看他舒坦。
牛爷的儿子跟着平头沟的后生一窝蜂外出打工了,两个孙子也在外面。近几年,孙子们回来得越来越勤。牛爷倒也没什么要孙子们操心的。跟同龄人相比,牛爷身子骨硬朗得很,眼不花耳不聋,背也不驼,说话中气十足,有条有理。每天早上5点起来给牛添草,清理圈舍。伺候完牛,他就在那里编筐子、背篓、担笼。他年轻时当过木匠,老功夫还在呢,三四天他就能编一个,编了自己用,也卖给别的养牛户。
八十岁的牛爷,还有一身的力气和本领。牛爷说,除了养牛有补贴,村里还给他们这些高龄老人每月都发钱呢,有点闲钱,也没啥干的,还是养牛呗。牛爷就是牛爷,去年养牛挣了四万,今年大半年已经挣两万了。牛爷爱牛,养牛又很有一套,久而久之,村里人就叫他牛爷。亲切又贴切。
不久,那位作家又来了,这次还带了好几个人,还和他一一合影留念。牛爷怡然自得,谈笑风生。大伙儿忽然看到了牛爷长烟锅下面原来还吊着一个荷包烟袋,上面还绣着花呢,一朵好看的牵牛花,刚刚绽放,仿佛能闻见清香。大家一时来了兴趣,纷纷上前,把那荷包烟袋捏在手里把玩。有人好奇,发问,这是谁绣的呀?
牛爷亮堂的眼眸里忽然暗了一下,他吸了一口烟说,老伴么,走了十年咧。原来,牛爷心里有一个温柔的念想。
(选自《人民日报》2020年10月24日)
(1)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牛爷卖牛时的表现可以看出,牛爷当时的心理与当初养牛的目的是矛盾的。
B.牛爷的收入除了卖牛所得之外,还有政府给的养牛补贴和高龄老人补贴。
C.作家第一次来牛爷家里是为了采集牛爷养牛的故事素材,而不是为了买牛。
D.文章结尾处写到“牛爷心里有一个温柔的念想”指的是牛爷想和老伴一起养牛。
(2)结合画线词语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大伙儿忽然看到了牛爷长烟锅下面原来还吊着一个荷包烟袋,上面还绣着花呢,一朵好看的牵牛花,刚刚绽放,仿佛能闻见清香。
(3)选文第二、三两段主要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结合内容说说其作用。
(4)牛爷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六、
文言文阅读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12分


10.(12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观月记
张孝祥
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有删改)
(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
①怀民亦未寝( )
②水中藻、荇交横( )
③尽却童隶而登焉( )
④临水之观(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
(3)两文都写到了月亮,【甲】文写月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乙】文写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都突出了月光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在写景的同时,两文都抒发了作者的感情,请仔细品味。
【甲】文: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文: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
【甲】文表达了_______________
【乙】文表达了_______________
七、
古诗词鉴赏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4分


11.(4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五言律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绩,首联中的“东皋”是诗人晚年归隐之地。
B.颔联描写树着秋色、山染余晖的景色,以动衬静,表现了群山的温馨和宁静。
C.颈联将乡民劳作归来之乐景与尾联他们与诗人不相识作对比,表达孤独之感。
D.尾联写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念感怀古代的高士贤人。
(2)首联在全诗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八、
写作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50分


12.
(50分)
读提示语,按要求写作。
父母、老师那暖暖的爱;朋友、同学那默默的关怀;一本好书带给我的感动或袁隆平爷爷那浅浅的笑,都会在我们心中播下一粒粒种子……
请以“我心中有一粒种子”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D
2.B
3.C
4.D
5.
(1)都护在燕然
(2)晴川历历汉阳树
(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4)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5)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6)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6.
(1)示例:一场轻柔的春雨,滋润父母干涸的心田。
(2)示例:绘制与“孝道”相关的手抄报,开展与“孝道”相关的演讲比赛
(3)示例:努力提高学习成绩,以优异的成绩报答父母;每天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打扫卫生、叠被、洗碗、洗衣物;经常与父母交流,拉拉家常;记住父母的生日,送上祝福。
7.
(1)埃德加·斯诺(或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2)军事行动:长征。
举例:①在白雪皑皑、空气稀薄的大雪山上,衣衫单薄、气血不旺的南方战士冻死不少。②在荒凉的炮铜岗上,在齐胸深的泥淖上铺出一条曲折之路,成百上千的战士倒下就没再站起来。③在难见人烟、曲折如迷宫的大草原上,失足陷入沼泽便无从援手,沿途损失许多牲口和人员。④在经过藏族人部落所居住的荒野地带时,面对团结起来的敌视他们的人民,所吃苦头远超之前的一切。
8.
(1)A
(2)开得旺盛,开得早,平凡(不被关注)。
(3)“痒痒”“酥酥”“柔柔”连用三个叠音词,既生动具体表现了闻到泡桐花香的内心感受,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又使语言富有节奏感。
(4)示例:诸多平时默默无闻的消防员,当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遭到威胁时勇往直前,无惧无畏,不怕牺牲。
9.
(1)D
(2)“刚刚绽放”和“仿佛能闻见清香”写出了荷包烟袋上绣的牵牛花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这一细节描写体现了牛爷对老伴深深的怀念之情。
(3)在讨价还价的过程中牛贩子连伸三遍手指头,牛爷摇三遍头;牛贩子最后一次伸手指头,牛爷最终狠狠点头;卖完牛后牛贩子吹着口哨走出去,牛爷则撵到村口流泪还不停念叨,这些动作、神态、语言描写对比鲜明,突出了牛爷卖牛时非常不舍、不忍的心理。
(4)牛爷勤劳能干,从他八十岁还在养牛并且养出了名、闲暇时间做杂活可以看出;牛爷重情重义,从他不舍得卖牛犊、一直保留老伴做的荷包烟袋可以看出。
10.
(1)①睡觉,②交错纵横,③使退下,④靠近
(2)①庭院里的月光如积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藻、荇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啊。
②赏月之至,中秋的月亮,靠近水观看,独自前往,距离人远,在这里全都完备了。
(3)月白如昼,澄澈明净
(4)作者复杂的感受:贬谪的悲凉,赏月的欣喜,人生的感慨,漫步的悠闲。,作者对月下美景的赞叹之情。
11.
(1)B
(2)①点明时间、地点、人物;②“望”引出中间两联的写景;③表现迷茫彷徨的哀伤情感,为全诗奠定感情基调。
12.略。
试卷第4页,总9页
试卷第5页,总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