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综合素质检测
(总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阙处(quē)
缥碧(piǎo)
林寒涧肃(jiān)
鸢飞戾天(yuān)
B.襄陵(xiāng)
飞漱(sù)
夕日欲颓(tuí)
嘤嘤成韵(yīng)
C.曦月(xī)
素湍(tuān)
属引凄异(shǔ)
直视无碍(ài)
D.轩邈(miǎo)
叠嶂(zhàng)
藻荇交横(xìng)
泠泠作响(líng)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属引凄异/下车引之
B.哀转久绝/天下独绝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念无与为乐者
3.下面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一百许里
B.晓雾将歇
C.或王命急宣
D.四时俱备
4.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B.蝉则千转不穷
C.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D.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水经注》是古代中国地理名著,作者是北魏时期的郦道元。
B.《答谢中书书》是南朝齐梁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C.《与朱元思书》是南朝宋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山水小品文。
D.苏轼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6.按要求默写。(8分)
(1)牧人驱犊返,____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2)_________________,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3)冰霜正惨凄,_________________。【刘桢《赠从弟(其二)》】
(4)_________________,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三峡》)
(5)又近年关,远在异乡的他不免想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心中生出一缕思乡情怀。(选用崔颢《黄鹤楼》中的诗句填空)
(6)走出大山读书的后生,他们假期回来,站在村头看那日出日落,是不是会不同于父祖辈?或许他们也会品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意境,或是“朝出沙头日正红,晚来云起半江中”的诗意。(选用王维《使至塞上》中的诗句填空)
7.下列对《红星照耀中国》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西行漫记》,1937年在纽约首次出版。
B.作者斯诺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贺龙等众多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的所见所闻。
C.全书共12篇,实际写了两个层面的事实:一是作者采访“红色中国”的过程,二是“红色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D.作品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
8.班级举行“告别不文明旅游习惯”主题活动。下面是同学们收集的一些材料,请你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题目。(6分)
材料一:武汉东湖牡丹节开园不久,有4朵珍贵的绿牡丹竟被游客偷偷摘走。随后,园方赶制了提示牌放在绿牡丹前,并安排工作人员守护。据悉,武汉东湖牡丹园只有6株绿牡丹“春柳”,花色为绿色,十分罕见。绿牡丹花被摘走的现象,往年就发生过。
材料二:在四川眉山著名的三苏祠景区内,许多竹子上被密密麻麻刻上了图案和“××到此一游”等文字,严重影响了景区的美观。类似这种现象在我国其他景区也很常见。据报道,在国外的一些公共场所,外国人特意用汉语提醒来此的中国人“请保持安静”“请便后冲水”“垃圾桶在此”。
材料三:见下图
(1)结合材料一,请从文明、得体又能产生实际效果的角度拟写一则提示语。(不超过30个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作为某景区的环保志愿者,你该怎样劝说一位正要往墙壁上刻字留念的游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给景区管理者提一些建议,让他们能有效地帮助游客告别不文明的旅游习惯。(不少于两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阅读(16分)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9~10题。(4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9.这首诗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写景,以“_______”字为线索,同时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2分)
10.诗歌中颔联和颈联用词准确而精妙,从中找出一处并进行赏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4题。(12分)
【甲】与朱元思书
吴
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与施从事书
吴
均
故彰①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②;绿嶂百重,清川万转。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③之狷,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萝④被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信足荡累⑤颐物⑥,悟衷⑦散赏⑧。
【注释】①故彰:古县名,在今浙江安吉县西北。②汉:指银河。③企水:口渴思饮。④萝:一种地衣类植物。⑤荡累:消除忧虑。⑥颐物:留恋物态以怡养性情。⑦悟衷:开阔心胸。⑧散赏:散心,欣赏。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1)任意东西(
)
(2)泉水激石(
)
(3)春萝被径(
)
(4)鸡鸣不已(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绝壁干天,孤峰入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甲】【乙】两文中都抓住景物的特点来描绘美丽的自然景物,请按提示完成下面表格。(3分)
文
句
特
点
【甲】①
水清澈、透明
【甲】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②
【乙】③
山峰陡峭
14.试从感官角度和抒发感情的角度简析两文有什么共同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2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5~18题。(14分)
斜风细雨品枯荷
王本道
时序嬗递,岁月倥偬,转眼又是“雨风紧,黄叶飘零”。清冷的深秋,倏的想起夏日里常去过的一处荷塘,当初那一池碧荷红莲该会是怎样了呢?
匆匆约了几位文友,前往市区东湖公园寻那处荷塘,却不料天空下起潇潇秋雨。走上池塘的栈道,远远望去,那昔日的“接天莲叶”“映日荷花”,竟已幻化成一池的枯枝败叶,委弃在泥淖之中。一眼望不到尽头的黄褐底色中,荷叶是枯的,莲蓬是枯的,湖水也显得干枯而黯淡。斜风夹带着错落的雨滴落在雨伞上,落在干枯的荷叶上,发出同样冷寂的清音。然而细看那一枝一枝枯干的蓬梗,却依然支撑着枯干的莲蓬,在瑟瑟寒风中挺立着笔直的腰身,煞似一幅色彩清丽的油画在眼前铺展。枯荷,尽管“颜色憔悴,形容枯槁”,然而秋冬之际,那寒风之中的挺立,却尽显凄美壮观,无畏而坚韧,让人禁不住周身肃然。
潇潇秋雨中,几位文友撑着花雨伞,在偌大的一片枯荷前流连。时至暮秋,我发现池塘里很多枯荷中的莲子还没有采摘,遗落在莲蓬里的莲子在斜风细雨之中,不停地晃动发出彩铃般的声响,那声响与风声、雨声交织到一起,温婉缠绵之极,似天籁之声在周遭回荡,让人心生怜爱。一位哲人曾经说过,当华美的叶片都落尽时,生命的脉络才历历浮现。一株株颜色憔悴的枯荷,让我们深谙夏日里曾经疏影横斜、花姿招展的红莲体内,竟有着一副苍劲的风骨。擅于丹青的大师正是以其独具的慧眼,将荷的花视为唯美的婉约派,而将荷的风骨视为深沉的豪放派,才创作出了一幅幅刚柔并济的经典画作。当年吴昌硕画牡丹时,常常在盛开的牡丹花旁,配有一两根枯枝,枯枝与盛开的花形成鲜明的对比。花枝春满,花容月貌,而枯枝刚劲、倔强、巍然。这样的画风、画面,凸显出吴昌硕本人尝尽世态炎凉,人间冷暖,虽功成名遂,却不忘初心的本色,彰显着他对中华文化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
临近中午时,风停雨霁,阳光从淡淡的云层中倾泻下来,夹带着些微暖意。此时池塘中的一株株枯荷也披上了一层霞光碧彩,如同一尊尊雕塑,气宇轩昂,神采奕奕。远处的浓荫中传来鸟的欢唱,唱得那么从容,是抒情诗,抑或是甜甜的情语。文友们收拢了雨伞,仍伫立在荷塘前久久不愿离去,大抵是在思忖着各自的心事。就在几天前,一位赴新疆参加文化艺术交流的朋友返程,送给我一块从新疆带回来的胡杨木。看上去那是胡杨的一段虬枝,长不过二尺,粗不盈二寸,短短的枝杈上满是褶皱,而且扭曲成了一个月牙形。对于茫茫大漠之上“西风胡杨”的特质,我是略知一二的,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够得上是生物界的奇观了。由“西风胡杨”推及“枯荷听雨”,众多的先贤在葳蕤的草木面前,常常会生发出睿智,并流淌出惟妙惟肖的心曲,如“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论述,“草木有本心”的抒写等等。就生命存活的时间而言,荷与胡杨虽然不可比肩,但是秋冬之际,红藕香残,繁华落尽之时,一株株枯荷坚韧无畏挺立的身姿,那蔚为大观的壮美,也一如胡杨的品质,足以让人敬畏震撼了。
斜风细雨中品赏枯荷之余,经征得荷塘主人同意,我采下两株带梗的莲蓬,插到办公室的花瓶里。读书写作的间隙,凝望枯荷,我思绪翩翩。它们花红叶茂扎根泥土之时,曾有过璀璨的辉煌,广袤的土地留下了它们的足迹和印痕。如今,在完成了自身一代的使命后,它们的倔强之躯仍令人瞻仰。人生亦如荷,生于一个伟大的国度,欣逢百业兴旺、繁荣富强的新时代,理应通过自己竭心尽力的奋斗,让中华民族复兴的伟业继往开来,薪火相传。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终将“积跬步以至千里”。在岁月嬗递的接力之中,吾辈虽年逾古稀,亦应老当益壮,以绵薄之力,跟上时代的脚步,期盼华夏大地日益花繁果硕,兴旺发达。
15.文章围绕“枯荷”写景叙事,请在下面表格中填写文字,概括枯荷形象及“我”的情感。(4分)
枯荷形象
“我”之所感
枯干的蓬梗支撑着枯干的莲蓬,在寒风中挺立着笔直的腰身。
①
②
让人心生怜爱。
一株株枯荷坚韧无畏挺立的身姿。
③
两株带梗的莲蓬,插到办公室的花瓶里。
④
16.文中写的是枯荷,而在第四段却用了相当篇幅写胡杨,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分析文中画线语句的语言特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章的整体情感基调是怎样的?文章表达的主旨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19~22题。(14分)
赶年集
车承金
农历逢三遇八,是家乡集市日,人们买卖交易。
七岁那年,腊月二十八,吃过早饭,母亲打开柜子,拿出钱包——一个褪色的手绢包裹,解开,一沓零钱递给父亲,说,五块六,就这么多,捡急用的买。
父亲答应着接过钱,抱过来十多把旱烟,和借来的秤一起装进麻袋,甩到肩上背着,迈腿往外走。我用手扯着父亲的后衣襟,说,我也去。跟父亲去赶集,我是想买一挂小鞭。
一小时后到集市时,朝阳背风的好位置都被人占了。父亲选一靠近路边的位置,把旱烟、卷烟用纸和火柴安顿好。然后喊道:蜜叶香葵花烟,味醇柔软好抽!每走过来一个人,父亲边递烟纸边招呼,好抽,来,尝尝……
太阳偏西了,集市高峰已过,一两烟还没卖出去。价也不高啊,咋没人买呢?父亲自言自语道。跺脚取暖的父亲停下脚,蹲下,用青筋凸起的双手,哆哆嗦嗦地卷根烟,点燃。这是我见到他第一次抽这好烟。他深深地吸了几口,淡白色的烟雾飘散开来。
烟味道不错,多少钱一斤?闻着烟味走来一个男子问道。一块二一斤,父亲回答说。那男子卷烟抽了几口,一阵讨价还价,最终一斤一块一成交。又有几个人围上来,你一把他两把,麻袋上的旱烟就剩下了两把。
父亲紧锁的眉头舒展开了。他称了称麻袋上剩下的两把烟,对我说,这两把烟少于一元三不卖,我买过年用的东西去。望着父亲远去的背影,我又想起了来时路上他说的话,几次想跟父亲提买小鞭的事,又咽了回去……
父亲回来了,看神情,心情不错……两把烟呢?我说,卖了。卖多少钱?一块三,给你。我边说边把右手伸进衣兜里,把一块钱递给父亲。父亲接过钱,说,还差三毛呢?三毛钱一直在我左手里攥着,都被汗水洇湿了。我低声回答说,爸,我想买挂小鞭。让我意想不到的是,父亲只犹豫了片刻,就爽快地答应了。
在供销社生产资料门市。父亲花四毛钱,买了十个二踢响,又花两毛钱,给我买一挂300响的小鞭。寒风中,我抱着红纸,父亲背着年货,兴致勃勃地朝家走去。
光阴如梭。一晃四十多年后的腊月二十八,回老家过年,我和父亲去赶集。
通往集市的泥土路,早已变成了宽广平坦的柏油路。步行和骑自行车的寥寥无几。坐在副驾驶座的父亲,两眼目视前方,不停地叮嘱我,慢点开,注意安全,别剐着碰着。六七分钟,我和父亲就到集市。
走进封闭式的农贸市场,暖流扑面而来。进门,见一卖牛肉的老板,砍下一块牛肉放在电子秤上,说,十三斤二两,多三斤,给三百二,行吧?你想多卖点,那我就多吃点,行。一位四十多岁的妇女笑着说。女人接过肉,掏出手机对准木牌上的二维码,说,钱打过去了。
年近八旬的父亲,身板还很硬朗,给我当向导,边走边向我介绍。市场里共有四排摊位,有肉类区、蔬菜区、杂粮区……吃的,喝的,穿的,市场里应有尽有。卖活鱼和卖活鸡的,还负责杀和收拾,人们图省事,图吃个新鲜,买的人多,拥挤些。整个市场人虽多,流动快,但井然有序,并不拥挤。
鞭炮市场,六七家鞭炮摊位一字排开。包装五颜六色的烟花爆竹,增添了节日的色彩和氛围。父亲指着我手中的小鞭,跟卖鞭炮的小伙子说,发展真快,一万响的小鞭,过去想都不敢想。小伙子说,您老保养好身体,好日子在后头呢!
“今天明天都是好日子,赶上了盛世咱享太平……”回来路上,打开音响,《好日子》的歌声甜脆悦耳。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2月5日,有删改)
19.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并说说表达了一个什么样的主题。(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结合上下文,从描写的角度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1)跺脚取暖的父亲停下脚,蹲下,用青筋凸起的双手,哆哆嗦嗦地卷根烟,点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砍下一块牛肉放在电子秤上,说,十三斤二两,多三斤,给三百二,行吧?你想多卖点,那我就多吃点,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画线的语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加以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请从文中选出两个对比的例子,并说明运用对比在表达上有何好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50分)
23.以“窗外的风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第三单元综合素质检测
1.D(A.“涧”读jiàn;B.“漱”读shù;C.“属”读zhǔ。)
2.C(A.延长/拉;B.消失/独一无二的,绝妙的;C.只是;D.欣赏、领悟/和、跟。)
3.D(A.古义:表示约数;今义:允许、也许。B.古义:消散;今义:休息。C.古义:有时;今义:或许、或者。D.古今义:都。)
4.A(B.转:同“啭”,这里指蝉鸣;C.阙:同“缺”,空隙、缺口;D.反:同“返”,返回。)
5.C(是南朝梁文学家。)
6.(1)猎马带禽归
(2)月下飞天镜
(3)终岁常端正
(4)巴东三峡巫峡长
(5)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6)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7.A(“纽约”改为“伦敦”。)
8.(1)示例:一花一木皆是景,一言一行要文明。(2)示例:您好,我是这里的环保志愿者,希望这里如画的风景能给您留下美好的回忆,但是这里的风景不想让您留下任何字迹,请您配合一下,好吗?(3)示例:①文明管理,发现游客不文明行为及时做出善意提醒并加以制止;②在景区内悬挂温馨、文明的警示标语;③及时修复景区内被涂画、雕刻的痕迹,以防更多游客效仿。
9.行(春行) 早春美景
10.示例:“争”字生动地表现出西湖早春黄莺争鸣活跃的热闹景象,又写出春光给自然带来的活力;“几处”照应“早莺”,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准确写出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乱花”写出了春花盛开的景象,“迷人眼”写出春花的鲜艳美丽,“没马蹄”的“浅草”既能突出春草的特征,又使人联想到马踏春草的景象。
11.(1)向东或向西
(2)冲击,撞击
(3)同“披”,覆盖
(4)停止
12.(1)(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名利之心;(那些忙于)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2)绝壁直插云霄,高峰耸入银河。
13.①游鱼细石,直视无碍。②山峰高耸、雄奇
③绝壁干天,孤峰入汉。
14.感官角度:都是从视觉的角度来写景。抒发感情的角度:抒发了热爱自然,娱情山水(避世退隐,鄙弃名利)的情感。
【参考译文】
故彰县往东三十五里,有一座青山,绝壁直插云霄,高峰耸入银河;绿色的山峰像屏障一样层层叠叠,清清的河水千回万转。归巢的鸟儿争相飞来,饮水的猿猴成群结队。秋天清晨的露水凝结成了霜花,松萝覆盖了小路。“风雨突来时有如夜晚,鸡叫声连续不断。”(我)深信这些景物可使人消除烦恼,怡养性情,使人心胸开阔,得到慰藉。
15.①尽显凄美壮观,无畏而坚韧,让人禁不住周身肃然。②遗落在莲蓬里的莲子在斜风细雨之中,不停地晃动发出彩铃般的声响。③足以让人敬畏震撼。④它们的倔强之躯仍令人瞻仰。
16.胡杨在人们的心目中,是坚韧无畏挺立形象的化身,文中将枯荷与胡杨进行对照,表明枯荷与胡杨一样,同样是坚韧无畏挺立形象的化身,丰富了枯荷的文化内涵。
17.画线句长短句相结合,句式富于变化,节奏感强;运用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突出阳光下的枯荷气宇轩昂、神采奕奕的特点。
18.积极向上,恬淡。主旨:歌颂了枯荷无畏、坚韧、挺立的君子品质。
19.本文主要记叙了“我”和父亲两次赶年集的情景,表达了改革开放四十年农村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这一主题。
20.(1)“哆哆嗦嗦”是对父亲卷烟时的动作描写,形象地表现出父亲卷质量那么好的烟的不舍之情,也侧面表现出天气寒冷。(2)这是对一位四十多岁的妇女买肉时的语言描写,表现出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后,购物能力大大提升,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人们对自己生活水平提升后的自豪之情。
21.结构上:这一段是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上,这一段是全文叙事的转折点,上文写四十年前与父亲去赶年集,一分一毫都算计着买,“捡急用的买”;下文写四十年后与父亲去赶年集,整个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
22.示例:四十年前赶集买东西总是“捡急用的买”与四十年后买多点就买多点进行对比,四十年前买一挂300响的小鞭与四十年后买一万响的小鞭进行对比,四十年前步行一个小时到集市与四十年后开着汽车几分钟就到了集市进行对比。(任选两例)
好处:使文章主旨突出鲜明,让读者印象深刻。
23.作文示例:
窗外的风景
陈佳怡
我的卧室兼书房的窗正对着院子里的一小块空地,地上长着些杂草野花,最显眼的是两棵树:一棵是枫树,一棵是栀子树。
从我记事时候起,枫树就已经站立在那里了。吃饭时,奶奶常叫我多吃点,说是要和枫树比赛谁长得快,我听信了,拼命吃。可是不管我怎样吃,怎样踮起脚来和枫树比,怎样往上蹦,都比不上枫树长得快。
栀子树则是我和奶奶三年前一起种的,去年起开始开花。因为我为它浇过水,捉过虫,所以特别喜欢它,常把它当作知心朋友,有什么心事我就写下来,偷偷地埋到它的脚下。
每当春天来临,窗外的小天地里便充满了欣欣向荣的景象。枫树发芽,送来阵阵清香,好像告诉我:“春天来了,快出来吧,和我们一起玩。”站在窗前放眼望去,满目皆是翠色。看啊,地上的小草绿得多么可爱,不知名的花儿也露出了笑脸。树干上点缀着星星点点的鹅黄色的嫩芽。
春末夏初,枝叶越发繁茂,阳光照在树叶上,一片片叶子就像一片片金子。偶尔有风从树梢上轻轻拂过,或急速掠过,整个树顶就翻动起来,亮点交错闪烁。栀子花开了,那个香啊,是任何名贵的香水都比不上的。那是自然女神的体香,特别沁人心脾,提神醒脑。每当我写字累了,看书乏了,只要站在窗前享受一下它的香气,顿时心旷神怡,刚才学习的疲劳一扫而空。香气还引来了蜜蜂和蝴蝶,嗡嗡地闹着,这窗外宁静的小园变成了一个热闹欢乐的世界。
最富有诗意的要算是秋天了。那是枫叶红于二月花的季节,秋风吹拂,不时将美丽的枫叶送到我的书桌上。有时,一片红叶悄然而至,好像是枫树捎给我的信,问候我:“秋天来了,天气凉了,要多加件衣服啊!”有时,数片叶儿纷至沓来,又似它调皮的玩笑。我格外珍惜这友好的问候,总把它们留下来,或夹在书中当书签,或制成小饰物挂在墙上。
小窗是我和自然交流的桥梁,窗外的小园是我思想自由奔驰的天地。现在好多人喜欢高楼大厦,喜欢豪华的装修,喜欢用坚固的防盗门、厚重的窗帘把自己和外界隔离开来,恨不得住进保险箱里。可我不喜欢。自然是我们人类的摇篮。只有和自然亲近,才会保持我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宽广胸怀,保持纯朴的童心。
我永远不会关上这扇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