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二篇 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二篇 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08 09:06: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记承天寺夜游》
—着意绘月影,闲笔书真情
课前热身:古诗文诵读
1、海上生明月,
2、露从今夜白,
3、月落乌啼霜满天,
4、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
5、春风又绿江南岸,
6、星垂平野阔,
7、缺月挂疏桐,
8、峨眉山月半轮秋,
9、人有悲欢离合,
10、会挽雕弓如满月,
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漏断人初静。——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
《江城子》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猜一猜
闲的繁体字,从门,从月,月光照入门内。
活动目标:
1.
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文中的韵味。
2.
积累: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3.
感悟:研读“闲人”含义,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认识作者
最有才
苏轼在文章、诗词、书法、绘画方面都有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最倒霉
苏轼21岁时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
贬谪对于苏轼来说,简直如影随形,最高纪录是两个月连贬三次,最远被贬到了海南儋(dān)州。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
这一生,苏轼经历了三十几次贬谪。
最豁达
要求:
1.读准字音
2.读清节奏
3.读出韵味
活动一:读“神品之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suì
qǐn
zǎo
xìng
héng
bǎi
/
/
/
/



注意停顿
注意语速
注意托音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配乐朗读
活动二:解“文章之意”
◆自主学习
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言词语,疏通文意,重点字词做上标注,遇到疑问处打个问号。
◆小组合作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共同解决疑问字词的含义;并用现代文复述全文。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翻译下列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高兴的样子
考虑,想到
只是
比一比,谁的文言积累更扎实?
◆复述课文
建议你创造性地复述课文:三人一组,一人旁白,一人扮演苏轼,另一人扮演张怀民,揣摩人物心理,他们看到的什么景,说的什么话,抒的什么情,用课本剧的形式表演出来。
▲文中哪些地方能看出苏轼和张怀民的“闲”?
一解“闲人”:
活动三:悟“闲人之情”
▲苏轼和张怀民看到的景色是什么 (文中原句)
▲作者用妙笔绘美景,请问作者用笔的巧妙之处体现在哪里?
二解“闲人”:
你可以从一字之美,一词之美,修辞之美,描写手法之美,情感之美等方面进行交流。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建议你这样说:
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

一(字)词,我品味出________________。

▲当时苏轼是怎样的处境
三解“闲人”:
元丰二年(1079),苏轼被诬陷以诗诽谤朝廷,被捕入狱。获释出狱后,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城东买坡地耕种养家。
▲朋友张怀民是怎样的人
张怀民,1083年贬黄州,起初寓居承天寺,心胸坦然,绝不挂怀于贬谪之事。公务之暇,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为品格清高超逸之人。
 
▲苏轼和张怀民具有怎样的人生态度
三解“闲人”:
超脱俗世
乐观旷达
从容面对困难
积极乐观
坦荡豁达
……
三解“闲人”:
闲的至高境界——
月色入户,约二三好友,院中散坐,谈古论今,无怨气、怒气、丧气、悲愤之气,直至夜深人静。
苏轼的一生是贬谪的一生。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
他在遭贬途中怡然自得,一路享受自然风光,人情风物。
初贬黄州时的“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通判杭州时“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远谪岭南时“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
流放海南时仍高歌“枝头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坎坷人生
豁达胸襟
闲到心闲始是闲。——
<明>
无愠
穿越时空,我们跟随苏轼、怀民来到承天寺,我看到了——
月亮像一个含羞的少女,一会儿躲进云间,一会儿又撩开面纱,露出娇容,整个世界都被月色浸成了梦幻般的银灰色。月光调皮地从枝叶探出来,给枝叶在地上印上了一幅水墨画。面对着皎洁的明月,苏轼禁不住高声吟诵:“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请同学们放飞想象的翅膀,打开思维的大门,描绘出心中的月色之美吧!
活动四:写“月色之美”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吟诵经典
推荐阅读:
想读书的话,可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写的非常幽默。
想听书的话,可去百家讲坛,那有《康震评说苏轼》。
想背诵的话,同为写月诗,可再背苏轼《水调歌头》。
谢谢观赏和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