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②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③。幽岫④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⑤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⑥。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所乐,岂徒语哉!
(《与顾章书》)
[注]①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②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③限日:遮挡阳光。④幽岫:幽深的山穴。⑤重:向往。⑥竹实:竹米,状如小麦。隐士所食之物。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互相轩邈_________
(2)窥谷忘反_________
(3)蝉吟鹤唳_________
(4)岂徒语哉_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经纶世务者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B.猿则百叫无绝
至则无可用
C.与朱元思书
借旁近与之
D.梅溪之西
山川之美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2)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4.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请找出有关语句并简要分析。
5.这两篇山水小品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①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援②,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殚记。每一独往,动弥旬日③。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此三泰④也。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⑤,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
微之⑥微之!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封题之时,不觉欲曙。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又闻山猿谷鸟,哀鸣啾啾。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⑦尘念,此际暂生。
(选自白居易《与元微之书》,有删改)
【注】①东西二林:指庐山的东林寺和西林寺。②墙援:篱笆墙。③动弥旬日:常常住满十天。④泰:安适。⑤忧望:挂念,盼望。⑥微之:元稹,字微之,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好友。⑦瞥然:形容时间短暂。
1.解释下列加粗词在文中的意思。
(1)猛浪若奔
奔:__________
(2)窥谷忘反
反:__________
(3)修竹千余竿
修:__________
(4)去我万里
去: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2)大抵若是,不能殚记。
3.甲、乙两文都是情景交融的美文,但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具体分析。
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题。
(一)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二)五泄①水石俱奇绝,别后三日,梦中犹作飞涛声,但恨无青莲之诗、子瞻之文,描写其高古濆薄②之势,为缺典耳。石壁青削,似绿芙蕖,高百余仞,周回若城,石色如水浣净,插地而生,不容寸土。飞瀑从岩颠挂下,雷奔海立,声闻数里,大若十围之玉,宇宙间一大奇观也。因忆《会稽赋》有所谓“五泄争奇于雁荡③”者,果尔,雁荡之奇,当复如何哉?
暮归,各得一诗。余诗先成,石篑次之,静虛、公望、子公又次之。所目既奇,诗亦变幻恍惚,牛鬼蛇神④,不知是何等语。时夜已午,魈⑤呼虎号之声,如在床几间。彼此谛观⑥,命,须眉毛发,种种皆竖,俱若鬼矣。
(选自袁宏道《五泄二》)
【注】①五泄:位于浙江省诸暨市。②濆(pēn)薄:冲激,激荡。③雁荡:山名。④牛鬼蛇神:比喻作品虛幻怪诞。⑤魈(xiāo):传说中的山林之怪。⑥谛观:仔细看。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猛浪若奔
俱若鬼矣
B.蝉则千转不穷
哀转久绝
C.猿则百叫无绝
绝巘多生怪柏
D.有时见日
四时俱备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雁荡之奇,当复如何哉?
3.语段(一)第三段是从哪些感官来写景的?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4.语段(一)和语段(二)同为描写山水的小品文,它们在主旨表达上有何异同?
四、阅读下面的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宜都记日: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①多所像类②,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
(郦道元《水经注》)
【注】①形容:形状,形象。②多所像类:有很多类似某种东西。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互相轩邈
邈:高
B.经纶世务者
者:……的人
C.非日中夜半
非:不是
D.其石彩色
彩:颜色
(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统领全文,二、三两段分承“异水”和“奇山”两方面描摹,脉络分明。
B.【乙】文中作者描写了长江三峡中长一百多里的西陵峡的壮观景象。
C.【甲】【乙】两文内容上均写景,但两文的文体却不相同:一文为“书”,一文为“记”。
D.【甲】【乙】两文都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分别通过描摹富春江、长江两岸的峡谷景观,寄托了作者纵情山水的高雅志趣。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②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
(4)【甲】【乙】两文都属于写景美文,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烘托,请从【乙】文中找出侧面烘托的句子加以赏析。
答案以及解析
一、答案:1.(1)往高处或远处伸展
(2)同“返”,返回
(3)叫
(4)难道
2.B;
3.(1)像老鹰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也就平静下来。
(2)山谷中隐居生活所需要的物品,在这里都已经俱全了。
4.甲文: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活灵活现地写出了树之高,山之奇。乙文: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山之高,水之深。
5.抒发了作者热爱美丽的大自然,寄情山水,淡泊名利和避世退隐的思想感情。
解析:2.A.……的人;B.连词/却;C.给;D.的。
5.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文作者思想感情的分析能力。要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找准重点字词,进行深入挖掘,而且还要从作者所处时代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作者的思想倾向、感彩做出客观的剖析、评价。文言文对比阅读,一定要找出两者的相似点作答。
二、答案:1.(1)飞奔的马
(2)同“返”,返回
(3)长长的
(4)距离
2.(1)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息下来。
(2)大致像这样,不能详尽记述。
3.表达了作者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和对美好自然的爱慕以及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表达了作者对挚友微之的思念之情
解析:2.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句重点词:息心,指平息名利之心。(2)句重点词:若是,像这样。
3.本题考查分析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甲文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同时用“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达了对追求功名利禄者的鄙视;乙文表达了作者对挚友微之的思念之情。
参考译文
【乙】我去年秋天开始游庐山,到东林寺、西林寺之间的香炉峰下,看见飞云、流水、清泉、怪石,美景绝妙第一,喜爱得不忍离去,于是建造草堂一座。前有十几株高大的松树,千余根修长的竹子。青色的藤萝围成篱笆墙,洁白的石块铺成桥面。流水环绕在茅舍之下,飞泉洒落在屋檐之间,红色的石榴,白色的莲花,分别生长在石阶下和水池中。大致像这样,不能详尽记述。每次我独自一人前去,常常住满十天。一生爱好的东西,全在这里。不仅忘记了回家,简直可以在此度过一生。这是第三件安适的事。想到您很久没有得到我的信,一定更加挂念,现因此记下这三件安适的事先来呈报,其余的事,我一条一条地写在后面吧。
微之啊微之!写这封信的夜晚,(我)正坐在草堂中对着山的窗下,随手拿笔,随意乱写。写好信封的时候,不知不觉天快亮了。我抬头只见一两个山寺中的僧人,有的坐着,有的睡着。又听到山上谷中传来猿猴的哀号和禽鸟的鸣叫。平生的老朋友,距离我万里之遥,一时间世俗的思念之情,此时突然产生。
三、答案:1.A
2.(1)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也会)平息名利之心;那些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2)(那么)雁荡山的奇美,又当怎么样呢?
3.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来写景,写出了富春江两岸山高、树茂、林幽静的环境特点,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4.同:都赞美了山水(自然景物)的美好(奇妙、神奇、美丽)。异:语段(一)表现了对热衷功名利禄之人的鄙视;语段(二)体现了与好友同赏山水归来后的趣味。
解析:1.A项,都是“像”的意思;B项,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婉转;C项,断绝/极高的;D项,时候/季节。故选A。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重点要翻译出“戾”“息”“窥”“反”“奇”“复”等字词。
【参考译文】
(二)五泄水石都堪称奇绝,离开它三天后,在梦中仿佛还能听到那波涛奔涌的声音,只遗憾没有李白的诗、苏轼的文,描写五泄高雅古朴激荡之势,真是憾事。石壁青翠而陡峭,好像绿芙蕖,有一百多仞高,像城墙一样四周环绕,石头的颜色好像是被水洗过一样干净,拔地而起,上面没有一点泥土。飞瀑从岩石的顶部落下来,声若奔雷势如海涌,声音传到几里外,那飞瀑巨大好像是十围粗的玉石,真是宇宙间的一大奇观啊!我于是想起《会稽赋》中有“五泄争奇于雁荡”这样的话,果真如此,那么雁荡山的奇美,又当怎么样呢?
晚上回来,我们各自写了一首诗。我的诗先写成,其次是石篑,然后是静虚、公望、子公。我们的眼睛所看到的已经很奇特了,我们的诗也就变幻恍惚,无比怪诞,不知道写的是些什么话。这时已是午夜,山魈猛虎的叫声,似乎就在床边。我们彼此看看对方,须眉毛发全都竖起来,一个个都像是见到了鬼一样。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和概括。“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写山势高峻、树木茂盛,是从视觉角度写景的;“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婵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写泉水声、鸟鸣声、蝉叫声、猿啼声,以动写静,突出山林的幽静,是从听觉角度写景的。
4.本题考查课内外文言语段的对比阅读。两个语段都有写景,都赞美了山水(自然景物)的美好(奇妙、神奇、美丽)。语段(一)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现了对热衷功名利禄之人的鄙视;语段(二)“暮归……俱若鬼矣”体现了与好友同赏山水归来后的趣味。
四、答案:(1)A
(2)D
(3)①那些像老鹰那样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也会平息名利之心。
②猿猴鸣叫的声音非常清厉凄婉,在山谷间回响着,清越不绝。
(4)“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烘托山之高;“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烘托三峡秋景的清寒幽静。
解析:(1)邈:远。这里用作动词,向远处伸展。
(2)【乙】文只是单纯写景,并未托物言志。
(3)①关键词:戾、息②关键词:响、泠泠
【参考译文】
【乙】《宜都记》说:江水从黄牛滩向东流入西陵界,到峡口有一百多里,山势和水的流向都很曲折迂回。两岸高山重重地遮挡着江面,要不是中午或半夜,是看不到太阳和月亮的,岸上的绝壁有的高达千丈,壁上的石头有多种颜色,形状有很多类似某种东西,林木高而茂密,从冬到春四季都如此。猿猴鸣叫的声音非常清厉凄婉,在山谷间回响着,清越不绝。(人们)所称的三峡,这就是其中之一。
(4)烘托即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结合【乙】文具体内容,从中找出符合要求的语句,并分析其表达效果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