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本章整合
答案:①生产和消费 ②消费结构 ③劳动力 ④市场 ⑤分工与合作 ⑥就业
一
二
一、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分析
1.资源跨区域调配问题的一般解题思路
第一步,掌握主要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水资源等)的空间分布状况。
第二步,了解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资源、能源的供求关系);某种资源分布地区及运输线路沿线的地理特征,其中重点是该类资源的特征和分布;线路的走向及影响选线的主要因素;沿线地区该类资源的补给、需求状况。
第三步,分析调配后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一
二
2.西电东送
一
二
(1)输电线路:我国西电东送主要有三条线路,分析如下。
一
二
(2)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
二
3.南水北调
(1)南水北调原因分析。
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南方地区水资源(长江流域)富余,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水资源缺乏,影响人民的生产、生活,制约社会经济发展。
一
二
(2)南水北调三线方案评价。
一
二
东线:长江——京杭运河——河北、天津。
中线:长江——丹江口水库——北京、天津。
西线:雅砻江、大渡河、通天河——黄河。
三条输水线路比较如下。
调水线路 东线 中线 西线
可调水量 大 较大 较小
源地水质 较好 较好 最好
地形、地势对调水线路的影响 黄河以南需动力提水、过黄河后顺地势北流 虽地形较复杂,但地势南高北低,水可自行流向北方 地形复杂、工程艰巨
现有可用的配套设施 好,有京杭大运河及沿线湖泊可利用 较好,有丹江口水库可利用 差
一
二
(3)南水北调的积极意义。
一
二
4.晋煤外运
我国能源空间布局存在较大的南北差异和东西差异,而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又进一步从需求上拉大了这种差异,出现了北煤南运和西煤东运现象。
具体运煤通道分析如下:
一
二
典例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正式通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陶岔闸引水,在河南郑州市附近通过隧洞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到达北京。
材料二 西电东送示意图。
一
二
材料三 我国最大的整装煤田——新疆准东煤田今后将围绕四大矿区实施重点开发,建成一个煤电煤化工产业带,将成为西电东送北部通道的重要补充。
(1)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跨流域调水对调入区的主要影响。
(2)北路送电是将黄河上中游的水电和山西、内蒙古的坑口火电送往京津唐地区,将煤炭输出改为电能输出。这种能量输送方式与传统输送方式相比,对京津唐地区的环境有哪些有利之处
(3)图中A地区需大量输入天然气和电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在南部通道中,既建有水电站,又建设了一批坑口火电站,主要原因是什么
(5)图中B所示的准东煤田能源东送,输煤好还是输电好 谈谈你的看法。
一
二
思路导引第(1)题,跨流域调水的调入区获得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用水的同时,减少了地下水开采量,改善了生态环境。因此跨流域调水对调入区的影响要从社会效益、 效益和 效益三方面分析。第(2)题,变输煤为输电,对消费区京津唐地区的 有明显改善作用。第(3)题,图中A地区是我国综合性工业基地 ,该地对能源需求量大的原因是 能源缺乏,人口稠密, 发达。第(4)题,水电受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影响大, 期发电受限。火电检修期也需水电补充。第(5)题,输电和输煤的利弊比较,要从 和 两方面分析。
一
二
思路导引答案:(1)经济 生态
(2)大气环境质量
(3)长江三角洲 常规 工农业(经济)
(4)枯水
(5)交通 环境
题目答案:(1)满足生活用水(或促进社会发展),促进工农业发展(或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
(2)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利于大气质量提高。
(3)常规能源缺乏,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对能源需求量大。
(4)我国降水季节变化大,既建水电站,又建火电站,可以水火并济,保障供应。
(5)输电比输煤好。输电可减轻交通压力,降低成本,还可改善东部大气环境质量。
一
二
二、产业转移综合分析
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纲要归纳
在现实生活中,国际产业转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具体分析如下。
一
二
一
二
2.产业转移的规律
(1)产业转移的地域规律。
我国产业转移路线
一
二
①国内产业转移: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例如,近年来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转移。②国际产业转移: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例如,改革开放初期日本、美国、韩国等国家纷纷到中国沿海地区投资建厂。
(2)产业转移的产业规律。
先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再转移资金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工人工资高低对这类企业的区位影响较大。其转移有一个共同规律:它们都是转向劳动力工资较低、数量较多的地区。当该地区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工资水平提高,生产成本变高,利润减少时便再次进行转移。而原来劳动力导向型企业所在地区则由于经济水平的提高,侧重发展技术导向型企业或用高新技术进行改造。
一
二
典例2 读某年江苏省外资实际投资部门统计图,完成下列各题。
(1)简述该年江苏外资实际投资的特点。
(2)近年来,盐城的大丰与上海农工商集团缔结战略伙伴关系,上海纺织工业园项目也落户大丰。简要分析上海纺织工业园项目落户大丰的原因。
(3)简述上海产业大规模向苏北转移对上海及苏北发展的有利影响。
一
二
思路导引第(1)题,从图示横坐标可分析外商投资的 ,从图示纵坐标可分析外商投资的 。第(2)题,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主要是 、内部交易成本和 等。第(3)题,产业转移对转入地的有利影响主要是促进 化和城市化,提供 机会;对转出地的有利影响,主要是促进 升级,改善环境质量。产业转移总体上促进转入地和转出地的产业分工与合作。
思路导引答案:(1)项目多少 重点项目
(2)劳动力 市场
(3)工业 就业 产业
一
二
题目答案:(1)投资领域广泛;投资的领域主要集中于制造业和房地产业。
(2)纺织行业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大丰劳动力资源丰富;近棉花原料产区;政策优惠;交通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开拓苏北广大市场,提高纺织产品的市场销量。
(3)推进苏北工业化进程;有利于上海和苏北地区的产业分工和合作;推动苏北城市化进程;缓解苏北劳动力就业的压力。
知识点 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解 释
资源的 跨区域 调配 “一带一路”与西气东输 (“一带一路”倡议重视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和跨境互联互通合作) 我国建设四条天然气跨境输入途径
①中国—中亚(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天然气管道。
②中缅天然气管道。
③中俄天然气管道。
④海上通道主要是专用船舶运输液化天然气
知识点 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解 释
资源的 跨区域 调配 超高压输电技术与西电东送 (我国是世界上唯一掌握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国家,这对我国的西电东送是有力的技术支持) 我国的西电东送有三条主要线路
北部通道:将黄河上游水电和山西、内蒙古坑口火电送往京津唐地区。
中部通道:将三峡和金沙江干支流水电送往华东地区。
南部通道:将珠江上游的水电和云贵地区的火电输往珠江三角洲
拓展案例:①我国煤炭的跨区域调配 北煤南运:将山西、陕西、内蒙古的煤炭通过铁路和沿海航运运往南方。
西煤东运:将新疆等西部地区的煤炭运往东部发达地区
知识点 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解 释
产业 转移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对产业转移的影响 多年来,我国依靠劳动力廉价而丰富的比较优势,大量引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但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多处于加工环节,利润低。近年来,我国实施“中国智造”战略,重视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重视自主知识产权。随着我国发达地区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产业升级的需要,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要向我国西部和东南亚、南亚、非洲、南美等地转移
知识点 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解 释
产业 转移 拓展案例:②“腾笼换鸟”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向我国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转
移,如下图所示。
典例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目前我国进口原油的80%是通过马六甲海峡运输的。马六甲海峡是世界上的敏感地带之一,该海域海盗活动比较猖獗。
材料二 中缅油气管道是我国管道建设史上建设难度最大的工程之一。下图为中缅油气管道线路示意图。
(1)简析中缅油气管道工程建设难度大的原因。
(2)中缅油气管道的修建对缅甸的发展有何影响
(3)我国已规划布局了西北(中亚)、东北(俄罗斯)和海上三大油气战略通道,建设中缅油气管道的意义何在
思路导引第(1)题,从图示可看出中缅油气管道所经地区为东南亚西南部及我国西南地区。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地区地形以 为主,河流众多, 活动频繁。第(2)题,中缅油气管道的修建可带动缅甸沿线相关 发展,增加 机会,增加经济收入,也可满足沿线油气需求。第(3)题,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油气净进口大国,进口渠道 化,可保证能源进口的稳定和安全。
思路导引答案:(1)山地 地质
(2)产业 就业
(3)多元
题目答案:(1)地形复杂,多高山峡谷;处在地质活动带上,地质灾害多发;降水丰富且集中,洪涝灾害频发。
(2)中缅油气管道的建设,可带动缅甸沿线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增加经济收入,也可满足沿线油气需求。
(3)可形成多元化进口渠道,最大限度地保障能源进口的稳定和安全。(共45张PPT)
第二节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课标阐释
1.说出产业转移的概念及分类
2.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3.说明产业转移对发达国家(地区)和发展中国家(地区)的影响
4.学会分析典型产业转移案例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激趣诱思
什么是“候鸟经济” 为什么有人把中国叫“世界工厂” 东亚各国为何依次“雁形起飞” 发展中国家“造而不创”,而发达国家“创而不造”又是为何
知识梳理
自我检测
一、产业转移概述
知识梳理
自我检测
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产业转移的原因和形式
影响因素 原 因 影 响
劳动力 劳动力在国际范围的流动性很小且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劳动力数量、质量、价格差异较大 具有充足、高素质且价格较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内部交 易成本 发达国家社会消费水平高,内部交易成本很高 迫使发展中国家改善投资环境以减少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
知识梳理
自我检测
2.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
(1)三个重要因素。
影响因素 原 因 影 响
市场 ①产品的国内市场趋于饱和或国内市场无法满足自身发展需要,就会开辟国际市场 ②一国产品销往另一国往往受到多方面的限制 ①企业到市场广阔的国家或地区投资建厂
②企业的产业转移方向随市场的变化而变化
知识梳理
自我检测
(2)其他影响因素: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重等。
知识梳理
自我检测
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知识梳理
自我检测
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1)意义:推动了区域经济的一体化。
3.改变区域地理环境
(1)产业转移改变了区域的地理景观。
(2)产业转移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
知识梳理
自我检测
链接生活发展中国家提出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一字之变,体现了什么道理
提示外来转移产业有很多污染严重企业,给当地带来短期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带来长远的环境破坏,因此要防止污染严重企业的迁入,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道理。
4.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1)伴随产业转移,就业机会由转移国或地区转移到转移对象国或地区。
(2)对于我国,劳动力丰富可大量吸收国际产业转移,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
知识梳理
自我检测
1.判断题
(1)劳动力从第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是城市化的重要指标之一。 ( )
(2)产业转移一般是由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转移。 ( )
(3)产业转移有利于转入区和转出区的产业结构升级。 ( )
(4)产业转移促进了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延长了欠发达地区产业升级的时间。 ( )
答案:(1)× (2)× (3)√ (4)×
知识梳理
自我检测
2.产业结构升级的结果必然发生产业结构的转移。一般来说,产业转移的基本特点是( )
①产业向低成本地区转移 ②转出产业以第三产业为主 ③增加转入地的就业压力 ④发达地区向后发展地区转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3.近年来,我国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正向西部转移,云南省将成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新高地”。东部地区为什么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出 云南省承接转入的产业有何优势
答案:我国东部地区劳动力成本上升,地价高,劳动密集型产业利润下降。云南省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廉,地价低,是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
探究一
探究二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主题活动
在中国的大街小巷,你会经常看到很多国外品牌汽车,日本、韩国及欧美的汽车制造企业纷纷到我国办汽车厂,东风日产、一汽大众、广州本田等品牌汽车也越来越被中国人所熟悉。
当堂检测
探究一
探究二
结合材料探究:(1)影响国外汽车产业转移到中国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2)汽车的全球化生产已经形成,为什么德国、美国、日本、韩国等国的跨国公司要把汽车组装厂设置在中国
提示(1)市场。
(2)一是整车运输不便,运费高,接近市场可以降低成本;二是避开贸易壁垒,迅速占领市场,并可对市场变化作出及时反应;三是我国地价、劳动力价格相对较低。
当堂检测
探究一
探究二
名师精讲
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综合分析
从本质上讲,企业生产是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当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变化使生产成本提高,或扩大产品销售市场面临障碍时,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扩大销售市场,往往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对外设立工厂等方式,进行生产转移。影响其转移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当堂检测
探究一
探究二
(1)劳动力因素。
当堂检测
探究一
探究二
(2)内部交易成本因素。
①组成:与有工业联系的其他企业打交道,与地方服务行业打交道,生产组织、职工培训等的资金投入。
②影响。
发达国家社会消费水平很高,内部交易成本也很高→发展中国家为了吸引发达国家的投资,改善投资环境,减少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
当堂检测
探究一
探究二
(3)市场因素。
当堂检测
探究一
探究二
(4)其他因素。
当堂检测
探究一
探究二
2.案例分析:我国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
近几年,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东部发达地区“腾笼换鸟”,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腾出发展空间,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高附加值产业。而我国中西部地区“筑巢引凤”,创造条件积极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下图示意我国产业梯度转移的过程,这也符合产业转移“雁形起飞”(依次发展)的理论。
当堂检测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探究一
探究二
分析我国国内产业转移的成因要把握以下三点。
①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产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对资源、能源依赖较强的产业。
②与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接受相关产业转移的有利条件是劳动力丰富廉价、土地价格较低、资源较为丰富。
③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的发展战略促进了产业转移的落实。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劳动力和国家政策是我国国内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
当堂检测
探究一
探究二
方法技巧产业转移原因分析要“两抓两明确”
“一抓”:抓住两个“为什么”。一是“为什么转出”,二是“为什么转入”,也就是产业转移转出去的原因和承接产业转移的条件。
“二抓”:抓住两类地区。一是发达国家转出区和发展中国家承接区,二是经济发达的转出区和经济落后的承接区。
“一明确”:明确产业转移的产业类型。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经济发达国家转出的产业还有一部分是对环境污染严重的产业。
“二明确”:明确产业转移的主要目的。转出区是追求最佳区位,获取最大利润;承接区一般是将区域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市场优势、地缘优势等转化为经济优势。
当堂检测
探究一
探究二
典例剖析
例题1有人把市场经济形象地称为“候鸟经济”。资本总是“飞向”成本低、收益高的地区。读某“工业候鸟”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当堂检测
探究一
探究二
(1)图中转移的产业可能是( )
A.钢铁工业 B.电子工业
C.化学工业 D.纺织工业
(2)20世纪90年代,新疆吸引该类产业转入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
A.原料充足,且品质高
B.交通便利
C.劳动力充足
D.产业协作条件好
(3)下列影响该产业转移的因素中,影响程度有所减弱的是( )
A.原料 B.交通
C.劳动力数量 D.政策
当堂检测
探究一
探究二
解析:第(1)题,根据该产业的最初形成时间及转移过程,可判断该产业为纺织工业。第(2)题,新疆是我国优质棉花生产基地,产量大,品质高,有利于发展纺织工业。第(3)题,随着纺织工业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劳动力数量对该产业区位选择的影响程度有所减弱。
答案:(1)D (2)A (3)C
当堂检测
探究一
探究二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主题活动
皖江(长江安徽段)城市带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利用苏、浙、沪等沿海地区产业部门“腾笼换鸟”之机,形成了纺织、家电、汽车产业基地。如下图所示。
当堂检测
探究一
探究二
结合材料探究:(1)“腾笼换鸟”对苏、浙、沪等沿海地区产业结构有何影响 对地理环境有何影响
(2)产业转入对安徽皖江地区的发展有何影响
提示(1)“腾笼换鸟”,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转出,有利于苏、浙、沪等地区产业升级,使生产要素集中到高新技术等产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是产业转出地区环境污染减轻,环境质量改善。
(2)皖江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地理景观人文化增强(增加了大量的厂房、道路等景观),也带来一定的环境污染。大量吸收产业转移有利于促进皖江地区劳动力就业。
当堂检测
探究一
探究二
名师精讲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随着产业转移的发生,产业转移区和产业转移对象区在产业结构、生产分工、区域环境等方面均发生着变化,具体表现分析如下。
当堂检测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探究一
探究二
微课透析 谁在微笑——“微笑曲线”判读方法
对现代产业价值链的研究表明,产业链利润呈现一个“V”字形,即所谓的微笑曲线。在这个曲线中,一头是研发、设计,另一头是销售、服务,中间则是加工生产。一般而言,处在两头的产业利润为20%~25%,而处在中间的加工生产产业的利润只有5%左右。
当堂检测
探究一
探究二
谁在微笑 “微笑曲线”向我们揭示了一个现象:在曲线的左侧(价值链上游),随着新技术研发的投入,产品附加值逐渐上升;在抛物线的右侧(价值链下游),随着品牌运作,销售渠道的建立,附加值逐渐上升;而作为劳动密集型的中间制造、装配环节不但技术含量低,利润空间小,而且市场竞争激烈,容易被成本更低的同行所替代,因此成为整个价值链条中利润最低的部分。
当堂检测
探究一
探究二
典例剖析
例题2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浙江省是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大省。下面为浙江纺织服装业向新疆转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当堂检测
探究一
探究二
(1)从产品生产成本角度,说出新疆承接浙江纺织服装生产加工企业的有利条件。
(2)分析浙江将纺织服装产品的研发设计、市场营销等部门保留在原地的原因。
(3)分别说出产业转移对新疆、浙江两省区社会经济的有利影响。
解析:第(1)题,主要从原料、劳动力成本、地价等角度分析。第(2)题,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市场广阔、技术力量强,因而研发、营销等部门保留在东部地区。第(3)题,对产业迁入区主要是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发展;对产业迁出区主要是促进产业升级,加速经济发展。
当堂检测
探究一
探究二
答案:(1)接近原料产区(或原料丰富);土地和劳动力价格低。
(2)接近东部科技发达区,人才聚集;具有稳定的消费市场(或原有的销售渠道好,或消费市场广阔);易于获取市场信息。
(3)对新疆:增加就业机会;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对浙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速了经济发展。
当堂检测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1.新技术革命以后,有关美国产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全部转移到东南亚、墨西哥等国家和地区
B.由南部向北部转移
C.由东部向西部转移
D.由东北部向南部和西部转移
解析:美国是个发达国家,新技术革命使其产生大量新兴工业,其产业转移总的趋势是由东北部(老工业区)向南部和西部扩散。
答案:D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2.下表为2018年世界部分国家工人时薪统计表,读表分析德国纺织工业应先向哪个国家转移 ( )
A.捷克 B.瑞士 C.以色列 D.匈牙利
答案:A
工人时薪 国 家
25美元以上 日本、丹麦、瑞士、比利时
20~25美元 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以色列
3美元以下 捷克、埃及、匈牙利、巴西、巴基斯坦、墨西哥、印度尼西亚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下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工业结构调整表。读表,完成第3~4题。
3.伴随着日本产业结构的调整,会出现轻工业、重化工业转移到其他较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对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有利于日本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B.有利于转入国或地区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
C.有利于转入国或地区提高产业水平,防治环境污染
D.有利于促进国际产业分工与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调整阶段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主导产业 轻工业 重化工业 高科技工业
重点部门 纺织、食品 钢铁、金属加工、机械、炼油、石油 微电子、新能源、宇航、生物工程、新材料、人工智能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4.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不仅会给投资国或地区,同时也会给日本经济带来好处。下列选项不属于日本产业向国外转移对本国产生的不利影响的是( )
A.造成国内经济要素价位升高,例如劳动力成本提高、内部交易成本提高、地价提高等,不利于吸引外资
B.产业转移也要向海外进行投资,使得本国资金有一定的短缺
C.产业转移会引起国内失业人口增多,造成市场萎缩
D.从长远来看,不利于本国经济的发展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解析:第3题,对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接受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可以加快本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对于发达国家,把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可使国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也为产业结构调整创造了条件。产业转移常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产业转移通过企业把转移国和转移对象国对同一产品的生产活动联系起来,形成产品生产过程的分工与合作。第4题,伴随着产业转移,就业机会也由转移国或地区转移到转移对象国或地区,引起国内失业人口的增加。同时产业转移也伴随着资金的转移,造成本国资金的短缺,但从长远看,产业转移有利于本国经济的发展。
答案:3.C 4.D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5.读图,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主要环节是( )
A.产品设计
B.产品加工
C.产品营销
D.产品更新
解析:发达国家(地区)向发展中国家(地区)转移的主要是处于成熟期或衰退期的产业和附加值较低的产品加工环节。
答案:B
产品生产环节的价值链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下图为某跨国公司产业转移方向和产品输出方向示意图。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材料二 下图为出口加工区(产业转入地)提供的条件和进出口情况图。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1)材料一图中实线箭头表示 方向,虚线箭头表示
方向。
(2)材料二图中,产业移入地为吸引更多的产业转入,除了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优质的服务外,还应该提供哪些条件
(3)谈谈产业转移对移入地产生的有利与不利影响。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实线箭头表示产业转移方向,虚线箭头表示产品输出方向。第(2)题,产业转入地为吸引更多的产业转入,除了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优质的服务外,还应该提供廉价的劳动力、优惠政策等。第(3)题,有利影响可从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就业等方面分析;不利影响可从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资源紧张等方面分析。
答案:(1)产业转移 产品输出
(2)廉价的劳动力、优惠政策等。
(3)有利: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工业化水平、城市化水平和生活水平;扩大就业。不利: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造成资源紧张。(共44张PPT)
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课标阐释
1.结合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2.结合资料,分析我国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说明西气东输对东、西部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3.分析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的原因、线路及对调入区和调出区带来的影响
激趣诱思
国运盛,国威壮,资源跨区调配忙。看西气东输,巨龙蜿蜒;高峡平湖,碧波荡漾;千秋伟业,南水北调,燕赵牧马饮长江;西电东送,煤炭变电空中飞翔。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是什么 对调入区和调出区的影响有哪些
知识梳理
自我检测
一、资源跨区域调配
1.原因
(2)经济原因:区域间发展水平不平衡,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不匹配。
知识梳理
自我检测
2.典型案例——我国的西气东输
知识梳理
自我检测
(1)工程组成:天然气开发建设、输气管道建设和用户管网建设。
(2)工程线路
知识梳理
自我检测
二、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1.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知识梳理
自我检测
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知识梳理
自我检测
思考讨论发达国家在大规模开发天然气后,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稳步提高,主要原因是什么 我国为何重视天然气开发
提示天然气作为能源同煤炭和石油相比,燃烧效率高、清洁且使用方便、比较价格低。我国能源消费中天然气比重小,开发潜力大。
3.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知识梳理
自我检测
(2)具体战略:20世纪80年代,我国提出并实施了“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油气发展战略。
知识梳理
自我检测
三、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1)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
(2)推动中西部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
就业机会,并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2.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1)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缺状况。
(2)优化东部地区能源的消费结构。
(3)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的发展和用户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
3.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的协调发展
西气东输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与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合理配置,对于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知识梳理
自我检测
地 区 具体影响 原 因
东部地区 有利于改善大气质量 天然气部分替代煤炭
沿线农 村地区 减少农民对薪柴的需求,缓解因 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 推广使用天然气
4.对环境的影响
链接生活中俄油气管道的建设对我国有何意义
提示中俄油气管道能够保障中国能源安全,增加能源供应,并加强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经贸联系。
知识梳理
自我检测
知识梳理
自我检测
1.判断题
(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根本目的是实现资源均衡分布,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 )
(2)我国资源的整体分布状况与生产力分布格局不匹配是资源跨区域调配的重要原因。 ( )
(3)西气东输工程体现了区域间具有开放性。 ( )
答案:(1)× (2)√ (3)√
知识梳理
自我检测
2.关于西气东输工程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叙述错误的是( )
A.能积极推动新疆及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
B.加速优化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缓解能源紧张状况
C.可有效改善我国东部地区城市的大气污染状况,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D.该管线东西跨距大,不会对环境产生不良的影响
答案:D
3.西气东输主干线管道多经过大中城市,原因是什么
答案:西气东输主干线管道多经过大中城市,是因为大中城市人口众多,工业、企业较多,能源需求量大,消费量大,市场广阔。
探究一
探究二
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主题活动
中亚地区和我国的塔里木盆地是“一带一路”沿线的能源富集地区。西气东输工程将中亚和我国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经新疆、甘肃、宁夏等省区,供应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和沿线各省区的工业和居民用气。“一带一路”倡议为西气东输带来了新的机遇。
结合材料探究:(1)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在能源消费和生产方面各有什么特点
(2)我国天然气资源的市场需求量最大的地区在哪里 为什么
提示(1)总体来说,东部地区能源消费量大于生产量,中部和西部地区能源生产量大于消费量。
(2)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原因: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能源消费量大,具有利用天然气资源的广阔空间,市场需求量大。
当堂检测
探究一
探究二
名师精讲
我国实施西气东输的主要原因
1.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当堂检测
探究一
探究二
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当堂检测
探究一
探究二
3.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当堂检测
探究一
探究二
方法技巧资源跨区域调配原因的分析思路
自然资源虽然总量丰富,但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实行跨区域调配是最好的解决措施之一,其具体原因如下图所示。
当堂检测
探究一
探究二
典例剖析
例题1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我国加强了和中亚地区的能源合作。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地区能源消费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当堂检测
探究一
探究二
(1)下列有关该地区能源消费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煤炭比重不断上升 B.天然气比重先降后升
C.水电比重不断下降 D.石油比重不断下降
(2)未来该地区天然气的来源最可能是( )
A.我国青藏高原 B.中亚地区
C.我国东北地区 D.我国内蒙古高原
(3)该能源结构图所示地区最可能位于( )
A.四川省、青海省 B.吉林省、北京市
C.云南省、陕西省 D.上海市、广东省
当堂检测
探究一
探究二
解析:第(1)题,从图示信息可知,煤炭的比重下降,天然气的比重先降后升,石油的比重上升,而水电的比重不断上升。第(2)题,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我国和哈萨克斯坦等国的能源合作不断深入。我国的西气东输二线和三线工程的气源地主要是中亚地区。未来中亚地区的天然气将源源不断输往我国东部地区。第(3)题,四川、青海、云南和陕西属于西部省区,吉林属于中部省区,北京、上海和广东属于东部省区。
答案:(1)B (2)B (3)D
当堂检测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分析
主题活动
2021年春节,作为河南省天然气主要供气气源,国家管网西气东输承担着以平稳输气守护万家灯火的重要职责。2月20日,记者从西气东输郑州输气分公司获悉,春节假期(2月11日至17日),西气东输累计向河南分输天然气1.5亿立方米。西气东输工程会使沿线上亿群众用上清洁可靠的天然气,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和节能减排,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而且能够带动设备、材料等相关产业,扩大国内需求,支撑和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结合材料探究:(1)西气东输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影响主要有哪些
(2)西气东输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主要有哪些
探究一
探究二
提示(1)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加就业机会,并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在沿线农村推广使用天然气,可减少农民对薪柴的需求,缓解因植被破坏而带来的环境压力。
(2)缓解东部地区能源不足矛盾,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基础设施的建设。
当堂检测
探究一
探究二
名师精讲
1.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评价
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对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经济、社会和环境都有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当堂检测
地 区 中西部地区 东部地区
对社会经 济的影响 ①将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②促进、加快天然气加工业的发展,推动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③增加就业机会;④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一条新的经济增长带 ①缓解能源短缺;②优化能源消费结构;③促进东部经济发展,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的发展,极大带动东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地 区 中西部地区 东部地区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利:①在沿线农村推广使用天然气,可减少农民对薪柴的需求,缓解因植被破坏而带来的环境压力;②改善东部地区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质量
弊:输气管道线路长、规模大、施工方式多样,途经地区地貌类型复杂,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易造成破坏
探究一
探究二
2.南水北调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分析
(1)南水北调概况。
南水北调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战略性工程。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大大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见下图。
当堂检测
探究一
探究二
南水北调示意图
当堂检测
探究一
探究二
(2)南水北调的原因、路线和意义。
当堂检测
探究一
探究二
方法技巧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建设意义的分析思路
从调入区与调出区两方面,结合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进行分析。
①对于资源调入地区而言,资源的大规模调入,缓解了资源、能源不足的问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相对充足,又保障了社会的安定与繁荣,促进了该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等。
②对于资源调出地区而言,随着资源开发和工程建设,将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当堂检测
探究一
探究二
典例剖析
例题2 读西气东输工程的综合效应图,完成下列各题。
当堂检测
探究一
探究二
(1)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西部地区输出了资源却发展了经济的原因。
(2)分析东部地区输出了资金却带来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因。
(3)从协调发展的角度来看,西气东输工程是如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
(4)在西气东输工程进行中为什么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保护
当堂检测
探究一
探究二
解析:依据图示,东部地区获得了清洁的天然气,可以部分替代煤炭,缓解能源紧张的局面,改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推动了产业升级。同时,西气东输工程建设必然会增加资金投入,加快西部地区的资源开发,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从而为西部地区创造更优越的经济发展环境,加快东部地区的部分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优化东、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协调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在工程建设中必须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不能走先破坏后治理的道路。
当堂检测
探究一
探究二
答案:(1)西部地区通过资源的输出换来了资金、技术,使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同时扩大就业,提高收入。
(2)东部地区从西部地区得到清洁的能源,缓解了该地区能源紧张的状况,优化了能源消费结构,改善了环境,吸引了更多的投资,推动了产业的升级,更好地发展了经济。
(3)通过对资源的优化配置,既加快了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又加强了东、西部地区的联系,实现了共同发展。
(4)因为西部地区气候干旱、生态脆弱,一经破坏很难恢复。
当堂检测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读下图,完成第1~2题。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1.图中西气东输管道没有直接向东南直出甘肃,而是绕道宁夏、陕西北部与山西,其主要原因是( )
A.节约管道建设成本
B.带动宁夏、陕西等地的经济发展
C.补充气源
D.保护东部的生态环境
2.图中反映出我国油气分布、消费与进口方面的特征是( )
A.天然气资源分布西多东少
B.石油进口渠道多,但主要从东南亚进口
C.油气消费西多东少
D.国内油气消费与分布基本平衡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解析:第1题,图中西气东输管道没有直接在东南直出甘肃,而是绕道宁夏、陕西北部与山西,其主要原因是补充气源。第2题,图示反映出我国天然气资源分布西多东少的特征;我国石油进口渠道多,但主要从西亚进口;我国油气消费东多西少;我国油气消费与分布很不平衡。
答案:1.C 2.A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3.西气东输经过的地形区有( )
①河西走廊 ②宁夏平原 ③黄土高原 ④渭河平原
⑤华北平原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答案:D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4.下列资源的调运,正确的是( )
A.由京广线、京九线向南输送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和磷
B.广西向广东输送的能源主要是火电
C.我国能源输送方向,主要是由西向东、由北向南
D.东北地区调往华北地区的资源有石油、煤和水资源
解析:磷矿主要分布在南方,从京广、京九线向南不会输送磷矿;广西向广东输送的是水电;华北地区有丰富的石油、煤等矿产,无须从东北输送。
答案:C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5.下列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中,有利于改善输入区大气环境质量的是( )
①西气东输 ②北煤南运 ③南水北调 ④西电东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分别向东部输入天然气和电能。天然气、电能都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
答案:D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6.中国是个能源生产大国,也是个能源消费大国。根据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下图示意某年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能源生产量、消费量占全国的比例。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我国东部与中西部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差异。
(2)我国当前的能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主要有 、 等。
(3)分析我国能源跨区域调配对调出区域地理环境的主要不利影响。
(4)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将对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产生的有利影响有哪些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解析:第(1)题,我国东部与中西部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差异可从图中获知。第(2)题,我国当前的能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主要有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第(3)题,不利影响可从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环境方面分析。第(4)题,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可以改善东部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有效改善大气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可缓解东部能源紧缺状况,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答案:(1)东部能源消费量大于生产量;中西部能源生产量大于消费量。
(2)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
(3)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环境污染。
(4)改善东部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有效改善大气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缓解东部能源紧缺状况,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