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附中新世界学校语文八上第三单元训练卷(满分100分)
姓名 学号 成绩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5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溃退(kuì)要塞(sài)偌大(nuó)不逊(xùn)B.颁发(bān)遗嘱(zhǔ)飞漱(sù)凌空(líng)
C.翘首(qiáo)轻盈(yíng)悄然(qiǎo) 桅杆(wéi)D.诘责(jié)镌刻(juān)气氛(fèn)督战(dū)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仲裁 酷似 锐不可当 屏息连声 B.浩瀚 娴熟 白手起家 如梦初醒
C.咆哮 紧绷 一丝不苟 眼花瞭乱 D.寻声望去 由衷 从容不迫 殚精竭虑
3.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当改革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旧司法鉴定制度时,我国司法鉴定一个新的时代拉开了序幕。
B.那些对自己的事业有探索精神并乐此不疲的人,最终都走向了成功。
C.侦探小说中眼花缭乱的情节让我一头雾水,完全忘记了如何思考。
D.家风是“软约束”,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实现对家庭成员行为、作风、操守的有效约束。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高新科技园区以智力密集为依托,以开拓新产业和高科技成果为目标,不断促进科研教育与生产相结合。
B.尽管有没有相关的法律来规范游戏规则,我们都无法想象一个本来值得期待的网络营销产业会走向何方,又会带给我们一个怎样的网络世界。
C.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挥了敢拼敢搏,终于夺得了冠军.
D.原香港中文大学校长、被誉为光纤之父的高锟教授获得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殊荣源自他在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信方面做出的突破性成就。
5. 班级开展以“我们爱劳动”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结合下列材料,完成以下二个任务。
材料一: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逝世。巨星陨落,举国同悲。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生前曾说:“不下田的学生我不带。”他常年头戴草帽,挽起裤腿,下田试验。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就是一个农民。”“禾下乘凉”是他的梦想。钟南山院士评价他,把论文写在了大地上。
材料二:日前,湖南某小学举行校所共建劳动基地活动,农科所博士团带孩子们种下基地建成后的第一季农作物——油菜。每个同学负责一小排作物养护。孩子们亲身体验到劳动的辛苦和快乐。
(2)任务一:现已根据材料二拟写了上联,围绕活动主题,请你根据材料三补写下联。
上联:科学家禾下乘凉勤躬耕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任务二:你班计划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将邀请农科所博士团某老师前来指导,结合材料三,请你以班长小明的身份将下面的邀请函补充完整。(3分)
邀请函
尊敬的农科所博士团老师:
我班将于2021年6月25日开展劳动实践活动,__________________。回复为盼。
光明中学901班 小明
2021年6月20日
6.语言综合运用题。(8分)
(1)阅读名著选段,回答下列问题。(5分)
除了一匹身上披着绣有一颗金星的天蓝色鞍毯的白马在河边吃草以外,只有他一个人,这个青年正在洗澡。我们走近时,他很快地跳出来,披上天蓝色的褂子和白布的头巾,上面有一颗红星。一枝毛瑟枪挂在他腰际,木盒子柄上垂着一绺红缨绸带。他手按着枪,等着我们走近,问向导我们有什么事情。后者拿出他的路条,简单地说明了我是怎么被交给他的,那个战士好奇地看着我,等我进一步解释。
“我是来见毛泽东的,”我说,“我知道他在安塞。我们还得走多远?”
“毛主席吗?”他慢吞吞地问,“不,他不在安塞。”
接着他看了看我们的后面,问我是不是没有别人。他弄清楚确实只有我一人之后,态度才自然起来,他微笑着,好像有什么秘密的好玩的事情似的。他对我说:“我正要到安塞去。我和你一块到县政府去吧。”
上面这段文字节选自__ _(2分)
它所表述的人物情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阅读这则消息并给它拟一个标题。(3分)
据天津市公安局官方微博消息, 3月6日,一男子将共享单车扔入海河的视频引发网友热议,天津市公安局高度重视,属地公安和平分局迅速行动,与市局相关部门协作,启动合成作战机制,投入精干警力,连夜开展调查取证工作,并确定了视频中的嫌疑人王某某(男,21岁,辽宁省葫芦岛市人),拍摄并上传视频的嫌疑人许某(男,20岁,辽宁省葫芦岛市人),遂对该二人立即实施抓捕。3月7日16时许,在当地警方的大力配合下,将刚刚潜回原籍的嫌疑人王某某、许某在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火车站成功抓获。在此,平安天津、天津网警对一直关注此案以及积极提供线索的广大网友、媒体和公众表示衷心感谢。下一步,公安机关将依法依规开展案件的审理工作,坚决打击此类违法行为。
标题:
7.古诗文默写(19分)
(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B.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C.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三声猿鸣泪沾裳。”
D.神龟虽寿,犹有竞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E.冰霜正凄惨,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F.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柴门何箫条,狐兔翔我宇。
(2)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9分)
①东皋薄暮望, 。
,猎马带禽归。
悬泉瀑布, 。 ④晴川历历汉阳树, 。
⑤ ?松柏有本性。 ⑥ ,归雁入胡天。
(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名句。(6分)
①《龟虽寿》中揭示主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渡荆门送别》一诗中“送别”是说故乡的水恋恋不舍,满怀深情地一路送诗人远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从另一角度显现出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8.根据课本,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10分)
①略无阙处( 阙: ) ②属引凄异( 属引: )
③夕日欲颓( 颓: )④盖竹柏影也(盖: )
⑤素湍绿潭( 湍: )
第二部分 阅读与鉴赏(45分)
文言文阅读与鉴赏(12分)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 《记承天寺夜游》)
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夕日欲颓 实是欲界之仙都 B.自康乐以来 自三峡七百里中
C.念无与为乐者 未复有能与其奇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无他,但手熟尔
10.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6分)
①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11.下列对语段内容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答谢中书书》一文中结尾以赞美和感慨收束。“实是欲界之仙都”,将此地山水比作人间天堂,应是最大的褒奖和赞美!“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但遗憾的是,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这既是对前贤的钦佩和追慕,有惋惜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
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相同遭际,相似处境,想来也是一样无眠,于是,一起到院中散步赏月。
C.《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闲适自得之情;《记承天诗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D.《记承天寺夜游》中,作者写景只用了18个字,就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实幻的美妙境界。这空灵的境界,也许正是作者彼时的写照。
12.古诗鉴赏。(9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
水面初平:__________ 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__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代文阅读 (24分)
回 家 朱道能
日暮时分,他终于赶回了家乡。村口的小商店早早亮起了灯光。有几个乡邻在说着闲话。见了他,都一脸热情地招呼着。他立即放下大包小包,连连回应,一一敬烟。
刚唠了几句,爹来了。“回了。”爹的话,永远是那么简明。然后就去提地上的行李。
有人对他说:“你爹都来瞄几趟了。”也有人对他爹说:“养儿不要多,一个顶十个呀——老哥好福气哟。”
①爹拿眼去瞅儿子,嘿嘿地笑。
回到家,把脸一洗,娘已经把七大碟八大碗摆上了桌子。爹悄无声息地从柜子里拿出一瓶酒来。
一看这酒,他愣了一下。去年春节前,妻子冰在单位分了八瓶抵债的高档白酒。初一给领导拜年拎去了两瓶,可一看领导家的酒柜,就又悄悄拎了回来。后来这酒,就送了岳父两瓶,客户四瓶,朋友来家喝了一瓶,余下这一瓶,回老家时塞进了提包,他想让一辈子只喝两块五一斤土烧的父亲,也尝尝这百元佳酿的滋味。
娘说:“这酒你爹稀罕着哩,过生日时都舍不得拿出来喝一口。”
爹打开酒盖,先给他倒满,然后给自己满上端起来,和儿子轻轻一碰,仰起脖子,一饮而尽。
他心头一热,为不苟言笑的父亲和儿子这尽在不言中的一碰。于是,他也一饮而尽。
娘嗔怪道:“瞧你爷俩,慢点喝,跟谁抢呀?吃菜,吃菜……”就这样杯来盏去,一瓶酒很快去了大半。
他说:“爹,你少喝点。”
娘说:“老头子,身体不好,别逞能了。”
爹说:“没事。”又是一杯。酒见底了,爹也醉了。他扶起爹,爹的头就软软地靠在他肩上。这一瞬间,他才突然发现,儿时印象中无所不能的父亲,竟然如此的瘦小羸弱……他几乎是搂抱着把爹放在了床上。爹的手还一直抓着他的胳膊,嘴里还含糊不清地絮语着。他拉过被子,把爹的手轻轻塞进被窝。
出来时,娘已经收拾好饭桌。有杯茶,热气腾腾地等着他。
娘说:“你爹是高兴啦。”他点点头。“你爹是高兴啦,”娘又重复了一遍,“你们寄回来的纸片片,可给你爹长脸了……”纸片片?他愣住了。
②娘说:“就是那啥……那啥……”便转身进屋,拿出一个包,解了一层又一层,露出的是——一张明信片。
他想起来了,那是春节前,儿子蛋蛋从学校带回几张学校发的明信片,说是要完成“感恩”的家庭作业。
他说:“算了吧,你爷爷奶奶都不识字,寄回去了也没有用。”
儿子说:“不嘛,老师说一定要寄的。”于是,他就替儿子写地址。写“溡河村”时,还一时想不起“溡”字是不是应该有个三点水。有多少年没有给父母写信了呢?仔细想想,应该追溯到上大学的时候了。
他看儿子一笔一画地写道:祝爷爷奶奶春节愉快,身体健康!他见下面还有大片空白,就提笔续了一句:祝爹妈笑口常开,健康长寿!儿子见了,又拿起笔递给妻子:“妈妈,你也写一句……”于是妻子也写了一句。
然后,儿子交到学校,统一寄发了。如果不提起,他早已忘记了这张“纸片片”了。他端起茶杯,猛喝了一口,却烫得直吐舌头。
娘还在说:“这张纸片片,邮递员就送在村口商店里,好多人都看了,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儿子孝顺,孙子乖,媳妇也懂得礼数……”
“你爹才没有出息呢,跟俺一样,是个大字不识的睁眼瞎,却没事捧着这个纸片片,左瞅瞅右瞄瞄的……”
说着,娘就笑出了声。他也跟着笑,肌肉却有些僵硬。
“前几天,你爹还说呢,掰个指头算一算,冰冰有五年没回了,蛋蛋也有三年没回了……”
娘总有说不完的话题。他立即道:“原来是准备回的,冰冰单位要临时值班,孩子也要上补习班……”说这话时,他感觉脸在发烫。娘也立即说:“知道,知道。你爹还说了,你以后也不要年年回了。爹妈知道你们在城里的难处,喝口凉水都要花钱买。回来一趟,这七大姑八大姨的,你不容易啊……”
说到这里,娘的眼圈突然红了:“你爹娘没有啥本事,出门在外都靠你自个儿勤扒苦做的——以后逢年过节,给俺们寄个纸片片啥的就行了,省俩钱儿,好给咱的蛋蛋上大学……”
他鼻子一酸,说:“娘,你别这样说……”顿了顿,又大声道:“跟俺爹说,明年过年,我们全家一定回来!”
在里屋,爹的鼾声正响。 (选自《天池》2020年1月第一期)
13.简要概括母子谈论“明信片”时“我”的心理变化过程。(4分)
14.文章开头写乡邻们的话语有什么作用?(4分)
15.赏析文中划线的两个句子。(4分)
①“爹拿眼去瞅儿子,嘿嘿地笑”。
②娘说:“就是那啥……那啥……”便转身进屋,拿出一个包,解了一层又一层,露出的是——一张明信片。
16.请结合原文分析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6分)
17.有人认为回家过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陋习,也有人认为回家过年是中华文化精髓的独有体现。你认为哪种说法有理?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八上第三单元训练卷【参考答案】
1.C
2.B (A.屏息敛声 C眼花缭乱 D循声望去)
3 .C 看着复杂纷繁的事物而感到迷乱,不能用于形容故事情节。
4.. D. 解析:A动宾不搭配,“开拓新产业”可以,开拓“高科技成果”不通。B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应为“不管有没有 我们都 ”或“如果没有”C缺宾语,应在“敢搏”后加上“的精神”。
5. (1)示例: 中学生田间实践乐劳动(2)示例:诚邀您来我校对我们的活动加以指导。
6.①《红星照耀中国》(不加书名号的扣1分);埃德加·斯诺去延安见毛泽东的路上。
②天津一男子将共享单车扔入海河,刚潜回原籍即被抓获。
7.(1)AB(C猿鸣三声泪沾裳 D犹有竟时 E冰霜正惨凄 F柴门何萧条)
(2)徙倚欲何依;牧人驱犊返;飞漱期间;芳草萋萋鹦鹉洲;岂不罹凝寒;征蓬出汉塞
(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8.①同“缺”,空隙,缺口 ②接连不断 ③坠落 ④大概是 (⑤急流
9.D只是(A.将要;七情六欲 B.自从;在 C.和;参与,文章指欣赏)
10.①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猿声、鸟声此起彼伏。
②(看见)月光照进屋里,(于是,我)高兴地起床(穿衣)走出屋外。
11.A。
12.①刚刚;向阳的树 。 ②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美景的迷恋(喜爱)之情。
13①疑惑与尴尬。“他愣住了” “他端起茶杯,猛喝了一口,却烫得直吐舌头。”②羞愧与自责,“他也跟着笑,肌肉却有些僵硬” “他感觉脸在发烫”。 ③感动与坚定。“他鼻子一酸”“明年过年,我们全家一定回来!” (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即可拿满分。)
14、开头话语描写的作用:①侧面描写了爹盼儿归的急切心情,如:你爹都来瞄几趟了。②乡邻对他孝顺的赞扬与他并不是真孝顺的行为形成鲜明的对比。③ 交代谈话的地点“小商店”,照应后文“纸片片”邮递地点。④照应题目“回家”,如:乡邻们见他热情地招呼。
(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即可拿满分。)
15.(共4分)①通过对人物的神态描写,表现了父亲内心的自豪与幸福,折射出父亲内向的性格特征。(手法与效果各1分。)
②“解了一层又一层”的细节描写或动作描写,表明了爹娘珍视明信片的程度,也是对儿孙爱的程度。(手法与效果各1分。)
16、①不苟言笑:从“‘回了。’爹的话,永远是那么简明。”可以看出;
②瘦小羸弱:从“儿时印象中无所不能的父亲,竟然如此的瘦小羸弱”可看出;
③没有文化:从“‘你爹才没有出息呢,跟俺一样,是个大字不识的睁眼瞎,却没事捧着这个纸片片,左瞅瞅右瞄瞄的……’”可看出;
④关心体谅儿子:从不断到村口等儿子和怕儿子有难处让儿子以后不要年年回家过年以减轻负担可看出。
⑤性格内向:别人赞扬儿子时只是瞅着,嘿嘿的笑。(特点和分析各1分,答对3点即可得6分。)
17.观点一:我认同第二种,理由有三点,一是回家过年体现了特有的孝文化。孝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精髓所在,有父母的地方才叫家。爱家扩展到爱家乡、爱国家,这种情感促进国家发展。二是体现了特有的礼文化。尊重父母、懂得感恩,促进了人与人之间和睦交往。三是体现了特有的和文化。回家过年,最重要的就是一餐团圆饭和一个守岁夜,体现了一种和谐。
观点二:我认同第一种,理由有三点,一是回家过年导致数亿人短时间的迁徙,交通承压严重;二是回家过年导致工厂停工、市场停业,扰乱生产与生活;三是回家过年,大吃海喝,导致浪费。(共6分,表明观点给1分。答对三点理由给5分,少一点扣1分。)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