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赤 壁
八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的意境,学习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
3. 理解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
情景导入
赤壁,是个地名,赤壁这个地方为人们所熟知是因为三国时期在这里曾经发生过一场恶战——赤壁之战,(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 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作者杜牧对发生于几百年前的赤壁之战的评论,这是一首七言绝句。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唐代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
课前自主学习
资料袋
自唐敬宗宝历元年至哀帝天佑四年(825—907)年,共计八十三年,文学史上一般称之为晚唐时期。这个时期,宦官专权,朋党交争,大唐帝国日益衰微,江河日下,藩镇势力日益强大,杜牧死后仅二十二年便爆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大起义。诗人杜牧就生活在这样一个风雨飘摇的晚唐时期。他是宰相杜佑之孙。二十六岁举进士,因为秉性刚直,被人排挤,在江西等地做了十年幕僚,“促束于簿书宴游间”,很不得志。三十六岁内迁为京官,后受宰相李德裕的排挤,贬为黄州、池州等地剌史。
★背景透视
铜( què )
雀
折戟( ) 销( )
jǐ
xiāo
课前自主学习
导思1.这首诗是如何表达出诗人的情怀的?
正面描写
关键词:
人生追求
导思2.这首绝句暗含着诗人怎样的情怀?
美好情感
带着问题读课文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课文品读
原文: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折戟:折断的戟。戟,古代兵器。
销:销蚀。
将:拿起。
磨洗:磨光洗净。
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注释:
译文:
这是一支深埋泥沙的断戟,虽历时久远,但并未完全锈蚀,我拿起来把它磨光洗净,认出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原文: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东风:指火烧赤壁事。
铜雀:台名,曹操所建,上居姬妾歌伎,是曹操暮年行乐处。
二乔:指江东乔公的两个女儿,都是东吴美女,大乔是孙策(孙权兄)之妻,小乔是周瑜之妻。
注释:
译文: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这是托物起兴的表现手法,这支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先写它能很自然地引起后面对历史的咏叹,由此点出此地曾有过的历史风云,为后两句论史抒怀作铺垫。
诗人为什么要从不起眼的“折戟”写起?
课文品读
这两句作者并没有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政治影响,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而且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方便,胜者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也表明作者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第二问运用诗人情感“六看”法。这两句曲折地反映出诗人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败的机遇,影射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却不得施展。它似乎还有另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一定会有所作为。
如何评析最后两句议论?这两句议论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中诗人的爱国思家情怀是怎样体现的?
难点探究
这首诗写于国家危难之时,诗中蕴含了诗人深深的爱国思家情怀。“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个“破”字写尽山河破碎,人民离散的景况。“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因为感时伤怀,加之久别思家,即便是面对鸟语花香的春景,不但无心赏玩,反而落泪心惊。“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连三月”可见战祸之长,“抵万金”极言家书难得,足见思家之苦。“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苦痛无法排解,搔头更增哀叹,正是诗人忧国思家情感的表现。
前两句是叙事。借一件事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后两句是议论。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郞方便,那么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由叙事引发议论。
这首诗前后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
赤壁
兴感 折戟沉沙铁未销——未烂掉的铁戟
之由 自将磨洗认前朝——认出是前朝物
议论 东风不与周郎便——东风不与方便
感慨 铜雀春深锁二乔——历史就将改写
借物
咏怀
梳理回顾
课堂总结
《赤壁》借赤壁之战这则历史故事,表现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1.这是一首咏史诗,所咏的历史事件是 ,写出与这次战争有关的任意两个人物 ﹑ 。
2.诗的前两句从 写起,引起
3.诗的前两句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赤壁之战
周瑜
曹操
“折戟”
对往事的回忆
委婉﹑含蓄。 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课堂练习
你眼前会出现怎样的情景?
烽火硝烟
你眼前会出现哪些人物?他们都是怎样的形象?
曹操:若胜则横槊赋诗于长江,弦歌艳舞于铜雀,藏娇之缠绵,凯旋之得意。二乔,艳压群芳,顾盼生情。东吴领袖:指挥若定,风流儒雅。
你还看到了谁?
杜牧性格:有经邦济世之才,通晓政治军事,他自负知兵,常以武略自诩,诗中对周瑜侥幸成功的议论,正是他军事上自负之情的流露,大有阮籍“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的感慨。
学习了《赤壁》后,回答下面问题
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