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看到这些动植物,你觉得他们最有可能出现在哪些地方?
使至塞上
王维
教学目标
了解作者的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背诵、默写此诗。
结合背景,把握并理解诗的思想内容,领会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体会作者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维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维
一、以读悟诗
朗读要求:
1.读准字音
2.读准节奏
3.读出情感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维
sài
hòu
qí
yān
使至塞上
王维
感情基调:孤寂、悲凉
使至塞上
解题:
使:出使
至:到
请你再次朗读该诗,看看究竟是谁出使到了边塞地区?又是为何而去呢?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写作背景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番发兵攻打唐属小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737年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番军。王维奉命出塞慰问将士、察访军情 ,并为河西节度使幕府兼判官。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是一首诗作于赴边途中,写沿途的景色的诗。
结合背景,说说作者出使时当时的心情如何?(找出相关语句)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征蓬:飘飞的蓬草,古诗中常用来比喻远行之人。
随风而去的“征蓬”和进入胡天的“归雁”,正是远赴边塞的诗人自己的写照。诗人以“蓬”“雁”自比,从中透露出内心忧怨难言的激愤抑郁之情。
作者在这首诗中,除了表明自己去到边塞的目的,途中自己的心情,还说了些什么呢?请用自己的话说说。
我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一直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山高路远,我觉得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了汉家边塞,又似北归大雁一般飞入胡天。
只见那苍茫无际的沙漠,远处烽火台一缕白烟直上云霄,黄河横贯其间,天空中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
终于碰到了骑马的兵士,一问才知道将官正在燕然前线呢!
二、以想绘境
诗的两联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内心孤寂、悲凉的使者,可后来之景却让我们觉得别有风味。现请你发挥想象,把这样一幅大漠之景描绘出来。
示例:
放眼望去,只见一望无际的沙漠,远处的烽火台上燃起了一缕缕的烽烟。定眼细看,它竟直插云霄,想要与云霄为伍。
苍茫的大漠一马平川,只有黄河横贯其间,渺无尽头的黄河似乎知道大漠的寂寞,想要陪它消失在世界的尽头。不觉间,已至黄昏,一轮落日,又大又圆,孤悬于地平线之上。此时,落日余晖之下的大漠,令人陶醉。
三、以思悟情
在本诗中,作者的心情有何变化?
想到被排挤出朝廷之外——孤寂、激愤抑郁
看到边关将士不畏艰苦守边卫国 ——感慨赞美
四、课堂小结
作者通过叙述出使边塞的经历和描绘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对守边将士爱国精神的赞美,抒发了被排挤出朝廷后内心的激愤抑郁和孤独寂寞。
五、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的诗,比较它与《使至塞上》的异同。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王维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1、诗歌首联写塞外酷热难耐、人迹罕至的恶劣环境,有什么作用?
2 、说说该诗与《使至塞上》在表达情感上的异同。
相同点:都表达了对于边关将士的赞美之情。
不同点:《使至塞上》中还表达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后内心的激愤抑郁和孤独寂寞
思考:
烘托了李副使不畏艰苦、奔赴边关的豪迈气概。
六、作业布置
1.背诵、默写古诗。
2.完成练习册上与本诗有关的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