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
昆明的雨
汪曾祺
资料助读一: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生于江苏省高邮市,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目录
一
识一场动情的雨
二
品一场温情的雨
三
写一首多情的诗
知一组雅词:
青头菌(jùn) 篱笆(lí ba) 黄焖鸡(mēn)
扳尖(bān) 炽红(chì) 缅桂(miǎn)
吆喝(yāo he)
鲜腴(yú):新鲜肥美。
孟夏:夏季的第一个月。
方比:比较、比得上。
密匝匝(zā):非常浓密的样子。
识一场动情的雨
朗读课文,寻几处美点:
1.找一处音韵美的语句读一读。
2.找一个笑话读出它的悠然味道。
3.找一处对比,体会作者的情感。
昆明雨季的果子
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喝一声:
“卖杨梅——”
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做“火炭梅”。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一点都不酸!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
识一场动情的雨
朗读课文,寻几处美点:
1.找一处音韵美的语句读一读。
2.找一个笑话读出它的悠然味道。
3.找一处对比,体会作者的情感。
4.找一处特殊的标点,读一读,体会情感。
5.找一些昆明雨季中的典型景物,思考与题目有何关联。
昆明雨季的菌子
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做干巴菌。
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
这种东西也能吃?!
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
这东西这么好吃?!
资料助读二:
汪曾祺在西南联大和昆明生活了7年,这在他一生中是一个重要时期。在昆明,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结识了许多师长和朋友,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还结识了后来与他相知相爱的施松卿。对于有着强烈家乡情结的作者来说,昆明无异于是他的第二故乡。晚年汪曾祺的诗文书画中,也随处可见他对故人、故土、故事的魂牵梦绕的怀念之情。
淡而有味:
“我想把生活中真实的东西、美好的东西、人和美、人的诗意告诉人们,使人们的心灵得到滋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信念。”
——汪曾祺
品一场温情的雨
自读课文,任选话题结合具体文本,品味昆明雨季的美感和诗意。
话题:
昆明雨季之景物美
昆明雨季之滋味美
昆明雨季之人情美
昆明雨季之氛围美
昆明雨季之语言美
示例:
昆明雨季之氛围美。第十段中写道:“雨,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这里雨俨然成为了一种意象,异乡人的思绪也被绵绵不断的雨丝勾连起来。一动也不动地站在檐下的家禽,沿岸的木香花,这种动静的结合营造了一种美丽、宁静的氛围。在雨中的小酒馆与友人小酌几杯,满眼尽是细碎的绿叶、数不尽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这样的生活氛围又怎能不让人陶醉呢?
昆明雨季之语言美。汪曾祺的文章初读似水,再读似酒。总体来看在文字表达上多用短语,朗朗上口;妙用修辞,生动形象;描写细腻,调动感官,干净有味。
直白浅显,简单朴素。“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如大白话一般让人感到亲切。此外像滴溜儿圆、没甚味道、把儿兰等词语也能体现出语言的朴素平淡却富有生活气息、充满了趣味。
国画技巧中的留白美。例如第十段中描绘的画面:几只鸡、一棵木香、发呆的我们,都沉浸在昆明的雨里,没有过多的修饰和渲染,留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以及“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这样的语句说一半留一半,富有余味。
昆明的雨
整体把握,以小见大。
形散神聚,线索明晰。
巧用标点,细节深刻。
首尾呼应,情味绵长。
昆明的
我想念昆明的雨
下下停停
停停下下
窨子屋前倒悬的仙人掌
用麻线串联起了
昆明的时光
我想念昆明的菌子
一碟肉、半斤酒
过往,
也伴随着明亮的雨季,
慢慢化开
化成一指温柔
改写散文为诗歌,可添加适当的想象与联想。
我想念昆明的果子
和
带着雨珠的缅桂花
沿岸的木香
惊扰了谁家的篱笆
朵朵芬芳
我想念昆明的雨
想念
那个被雨淋湿的午后
岁月悠悠
汪曾祺一生经历了无数苦难,受过各种不公正待遇,尽管如此,他始终保持平静旷达的心态,并且创造了积极乐观诗意的文学人生。贾平凹在一首诗中这样评价汪曾祺:"是一文狐,修炼成老精。"
一种岁月,一种生活
一种纯粹,一种滋味
我,想念昆明的雨。
我想念,昆明的雨。
我想念昆明的雨!
推荐阅读
汪曾祺:《人间草木》
《端午的鸭蛋》
《受戒》
《故乡的食物》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