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孟子》三章 富贵不能淫 比较阅读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3《孟子》三章 富贵不能淫 比较阅读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12 19:37: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富贵不能淫比较阅读试题
富贵不能淫(一)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选自《孟子译注》)
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①,系之衣带间。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②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③。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涕。
(选自《文山先生全集》)
【注】①自赞:自我总结。②庶几:差不多。③观者如堵:围观人的多得像一道墙。
23.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B )(2 分)
A.独行其道 B.其真无马邪? C.河伯始旋其面目 D.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
24.下列加线词解释的有误一项是(A )(2分)
A.贫贱不能移(移动) B.见闻者无不流涕(眼泪)
C.此之谓大丈夫(称作) D.俄有使使止之(不久)
25.以甲、乙两文为据,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D )(2 分)
A.甲文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行文流畅,富有气势。
B.文天祥临刑之际自作绝笔,系之衣带间,这表明他早有赴死之心。
C.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
D.“见闻者无不流涕”一句,描绘“观者”的反应,是为了表现他们的痛惜之情。
26.请将“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答案:问集市上(围观)的人何处是南,何处是北,面向南方拜了又拜,然后受刑而死。
27.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著名论断,在文天祥身上,是如何体现的?(2分)
答案:文天祥被俘后面对死亡,面对威逼利诱,一身浩然正气,从容就义,正是孟子“大丈夫”论断中“威武不能屈”的体现。
【参考译文】
【甲】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在天下最中正的位置(礼)上,走在天下最开阔的大路(义)上;得志的时候,和老百姓一道走;不得志的时候,自己走自己的路。富贵不能使他骄狂,贫贱不能改变他的心志,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才叫作大丈夫。
【乙】文天祥将被押出监狱前,就写下遗书自我总结,桂在衣带间。那文词写着:“孔子说杀身成仁,孟子说舍生取义,(因为)已经尽了人臣的责任,所以达成了仁德。读古代圣贤的书,所学的(不是成仁取义的事又)是什么事呢?从今以后,我差不多就没有愧疚了!”(他被)押过集市时,精神得意,如往常一样。围观的人多得像一道墙。即将受刑时,他不慌不忙地向执刑的官吏说:“我的事都已经做完了。”问集市上(围观)的人何处是南,何处是北,面向南方拜了又拜,然后受刑而死。不久,有使者(前来传令)让行刑停止,到达时(文天祥)已经死了。看到、听到的人, 没有不伤心流泪的。
富贵不能淫(二)
【甲】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论语 子路》)
【乙】孟子曰:“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滕文公下》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
说之不以道 此之谓大丈夫
(2)请根据材料①,说说君子和小人在用人方面有什么区别?(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请结合材料①②,简述孔子所说的“君子”形象的特征和孟子提出的“大丈夫”的标准。(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参考答案:(1)代词,指代君子 代词,指代上文所说内容
(2)君子用人出于公心,量才使用,用人不疑,疑人不用;(1分)小人用人出于利己,用人也疑,贪欲无穷,所以会求全责备.(1分)
(3)君子特征:平易近人、容易相处;(1分)坚持原则、心怀坦荡.(1分)大丈夫标准:要有“行天下之大道”并推行到广大人民中去的宏伟志向;(1分)要有坚持这种志向的气节操守.(1分)
参考译文:
①孔子说:“给君子做事容易,却难以讨他的喜欢.不以正道去讨他的喜欢,他是不喜欢的.而到他使用人的时候,对人却能按才能的大小合理使用他.给小人做事很困难,却容易讨他喜欢.虽然不以正道去讨他的喜欢,他也会喜欢的.而到他使用人的时候,对人就求全责备.”
富贵不能淫(三)
【甲】孟于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 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战国 《孟子 富贵不能淫》)
【乙】齐大饥。黔敖①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②之。有饿者蒙袂辑屦③,贸贸然④而来。黔敖左奉⑤食,右执饮,曰:“嗟⑥!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⑦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注释】①黔敖:齐国的一位富商。②食(sì):喂养,给…吃。③蒙袂(mèi)辑屦(jù):用衣袖蒙着脸,脚步拖拉。④贸贸然:眼睛看不清而莽撞前行的样子。⑤奉:同“捧”,端着。⑥嗟:带有轻蔑意味的呼唤声。语气词,喂。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以至于斯 (3)富贵不能淫
(2)从而谢焉 (4)威武不能屈
2.翻译下列句子。
(1)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而来。

(2)得志,与民由之; 不得志,独行其道。
3.乙文故事给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

参考答案:
1.(1)这样 (2)道歉 (3)迷惑(4)使.....屈服
2.有个饥饿的人用袖子蒙着脸,无力地拖着脚步,莽撞地走来。
3.做人要有骨气,自尊、自爱、自重、自强,不能为五斗米折腰。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问题。
富贵不能淫(四)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乙】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朕闻周、秦初得天下,其事①不异。然周则惟善是务②积功累德所以能保八百之基。秦乃恣其奢淫,好行刑罚,不过二世而灭。岂非为善者福祚③延长,为恶者降年④不永?朕又闻桀、纣⑤帝王也,以匹夫⑥比之,则以为辱;颜、闵⑦,匹夫也,以帝王比之,则以为荣。此亦帝王深耻也。朕每将此事以为鉴戒,常恐不逮,为人所笑。”
(选自《贞观政要卷三》,中华书局2016年版,有刪改)
【注】①其事:治理国家的方法。②惟善是务:凡是好事,就认真去做。③福祚(zuò):福禄,福分。④降年:天赐予的年龄,寿命。⑤桀、纣:桀,夏末代国王。纣,商末代国王。⑥匹夫:平常人。⑦颜、闵:指孔子的弟子颜回、闵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富贵不能淫:    ②往之女家:   
③太宗谓侍臣曰:    ④朕又闻桀、纣帝王也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然周则惟善是务/积功累德所以能保/八百之基
B.然周则惟善是务/积功累德/所以能保八百之基
C.然周则惟善/是务积功累德/所以能保八百之基
D.然周则惟善/是务积功累德所以能保/八百之基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②此亦帝王深耻也。
(4)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对比的写法来阐述观点,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
(1)①淫逸 ②同“汝”,你 ③对……说 ④听说
(2)B。
(3)①(他们)一生气,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平安无事。
②这也是帝王应该感到羞愧的。
(4)甲文:把“妾妇之道”与“大丈夫之道”进行对比,阐述了“大丈夫必须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观点。
乙文:把周朝与秦朝刚得到天下的时候治理国家,将桀、纣与普通百姓对比,阐述了“善者福祚延长,为恶者降年不永”的观点。
译文:
贞观六年,唐太宗对侍臣说:“我听说周朝与秦朝刚得到天下的时候,治理国家的方法是一样的。但是周朝推行仁政,积累功德,所以能够将自己的基业保持八百年。而秦朝恣意妄为,骄奢淫逸,所以只经历了两代帝王就灭亡了。这难道不是行善可以延长福祚,作恶可使国运衰败吗?我又听说桀、纣是帝王,但是凡夫俗子都对他们的行为感到羞耻,颜回、闵损是普通百姓,但帝王却以他们的言行为荣耀。这也是帝王应该感到羞惭的。我时常用这些事对照自己的行为,并经常告诫自己,担心自己哪里做得不好,被人耻笑。”
富贵不能淫(五)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孟子》)
【乙】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节选自《论语》)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①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②往送之门,戒之曰   
③与民由之    ④是人之所欲也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B.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C.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D.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②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甲文公孙衍、张仪施行的是哪种“道”?乙文从什么角度强调了“道”?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①真正,确实; ②告诫;(3)遵循; ④想要得到的
(2)B
(3)①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就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②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
(4)甲文公孙衍、张仪之流曲意顺从权贵,没有仁义道德,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他们奉行的是“妾妇之道”,而非大丈夫之道。乙文告诉我们为人处世要遵循正当的方法,追求富贵、摆脱贫困要以“道”为原则,强调了虽然窘迫也时刻不得放弃“仁德之道”的重要性。
译文:
富有和高贵,是人们所想要的,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不应该占有它。贫穷与低贱是人们所厌恶的,讲仁义之道却反而受穷卑微,也不应该抛弃它。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