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三峡比较阅读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0 三峡比较阅读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12 19:41: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三峡比较阅读试题
三峡(一)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三峡》:江水又东,经西陵峡。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山松⑴言:“常闻峡口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⑵,曾无称有山水之类也。及余来践跻⑶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其叠崿⑷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⑸。林中萧森⑹,离离蔚蔚⑺,乃在霞气云表⑻。仰瞻俯映⑼,弥习⑽弥佳,流连信宿⑾,不觉忘返。目所履历⑿,未尝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⒀”(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江水》)
注释: ⑴山松:姓袁,东晋末人,博学能文,著有《后汉书》一百篇,今不传。一作“山僧”。⑵临惧相戒:临惧,登临此境令人恐惧。戒,告,劝人注意。⑶践跻: 登临。⑷崿:山崖。⑸辞叙:言辞来叙说。⑹萧森:树木高长竦立的样子。⑺离离蔚蔚:繁荣茂盛的样子。⑻霞气之表:霞气,指云气。表,外。⑼仰瞻俯映:抬头欣赏,俯身观看。⑽弥习:愈熟习。⑾信宿:两晚。⑿目所履历:亲眼看见亲身经历的。⒀亦当句:紧承上文说,山水如果有灵的话,逢此探索幽胜的人,也该惊喜千古以来终于遇到知己。
1.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正确的朗读节奏。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⑴沿溯阻绝 溯:
⑵不见曦月 曦:
⑶常闻峡口水疾 疾:
⑷奇构异形 形: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⑵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
4.两文都使用了引用的表现手法,在两文中各有哪些作用?
5.两文各自突出三峡的什么特点?用一句话总结三峡的特点,你会怎样说?
【参考答案】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解析】断词断句,把古文语句中的词语判断正确,再依据词语划分句子的节奏。“七百里中”可以理解为地点名词。
2.⑴逆流而上。⑵太阳。⑶快。⑷形状。
【解析】此题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解题时,如果平时积累不够牢固,可以凭借上下文的内容加心理解,如从“月”字想到“曦”字可能是太阳的意思。
3.⑴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乐趣无穷。
⑵是山水有灵气,也该惊喜千古以来终于遇到知己了!
【解析】此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题时,注意⑴句“清荣峻茂”四个字写出了四个方面的内容,要把它们各自的主语翻补充完整。⑵句中要注意“惊知己于千古”是时间状语后移,翻译时把顺序调顺畅。
4.甲文引用了渔者歌词,侧面描写巫峡,衬托凄凉氛围。乙文引用了山松的话,描写叙述三峡秀丽奇特的景观。
【解析】此题考查文章表现手法的作用。甲文中的引用是为了侧面衬托,乙文整篇使用了引用的手法。
5. 甲文主要突出三峡不同季节里的不同特点,乙文主要突出三峡山的秀丽美好。三峡山秀水美。
【解析】此题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解题时,要先理解文章主要写什么内容,再看突出这方面内容的什么特点,最后把两者加以比较。两者一个写水,一个写山,找出它们各自的特点。
【参考译文】长江水又流向东,流过西陵峡。(人们)所称的“三峡”,这就是其中之一。袁山松说:“常常听说峡中的水流很快,书本记载以及口头传说都用登临此境令人恐惧相劝告,还没有人称赞山水美丽。到我来实地登临这地方,一到那里,感到特别欣喜,才相信耳闻不如亲眼所见。那层叠的山崖、秀丽的山峰,奇特的结构,异常的形状,确实很难用言辞来叙说。山林里树木耸立,繁荣茂盛,竟在云气的外面。抬头欣赏高山远树,俯身观看江中倒影,愈熟悉这风光愈感到美好。留连了两晚,还没察觉忘了返回。(我)亲眼看见亲身经历的,(还)没有过。已从中高兴地欣赏到了这种奇特的景观,是山水有灵气,也该惊喜千古以来终于遇到知己了!”
三峡(二)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浪游记快(节选)》:甲辰之春,余随吾父于吴江明府幕中,与山阴章苹江、武林章映牧、苕溪颐蔼泉诸公同事,恭办南斗圩行宫,得第二次瞻仰天颜。一日,天将晚矣,忽动归兴。有办差小快船,双舻两浆,于太湖飞棹疾驰,吴俗呼为"出水辔头",转瞬已至吴门桥。即跨鹤腾空,无此神爽。抵家,晚餐未熟也。
(选自沈复《浮生六记》)
1.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正确的朗读节奏。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自非亭午夜分 (正午)
B.良多趣味 (实在)
C.抵家 (到)
D.天将晚矣 (将来)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⑵抵家,晚餐未熟也。
4.为了表达船行之快,两个文段用了哪些相同的手法?
5.两个文段中蕴含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
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划分节奏的难点“不以疾也”,“不以”意为“不认为”,后面省略了对象状语“比它”,所以从“以”后划开。
2.D【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D项中“将”是“快要,将要”的意思。
3.⑴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⑵到家的时候,晚饭还没有做好呢。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⑴句中要注意“襄陵”“沿溯”这两个关键词。⑵句要注意“抵”是“到”的意思。
4.都使用了对比的手法,甲文用快马和长风与长江上行船作对比,突出船行之快;乙文用驾鹤与太湖上行船作对比,突出船行之快。
【解析】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鉴赏。为了写船行速度,文章都写了行程和时间,还分别与其他速度快的事物对比,对比是题目中考查的表现手法。
5. 甲文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乙文表达对船行速度的惊叹,也有瞬间到家的高兴喜悦。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作者情感的能力。甲文作者是郦道元是地理学家,写自然山水完全是为了再现祖国的壮丽河山;乙文作者从单位回家,归家途中有对船速的惊叹,有回家时的欣喜。
【参考译文】
甲辰年春天,我跟着父亲在吴江明朝的官府里做事,和山阴的章苹江、武林的章映牧、苕溪的颐蔼泉等人一同做事,尽力承办南斗圩行宫,能够再一次看到皇帝的面。一天,天快黑了,我忽然起了回家的念头。正好有一只官府办公的快船,两头都有两支船浆。我们从太湖划船飞快地前进,吴江的风俗喊作“出水的马”,转眼间已经来到吴门桥。即使是驾着仙鹤在空中飞,也没有这样爽快。
三峡(三)
【甲】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峰,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润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略无阙处 略无:一点都没有
B.属引凄异 属引:连续不断
C.五色交辉 五色:指青、黄、白等多种颜色
D.自康乐以来 康乐:指南朝年号
(2)对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不是在正午或半夜,是不能见到太阳或月亮的。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是乘着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快。
C.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树木和竹子,一年四季都保持青翠的颜色。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不再有其他地方能比这里的景色更奇异的了。
(3)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文语言凝练生动,音韵和谐。甲文错落有致,读起来朗朗上口:乙文散文的流畅之美和骈文的整饬之美结合完美。
B.甲文以总分思路构文,先后给人以山壮、水急、趣多、凄清的美感:乙文以总分总思路构文,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的印象,突出山川景色的秀美。
C.两文都是写景散文,都做到了情景交融,都直接抒发了对祖国奇山异水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D.两文作者寄情山水,崇尚自然。山水各异,其美略同,古来共谈,关注和热爱美好山河的情怀千古传流。

【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翻译句子,理解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ABC.正确;
D.有误,句意: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故选:D。
(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ABC.正确;
D.有误,此句中重点的词有:复,又。与(yù),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奇,指山水之奇异。句意: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故选:D。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A.有误,《答谢中书书》是作者寄给谢微谈山水之美的一封信笺。
BCD.正确。
故选:A。
答案:
(1)D。
(2)D。
(3)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