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比较阅读试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一)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乙】《光武帝临淄劳耿弇》:车驾至临淄,自劳军,群臣大会。帝谓弇①曰:“昔韩信破历下②以开基,今将军攻祝阿以发迹,此皆齐之西界,功足相方③。而韩信袭击已降④,将军独拔勍敌,其功乃难于信也。又田横烹郦生⑤,及田横降高帝诏卫尉不听为仇。张步前亦杀伏隆,若步来归命,吾当诏大司徒释其怨。又事尤相类也。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选自《古文观止》,作者刘歆,有删节)
【注释】①弇:耿弇,字伯昭,曾随刘秀起兵,后拜建威大将军。在扫平齐地割据势力张步 ( https: / / baike. / item / %E5%BC%A0%E6%AD%A5 / 28135" \t "_blank )的战争中,立有大功。②历下:与下文“祝阿”均为地名。③方:同“仿”。④袭击已降:韩信袭破历下之前,刘邦 ( https: / / baike. / item / %E5%88%98%E9%82%A6" \t "_blank )已派郦食其到齐,游说齐王 ( https: / / baike. / item / %E9%BD%90%E7%8E%8B" \t "_blank )。齐王同意与汉和好,并撤除了对汉的防御。韩信趁其不备袭击齐军,并攻灭齐国。⑤田横烹郦生 ( https: / / baike. / item / %E9%83%A6%E7%94%9F" \t "_blank ):当韩信袭历下时,田横以为郦生出卖了自己,便将郦生烹杀。
1.用“/”为下列句子断句。(2分)
及田横降高帝诏卫尉不听为仇。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2)行拂乱其所为 ( )
(3)自劳军 ( )
(4)又事尤相类也 (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今将军攻祝阿以发迹,此皆齐之西界,功足相方。
4.甲文第二段的内容可用语段乙文中的哪句话进行概括?请找出并抄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5.乙文中的耿弇同甲文中的舜等6人具有哪些共同之处(2分)?
参考答案
1.及田横降/高帝诏卫尉/不听为仇。
【解析】本题考查断句。要注意抓住“田横”“高帝”两个关键词,并结合句意来断句。
2.(1)被选拔(2)违背(3)亲自(4)相像,类似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自”根据句意比较容易判断,“类”可联系《核舟记》中“佛印绝类弥勒”或成语“画虎不成反类犬”来理解。
3.(1)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2)现在将军您攻取祝阿而立身扬名,历下和祝阿都是齐国的西界,你与韩信的功绩也足以相比。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1)句要注意正确翻译出“入”和“出”的含义,(2)句要注意补充出“此”所指代的内容,并正确翻译“方”字的意思。
4.有志者事竟成。
【解析】本题考查对于两文内容的综合理解能力。答题之前,需要首先理解两文内容。甲文先列举六位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炼而终于担当大任的人的事例,证明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磨难可以促使人有新成就。接着,作者从一个人的发展和一个国家的兴亡两个不同的角度进一步论证忧患则生、安乐则亡的道理。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结论。乙文是写光武帝 ( https: / / baike. / item / %E5%85%89%E6%AD%A6%E5%B8%9D" \t "_blank )刘秀 ( https: / / baike. / item / %E5%88%98%E7%A7%80 / 10578" \t "_blank )表彰大将军耿弇 ( https: / / baike. / item / %E8%80%BF%E5%BC%87" \t "_blank )的一段话。他先表彰耿弇的功劳,以淮阴侯韩信 ( https: / / baike. / item / %E9%9F%A9%E4%BF%A1" \t "_blank )作衬托;再用“有志者事竟成”激励之。从两文内容来看,“有志者事竟成”显然是重叠部分。
5.虽出身卑微,但最后都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业绩。
【解析】甲文中的“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他们发迹的地点分别是“畎亩”“版筑”“鱼盐”“士”“海”“市”,这说明其身份卑微,但最后都成就了自己的事业;乙文中,光武帝将耿弇 ( https: / / baike. / item / %E8%80%BF%E5%BC%87" \t "_blank )与韩信相提并论,可见其功绩之伟。
【参考译文】
光武帝来到临淄,亲自慰劳军队,群臣在这里隆重地聚会。光武帝对耿弇说:“从前韩信因攻破历下而开创基业,现在将军您攻取祝阿而立身扬名,历下和祝阿都是齐国的西界,你与韩信的功绩也足以相比。但韩信袭击的是已经降伏的对手,而将军却独力战胜强大的敌人,这个功绩的取得,确实要比韩信难。再说田横烹杀了郦生,等到田横投降,汉高帝下诏告诫卫尉郦商,不许他与田横结仇。张步也曾杀过伏隆,如果张步前来归降,我也要下诏给司徒伏湛,要他消除仇怨。这两件事又更加相似了。将军从前在南阳时,就提出了这项重要的计策,我原以为迂远疏阔,很难实现,现在看来,真是有志者事竟成啊!”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二)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楚王问詹何》:楚庄王问詹何①曰:“治国奈何?”詹何对曰:“臣明于治身而不明于治国也。”楚庄王曰:“寡人得奉宗庙社稷②,愿学所以守之。”詹何对曰:“臣未尝闻身治③而国乱者也,又未尝闻身乱而国治者也。故本在身,不敢对以末④。”楚王曰:“善。”(选自《列子·说符篇》)
【注释】①詹何:古代哲学家。②社稷:指国家。③身治:自身修养好。④末:末节,次要的事情。
1.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舜/发于/畎亩/之中 B.曾益/其所/不能
C.楚庄王问/詹何/曰 D.愿学/所以/守之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
(2)人恒过然后能改 ( )
(3)詹何对曰 ( )
(4)愿学所以守之 (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臣明于治身而不明于治国也。
4.在国家治理方面,甲乙两文的作者各自的主张是什么?(2分)
5.甲乙两文有说理方面的相同之处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
1.C
【解析】本题考查断句。整个句子的意思是:楚庄王问詹何说。因此正确的断句应为:楚庄王/问詹何/曰。
2.(1)责任,使命(2)经常,常常(3)回答(4)保持
【解析】本题考查实词的含义。解释“对”注意联系《曹刿论战》中“对曰:民弗从也”,解释“守”要结合句意。
3.(1)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2)我明白修养自身(的道理)却不明白治理国家(的道理)。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注意(2)句省略的内容要补充出来。
4.甲文:忧患则生,安乐则亡;乙文:修养自身是治理好国家的根本。
【解析】本题考查对于两文内容的综合理解能力。甲文的论点就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当然也是作者的治国主张;乙文通过人物的对话,间接说明了“修养自身是治理好国家根本”的道理。
5.都运用了以小见大的说理方式。
【解析】本题考查写作手法鉴赏。甲文从个人谈到国家,属于以小见大;乙文从个人修养谈到国家治理,也属于以小见大。
【参考译文】
楚庄王问詹何说:“治理国家应该怎样?”詹何回答说:“我明白修养自身(的道理)却不明白治理国家(的道理)。”楚庄王说:“我能成为祀奉宗庙社稷的人,希望学到怎样保持它的办法。”詹何回答说:“我没有听说过身心修养好了而国家反而混乱的事,又没有听说过身心烦乱而能把国家治理好的事。所以根本在于自身,不敢用末节来答复。”楚王说:“说得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三)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
上文论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结合下面两则【链接材料】,简要说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赵襄子和隋炀帝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链接材料一】
赵襄子①攻瞿②,胜老人、中人③,使使者来谒之,襄子方食抟饭④,有忧色。左右曰:“一朝而两城下,此人之所以喜也,今君有忧色何?”泉子曰:“今赵氏之德行,无所于积,一朝而两城下,亡其及我乎?”孔子闻之曰:“赵氏其昌乎!”夫忧所以为昌也,而喜所以为亡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慎大览·慎大》)
【链接材料二】
(隋炀帝)恃其富强,不虞⑤后患。驱天下以从⑥欲,罄⑦万物而自本,采城中之子女,求远方之奇异。宫苑是饰,台榭是崇,徭役无时,干戈不戢⑧。遂以四海之尊,殒⑨于匹夫之手,子孙殄绝,为天下笑,可不痛哉!
(节选自《贞观政要·君道第一》)
注:①[赵襄子]春秋末晋国大夫,赵氏家族首领,战国时期赵国的创始人。②[翟(dí)]春秋时期的国家。③[老人、中人]翟国的两座城池。④[抟(tuán)饭]捏成团的饭。⑤[虞]考虑,防范。⑥[从]同“纵”。⑦[罄(qìng)]用尽,消耗殆尽。⑧[干戈不戢(jí)]战事终年不休。⑨[殒(yǔn)]死亡。
【答案】(1)赵襄子一天攻打下来两座城池,非但面无喜色,反而愁眉不展,是担忧赵国没有积累什么德行,很快也会灭亡。这是生于忧患的体现。(2)隋炀帝倚仗国家强大,做事不考虑后患,骄奢淫逸,最后国家破灭,身首异处,被天下耻笑,是死于安乐的体现。
【解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意思是“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材料一中“襄子方食抟饭,有忧色”“赵氏之德行,无所于积”是忧患的体现。材料二中“恃其富强,不虞后患”最后落得失败的下场,是死于安乐的体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