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答谢中书书比较阅读试题
答谢中书书(一)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避暑》:余校勘秘籍,凡四至避暑山庄。丁未以冬,戊申以秋,己酉以夏,壬子以春,四时之胜胥览焉。每泛舟至文津阁,山容水意,皆出天然,树色泉声,都非尘境。阴晴朝暮,千态万状,虽一鸟一花,亦皆入画。其尤异者,细草沿坡带谷,皆茸茸如绿氍,高不数寸,齐如裁剪,无一茎参差长短者,苑丁谓之规矩草。出宫墙才数步,即眀盽滋蔓矣。岂非天生嘉卉,以等宸游哉。(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1.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正确的朗读节奏。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答谢中书书 (书信)
B.晓雾将歇 (消散)
C.实是欲界之仙都 (实在)
D.其尤异者 (骇异)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⑵山容水意,皆出天然,树色泉声,都非尘境。
4.甲乙两文中的景物有什么共同点?
5.比较甲乙两文,作者在景物描写中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答案】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解析】朗读节奏的划分要结合句子的意思。“自”是介词,“康乐”是时间名词,“未复有”是再也没有的意思,“能与其奇者”意思是能够欣赏这种美景的人。每部分的意思划分完整,节奏就会准确。
2.D【解析】理解词语要结合上下文。作者对规矩草在宫墙内如裁剪,宫墙处眀盽滋蔓的现象很奇怪,没有害怕的意思。所以“异”在这里是“奇怪”的意思。
3.⑴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⑵山的容颜、水的意韵,都是天然模样;树木姿态、流泉声响,都不是尘世的境界。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理解⑴句的关键是理解“五色”,它是“各种色彩”的意思。⑵句“容”“意”在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翻译时修辞手法不变。
4.首先,两文中的景色都很优美,充满了诗情画意。其次,两文都突出景物像来自仙境,超凡脱俗。
【解析】理解景物的特点,可以抓关键词理解。甲文用“高”写山峰,用“清”写河流……充满了喜爱;文首的总领句,直接写景色之美。乙文中用“容”和“颜”写山水,用“入画”写花鸟,都突出了景物之美。甲文中的“仙都”,乙文中的“非尘境”都写出景色超凡脱俗。
5. 甲文表达借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之情表达不愿出仕做官的思想观点;乙文借对自然景物的奇怪之情,委婉地表达想逃离皇宫的意念。
【解析】解答此题,从关键语句入手。甲文中的“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的对自然山水的喜爱,文段(二)“岂非天生嘉卉,以等宸游哉”表达逃离皇宫的念头。
【参考译文】
我因为校勘皇室的典籍,四次到避暑山庄:丁未年的冬天,戊申年的秋天,己酉年的夏天,壬子年的春天,四季的风景都游赏过了。每次泛舟到文津阁,只见山的容颜、水的意韵,都是天然模样;树木姿态、流泉声响,都不是尘世的境界。阴晴朝暮,千态万状,即使一只鸟一朵花,也可以写入画图之中。其中特别奇怪的是,沿坡连谷的细草,都是绿茸茸的像地毯一样,只有几寸高,整齐得像裁剪出来似的,没有一棵长一棵短。园丁称这些细草为规矩草。出了山庄围墙才几步远,这种草就参差不齐随意滋长了。这难道不是天生美好的草木,等待皇上来游玩吗!
答谢中书书(二)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浪游记快(节选)》:余素不贪屠门之嚼,至是饭量且因笋而减,归途觉烦躁,唇舌几裂。过石屋洞,不甚可观。水乐洞峭壁多藤萝,入洞如斗室,有泉流甚急,其声琅琅。池广仅三尺,深五寸许,不溢亦不竭。余俯流就饮,烦躁顿解。洞外二小亭,坐其中可听泉声。(节选自沈复《浮生六记》)
1.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正确的朗读节奏。
实是欲界之仙都。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⑴五色交辉 () ⑵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⑶余素不贪屠门之嚼 () ⑷池广仅三尺()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⑵余俯流就饮,烦躁顿解。
4. 甲乙两文中都描写了水,两文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试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5甲乙两文都表达作者对山水的喜爱之情,两文所用的表达手法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
1.实是/欲界之仙都。
【解析】该句由两个实词构成,应把两个实词“实是”和“欲界之仙都”划开。
2.⑴交相辉映 ⑵参与,这里指欣赏 ⑶平素,平时 ⑷宽
3.⑴早晨,雾将散未散时,灵猿丽鸟啼鸣;夕阳西下,潜游在水中的鱼儿欢快地跳出水面。
【解析】“歇”意“消散”; “乱”主要体现出热闹,可不翻译;“颓”意“落”,“沉鳞”在这里是用了借代的修辞,代指鱼儿。
⑵我俯下身子喝了许多泉水,胸中烦燥顿时消解。
【解析】本句中“流”指河流,“就饮”意是“喝水”。
4. 甲文突出水清,以至于能看到水底;乙文突出水流之急,以至于在洞外都能听到水流的声音。
【解析】解答此题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甲文中相关的语句是“清流见底”“沉鳞竞跃”,乙文中相关的语句是“有泉流甚急,其声琅琅”,“坐其中可听泉声”。
5. 甲文正面描写自然山水的美景,正面描写中对美景的喜爱之情自然流露。乙文运用了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除了正面写山水,还写了“我”的烦躁以及烦躁解除的过程,侧面衬托出水的神奇可爱。
【解析】甲文主要写山水景色,乙文除了写景,还写了“我”烦躁的心情,比较两篇文章,能够体会到文章不同的写作角度。
【参考译文】我平素就不怎么爱食荤腥,今日饭量又因喝了笋羹而大减,也就没食多少肉食。归途中就觉得胸中烦燥,且唇干舌裂。路过石屋洞,无甚可看的。水乐洞峭壁爬满藤萝,洞内窄小如斗室,有一股清泉急流,水声琅琅,下面水池仅宽三尺,深约五寸许,不满溢亦不枯竭。我俯下身子喝了许多泉水,胸中烦燥顿时消解。洞外有两座小亭,坐在里面听泉声琅琅,妙不可言。
答谢中书书(三)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文后9——13小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天镜园浴凫堂①,高槐深竹,樾②暗千层,坐对兰荡③,一泓漾之,水木明瑟④,鱼鸟藻荇,类若乘空。余读书其中,扑面临头,受用一绿,幽窗开卷,字俱碧鲜。
每岁春老,破塘⑤笋必道此,轻舠⑥飞出,牙人⑦择顶大笋一株掷水面,呼园人曰:“捞笋!”鼓枻⑧飞去。园丁划小舟拾之,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煮食之,无可名言,但有惭愧。 (选自张岱《天镜园》)
【注】①浴凫堂:天境园中的一个堂名。②樾:树荫。③兰荡:湖名。④明瑟:明镜新鲜。
⑤破塘:绍兴地名。⑥轻舠:小船。⑦牙人:商人。⑧枻:船桨。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①晓雾将歇 ②类若乘空
③无可名言
10.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杂然而前陈着 蹴尔而与之
B.徒以有先生也 以中有足乐者
C.山川之美 园丁划小舟拾之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余读书其中
11.选出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或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乙】两文分别用“清流见底”“水木明瑟”。突出水的清澈明净。
B.【甲】【乙】两文都选择代表性的景物入文,都从远近、高低、动静、色彩搭配入手,调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器官进行描绘。
C.【甲】【乙】两文写景,不仅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特征,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作者独特的情感。
D.【甲】文在写景的基础上进行议论,表达情感。【乙】则先写景,再描写商人卖笋、仆人捞笋的场面,富有生活情趣。
1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
13.古诗文很讲究练字。“沉鳞竞跃”一句中的“竞”字用得好,请说说好在哪里。(3分)
答案:
9.①消散 ②好像 ③说出(3分。每个1分)
10.C(2分)
11.B(2分)
12.形状犹如象牙一样,像雪一样白,像花藕一样嫩,像蔗糖一样甜。(3分)
13.“竞”字写出了“跃”的状态,鱼儿争相跳出水面,静中有动,渲染了热闹的气氛,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