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温故知新
新闻的六要素
新闻的结构
新闻的特点
学习目标
1.根据消息的结构,理清文章的内容和层次。(难点)
2.感受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的精神气概。(重点)
自主学习
1.根据上节所学内容,找出本则消息的新闻要素。
2.找出本文的标题、电头、导语、主体。3.说说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概括了全文?
4.主体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
1.根据上节所学内容,找出本则消息的新闻要素。
何人:
何时:
何地:
何事:
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1949年4月20日夜至4月22日22时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长江战线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的渡江作战。
解放军胜利南渡长江。
何故:
经过和结果
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
西路军三十五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陆地。
东路军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安镇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2、找出本文的标题、电头、导语、主体。
3、说说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概括了全文?有什么作用?
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人数之多(兵力)
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战线)之长
冲破敌阵(攻势之力),横渡长江(地点和结果)——战况
导语的作用:简述渡江战役的成功,引起下文。
4.主体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
第一层:从“二十日夜起”到“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突破地点、渡过人数)
第二层:从“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到“不起丝毫作用”
(对西路军的渡江情况加以评论)
第三层:“从汤恩伯认为”到篇末
(写东路军的渡江情况)
合作探究
1.这则消息的主体部分为什么按“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顺序安排?
2.找出本文的议论句(评价事件,发表见解),看看它属于新闻的哪个部分,有什么效果?
1.这则消息的主体部分为什么按“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顺序安排?
时间上,中路军最早渡江。
中、西两路军所遇敌情一样,即抵抗都很微弱;东路军所遇抵抗较为顽强,将东路军的激战放在最后写,可使文势掀起高潮。
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东路军,也体现了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先从中间突破、再以三路并进的战略部署。
2.找出本文的议论句(评价事件,发表见解),看看它属于新闻的哪个部分,有什么效果?
“此种情况……不起丝毫作用”是议论句。
在叙述中路后,很自然地转入对西路军渡江战况的报道,插入议论,精辟地说明了人心向背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这是将军事行动放到当时的政治背景中来分析得出的结论,具有极大的说服力。
课堂小结
这则消息通过全面、及时、客观地报道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时间、地点、战况等,宣告了解放战争已取得决定性胜利,国民党反动政府即将彻底崩溃。表现了我军将士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当堂检测
1.为下面的语句选择合适的词语。 (20分)
(1)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 )A.气馁B.泄气C.无奈
(2)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 )A.溃败B.溃逃C.溃退,毫无斗志。
2.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10分)
A.中国人素有家国情怀,理解家与国的密切关系,传承爱国精神是中华儿女的必修课。
B.北斗系统的“收官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全面完成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
C.虽然日本政府一再表示即将向海洋排放的核污水的浓度符合国际标准,但依然引起了广泛的担忧。
D.近年来我国研制、运行和发射了多颗返回式遥感卫星、通信卫星和科学探测卫星。
3.请用一句话概括上面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40字)(20分)
新华社北京10月22日电 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参加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的、健在的志愿军老战士、老同志等颁发“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纪念章使用紫铜胎镀金、银材质,通径为50毫米。纪念章核心部分为志愿军战士形象和70束光芒,以和平鸽、水纹和中朝两国国旗元素编制的绶带环绕四周,外围采用五星、桂叶和象征五次战役的箭头等元素,组成金达莱花的五瓣造型,象征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寓意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是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之战,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永远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彰显了我国不畏强敌、维护世界和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定决心和信心。
(附加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疫情全球蔓延之际,中国以实际行动展现大国担当,以中国智慧贡献抗疫力量。习近平主席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提出关于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倡议,科学评议全球抗疫需要,凝聚世界抗疫共识,反映人类发展的切实需求,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全球战“疫”刻不容缓,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正当其时。
(1)一句话概括新闻报道内容。不超过15个字。
(2)请根据上述新闻主要内容,写一段评述性的文字,不超过10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