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语文八上《苏州园林》视频课堂实录(优质视频、文字实录+配套课件+配套教案+配套反思、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新人教版语文八上《苏州园林》视频课堂实录(优质视频、文字实录+配套课件+配套教案+配套反思、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6.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8-13 14:58:17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21世纪教育网精品教学课件
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的共同追求是什么?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 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他们是否实现了这个追求?
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为了实现这个追求,他们……
角 落 的 修 饰
门窗图案的琢磨
色 彩 的 搭 配
图画美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角落的修饰
门窗图案的琢磨
色调的搭配




逻辑顺序
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
1、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园林是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
1、大多引用活水 2、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2、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假山:
池沼:
  “艺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主观色
彩较浓,其成果能给人审美愉悦,且无法被
复制;“技术”是在长期重复的劳动过程中获
得的经验、知识或技巧,其成果可以复制。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
是技术”,“艺术”与“技术”有何区别?
这句话它强调假山的堆砌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它能给人以美的感受。
3、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高树和低树俯仰生姿 
落叶树和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
种花树相间。     
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
样的松柏,没有阅兵
式似的道旁树。
4、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隔而不隔
界而未界
墙壁上有砖砌
的各式镂空图案
廊子大多是两
边无所依傍的
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5、角落的修饰
6、门窗图案的琢磨
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工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
方砖
檐漏
7、色调的搭配
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墙壁白色。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衬。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
图画美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角落的修饰
门窗图案的琢磨
色调的搭配
可见,苏州园林无论是整体,还是它的每一个局部,甚至每一个细部处处都注意到了 ,作者反反复复用图画作比,目的在于始终强调苏州园林
小结
图画美
“务必使游览者无
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副完美的图画”
这个总特征。
看图说出文中句子
边沿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可见,苏州园林无论是整体,还是它的每一个局部,甚至每一个细部处处都注意到了 ,作者反反复复用图画作比,目的在于始终强调苏州园林
小结
图画美
“务必使游览者无
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副完美的图画”
这个总特征。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看图说文读《苏州园林》
石岐区启发中学 区巧容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方法,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结构美。
2、学习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从反复诵读和重点词句赏析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3、运用多种媒体,创设丰富情境,通过调动学生合理互动的想象,引导学生感知园林的画意美。
【教学要点、难点】
1、作者是如何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并突出这个特征的。
2、严谨的结构层次,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
3、苏州园林画意美的感知。
4、根据图片找出园林的特征。
【教学方法】 根据图片学说明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别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有西湖,苏州有园林。我相信我们去过苏州园林的同学是少数,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游览”苏州园林。(播放《苏州古典园林》的视频)
今天,我们就学习其中一位作家的作品,那就是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幻灯显示相关图片)
1、苏州园林由很多不同景点组成,如艺圃、狮子林、网师园等,但我们看完后都有共同的感觉,那就是美,那是因为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都有一个共同追求,那就是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2、他们是否实现了这个追求?
——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3、为了实现这个追求,他们讲究什么?
——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角落的修饰、门窗图案的琢磨、色调的处理。
4、根据幻灯显示的内容,思考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 逻辑顺序。
5、根据哪种逻辑关系来判断?
—— 主次关系、总分关系。
二、合作探究,局部探究(幻灯显示相关图片)
逐点分析:让学生根据图片来说出苏州园林的特点。
1、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1)根据图片来说出中国的建筑有什么特点?
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2)根据图片来说出苏州园林亭台轩榭有什么特点?
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3)为了说明它不讲究对称这个特点,作者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作比较、打比方
(4)“打比方”如何体现?
作者把对称的建筑比作图案画,园林比作美术画。
2、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第四段)
(1)让学生根据图片来说出苏州园林假山有什么特点?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2)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
“艺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主观色彩较浓,其成果能给人审美愉悦,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是在长期重复的劳动过程中获得的经验、知识或技巧,其成果可以复制。这句话它强调假山的堆砌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它能给人以美的感受。
(3)让学生根据图片来说出苏州园林池沼有什么特点?
大多引用活水 ;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4)布置哪些景物?
有金鱼、小桥、荷花等
(5)这里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举例子
3、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第五段)
(1)让学生根据图片来说出苏州园林花草树木的栽种有什么特点?
a高树和低树俯仰生姿;
b落叶树和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
c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4、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第六段)
(1)让学生根据图片来说出苏州园林墙壁有什么特点?
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
(2)正因为有各式镂空图案,从而给人一种什么感觉?
隔而未隔
(3)让学生根据图片来说出苏州园林廊子有什么特点?
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
(4)正因为两边无所依傍的,从而给人一种什么感觉?
界而未界
(5)这样做的目的是?
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5、角落的修饰
根据图片找出文章对应的句子。
阶砌旁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6、门窗图案的琢磨
根据图片找出文章对应的句子。
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工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
7、色调的搭配
(1)从图片中可以看出苏州园林在颜色方面有什么特点?
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墙壁白色。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泥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称。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
(2)为什么会挑一些这么朴素的颜色?
与草木配合给人一种安静的感觉,花开时节,更显得各种花明艳照眼。
三、比一比,看图说出文中句子(细部探究)
结合刚才对文章的分析,看谁能最快根据图片找出文章对应的句子。
1、展示第一幅图片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2、展示第二幅图片
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3、展示第三幅图片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四、小结
可见,苏州园林无论是整体,还是它的每一个局部,甚至每一个细部处处都注意到图画美,作者反反复复用图画作比,目的在于始终强调“苏州园林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副完美的图画”这个总特征。
板书设计: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角落的修饰
门窗图案的琢磨
色调的处理
总 分

逻辑顺序
图画美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29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苏州园林》教学反思
石岐区启发中学 区巧容
《苏州园林》是八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上课前我搜集了相关资料,做了充分的准备。上完这一课,同学们都感到很满意,既掌握了很多说明文知识,又感受到了园林的优美。
我觉得这堂课有以下优点:
1、以情境教学法导入新课,生动生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欣赏到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2、利用多媒体配合教学。我设计了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就是让学生根据图片来说出园林的特征。目的是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和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给学生想和说的时间也够充分,因此学生能直接或间接说出苏州园林设计方面的巧妙之处。 由于是根据图片来学说明文,所以在展示图片的时间上还是比较充分,从而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来品味美景美图。
3、板书结构条理清晰,便于学生理解本课的整体结构以及说明顺序。
4、这堂课作为第一课时,也是本单元第一篇说明文,我在上新课时将说明文的有关知识做了回顾(上学期学过说明文的定义、说明文的分类、说明方法、说明顺序以及说明文的结构),学生基本都把握住。因此,学生能在分析文章结构和顺序时,只要作适时的点拨,学生便能回答出来。
5、学生能在反复诵读和重点词句赏析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但这堂课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具体总结如下:
1、课堂上,我没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堂课的课堂气氛相对平时而言比较沉闷。一方面是自己在教学设计时没有加入能充分激发学生情绪的环节,而另一方面是学生上课过于紧张的缘故。在学生的观念中,课堂鸦雀无声=纪律好,因此,平时坐不住的、爱插话的学生都“老实”了。
2、学生的课前预习做得不够充分,自己也很粗心,在课前也没有认真检查过他们的作业,致使学生在课堂由于答不出来或答错,而影响了思考和回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课堂上,每次让学生互相讨论来找答案时,一方面学生放不开,另一方面自己也没能很好调动起那种气氛,而致使学生的反应比较平淡,没有多少学生愿意举手答问题。
针对以上的情况,我会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努力、认真的去克服。认真备教材、备学生(让他们克服上公开课课时的紧张心理,养成无论上什么课都是一个样)。在课堂上让学生养成自己对某事的看法用自己的语言能表达出来。应把课前预习落实到实处。在课堂上多深入、以此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由于我的教学经验不足,以后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向老教师、有经验的同行请教,多听课,吸取他们的长处,以弥补自己的不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29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苏州园林》课堂实录
石岐区启发中学 区巧容
同学们,别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有西湖,苏州有园林。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游览”苏州园林。(播放《苏州古典园林》的视频)
师:美吗?
生:很美(幻灯展示:“如图画般美”)。不仅仅我们觉得美,很多名人、作家、画家等来到苏州,都被园林的古色古香的美景所征服,而为它留下了很多作品。今天,我们就学习其中一位作家的作品,那就是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
师:(幻灯显示相关图片)苏州园林由很多不同景点组成,如艺圃、狮子林、网师园等,但我们看完后都有共同的感觉,那就是美,那说明了因为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都有一个共同追求,那就是
生: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师:他们是否实现了这个追求?
生: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师:为了实现这个追求,他们讲究什么?
生: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讲究角落的图画美
师:我尽量按照前面四个讲究的结构,都是名词+的+动词的组合,试一试。
生:讲究角落的装饰或修饰、讲究门窗图案的琢磨、讲究色调的搭配。(幻灯显示学生回答的内容)文章就是紧扣着“图画美”这个共同追求,从这七个方面来分析他们是如何打造这个“人间天堂”的。
师:还记得说明常用的结构有哪几种吗?
生:总分和递进。
师:根据板书设计,我们可以判断出这篇文章的结构是什么吗?
生:总分。
师:还记得说明顺序有哪几种吗?
生: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师:那你认为这篇文章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生:空间顺序
师:但最后一点是说“色调的搭配”,我们可以判断出不是用空间顺序。那应该是什么顺序呢?
生:逻辑顺序。
师:判断逻辑顺序的关系有几种?
生:总分、主次、因果、递进、并列。
师:根据哪种逻辑关系来判断?
生:总分关系。
师:但除了总分关系外,还有呢?我们试着从上往下看这七方面是什么关系?
生:一般到个别
师:但“一般到个别”是逻辑关系吗?
生:主次
幻灯显示有关板书设计: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角落的修饰
门窗图案的琢磨
色调的搭配
总 分
师:现在我们就来一点点分析。
1、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师:(展示故宫的图片)这是哪里?
生:故宫。
师:故宫最有代表性,请根据故宫来说说我国的建筑有什么特点?
生:对称。
师:对应原文哪一句?
生: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师:(展示苏州园林亭台的图片)根据图片来说说苏州园林亭台轩榭有什么特点?
生: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师:为了说明它不讲究对称这个特点,作者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生:作比较、打比方
师:“打比方”如何体现?
生:作者把对称的建筑比作图案画,园林比作美术画。
2、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第四段)
师:(展示苏州园林假山的图片)根据图片,我们可以感受到苏州园林假山有什么特点?
生:很美,很有艺术感。
师:对应原文哪一句?
生: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师: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
生:艺术很美,可以拿来欣赏;技术不可以。
师:是的艺术很美,从而说明“艺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主观色彩较浓,其成果能给人审美愉悦,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是在长期重复的劳动过程中获得的经验、知识或技巧,其成果可以复制。这句话它强调假山的堆砌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它能给人以美的感受。
师:(展示苏州园林池沼的图片)再看图片来说出苏州园林池沼有什么特点?
生:大多引用活水 ;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师:布置哪些景物?
生:有金鱼、小桥、荷花等
师:这里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生:举例子
3、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第五段)
师:(展示苏州园林花草树木的图片)从第一张图片我们可以感受到苏州园林花草树木的栽种有什么特点?提示一下,这里的树木有高有低。
生:a高树和低树俯仰生姿。
师:第二张图片呢?看看又是对应哪一句?
生:b落叶树和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
师:第三张图片呢?
(学生答不出来)
师:我提示一下吧,这是一条小道,道旁的树有什么特点?
生: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师: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生: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观的。
师:是的,我们的路旁的树大多是千篇一律,修剪得整整齐齐,让人觉得没生气,没有生命力、没个性。从而,我们可以感受到苏州园林的栽种和修剪也是紧扣画意的。
4、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第六段)
师:你们是怎么理解近景远景的?
生:近的风景和远的风景。
师:苏州园林毕竟是以前有钱人住的地方,因此空间毕竟是有限,设计者就想到怎么做才可以在有限的空间里,给人一种无限的感觉呢?
生:设计一些镜子。
师:对,设计一些镜子,还可以设计一些花墙和廊子来增加景色的层次感。好,我们现在就看看什么是花墙?(展示苏州园林墙壁的图片)从图片来可以看出苏州园林墙壁有什么特点?
生: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
师:正因为有这些图案,所以实际上是?
生:隔而不隔。
师:(展示苏州园林廊子的图片)根据图片可以看出苏州园林廊子有什么特点?
生: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
师:正因为两边无所依傍的,从而给人一种什么感觉?
生:界而未界
师:这样做达到什么效果?
生: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和层次感。
5、 角落的修饰
师:(展示苏州园林角落的图片)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园林的设计者的心很细,就连角落也考虑到了图画美。请根据图片找出文章对应的句子。
生:阶砌旁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师:从而我们可以感受到园林的设计者就算是极小的范围内都要给人以美的享受。
6、门窗图案的琢磨
师:(展示苏州园林门窗图案的图片)我们比较一下他们的门窗和我们的门窗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生:相同之处就是防盗、遮风挡雨、隔音、保护私隐;不同之处就是他们的门窗好美,可以拿来欣赏。
师:对应哪一句?
生: 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工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
7、色调的搭配
师:(展示苏州园林门窗图案的图片)我们从图片中可以看出苏州园林在颜色方面有什么特点?
生: 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墙壁白色。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泥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称。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
师:为什么会挑一些这么朴素的颜色?
生:与草木配合给人一种安静的感觉,花开时节,更显得各种花明艳照眼。
师:作者就是从七个方面来为我们分析园林的设计者是如何实现“图画美”这个共同追求的。
师:现在我们就更细地来分析文章,结合刚才对文章的分析,看谁能最快根据图片找出文章对应的句子。
(1)、展示第一幅图片
生: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师:是一幅画。
(2)、展示第二幅图片
生: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师:又是一幅画
(3)、展示第三幅图片
生: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师:还是一幅画。
师:可见,苏州园林无论是整体,还是它的每一个局部,甚至每一个细部处处都注意到了什么?
生:图画美
师:作者反反复复用图画作比,目的在于始终强调苏州园林的什么?
生:目的在于始终强调苏州园林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副完美的图画”这个总特征。(幻灯显示)
小结
可见,苏州园林无论是整体,还是它的每一个局部,甚至每一个细部处处都注意到图画美,作者反反复复用图画作比,目的在于始终强调“苏州园林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副完美的图画”这个总特征。
师:通过这节课,希望同学们对我国古典的园林有更深的理解(结束)。

逻辑顺序
图画美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29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