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列夫·托尔斯泰》同步练习 (word版 含答案和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列夫·托尔斯泰》同步练习 (word版 含答案和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16 21:44: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8.列夫 托尔斯泰》同步强化训练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胡髭(zì) 尴(gān)尬(gà) 粗劣(lüè) 两颊(jiá)
B.侏(zhū)儒 粗糙(zào) 甲胄(wèi) 纠缠(jiū)
C.广袤(mào) 无垠(gēn) 掩饰(shì) 鬈(quán)发
D.敦实(dūn) 颔首(hàn) 乡绅(shēn) 长髯(rán)
2.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两颊  帐蓬  崎岖  粗鄙 B.貂皮  伯爵  乡绅  轩昂
C.锋利  墩实  盎然  直戳 D.无垠  愚钝  滞留  疆绳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他目光坚毅,身子挺得笔直,走起路来目不斜视,在人群中显得鹤立鸡群。
B.老师经常教育我们写字时一定要正襟危坐,且眼睛距离书本一尺远。
C.老戏骨倪大红把苏大强这个角色演得入木三分,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如果屋子里藏污纳垢,就可能吸引害虫进入,危害我们的身体健康。
4.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B.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
C.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
D.所以说,托尔斯泰并没有自己独特的面相,他拥有一张俄国普通大众的脸,因为他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5.对语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这句话通过写眼睛来写托尔斯泰观察社会、人生、时代的广阔和深细,以及批判的深度和广度。)
B.从少年到青壮年,甚至到老年,托尔斯泰一直都是长相平平,混在人群里找都找不出来。(这句总结式的一句话,写出了托尔斯泰作为平常人的外表。)
C.直到年纪大了以后胡子才变成白色,因而显出几分慈祥可敬。直到生命的最后十年,他的脸上笼罩的厚厚一层阴云才消除了;直到人生的晚秋,俊秀之光才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托尔斯泰晚年实现了世界观转变,对土地私有制表示强烈否定,对国家、教会进行猛烈抨击,宣扬博爱修身,从宗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之路,所以“阴云才消除”、“悲凉之地解冻”。)
D.作为一个始终具有善于观察并能看透事物本质的眼光的人,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托尔斯泰批判社会丑恶现象,遭到敌对势力的反击,一生中无法过上幸福的生活。)
6.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这话太古老了,但托尔斯泰的动人之处正在于此。
②读托尔斯泰,常常让人想到宗教。
③据说田园牧歌是虚幻的,但难道许多现代派作品中的浮躁、失落、异化和颓唐能成为人类的精神营养
④把宗教淘洗一番,祛除世俗附加上去的荒诞,剩下的就是宗教美好的一面:净化人类的灵魂。
⑤阅读托尔斯泰,你会觉得自己的灵魂是那么不干净,每一次阅读都像是一次净化,像是跳进清流洗了一次澡。
A.①②⑤④③ B.②④①⑤③ C.②⑤④①③ D.⑤②④③①
7.写出下面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子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 )
(2)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
(3)而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一会儿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 )
8. 填空。
(1)茨威格是   (国家)的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列夫 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被列宁誉为“ ”。
(2)列夫 托尔斯泰是   国伟大的作家,他的主要作品有《   》、《   》、《   》。
9.“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茨威格正是抓住了托尔斯泰的眼睛来刻画其心灵的。阅读下面描写托尔斯泰眼睛的比喻句,试着另写一句。
(1)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
(2)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一)精美文段赏析。
①这种穿透心灵的审视仅仅持续了一秒钟,接着便刀剑入鞘,代之以   的目光与   的笑容。虽然嘴角紧闭,没有变化,但那对眼睛却能满含粲然笑意,犹如神奇的星光。而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转眼又因忧郁而   ,罩上阴云,顿生凄凉,显得麻木不仁,神秘莫测。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一会儿   地涌出   的神色。这是出现在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   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②亏得有这么一对眼睛,托尔斯泰的脸上于是透出一股才气来。此人所具有的天赋统统集中在他的眼睛里,就像俊美的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丰富思想都集中在他的眉峰之间一样。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对眼睛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像一只猎鹰从高空朝一只胆怯的耗子俯冲下来,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它们可以照耀在精神世界的最高处,同样也可以成功地把探照灯光射进最阴暗的灵魂深处。这一对烁烁发光的晶体具有足够的热量和纯度,能够忘我地注视上帝;有足够的勇气注视摧毁一切的虚无,这种虚无犹如蛇发女怪那样,看到她的人就会变成石头。在这对眼睛看来,没有办不到的事情,除非让它们陷入无所事事的白日梦中,在优雅而快活的梦境里默默无声地享乐。眼皮刚一睁开,这对眼睛就必然毫不含糊,清醒而又无情地追寻起猎物来。它们容不得幻影,要把每一片虚假的伪装扯掉,把浅薄的信条撕烂。每件事物都逃不过这一对眼睛,都要露出赤裸裸的真相来。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1)请用一句话写出两段所写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第①段中残缺内容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①段中的托尔斯泰“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文中列举了哪些情形下的感情?我们可以看出托尔斯泰是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前文写他的外貌近乎丑陋,这对写“眼睛”有什么好处没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修辞和描写内容两个角度谈谈你对画横线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列夫·托尔斯泰最后的日子
  ①1910年10月28日,可能是早上6点,列夫·托尔斯泰像一个小偷一样,只由他的医生陪同,从他的生活的监狱中冲出来,呼唤向他发出了一个不可辩驳的坚定信号。当妻子夜里暗地里乱翻他的文件时,他再一次当场抓住了她,这时,决定突然钢铁般坚决和果断地在他心中响起,离开“离开了他的心灵”的她,逃走,到任何地方去。他将大衣套在工作衬衫上,戴上一顶粗笨的帽子,穿上胶鞋,他的财产中没有带走别的,除了为了向人类表达自己精神所需要的东西——日记、铅笔和羽毛笔。然后他们上了车,坐在一个三等车厢油腻腻的长椅上,裹在大衣中。
②列夫·托尔斯泰不再这样称呼自己了,像对待他的钱、房子和荣誉一样,他也把他的名字扔在身后。他现在称自己为T·尼古拉耶夫——一个想为自己构想一种新生活和纯洁而正确地死亡的人的虚构的名字。现在他终于摆脱了一切羁绊,他可以做学说和正直的话语的仆人。
③但他的生活、他的学说的可怕的对手——荣誉,他的折磨人的魔鬼和诱惑者,仍不放弃它的牺牲品。世俗不允许托尔斯泰属于自己。这个被追捕的人几乎还没有在火车车厢里坐下,旅行者中有人已经认出了这位大师,于是火车上所有的人都知道了,男人和女人们已经挤到车门口看他。他们随身带着的报纸上带着一栏长长的、对这一逃离监狱的珍贵动物的报道。他已经被出卖和包围了,荣誉再一次、最后一次拦住了托尔斯泰通向完满的去路。所有的站都被警察告知,所有的公职人员都被动员起来,家里人已经订好特快车。记者们从莫斯科,从彼得堡,从尼什尼叶——诺高奥特,从四面八方追踪他这只逃跑了的野兽。列夫·托尔斯泰不应该也不可以单独同自己一起,人们不容许他属于自己和实现他的神圣化。
④他已经被包围了,没有他能投身进去的灌木丛。无论他想在哪里脱身,荣誉都将置身于他的对面,它无所不在。但这时突然一阵冰冷的恐怖寒战抖动着老人苍老的身体。他筋疲力尽地靠在坚硬的木长椅上。汗从这个颤抖的人全身的毛孔中渗出来,并从额头上滴下来,发烧从他的血液中出现。为了救他,疾病袭击了他,死神已经举起了他的大衣——黑暗的大衣,在追踪者面前盖住了他。
⑤在阿斯塔波瓦,一个小车站,他们不得不停下来。没有一家旅店、一座旅馆、一个豪华的地方让他藏身。站长羞愧地提供给他火车站大楼两层的木屋中的办公室。人们领这个打着寒战的人进去,突然他梦想过的一切都是真的了:这里就是那小房间,低矮而沉闷,充满了污浊气味,铁床,煤油灯黯淡的光线——一下子离他所要逃离的豪华和舒适很远很远。在死的时候,在最后的时刻,一切都变清楚了,像他所期望的那样。
⑥高尔基曾将列夫·托尔斯泰称为一个人类的人——这是一句精辟的话。因为他是同我们所有人一样的人,由同样龟裂的黏土塑成,带有同样世俗的不足,但是他更深刻地了解这些不足,更痛苦地忍受它们。列夫·托尔斯泰从不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一个比他同时代的其他人更高大的人,只是比大多数人更具人性,更有德行,更敏锐地思考,更清醒和更热情。
1.根据文章内容,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离家出走→       →       →在火车站病倒
2.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列夫·托尔斯泰离家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托尔斯泰的出走是让人意想不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最后一段写到“高尔基曾将列夫·托尔斯泰称为一个人类的人”,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人类的人”是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怎样看托尔斯泰的“出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文中,作者对列夫·托尔斯泰的外貌进行了细致的描写,给人留下平庸甚至粗鄙的总体印象,令人记忆深刻。请你选取生活中一个熟悉的人,抓住其特点,运用外貌描写为他(她)写一个片段,1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样卷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
A.胡髭(zì) 尴(gān)尬(gà) 粗劣(lüè) 两颊(jiá)
B.侏(zhū)儒 粗糙(zào) 甲胄(wèi) 纠缠(jiū)
C.广袤(mào) 无垠(gēn) 掩饰(shì) 鬈(quán)发
D.敦实(dūn) 颔首(hàn) 乡绅(shēn) 长髯(rán)
解析:A有误。“粗劣”的准确读音“cū liè”。B有误。“粗糙”的读音是“cū cāo”,“甲胄”的读音“jiǎ zhòu”。C有误。“无垠”的准确读音“wú yín”。D准确。
2.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
A.两颊  帐蓬  崎岖  粗鄙 B.貂皮  伯爵  乡绅  轩昂
C.锋利  墩实  盎然  直戳 D.无垠  愚钝  滞留  疆绳
解析:A.“蓬”应为“篷”;B.正确;C.“墩”应为“敦”;D.“疆”应为“缰”。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A.他目光坚毅,身子挺得笔直,走起路来目不斜视,在人群中显得鹤立鸡群。
B.老师经常教育我们写字时一定要正襟危坐,且眼睛距离书本一尺远。
C.老戏骨倪大红把苏大强这个角色演得入木三分,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如果屋子里藏污纳垢,就可能吸引害虫进入,危害我们的身体健康。
解析 A项,“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用在此处正确。B项,“正襟危坐”意为整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用在此处不合语境。C项,“入木三分”形容书法刚劲有力,也用来形容议论、见解深刻。不能用来形容表演。D项,“藏污纳垢”比喻包容坏人坏事。此处望文生义。
4.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D )
A.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B.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
C.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
D.所以说,托尔斯泰并没有自己独特的面相,他拥有一张俄国普通大众的脸,因为他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解析 D项没有运用修辞手法。
5.对语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
A.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这句话通过写眼睛来写托尔斯泰观察社会、人生、时代的广阔和深细,以及批判的深度和广度。)
B.从少年到青壮年,甚至到老年,托尔斯泰一直都是长相平平,混在人群里找都找不出来。(这句总结式的一句话,写出了托尔斯泰作为平常人的外表。)
C.直到年纪大了以后胡子才变成白色,因而显出几分慈祥可敬。直到生命的最后十年,他的脸上笼罩的厚厚一层阴云才消除了;直到人生的晚秋,俊秀之光才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托尔斯泰晚年实现了世界观转变,对土地私有制表示强烈否定,对国家、教会进行猛烈抨击,宣扬博爱修身,从宗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之路,所以“阴云才消除”、“悲凉之地解冻”。)
D.作为一个始终具有善于观察并能看透事物本质的眼光的人,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托尔斯泰批判社会丑恶现象,遭到敌对势力的反击,一生中无法过上幸福的生活。)
解析:能看清真相的人常是最痛苦的,这就是所谓的智者之痛,如果他既是智者又是仁者,那他的痛苦就是加倍的。托尔斯泰正是这样的人,他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其毕生努力去改变它,但总是事与愿违,这才是最大的痛苦。
6.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B )
①这话太古老了,但托尔斯泰的动人之处正在于此。
②读托尔斯泰,常常让人想到宗教。
③据说田园牧歌是虚幻的,但难道许多现代派作品中的浮躁、失落、异化和颓唐能成为人类的精神营养
④把宗教淘洗一番,祛除世俗附加上去的荒诞,剩下的就是宗教美好的一面:净化人类的灵魂。
⑤阅读托尔斯泰,你会觉得自己的灵魂是那么不干净,每一次阅读都像是一次净化,像是跳进清流洗了一次澡。
A.①②⑤④③ B.②④①⑤③ C.②⑤④①③ D.⑤②④③①
解析 语段主要是谈读托尔斯泰,第②句是总领句;第④句中的“宗教”,衔接第②句末尾的“宗教”一词;而第①句是对第④句的评价,所以紧跟第④句;第③句是进一步阐释第⑤句。综上所述,正确排序为②④①⑤③。
7.写出下面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子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 )
(2)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
(3)而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一会儿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 )
【答案】 (1)比喻;(2)比喻,夸张;(3)排比
8. 填空。
(1)茨威格是   (国家)的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列夫 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被列宁誉为“ ”。
(2)列夫 托尔斯泰是   国伟大的作家,他的主要作品有《   》、《   》、《   》。
【答案】(1)奥地利; “俄国革命的镜子”
(2)俄国、《战争与和平》、《安娜可列尼娜》、《复活》。
9.“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茨威格正是抓住了托尔斯泰的眼睛来刻画其心灵的。阅读下面描写托尔斯泰眼睛的比喻句,试着另写一句。
(1)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
(2)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这道目光就像闪电,瞬间发出耀眼的光芒,让人感到无比震撼。
二.阅读理解
(一)精美文段赏析。
①这种穿透心灵的审视仅仅持续了一秒钟,接着便刀剑入鞘,代之以   的目光与   的笑容。虽然嘴角紧闭,没有变化,但那对眼睛却能满含粲然笑意,犹如神奇的星光。而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转眼又因忧郁而   ,罩上阴云,顿生凄凉,显得麻木不仁,神秘莫测。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一会儿   地涌出   的神色。这是出现在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   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②亏得有这么一对眼睛,托尔斯泰的脸上于是透出一股才气来。此人所具有的天赋统统集中在他的眼睛里,就像俊美的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丰富思想都集中在他的眉峰之间一样。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对眼睛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像一只猎鹰从高空朝一只胆怯的耗子俯冲下来,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它们可以照耀在精神世界的最高处,同样也可以成功地把探照灯光射进最阴暗的灵魂深处。这一对烁烁发光的晶体具有足够的热量和纯度,能够忘我地注视上帝;有足够的勇气注视摧毁一切的虚无,这种虚无犹如蛇发女怪那样,看到她的人就会变成石头。在这对眼睛看来,没有办不到的事情,除非让它们陷入无所事事的白日梦中,在优雅而快活的梦境里默默无声地享乐。眼皮刚一睁开,这对眼睛就必然毫不含糊,清醒而又无情地追寻起猎物来。它们容不得幻影,要把每一片虚假的伪装扯掉,把浅薄的信条撕烂。每件事物都逃不过这一对眼睛,都要露出赤裸裸的真相来。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1)请用一句话写出两段所写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第①段中残缺内容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①段中的托尔斯泰“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文中列举了哪些情形下的感情?我们可以看出托尔斯泰是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前文写他的外貌近乎丑陋,这对写“眼睛”有什么好处没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修辞和描写内容两个角度谈谈你对画横线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写托尔斯泰富有感情和威力的眼睛。
(2)柔和 和蔼 黯然失色 意气盎然 好奇 高尔基
(3)愤怒时冷峻、不悦时结冰、友善时和缓、激情时炽烈如火、优美音乐中热泪涟涟、精神满足时闪闪发光。可以看出他是一位感情丰富的人。
(4)作者先抑后扬,写胡子、眉毛、头发反衬富于洞察力的眼睛,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5)这句话使用了比喻夸张的手法,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特征突出;作者不仅在写托尔斯泰的眼睛,而且含蓄地揭示了他作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艺术家,对他所处的时代作出准确、深入、全面的描绘,成为时代的代言人。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列夫·托尔斯泰最后的日子
  ①1910年10月28日,可能是早上6点,列夫·托尔斯泰像一个小偷一样,只由他的医生陪同,从他的生活的监狱中冲出来,呼唤向他发出了一个不可辩驳的坚定信号。当妻子夜里暗地里乱翻他的文件时,他再一次当场抓住了她,这时,决定突然钢铁般坚决和果断地在他心中响起,离开“离开了他的心灵”的她,逃走,到任何地方去。他将大衣套在工作衬衫上,戴上一顶粗笨的帽子,穿上胶鞋,他的财产中没有带走别的,除了为了向人类表达自己精神所需要的东西——日记、铅笔和羽毛笔。然后他们上了车,坐在一个三等车厢油腻腻的长椅上,裹在大衣中。
②列夫·托尔斯泰不再这样称呼自己了,像对待他的钱、房子和荣誉一样,他也把他的名字扔在身后。他现在称自己为T·尼古拉耶夫——一个想为自己构想一种新生活和纯洁而正确地死亡的人的虚构的名字。现在他终于摆脱了一切羁绊,他可以做学说和正直的话语的仆人。
③但他的生活、他的学说的可怕的对手——荣誉,他的折磨人的魔鬼和诱惑者,仍不放弃它的牺牲品。世俗不允许托尔斯泰属于自己。这个被追捕的人几乎还没有在火车车厢里坐下,旅行者中有人已经认出了这位大师,于是火车上所有的人都知道了,男人和女人们已经挤到车门口看他。他们随身带着的报纸上带着一栏长长的、对这一逃离监狱的珍贵动物的报道。他已经被出卖和包围了,荣誉再一次、最后一次拦住了托尔斯泰通向完满的去路。所有的站都被警察告知,所有的公职人员都被动员起来,家里人已经订好特快车。记者们从莫斯科,从彼得堡,从尼什尼叶——诺高奥特,从四面八方追踪他这只逃跑了的野兽。列夫·托尔斯泰不应该也不可以单独同自己一起,人们不容许他属于自己和实现他的神圣化。
④他已经被包围了,没有他能投身进去的灌木丛。无论他想在哪里脱身,荣誉都将置身于他的对面,它无所不在。但这时突然一阵冰冷的恐怖寒战抖动着老人苍老的身体。他筋疲力尽地靠在坚硬的木长椅上。汗从这个颤抖的人全身的毛孔中渗出来,并从额头上滴下来,发烧从他的血液中出现。为了救他,疾病袭击了他,死神已经举起了他的大衣——黑暗的大衣,在追踪者面前盖住了他。
⑤在阿斯塔波瓦,一个小车站,他们不得不停下来。没有一家旅店、一座旅馆、一个豪华的地方让他藏身。站长羞愧地提供给他火车站大楼两层的木屋中的办公室。人们领这个打着寒战的人进去,突然他梦想过的一切都是真的了:这里就是那小房间,低矮而沉闷,充满了污浊气味,铁床,煤油灯黯淡的光线——一下子离他所要逃离的豪华和舒适很远很远。在死的时候,在最后的时刻,一切都变清楚了,像他所期望的那样。
⑥高尔基曾将列夫·托尔斯泰称为一个人类的人——这是一句精辟的话。因为他是同我们所有人一样的人,由同样龟裂的黏土塑成,带有同样世俗的不足,但是他更深刻地了解这些不足,更痛苦地忍受它们。列夫·托尔斯泰从不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一个比他同时代的其他人更高大的人,只是比大多数人更具人性,更有德行,更敏锐地思考,更清醒和更热情。
1.根据文章内容,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离家出走→       →       →在火车站病倒
【答案】被行人发现 被众人包围
2.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列夫·托尔斯泰离家的原因。
【答案】①托尔斯泰和妻子的感情出现了问题;②托尔斯泰想逃离世俗生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能力。本题可以从第①②段的内容中概括。从第①段中的“当妻子夜里暗地里乱翻他的文件时,他再一次当场抓住了她,这时,决定突然钢铁般坚决和果断地在他心中响起,离开‘离开了他的心灵’的她,逃走,到任何地方去”可知,托尔斯泰同妻子发生了争吵,逃离家庭。从第②段中托尔斯泰改了自己的名字,并且“现在他终于摆脱了一切羁绊,他可以做学说和正直的话语的仆人”可以看出,他想摆脱“钱、房子和荣誉”等世俗生活,想追求精神上的自由。据此分别概括即可。
3..为什么托尔斯泰的出走是让人意想不到的
【答案】因为他不仅拥有财产、荣誉、地位等,而且年事已高,身患疾病。【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能力。根据第②段中“像对待他的钱、房子和荣誉一样,他也把他的名字扔在身后”,第③段中“但他的生活、他的学说的可怕的对手——荣誉,他的折磨人的魔鬼和诱惑者,仍不放弃它的牺牲品。世俗不允许托尔斯泰属于自己”,第④段中“无论他想在哪里脱身,荣誉都将置身于他的对面,它无所不在”等内容分析,托尔斯泰这次离家出走,主要是想摆脱金钱、名誉、地位的羁绊,过自由自在的生活。而在外人看来,他拥有的一切都是令人羡慕的,他的出走行为也是令人难以理解的。除了这些,从第④段中“但这时突然一阵冰冷的恐怖寒战抖动着老人苍老的身体。他筋疲力尽地靠在坚硬的木长椅上。汗从这个颤抖的人全身的毛孔中渗出来,并从额头上滴下来,发烧从他的血液中出现”可以看出,他的年纪较大,而且他正经历发烧的折磨。这些因素对他的出走极其不利,因此他的出走行为也令人不解。概括作答即可。
4.文章最后一段写到“高尔基曾将列夫·托尔斯泰称为一个人类的人”,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人类的人”是什么样的人。
【答案】“人类的人”指的是托尔斯泰是一个普通的人,但比大多数人更具有人性和德行,更敏锐地思考,更清醒和更热情,是人类的榜样和典范。【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词语的含义。结合第⑥段中“因为他是同我们所有人一样的人”分析,托尔斯泰和普通人一样,是人类的一员。这是词语的本义。再结合“列夫·托尔斯泰从不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一个比他同时代的其他人更高大的人,只是比大多数人更具人性,更有德行,更敏锐地思考,更清醒和更热情”分析,托尔斯泰是人类中出类拔萃的,他比大多数人更具人性和德行,能更敏锐地思考,更清醒和更热情,所以他是人类的典范和榜样。综合概括即可。
5.你怎样看托尔斯泰的“出走”
【答案】.示例:远离世俗与荣誉,过真实、朴素、自然的普通人的生活是托尔斯泰一生的追求,“出走”这件事衬托出托尔斯泰不同凡俗的精神境界,体现了他的精神和理想追求。
6.在文中,作者对列夫·托尔斯泰的外貌进行了细致的描写,给人留下平庸甚至粗鄙的总体印象,令人记忆深刻。请你选取生活中一个熟悉的人,抓住其特点,运用外貌描写为他(她)写一个片段,1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