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南岳衡山
地理环境:各要素有机的结合成一整体。
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
地表水丰富
河流众多
大气
水文
生物
土壤
地貌
流水作用强烈
山、丘、盆、谷交错
红壤、黄壤
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
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
相互渗透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
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
——在景观上,他们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总体特征相统一。
—— 牵一发而动全身
一、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
(1)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布不均匀。
(2)受大气环流、海陆分布、 地形起伏、洋流、地质、岩性、水源等因素影响。
1、自然地理环境方面的差异性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即规模有大小
2、全球性地区分异有海陆分异和温度带的分异
3、陆地环境地域差异形成的原因
4、陆地自然带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太阳辐射
热量
水分
影 响
影 响
决定
气候
影响
植被
土壤
自 然 带
自然带的形成
陆地自然带:与不同气候类型相对应形成不同的植被和土壤,共同构成呈带状分布具有一定宽度陆地自然带
陆地自然带的影响因素:
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水热组合不同
二、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1、地带性
冰 原 气 候
苔 原 气 候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
大陆
性气
候
地中海
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冰 原 带
苔 原 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
带
草
原
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热带荒漠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季雨林带
热带雨林带
温带荒漠带
66°34N
23°26N
0°
西岸 中部 东岸 西岸 中部 东岸
中纬度地区
低纬度地区
高纬度地区
北极圈
北回归线
赤道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ack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苔原带
(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热量条件)
项目 内容
含义 自然带更替方向
自然带延伸方向
形成 基础因素
横穿大陆的自然带
中纬度地区分布 大陆东岸
大陆西岸
大陆内部
南北方向,即纬度变化方向(或经线延伸)
东西方向,即经度变化的方向(或纬线延伸方向)
以热量为基础
苔原带、针叶林带、热带雨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针阔混交林(低纬—高纬)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低纬—高纬)
中部:亚热带荒漠带,温带荒漠带
两侧:热带草原带,温带草原带
温带草原带
温带荒漠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水分条件)
项目 内容
概念
形成基础
根本因素
景观变化
自然带更替方向
自然带延伸方向
分布地区
受海陆位置影响,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向大陆内部依次更替
水分的变化
海陆位置差异,导致从沿海向内陆,干湿状况差异大
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沿海----内陆)
从沿海到内陆的方向,即东西方向或经度变化方向或纬线延伸的方向
南北方向,即经线延伸方向或纬度变化的方向
中纬度大陆地区最显著
(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
(水热状况的垂直差异)
①垂直规律的形成:
高大的山脉,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水热差异大,形成了垂直气候带,自然景观也出现了垂直分异规律
水热条件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②成因:
赤道到两极
(纬度地带性)
变化方向
南北更替
东西延伸
图
示
热量为基础,与水分共同作用
典型地区
低纬度地区
高纬度地区
沿海到内陆
(经度地带性)
东西更替
南北延伸
水分为基础
中纬度地区
(垂直地带性)
垂直更替
主导因素
热量和水分
低纬高山
分布规律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常绿阔叶林带
落叶阔叶林带
高山草甸带
高山荒漠带
积雪冰川带
南
北
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
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但并不完全一致)
雪线
山麓自然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
纬度越低,山体越高,自然带越丰富。
东
西
北
南
A
A
B
B
C
C
D
D
E
E
F
F
G
G
H
H
(1)赤道上的高山在垂直高度上的自然带变化与从赤道向两极的变化基本一致.
山地基带
(2)垂直自然带的基带与当地自然带一致
(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在低纬度的高山地带表现明显
迎风坡
迎风坡
N
S
基带
S
N
基带
(4)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与热量和降水的关系是:同 一自然带在热量和降水丰富的一坡分布的高度要高。
(5)雪线高度考虑三个因素:温度、降水量、坡度
南半球中高纬地区
北半球中高纬地区
雪线与降水
①雪线: 永久积雪区的最低界限,即常年积雪的下界。
在高寒地区,由于气温低,降水多,每年降水量大于融雪量,因而形成终年积雪区。雪线即为终年积雪区的下界线,也是固体降水量和消融量(包括蒸气消耗和融化量)相等的界线,故又把雪线称为固体降水的零平衡线。雪线实为一个地带,雪线是控制冰川发育和分布的重要界线,只有在雪线以上的地区,才会有多年积雪和冰川的形成。常年积雪的下界,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雪线以上年降雪量大于年消融量,降雪逐年加积,形成常年积雪(或称万年积雪),进而变成粒雪和冰川冰,发育冰川。
雪线高度受气温、降水、地形和气候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因地而异。
1. 气温:
雪线高度与气温成正比,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如赤道附近的安第斯山为4800~5200米,天山为3500~4200米,北新地岛为600米。
2. 降水:
雪线高度与降水量成反比,降水量小,则雪线高度高,否则,反之。副热带高压区降水量少,雪线最高。为5000~6400米;赤道地区降水量多,雪线高度一般为4400~4900米。迎风坡降水量多,雪线低;背风坡降水量少,雪线高。如我国天山北坡的降水量较南坡多,雪线较南坡低。如喜马拉雅山南坡雪线为4600米,北坡雪线高达5800米。
3. 地形:
地形对雪线高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坡向、坡度等的影响。如阳坡气温高,冰雪消融量大,雪线高,阴坡则相反;地形陡峭的地方不易积雪,雪线较高,坡缓的地方则相反。
4. 气候:
气候变化直接影响雪线高度,气候变暖则雪线上升;气候变冷则雪线下降。根据材料可知,昆仑山冰川融化速度加剧,雪线每年最快上升可达百米。
②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
气温:
与气温成正相关,温度高雪线高
降水:
降水量大---雪线低;降水量小---雪线高。
气候
地貌
山势:
①雪线及以下:陡---雪线高;缓---雪线低
坡向:
阳坡:T高---雪线高
阴坡:T低---雪线低
②雪线及以上:
平坦的缓坡,积雪易遭风吹蚀,而使雪线抬高;
陡峻的山坡,往往发生雪崩,而使雪线下降。
③雪线纬度分布规律:
由副热带地区向两侧高低纬度递减。
例题: 下图表示一座相对高度为3000米的山体,山体的某一侧水汽较充足,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自然带。若图中虚线表示雪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N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B. N坡是向阳坡,S坡是迎风坡
C. S坡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D. S坡是向阳坡,N坡为迎风坡
答案:B
若山顶有永久性冰川,则山脚气温T(T冬表示冬季气温,T夏表示夏季气温)应是( )
A.T冬<18℃ B.T夏<18℃
C.T冬<10℃ D.T夏<20℃
B
2、非地带性分布现象:
陆地环境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影响具有非地带性分布现象。如:
A、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南半球无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海陆分布
B、地带性分布环境的斑状景观:荒漠中的绿洲。
C、使地带性分布发生改变: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是温带森林景观,东面为巴塔哥尼亚沙漠;非洲赤道穿过的东非高原没有形成热带雨林却形成了热带草原。——地形
D、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布范围受到非地带性因素的限制而发生改变:北美西部和南美西部沿海地区的自然带分布都紧逼海岸的狭长形态。——地形
E、大陆东西两侧自然带分布纬度位置的差异:亚欧大陆亚寒带针叶林带,大陆西岸分布纬度高,大陆东岸分布纬度低。——洋流
常绿阔叶林
1、判断该山地位于我国的哪一地区( )
针叶林
落叶阔叶林
草甸
荒漠
冰雪
典型例题:
D
A.山东 B.新疆
C.黑龙江 D.浙江
图10-3
某山地部分垂直自然带与水平自然带对应关系示意图
2、在理论上,垂直自然带与相应水平自然带有图10-3所示对应关系。读图完成(1)~(2)题。
北纬
.
A.
B.
C.
D.
(2)从赤道向较高纬度地区,针叶林带在山地分布的海拔高度 ( )
A.逐渐升高 B.保持不变
C.逐渐降低 D.变化无序
北纬
(1)据图计算,水平方向的针叶林带分布的纬度范围约为 ( )
B
C
典型例题:
1.图中①②③依次代表 ( )
A.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
B.高寒荒漠带、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原带
C.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高山草原带
D.高山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寒荒漠带
2.决定该山山麓自然带的主导因素是 (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山脉走向 D.山体坡度
读山地自然带图,回答1-4题:
A
A
典型例题:
3.决定该山垂直自然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
A.热量 B.降水量
C.大气环流 D.太阳辐射
4.该山可能位于 ( )
A.赤道附近 B.40°S附近
C.40°N附近 D.极圈附近
读山地自然带图,回答1-4题:
A
A
读北半球自然带的纬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带①叫 带,它在40°N的高山上的分布 高度是 。
(2)自然带②在南半球是否有分布? ,
理由是 。
(3)自然带③所属的自然带类型一般为 气候
和 气候。
苔原带
4 000—5 000m
无
南半球适于该自然带分布的范围内,绝大部分是海洋
温带海洋性
温带季风
巩固练习:
(4)自然带④在大陆东部的典型土壤为 ,在大陆西部的典型植被为 。
(5)⑤所在纬度的自然带在全球的最大分是 。
(6)从高、中、低纬度来看,垂直自然带带谱最复杂的是 。
(7)雪线高度最高的地区为什么不在赤道地区?
红壤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亚马孙平原
低纬度
赤道降水量大,雪线高度低些;副热带地区降水少,蒸发量大,故雪线高度高些。
巩固练习:
⑴天山山地自然植被自下而上的变化是遵循陆地自然带分布的 地带性规律。据图判断天山南坡积雪冰川高度比北坡 (高、低)。天山南北地区利用天山冰雪融水发展 农业。
⑵为了合理利用草场资源,天山北坡牧民在夏季应将牧畜赶往( )
A.高山草甸 B.山地草原
C.荒漠草原 D.山地草甸草原
垂直
高
绿洲
A
巩固练习:(共24张PPT)
胡杨林
椰子树
雪莲
荷花
活动:不同的植物景观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有什么特点?
胡杨林
椰子树
雪莲
荷花
谁能说说这些植物分布区各自的地理环境特点?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探究1:这四个地区的自然环境为什么会存在差异?
1.阅读教材P83—P85内容, 思考地球陆地表层有哪些主要自然带类型?每一类自然带都包含有若干种自然带,造成这种差异的因素分别是什么?每一类自然带有什么特征?完成表格“主要陆地自然带”。
2. 在各自然带内部是否还存在着差异?试举例说明。
地球表层的差异性既有大尺度的,如地球陆地表层的主要自然带的差异;也存在不少小尺度的差异,如非洲、大洋洲、南美洲热带草原景观是有差异的,非洲热带草原上是高大的波巴布树,大洋洲是桉树,南美洲是纺锤树。
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 分组完成下列问题:
A组:1. 小明如果10月份从海南岛出发,经琼州海峡,陆路旅行到黑龙江漠河以北,沿途自然景观将有何变化?为什么?
2. 反映的是哪一种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3. 这种地域分异的基础是什么?
B组:1.小明如果10月份从首都北京出发,大致沿北纬40°纬线旅游至新疆,沿途自然景观将有何变化?2. 引起上述路线自然带有规律更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 干湿度地带分异在什么地区表现最为明显?
小明想到国外旅游,计划两条线路:
C线-从非洲赤道附近出发沿东经20度经线依次向南、向北前进,D线-从欧洲西海岸出发向东至中亚。
D线
C
线
沿C线和D线自然带发生怎样的变化、自然带更替的方向、形成地域分异的主要因素与影响分异因素的原因 、体现了哪一种地域分异规律?
分异规律 主导分异因素(基础) 影响分异因素的原因 分布特征 特例
纬度地带
分异规律
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热量
太阳辐射
纬线(东西)方向延伸
纬度(南北)方向更替
非洲沿20°E经
线自然带的变化
水分
海陆分布
经线(南北)方向延伸
经度(东西)方向更替
亚欧大陆中纬度
从沿海向内陆
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的,地域分异是有规律的
经度地带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诗句“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柳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今西安)花落时。”。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反映的自然带分布分别属于哪种地域分异规律
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柳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今西安)花落时。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纬度地带性
经度地带性
垂直地带性
天山风光
珠峰风光
东
西
北
南
A
A
B
B
C
C
D
D
E
E
F
F
G
G
H
H
(2)垂直自然带变化规律:与从赤道向两极的变化基本一致,即与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基本一致
山地基带
(1)垂直自然带的基带:与当地自然带一致
(3)垂直地域分异分布:低纬度的高山地带表现明显
迎风坡
迎风坡
S
N
基带
(5)垂直自然带的高度:与纬度、坡向有关
(6)积雪冰川带(雪线)高度:与气温、降水有关
N
S
基带
(4)垂直自然带的数量:与纬度、高度有关
雪线
与纬度成反比、与高度成正比
阳坡较高、阴坡较低
迎风坡低:海洋性冰川
相同自然带阳坡分布的高度高于阴坡
常绿阔叶林带
高山针叶阔叶混交林带
高山针叶林带
高山灌木林带
积雪冰川带
珠穆朗玛峰8844.43
南坡
高山草甸带
积雪冰川带
高山草甸带
北坡
高寒荒漠带
高寒荒漠带
下列四幅山地垂直带谱中,位于北半球暖温带的是( )
C
Bye
地理
位置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气候
热量
水分
生物
土壤
陆地自然带
一定宽度
条带状
1、地球上跨经度最广的森林自然带主要是(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亚寒带针叶林
D.温带落叶阔叶林
2、自然状态下,哪一种自然带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最大 ( )
A.中国温带荒漠带
B.巴西热带雨林带
C.北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俄罗斯苔原带
【自主评估】
C
A
热 带 雨 林 带
热 带 草 原 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雨林带
热 带 荒 漠 带
亚热带常绿 硬叶林带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亚 寒 带 针 叶 林 带
寒带苔原带
寒带冰原带
温带草原带
温带草原带
温带
荒漠带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南北更替,东西延伸,高低纬明显
(热量条件)
中纬度地区最明显
东西更替 南北延伸
(水分差异)
干湿地带地域分异规律
纺锤树
波巴布树
桉树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太阳辐射带
来的热量从低
纬度向高纬度
逐渐减少
右图为“北半球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 图中表示同一种陆地自然带的两个字母是________,其中位于 大陆东岸的是_________气候,位于大陆西岸的是_________气候。
(2) 图中有两个字母表示的陆地自然带气候类型不同,但其成因相 同,它们是____和____,它们都是由_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
(3) 从D—C—B—A的更替体现了陆地自然带的__________规律,它的形成是以_____为基础的。
(4) 从D—E—F的更替体现了陆地自然带的___________规律,它的形成是以______为基础的,在________纬度地区表现较为明显。
【自主评估】
C和H
温带季风
温带海洋性
G
H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纬度地带分异
热量
干湿度分异
水分
中纬度(共25张PPT)
3.3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地理
位置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气候
热量
水分
生物
土壤
陆地自然带
一定宽度
条带状
世界陆地自然带模式图
世界气候类型模式图
大陆西岸 大陆东岸
地理
位置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气候
热量
水分
生物
土壤
陆地自然带
一定宽度
条带状
C
B
A
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纬度地带分异
形成这样地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热量
试分析形成这种规律的根本原因?
太阳辐射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观察图片:
纬度地带分异在哪个大陆体现的最明显?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热带荒漠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
A
C
试分析形成这种规律的根本原因?
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形成这样地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水分
经度地带分异
水分由沿海向内陆递减
干湿度地带分异
观察图片:
干湿度地带分异在哪个大陆体现的最明显?
亚欧大陆
中纬度地区
请说出以下古文反映了哪种地域差异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纬度地带分异
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柳未挂丝。
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
学案
练习1
水热状况随海拔高度而变化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海
拔
高
度
下列山地中,垂直方向自然带
类型最多的是( )
A、秦岭南坡
B、喜马拉雅山北坡
C、阿巴拉契亚山脉
D、乞力马扎罗山
思考:
下面为山体及其自然带分布简图,
根据自然带的分布状况判断:
②位于北半球的有 。
①按纬度由低到高排列依次为 。
A
B
C
D
北
南
BD
CABD
学案
练习3
读下列四幅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
(不考虑其它非地带性因素),四山
中位于北半球暖温带的是( )
A
B
C
D
N
S
S
S
S
N
N
N
落叶阔叶林
针叶林
高山草甸
高山荒漠
永久积雪
学案
练习4
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1、纬度地带分异——以热量条件为基础
2、干湿度地带分异——以水分条件为基础
3、垂直分异——水热状况的变化
地域分异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
5、关于陆地环境地域分异,表述正确的
是( )
A.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在各纬度
带的表现相同
B.山地海拔越高,垂直自然带越多
C.垂直地域分异与从赤道向两极的分
异相同
D.地域分异的基本因素是太阳辐射和
地球内能
学案【能力提升】
D
(1)阴影部分①表示的
是 带,
它在400N的高山上
的分布高度是
;
该自然带在南半球
是否有分布? ;判断理由是:
。
(2)阴影部分②表示的是 带,所
属的气候类型一般为 、 。
南半球
适宜该自然带分布的纬度范围内基本上是海洋
6、下图中的阴影部分反映了北半球两自然带空间
分布规律,读后分析回答问题。
寒带苔原带
4000—5000米
没有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