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上学期八年级语文第2单元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上学期八年级语文第2单元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19 09:41:13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上学期八年级语文同步练习:第2单元
一、选择题
1.下面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搅动(jiǎo) 勉强(qiáng) 支撑(zhǎng) 伯爵(jué)
B.妯娌(zhóu) 荧光(yún) 庚子(ɡēnɡ) 粲然(càn)
C.佃农(diàn) 溺死(nì) 迁徙(xǐ) 窒息(zhì)
D.劳碌(lù) 慰勉(wèi) 蛮横(hénɡ) 酸渍(zì)
【答案】C
【详解】
A. “勉强”的“强”应读为“qiǎng”,“支撑”的“撑”应读为“chēng”;
B. “荧光”的“荧”应读为“yíng”;
D. “蛮横”的“横”应读为“hènɡ”;
故选C。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大型专题片《不忘初心》全面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砥砺奋进。
B.在这次抗洪抢险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冲锋在前,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的安全。
C.我们的邻国印度,近段时间每日确诊人数达到了七八万之多,这引起了广泛的国际社会关注。
D.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向抗战烈士敬献花篮仪式和座谈会,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
【答案】D
【详解】
A. 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句末加上“的精神”;
B. 句式杂糅。“保护财产”与“财产安全”杂糅,可删去“的安全”;
C. 语序不当。是“国际社会的广泛”而不是“广泛的国际社会”;
故选D。
3.在横线处依次填入句子后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时间都去哪儿了呢?
在这个忙碌的时代,“忙”逐渐成了一种生活状态。有的人因为忙于生计, ,失去了许多与家人共享天伦的快乐;有的人因为忙于仕途,____ ____,错过了许多与朋友交流思想的时光;有的人因为忙于玩乐,____ ____,错失了许多与他人同台放飞梦想的机会;还有的人因为忙于长年累月的工作, ,忘掉了昔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承诺……
①淡漠了亲情 ②虚度了年华 ③淡忘了友情 ④冷落了四季
A.①③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答案】A
【详解】
本题主要考察学生联系上下文语境理解语段内容的能力。比如,第1个横线处的下文语境是“失去了许多与家人共享天伦的快乐”,因此应选择“淡漠了亲情”。其余各项以此类推。答案应选择A.
4.在下面的人物图片中,不是鲁迅先生的老师的一项是( )
A.镜寿吾先生 B.章太炎先生 C.藤野先生 D.闻一多先生
【答案】D
【详解】
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时代背景的了解。闻一多先生的活动年代主要是抗日战争及签订《双十协定》后,这在上册课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文中有介绍,而鲁迅先生生活的年代,在《藤野先生》中也涉及到了,是在日俄战争期间及以后,鲁迅因此比闻一多大将近20岁。因此,闻一多不是鲁迅的老师。
5.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 )
A.爸爸没有多想就借了3万元给同在工地上打工的工友,可开年复工以后,这位工友就联系不上了,近10多年来一直杳无消息。
B.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C.近年来,家乡的面貌焕然一新: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鹤立鸡群,蔚为壮观。
D.这个物理学家和颜悦色地回答:“我不知道……你可以想到,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
【答案】C
【详解】
C项中“鹤立鸡群”比喻仪表或才能在人群里很突出,这里用来形容建筑不合语境。
6.在下面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
B.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C.突然,客人惊奇地屏住了呼吸,只见面前的小个子那对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
D.着舰指挥员从容地走上甲板指挥平台。“刀尖上的舞蹈”就要开始了,现场所有的人都捏着一把汗。
【答案】A
【详解】
A项中的“像”是形状的相似,不是比喻。注意:A项也不是拟人。
7.下面句子的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主要表现了地主富人家的为富不仁和作者对他们奢华生活的蔑视。)
B.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
(比喻、夸张:形象地写出了托尔斯泰的文章语言犀利,具有很强的剖析能力。)
C.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 ,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
(这些爱国青年指热爱日本的青年学生,他们认为托尔斯泰的信其语言没有对皇帝的应有礼貌。)
D.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不含”指不包括九江在内,消息准确地反映当时九江尚未攻占的实际情况,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答案】D
【详解】
在A项中,母亲能够把低劣的食材做成“美食”,主要表现的是母亲的聪明能干和作者对母亲的敬佩之情。在B项中,表现的对象是托尔斯泰的目光犀利而不是他文章的语言。 C项中的“爱国青年”指当时日本一些受军国主义思想影响而妄自尊大、盲目忠君、思想狭隘的青年,将他们称为“爱国青年”,具有讽刺意味。D项没有错误,故答案选D。
8.下面各项中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骤雨 触目 筋疲力尽 东挪西借
B.领域 炽热 小心意意 不缀劳作
C.躁热 猝至 和颜悦色 任劳任怨
D.祖藉 劳碌 嘎嘎地响 广茂无垠
【答案】A
【详解】
B项中,“小心意意”的“意”应写作“翼”;“不缀劳作”的“缀”应写作“辍”。C项中,“躁热”的“躁”应写作“燥”。在D项中,“祖藉”的“藉”应写作“籍”;注意,“藉”与草有关,指垫在下面的东西;如“狼藉”,而“籍”与“竹”有关,其本义指名册、户册;如“户籍、学籍”等,后来引伸为指装订成册的文字或图画,与现在的“书”同义,如“史籍”“古籍”等。“广茂无垠”的“茂”应写作“袤”,在古代,东西长度为“广”,南北长度为“袤”,“广袤无垠”指广阔无边; A项没有错别字,故答案选A.
9.以下获奖感言的表述不得体的一项是( )
A.我要衷心感谢在场的每一个人,是你们的肯定让我一步步成长到现在这个位置。
B.这次获奖,有喜悦,更有感动,因为我深知,这份荣誉更应该属于我身后的整个团队。
C.我再次深深地体会到,机会真的只青睐有准备的头脑,胜利永远属于强大的人。
D.在今后的舞台上,我会继续用实际行动回报每一位关注我、喜欢我、帮助我的人。
【答案】C
【详解】
在C项中,语言中有一种自夸,不谦逊,因此语言不够得体。
10.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其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建设书香型校园,鼓励学生们阅读经典的书籍。
②一所学校可能简陋贫乏,但只要有能为我们敞开世界之窗的书,那么,就足以称得上是学校。
③真正的教育一定是有利于启迪学生智慧的教育,阅读则可以启迪智慧。
④阅读经典的书籍,不仅可以使他们获得知识、扩展视野,更能让他们的心灵得到启迪。
⑤有了书,我们可以同智者交谈,与伟人对话,汲取智慧,受益终身。
A.①②⑤④③ B.③⑤④①② C.③①④②⑤ D.①⑤④③②
【答案】C
【详解】
本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句子的衔接与连贯。应注意句子的顺序,抓住中心句。这几个句子的顺序是逻辑顺序。③句是首括句,强调的是“阅读”,应排在第一;①句提出阅读的途径,语意承接第③句,应排在第二;④句承接第①句中的“经典的书籍”,指出阅读经典书籍的意义或作用;第②承接第④句的“获得知识、扩展视野”,应排在④句之后,第⑤句承接第④句中的书,应排在第④句之后。故答案选C。
二、字词书写
1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绯红(_____) 不逊(_____) 诘责(_____) 发髻(_____)
扒手(_____) 订正(_____) 畸形(_____) 瞥见(_____)
解剖(_____) 深恶痛疾(_____) 杳无消息(_____)
【答案】fēi         xùn  jié jì pá dìng jī piē pōu wù  yǎo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本题需要注意的读音是:剖pōu。
三、语言表达
12. 选择适当的词语填入括号中。
(1)母亲这样整日地(______)着。(A.劳累 B.劳碌)
(2)母亲就靠那三十亩地独力(______)一家人生活。(A.支持 B.支撑)
(3)母亲(______)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A.管束 B.管教)
(4)母亲(______)(A.沉重 B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______)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A.时代 B.时期)
【答案】B A A B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在语境中选择合适词语的能力。解题时要注意区分近义词的不同意思。(1)劳累:着重于“累”,疲劳,泛指劳动、工作或旅行等的劳累,常用于口语中。劳碌:着重于“碌”,忙碌,干得又多又累,常用于书面语与口语中。(2)支持包含支撑,但是支持还有 “应付、供应、支援”的意思,支持的可以是精神上的(工作、选择),而支撑的一般是实际物体。可以说:我支持你的工作。但不能说:我支撑你的工作。(3)“管束”是遏制自由行动或言论,“管教”是赏罚严明的教育。(4)沉痛:某人某事令大家刻骨铭记,却因已不在的惋惜和遗憾,发自的一种痛心,常用作悼词。沉重:某事不能如意完成做到,或者完成某事需要很多心力。表达自己内心的一种无奈的心情或是表示负责任。时期: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一段具有一定特征的、较长的时间。时代: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或时期。根据词意选择词语即可。
四、综合性学习
13.综合性学习。
“信”,即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观察下面的连环图片《会计师应聘》,完成八年级宏志班开展的以“反思诚信”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材料)
连环图片《会计师应聘》
(1)“信”的造字方法是__________,“信”字的本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其
(2)对连环图片《会计师应聘》的寓意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不能让讲诚信的人吃亏。 B.人应该有发散思维的能力。
C.没有诚信的环境,诚信难以为继。 D.讽刺拍马屁和不诚实的不良行为。
(3)从下面图片中找出与材料图片寓意最为相近的一幅图片并简要指出图片的含义。
甲:颁发诚信证书 乙:拒绝欺诈 丙:是真的吗? 丁:肯定能评“三好”生
选择图______,寓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会意; 人说话算数(言语真实)。 (2)C (3)图丙: 顾客用放大镜查看购买物品是否是假冒产品,摊主对着阳光检查顾客给的人民币是否是真钱。这幅漫画讽刺了人与人之间缺少信任(诚信)的社会环境(现象)。
【详解】
(1)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学生对词语含义的理解和对造字方法的掌握。
(2)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图片寓意的理解,应注意图片的表明意思和深层含义,深层含义才是连环图片的寓意,同时,还应该结合社会现实来进行分析、揣摩、理解。连环图片的寓意是讽刺在不需要诚信的环境中,人们没有办法讲诚信。
(3)本题四幅图片中,图甲将诚信与成绩等同;图乙是拒绝不诚信的行为,是一种维护诚信的行为;C图顾客和摊主的行为是对诚信环境的反思,与材料中图片的寓意相近;D图揭示的是在竞争中违背法律的不诚信行为。故回答时应该选择图丙并指出其含义。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题目。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
竺可桢
①我国古代相传有两句诗说道:“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但现在看来,石头和花卉虽没有声音和语言,却有它们自己的一套结构组织来表达它们的本质。自然科学家的任务就在于了解这种本质,使石头和花卉能说出宇宙的秘密。正如贾思勰在《齐民要术》里所指出的那样,杏花开了,好像它传语农民赶快耕土;桃花开了,好像它暗示农民赶快种谷子。春末夏初布谷鸟来了,农民知道它讲的是什么话:“阿公阿婆,割麦插禾。”从这一角度看来,花香鸟语都是大自然的语言,重要的是我们要能体会这种暗示,明白这种传语,从而理解大自然,改造大自然。
②明末的学者黄宗羲说:“诗人萃天地之清气,以月、露、风、云、花、鸟为其性情,其景与意不可分也。月、露、风、云、花、鸟之在天地间,俄顷灭没,而诗人能结之不散。常人未尝不有月、露、风、云、花、鸟之咏,非其性情,极雕绘而不能亲也。”换言之,月、露、风、云、花、鸟乃是大自然的一种语言,从这种语言可以了解到大自然的本质,即自然规律。而大诗人能掌握这类语言的含意,所以能编为诗歌而传之后世。
③唐白居易十五岁时,曾经写过一首咏芳草的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诗人顾况看到这首诗,大为赏识。一经顾况的吹嘘,这首诗便被传诵开来。这四句古诗指出了物候学上两个重要规律:第一是芳草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第二是这循环是随气候转移的,春风一到,芳草就苏醒了。
④在温带的人们,经过一个寒冬以后,就希望春天的到来。但是,春天来临的指标是什么呢?这从许多唐、宋人的诗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李白诗:“东风已绿瀛州草,紫殿红楼觉春好。”王安石晚年住在江宁,有句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据宋洪迈《荣斋续笔》中指出:王荆公写这首诗时,原作“春风又到江南岸”,经推敲后,认为“到”字不合意,改了几次才下了“绿”字。李白、王安石他们在诗中统用“绿”字来象征春天的到来,到如今,在物候学上,花木抽青也还是春天重要指标之一。王安石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能说明物候是有区域性的。若把这首诗哼成“春风又绿河南岸”,就很不恰当了。因为在大河以南开封、洛阳一带,春风带来的象征,黄沙比绿叶更有代表性。
⑤唐宋诗人对于候鸟,也给以极大注意。他们初春留心的是燕子,暮春、初夏注意的在西南是杜鹃,在华北、华东是布谷。如杜甫晚年入川,对于杜鹃鸟的分布,在《杜鹃》诗中说得很清楚:“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杜鹃暮春至,哀哀叫其间……”
⑥南宋诗人陆游,在七十六岁时作《初冬》诗:“平生诗句领流光,绝爱初冬万瓦霜。枫叶欲残看愈好,梅花未动意先香……”这证明陆游是留心物候的。他不但留心物候,还用以预告农时,如《鸟啼》诗可以说明这一点:“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三月闻黄鹂,幼妇悯蚕饥;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五月鸣鸦舅,苗稚忧草茂……”陆游可称为能懂得大自然语言的诗人。
⑦我们从唐宋诗人所吟咏的物候,也可以看出物候是因地而异、因时而异的。换言之,物候在我国南方与北方不同,东部与西部不同,山地与平原不同,而且古代与今日不同。为了了解我国南北、东西、高下不同,古今时间不同而有物候的差异,必须与世界其他地区同时讨论,方能收相得益彰之效。
(选文有删改)
14.作者从唐宋大诗人的诗中发现了物候变化的哪些规律?
15.下面两句说法矛盾吗?为什么?
①石头和花卉虽没有声音和语言,却有一套结构组织来表达其内在性质。
②花香鸟语都是大自然的语言,问题在于这种语言是无声的,只有具备科学的头脑才能系统地听懂它。
16.下面的语段应放在第段和段之间,为什么?
物候就是一年中月、露、风、云、花、鸟推移变迁的过程。对于物候的歌咏,唐宋大诗人是有杰出成就的。
17.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指出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物候”现象的一项是( )
A.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B.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
C.鸟语花香,雄鸡晓唱
D.萃天地之清气,极造化之大观
【答案】
14.芳草有一年一度的循环,春风一到芳草就苏醒;绿是春天来临的标志;物候因地而异、因时而异(物候在我国南方与北方不同,东部与西部不同,山地与平原不同,而且古代与今日不同)。(意同即可)
15.不矛盾,说石头和花卉没有语言,是指它们不能通过语言表情达意,不会说话;说花香鸟语都是大自然的语言,是指花香鸟语能暗示并从而告知人们大自然的一些规律。(意合即可)
16.第②③段之间;这样紧承前文黄宗羲说的话,又引出下文唐宋诗人的诗句。(意同即可)
17.D
【详解】
(1)根据文章内容总结,意思表述正确即可。
(2)前者是从使用语言的角度,二者无法表达;后者是从现象反应的信息角度来说,二者并不矛盾。意思理解合理即可。
(3)词语段的作用是承上启下的作用,观察原文,词语段承接第2段,引出下文第3段。
(4)根据“物候”这一概念便知。物候指动植物或非生物受气候和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季节变化现象。D不属于此现象。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021-2022学年上学期八年级语文同步练习:第2单元
一、选择题
1.下面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搅动(jiǎo) 勉强(qiáng) 支撑(zhǎng) 伯爵(jué)
B.妯娌(zhóu) 荧光(yún) 庚子(ɡēnɡ) 粲然(càn)
C.佃农(diàn) 溺死(nì) 迁徙(xǐ) 窒息(zhì)
D.劳碌(lù) 慰勉(wèi) 蛮横(hénɡ) 酸渍(zì)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大型专题片《不忘初心》全面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砥砺奋进。
B.在这次抗洪抢险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冲锋在前,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的安全。
C.我们的邻国印度,近段时间每日确诊人数达到了七八万之多,这引起了广泛的国际社会关注。
D.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向抗战烈士敬献花篮仪式和座谈会,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
3.在横线处依次填入句子后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时间都去哪儿了呢?
在这个忙碌的时代,“忙”逐渐成了一种生活状态。有的人因为忙于生计, ,失去了许多与家人共享天伦的快乐;有的人因为忙于仕途,____ ____,错过了许多与朋友交流思想的时光;有的人因为忙于玩乐,____ ____,错失了许多与他人同台放飞梦想的机会;还有的人因为忙于长年累月的工作, ,忘掉了昔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承诺……
①淡漠了亲情 ②虚度了年华 ③淡忘了友情 ④冷落了四季
A.①③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4.在下面的人物图片中,不是鲁迅先生的老师的一项是( )
A.镜寿吾先生 B.章太炎先生 C.藤野先生 D.闻一多先生
5.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 )
A.爸爸没有多想就借了3万元给同在工地上打工的工友,可开年复工以后,这位工友就联系不上了,近10多年来一直杳无消息。
B.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C.近年来,家乡的面貌焕然一新: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鹤立鸡群,蔚为壮观。
D.这个物理学家和颜悦色地回答:“我不知道……你可以想到,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
6.在下面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
B.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C.突然,客人惊奇地屏住了呼吸,只见面前的小个子那对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
D.着舰指挥员从容地走上甲板指挥平台。“刀尖上的舞蹈”就要开始了,现场所有的人都捏着一把汗。
7.下面句子的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主要表现了地主富人家的为富不仁和作者对他们奢华生活的蔑视。)
B.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
(比喻、夸张:形象地写出了托尔斯泰的文章语言犀利,具有很强的剖析能力。)
C.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 ,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
(这些爱国青年指热爱日本的青年学生,他们认为托尔斯泰的信其语言没有对皇帝的应有礼貌。)
D.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不含”指不包括九江在内,消息准确地反映当时九江尚未攻占的实际情况,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8.下面各项中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骤雨 触目 筋疲力尽 东挪西借
B.领域 炽热 小心意意 不缀劳作
C.躁热 猝至 和颜悦色 任劳任怨
D.祖藉 劳碌 嘎嘎地响 广茂无垠
9.以下获奖感言的表述不得体的一项是( )
A.我要衷心感谢在场的每一个人,是你们的肯定让我一步步成长到现在这个位置。
B.这次获奖,有喜悦,更有感动,因为我深知,这份荣誉更应该属于我身后的整个团队。
C.我再次深深地体会到,机会真的只青睐有准备的头脑,胜利永远属于强大的人。
D.在今后的舞台上,我会继续用实际行动回报每一位关注我、喜欢我、帮助我的人。
10.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其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建设书香型校园,鼓励学生们阅读经典的书籍。
②一所学校可能简陋贫乏,但只要有能为我们敞开世界之窗的书,那么,就足以称得上是学校。
③真正的教育一定是有利于启迪学生智慧的教育,阅读则可以启迪智慧。
④阅读经典的书籍,不仅可以使他们获得知识、扩展视野,更能让他们的心灵得到启迪。
⑤有了书,我们可以同智者交谈,与伟人对话,汲取智慧,受益终身。
A.①②⑤④③ B.③⑤④①② C.③①④②⑤ D.①⑤④③②
二、字词书写
1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绯红(_____) 不逊(_____) 诘责(_____) 发髻(_____)
扒手(_____) 订正(_____) 畸形(_____) 瞥见(_____)
解剖(_____) 深恶痛疾(_____) 杳无消息(_____)
三、语言表达
12. 选择适当的词语填入括号中。
(1)母亲这样整日地(______)着。(A.劳累 B.劳碌)
(2)母亲就靠那三十亩地独力(______)一家人生活。(A.支持 B.支撑)
(3)母亲(______)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A.管束 B.管教)
(4)母亲(______)(A.沉重 B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______)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A.时代 B.时期)
四、综合性学习
13.综合性学习。
“信”,即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观察下面的连环图片《会计师应聘》,完成八年级宏志班开展的以“反思诚信”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材料)
连环图片《会计师应聘》
(1)“信”的造字方法是__________,“信”字的本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其
(2)对连环图片《会计师应聘》的寓意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不能让讲诚信的人吃亏。 B.人应该有发散思维的能力。
C.没有诚信的环境,诚信难以为继。 D.讽刺拍马屁和不诚实的不良行为。
(3)从下面图片中找出与材料图片寓意最为相近的一幅图片并简要指出图片的含义。
甲:颁发诚信证书 乙:拒绝欺诈 丙:是真的吗? 丁:肯定能评“三好”生
选择图______,寓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题目。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
竺可桢
①我国古代相传有两句诗说道:“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但现在看来,石头和花卉虽没有声音和语言,却有它们自己的一套结构组织来表达它们的本质。自然科学家的任务就在于了解这种本质,使石头和花卉能说出宇宙的秘密。正如贾思勰在《齐民要术》里所指出的那样,杏花开了,好像它传语农民赶快耕土;桃花开了,好像它暗示农民赶快种谷子。春末夏初布谷鸟来了,农民知道它讲的是什么话:“阿公阿婆,割麦插禾。”从这一角度看来,花香鸟语都是大自然的语言,重要的是我们要能体会这种暗示,明白这种传语,从而理解大自然,改造大自然。
②明末的学者黄宗羲说:“诗人萃天地之清气,以月、露、风、云、花、鸟为其性情,其景与意不可分也。月、露、风、云、花、鸟之在天地间,俄顷灭没,而诗人能结之不散。常人未尝不有月、露、风、云、花、鸟之咏,非其性情,极雕绘而不能亲也。”换言之,月、露、风、云、花、鸟乃是大自然的一种语言,从这种语言可以了解到大自然的本质,即自然规律。而大诗人能掌握这类语言的含意,所以能编为诗歌而传之后世。
③唐白居易十五岁时,曾经写过一首咏芳草的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诗人顾况看到这首诗,大为赏识。一经顾况的吹嘘,这首诗便被传诵开来。这四句古诗指出了物候学上两个重要规律:第一是芳草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第二是这循环是随气候转移的,春风一到,芳草就苏醒了。
④在温带的人们,经过一个寒冬以后,就希望春天的到来。但是,春天来临的指标是什么呢?这从许多唐、宋人的诗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李白诗:“东风已绿瀛州草,紫殿红楼觉春好。”王安石晚年住在江宁,有句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据宋洪迈《荣斋续笔》中指出:王荆公写这首诗时,原作“春风又到江南岸”,经推敲后,认为“到”字不合意,改了几次才下了“绿”字。李白、王安石他们在诗中统用“绿”字来象征春天的到来,到如今,在物候学上,花木抽青也还是春天重要指标之一。王安石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能说明物候是有区域性的。若把这首诗哼成“春风又绿河南岸”,就很不恰当了。因为在大河以南开封、洛阳一带,春风带来的象征,黄沙比绿叶更有代表性。
⑤唐宋诗人对于候鸟,也给以极大注意。他们初春留心的是燕子,暮春、初夏注意的在西南是杜鹃,在华北、华东是布谷。如杜甫晚年入川,对于杜鹃鸟的分布,在《杜鹃》诗中说得很清楚:“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杜鹃暮春至,哀哀叫其间……”
⑥南宋诗人陆游,在七十六岁时作《初冬》诗:“平生诗句领流光,绝爱初冬万瓦霜。枫叶欲残看愈好,梅花未动意先香……”这证明陆游是留心物候的。他不但留心物候,还用以预告农时,如《鸟啼》诗可以说明这一点:“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三月闻黄鹂,幼妇悯蚕饥;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五月鸣鸦舅,苗稚忧草茂……”陆游可称为能懂得大自然语言的诗人。
⑦我们从唐宋诗人所吟咏的物候,也可以看出物候是因地而异、因时而异的。换言之,物候在我国南方与北方不同,东部与西部不同,山地与平原不同,而且古代与今日不同。为了了解我国南北、东西、高下不同,古今时间不同而有物候的差异,必须与世界其他地区同时讨论,方能收相得益彰之效。
(选文有删改)
14.作者从唐宋大诗人的诗中发现了物候变化的哪些规律?
15.下面两句说法矛盾吗?为什么?
①石头和花卉虽没有声音和语言,却有一套结构组织来表达其内在性质。
②花香鸟语都是大自然的语言,问题在于这种语言是无声的,只有具备科学的头脑才能系统地听懂它。
16.下面的语段应放在第段和段之间,为什么?
物候就是一年中月、露、风、云、花、鸟推移变迁的过程。对于物候的歌咏,唐宋大诗人是有杰出成就的。
17.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指出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物候”现象的一项是( )
A.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B.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
C.鸟语花香,雄鸡晓唱
D.萃天地之清气,极造化之大观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