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上学期八年级语文第3单元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上学期八年级语文第3单元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19 09:47:01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上学期八年级语文同步练习:第3单元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名著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中,阿长和衍太太对鲁迅都很关心,尤其是衍太太给他买书、让他背书等往事,鲁迅一想起就感到很温暖。
B.《红星照耀中国》中贺龙和彭德怀都很有军事天才,打仗很英勇,他们参加哥老会,后来带领哥老会的兄弟一起参加红军。
C.《儒林外史》中,王冕出生贫寒,在放牛之际靠自学画得一手好荷花。当地许多名流想结交他,但他性情孤傲,蔑视权贵。
D.《水浒》中的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他武艺高超,最能表现他性格的是倒拔垂杨柳、拳打镇关西、火烧草料场等情节。
2.经典文学名著往往情节生动,形象鲜明。下面对名著语段的出处及语段中的“他”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有一天, 红二师进行演习, 我正同他在一起,要爬一座很陡峭的小山。“冲到顶上去!”。他像兔子一般蹿了出去,在我们之前到达山顶。又有一次,我们在骑马的时候,他又这样叫了一声,提出挑战。从这点和其他方面可以看出他精力过人。
A.《红星照耀中国》 朱德
B.《傅雷家书》 彭德怀
C.《红星照耀中国》 彭德怀
D.《傅雷家书》 朱德
3.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A.首联写诗人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关慰问将士。“属国”是诗人自称,“居延”泛指辽远的边塞地区,说明关塞迢迢,山高路远,烘托了诗人孤寂的心境。
B.“归雁”说明大雁向北飞,暗示诗人出使的季节是秋季,诗人以“征蓬”“归雁”自比,直抒飘零之感和思归之情,表达了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
C.颈联以传神的笔墨描写了大漠、烽烟、长河、落日等塞外奇特壮丽的景象,笔力苍劲,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被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D.诗人长途跋涉,终于到达萧关,骑兵来报,言说都护已到了燕然前线,从侧面表现了战事的频繁,赞扬了边塞将士的爱国热情,也表现了诗人的达观。
4.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斯诺在安塞遇到了一位会说英语的青年军官,这位军官是( )
A.毛泽东 B.彭德怀 C.周恩来 D.贺龙
5.根据下面有关《红星照耀中国》内容或提示,回答后面的问题。
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 ( )
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扩大了革命影响。
B.太平天国北伐、东征,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C.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
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革命根据地。
6.下面对《赠从弟(其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赠从弟(其二)
刘祯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A.一二句运用对比手法写出“山上松”的形象:挺拔高山之上,笑迎“瑟瑟”寒风,傲骨铮铮,不畏严寒。
B.三四句运用衬托手法,用“风声”之“盛”衬托“松枝”之“劲”,对挺拔的松柏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C.五六句写正当冰霜带来悲惨凄凉时,松柏仍然挺拔壮美,再次用衬托手法突出了松柏的傲霜凌雪的品质。
D.七八句诗人用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既表明了自己坚贞不屈的志向,又表达了对堂弟遭遇苦难的同情。
7.对下面这首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唐代)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A.首联从大处落笔,勾勒出了西湖晚春的轮廓。
B.颔联描写莺燕,给人们带来了生机勃勃的感觉。
C.唐时人们有骑马游春的习俗,这在颈联中也有所体现。
D.尾联表达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湖光山色中的喜悦心情。
8.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斯诺的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当时为了方便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曾易名为《西行漫记》。
B.《昆虫记》是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所著的长篇科普文学作品,共十卷。该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哲理的文学巨著。
C.在法布尔的笔下,蝉在地下“潜伏”大约四年,在阳光下歌唱五个多星期:蟋蟀善于建造巢穴,管理家务。每一个奥秘的揭开都充满着曲折和反复。
D.《昆虫记》之所以引人入胜,与作者的独特研究方法有关。他把昆虫装在木盒里,浸在酒精里,睁大眼睛观察触角、上颚等,努力思考这些器官的功能。
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对这首讨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登黄鹤楼时的所见所感,抒发游子怀乡之情。
B.这首诗融浪漫气质与现实思考于一体,境界宏丽,意象内涵丰富。
C.颈联实写眼前景色,树木葱翠,芳草如茵。对仗工整,音韵清朗。
D.尾联诗人凝眸远望,烟波浩淼,愁绪满怀。写景收束,极为含蓄。
10.下列内容不是《红星照耀中国》重点讲述的一项是( )
A.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
B.陕北独特的自然风光
C.介绍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和红军的军事策略
D.作者的采访经历和感受
二、填空题
11.请写出《红星照耀中国》这部名著中你最喜欢(敬佩)的红军,并简要说说这个人物带给你的启示、感受。
最喜欢(敬佩)的红军:
这个人物带给你的启示、感受:
三、综合性学习
12.(汉川一模)综合性学习。材料一:《中国诗词大会》徽标(右)
材料二:《中国诗词大会》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主旨,通过演播室比赛的形式,重温经典诗词。节目中所有诗词题目几乎全部出自中小学课本,涵盖豪放、婉约、田园、边塞、咏物、咏怀、咏史等各个类别,聚焦忠孝、仁义、爱国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
材料三:《中国诗词大会》一方面运用舞蹈、动画、音乐等视听技术手段,对演播室进行360度意境营造,让诗词在演播室中“活”起来;另一方面精心设计嘉宾解读环节,让“冷”知识在“热”背景中复活。
(1)结合材料,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活”: (_______________)
“热”: (_______________)
(2)马腾同学想编辑一个诗集《金戈铁马——唐代经典边塞诗赏析》作为初中生活的特别纪念,请你从下列作品中推荐合适的篇目(_______________)(至少四首,填写序号即可)
A.崔颢《黄鹤楼》 B.岑参《逢入京使》
C.杜牧《泊秦淮》 D.王翰《凉州词》
E. 杜甫《石壕吏》 F. 王维《使至塞上》
G.王昌龄《出塞》 H. 李贺《雁门太守行》
I. 杨炯《从军行》 J.夏完淳《别云间》
(3)《中国诗词大会》播出以后,网友对其徽标赞声一片。请你说说徽标设计的妙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材料一)
3G、4G还是5G,这其中的“G”代表Generation(代)的意思。5G指的是第5代移动通信网络,它是目前4G网络下一代的升级版,与之前的四代移动网络相比较而言,5G网络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表现出更加强大的功能,并且理论上其传输速度每秒钟能够达到数十GB,这种速度是4G移动网络的几百倍。对于5G网络而言,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表现出更加明显的优势及更加强大的功能。
(选编自《人民日报》百度百科)
(材料二)
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世界的影响鲜明地显现出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现实世界融合的面貌也被逐渐勾勒出来。有人预计,到2025年,5G网络将覆盖40%的全球人口,中国将成为最大的市场。5G到底将带来怎样的变化?
在华为荣耀总裁看来,5G的高速度、低时延让创新充满想象力。他说:“3G时代手机多半用来看图片看网页,4G时代人们开始看视频,5G时代用来干什么?看高清,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速度的量变会引起质变。想象一下,随时随地百兆千兆的连接,一切计算都可以放在云端。我一直看好虚拟现实在5G时代的发展,未来人们可能会体验难以想象的场景,甚至可以真实到欺骗自己的感觉,比如回到过去、走到未来、星际旅游,这些需要大量数据交互的场景都可能实现。”
5G能够连接大量物联网设备。从固定的用户终端,一直到时速500千米的超高速列车,5G保证未来用户的数据连接不会掉线,从而建立一个更智能、更连接的世界。2018年4月3日,全国首例5G远程心脏微创手术由广州教授团队“隔空”指导,高州医院医生主刀实施。相距400千米,手术画面却几乎没有延迟,身处广州的医学专家仿佛亲临现场。如果信号传递慢,网络反应延迟,指令下达出现迟缓,就难以达到理想效果。5G技术为优质医疗资源共享插上了翅膀,给病患带来福音。
(选自《科学大众》《经济日报》)
(材料三)
5G有着色彩斑斓的未来,商用前夜,其大规模部署最大的难题不在于技术,而在于成本与收益其参与方资产负债表上的数字或将左右5G真实的推进速度。据第三方咨询机构预测,三大运营商年时间里用于5G的投资大约在1.2万亿—1.5万亿元之间,然而无论是准备期铁塔、电源、传输系统的改造,还是后期的运维,都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此外,现在5G的标准、终端乃至整个产业总体仍处于不断更新、不太成熟的阶段,商业模式并不清晰,对运营商而言,5G既带来巨大机遇,也面临巨大挑战。
赛迪顾问通信业高级分析师李朕在调研中发现,不少地方尽管也在积极开展5G测试,但运营商对于短时间内推动大规模组网建设普遍心存疑虑,积极性并不高。
进入5G时代,消费者需要更换能使用5G网络的手机。那么流量会更便宜吗?李朕表示,由于带宽较高,5G手机将会消耗更多的流量,消费者与政府的诉求都会指向大幅度的提速降费,而实际上,在5G的应用初期,其单位流量成本可能还会比4G更高,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选自《5G商用前夜》)
(材料四)
13.请你根据以上的材料完成下面的填空。
①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 ③有巨大的商业潜能,前景广阔 ④投资大,成本与收益暂不明朗。 ⑤___________ ⑥更费流量,百姓支持与否尚存疑问
1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5G与4G相比它在虚拟应用过程中有更明显的优势及更强大的功能。
B.有人预计到2025年,5G网络将覆盖五分之二的全球人口,中国将成为最大的市场。
C.5G时代,消费者需要更换手机,流量消耗也会增多,所以他们并不期待5G时代的到来。
D.尽管5G有无限的未来,但质疑声很多,这将成为其大规模部署的最大的难题。
15.材料四是新闻配图,请你根据图示内容为该图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16.材料二中提道:“未来人们可能会体验难以想象的场景,甚至可以真实到欺骗自己的感觉,比如回到过去、走到未来、星际旅游,这些需要大量数据交互的场景都可能实现。”
现在请让我们走进5G下的《红星照耀中国》和《昆虫记》:
(1)请结合下面的任意一幅图,体验并描述《红星照耀中国》中难以想象的真实场景。(要求:事件、人物、场景等要素,体现红色精神,50字左右)
(2)5G可以展现真实到欺骗自己的昆虫世界,你愿意让哪只昆虫出现在你面前?请描述它,并简单说明你喜欢它的原因。(要求:昆虫名称、形态动作、性格习性,50字左右)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021-2022学年上学期八年级语文同步练习:第3单元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名著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中,阿长和衍太太对鲁迅都很关心,尤其是衍太太给他买书、让他背书等往事,鲁迅一想起就感到很温暖。
B.《红星照耀中国》中贺龙和彭德怀都很有军事天才,打仗很英勇,他们参加哥老会,后来带领哥老会的兄弟一起参加红军。
C.《儒林外史》中,王冕出生贫寒,在放牛之际靠自学画得一手好荷花。当地许多名流想结交他,但他性情孤傲,蔑视权贵。
D.《水浒》中的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他武艺高超,最能表现他性格的是倒拔垂杨柳、拳打镇关西、火烧草料场等情节。
【答案】C
【详解】
A.有误,对衍太太的描述不符,衍太太是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自私自利、爱推卸责任的的典型的市侩形象。从文中她鼓励小孩子吃冰、怂恿鲁迅看黄色小说、唆使鲁迅偷母亲的首饰并散布谣言等可以看出;
B.有误,彭德怀没有参加哥老会;
D.有误,“倒拔垂杨柳”“拳打镇关西”两个情节和林冲无关,而是和鲁智深相关的;
故选C。
2.经典文学名著往往情节生动,形象鲜明。下面对名著语段的出处及语段中的“他”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有一天, 红二师进行演习, 我正同他在一起,要爬一座很陡峭的小山。“冲到顶上去!”。他像兔子一般蹿了出去,在我们之前到达山顶。又有一次,我们在骑马的时候,他又这样叫了一声,提出挑战。从这点和其他方面可以看出他精力过人。
A.《红星照耀中国》 朱德
B.《傅雷家书》 彭德怀
C.《红星照耀中国》 彭德怀
D.《傅雷家书》 朱德
【答案】C
【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的基本知识。根据“冲到顶上去!”“精力过人”分析,喊这句话的人是彭德怀。在《红星照耀中国》中,还写到彭德怀乐观、豁达、机智勇敢、大公无私等精神品质。故选C。
3.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A.首联写诗人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关慰问将士。“属国”是诗人自称,“居延”泛指辽远的边塞地区,说明关塞迢迢,山高路远,烘托了诗人孤寂的心境。
B.“归雁”说明大雁向北飞,暗示诗人出使的季节是秋季,诗人以“征蓬”“归雁”自比,直抒飘零之感和思归之情,表达了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
C.颈联以传神的笔墨描写了大漠、烽烟、长河、落日等塞外奇特壮丽的景象,笔力苍劲,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被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D.诗人长途跋涉,终于到达萧关,骑兵来报,言说都护已到了燕然前线,从侧面表现了战事的频繁,赞扬了边塞将士的爱国热情,也表现了诗人的达观。
【答案】B
【详解】
B.大雁在春天往北回飞,故称“归雁”。“归雁入胡天”意思是像归雁一样飞入北方的天空。所以诗人出使的季节是春季。故选B。
4.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斯诺在安塞遇到了一位会说英语的青年军官,这位军官是( )
A.毛泽东 B.彭德怀 C.周恩来 D.贺龙
【答案】C
【详解】
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踏进了中国红色区域的大门。他在苏区徒步行走了一天半,终于到达了安塞县的百家坪。当他正与安塞赤卫队队长交谈时,突然走来了一位军官,用温和文雅的口气向他打招呼,而且用的是英语。斯诺马上就知道了,站在他面前的就是周恩来,那个“鼎鼎大名”的红军指挥员。故选C。
5.根据下面有关《红星照耀中国》内容或提示,回答后面的问题。
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 ( )
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扩大了革命影响。
B.太平天国北伐、东征,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C.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
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革命根据地。
【答案】C
【详解】
C.《红星照耀中国》作者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斯诺探求了中国革命发生的背景、发展的原因。他判断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和具体行动,使穷人和受压迫者对国家、社会和个人有了新的理念,有了必须行动起来的新的信念。由于有了这一种思想武装,使得一批青年,能够对国民党的统治进行群众性的斗争长达十年之久。他对长征表达了钦佩之情,断言长征实际上是一场战略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是现代史上的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因此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故选C。
6.下面对《赠从弟(其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赠从弟(其二)
刘祯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A.一二句运用对比手法写出“山上松”的形象:挺拔高山之上,笑迎“瑟瑟”寒风,傲骨铮铮,不畏严寒。
B.三四句运用衬托手法,用“风声”之“盛”衬托“松枝”之“劲”,对挺拔的松柏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C.五六句写正当冰霜带来悲惨凄凉时,松柏仍然挺拔壮美,再次用衬托手法突出了松柏的傲霜凌雪的品质。
D.七八句诗人用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既表明了自己坚贞不屈的志向,又表达了对堂弟遭遇苦难的同情。
【答案】D
【详解】
D.“堂弟遭遇苦难”于诗无据。本诗借松自喻,同时劝勉堂弟要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故选D。
7.对下面这首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唐代)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A.首联从大处落笔,勾勒出了西湖晚春的轮廓。
B.颔联描写莺燕,给人们带来了生机勃勃的感觉。
C.唐时人们有骑马游春的习俗,这在颈联中也有所体现。
D.尾联表达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湖光山色中的喜悦心情。
【答案】A
【详解】
A.“晚春”表述错误,应该是“早春”。
故选A。
8.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斯诺的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当时为了方便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曾易名为《西行漫记》。
B.《昆虫记》是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所著的长篇科普文学作品,共十卷。该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哲理的文学巨著。
C.在法布尔的笔下,蝉在地下“潜伏”大约四年,在阳光下歌唱五个多星期:蟋蟀善于建造巢穴,管理家务。每一个奥秘的揭开都充满着曲折和反复。
D.《昆虫记》之所以引人入胜,与作者的独特研究方法有关。他把昆虫装在木盒里,浸在酒精里,睁大眼睛观察触角、上颚等,努力思考这些器官的功能。
【答案】D
【详解】
D.当时一般昆虫学家的研究是把昆虫装在木盒里,浸在酒精——睁大眼睛观察昆虫的触角、上颚、翅膀、足等,极少去思考这些器官的功能,不重视研究昆虫的本能。而《昆虫记》作者法布尔是以野外观察法研究自然界中的生灵,这是他独特的研究方法。
故选D。
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对这首讨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登黄鹤楼时的所见所感,抒发游子怀乡之情。
B.这首诗融浪漫气质与现实思考于一体,境界宏丽,意象内涵丰富。
C.颈联实写眼前景色,树木葱翠,芳草如茵。对仗工整,音韵清朗。
D.尾联诗人凝眸远望,烟波浩淼,愁绪满怀。写景收束,极为含蓄。
【答案】D
【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揣摩选项正误。ABC正确;D有误, 这首诗首联、颔联写黄鹤楼的悠久历史和神异色彩, 颈联写登楼所见的明丽景色,尾联写傍晚时分朦胧凄迷的江面景色。“写景收束,极为含蓄”赏析有误。应是实写楼中所见所感,写从楼上眺望汉阳城、鹦鹉洲的芳草绿树并由此而引起的乡愁。故选:D
10.下列内容不是《红星照耀中国》重点讲述的一项是( )
A.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
B.陕北独特的自然风光
C.介绍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和红军的军事策略
D.作者的采访经历和感受
【答案】B
【详解】
B. 《红星照耀中国》记述了埃德加·斯诺于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后的所见、所闻、所感,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此外,斯诺还深入红军战士和根据地老百姓之中,对共产党的基本政策、军事策略,红军战士的生活,以及陕北根据地的社会制度、货币政策、工业和教育等情况做了广泛的调查,选项中“陕北独特的自然风光”在文中并未做重点讲述;
故选B。
二、填空题
11.请写出《红星照耀中国》这部名著中你最喜欢(敬佩)的红军,并简要说说这个人物带给你的启示、感受。
最喜欢(敬佩)的红军:
这个人物带给你的启示、感受:
【答案】例:周恩来 在他身上我学到了无私奉献、永不言败、不屈不挠的精神。
【详解】
本题考查对名著《红星照耀中国》中人物的及特点的把握。《红星照耀中国》记述了埃德加·斯诺于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即后来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后的所见、所闻、所感,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在陕北,斯诺采访了众多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如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林伯渠、邓发、徐海东等。斯诺描述他们的言谈举止,追溯他们的家庭环境和青少年时代,试图从其出身和成长经历中,找寻他们成为共产党人的原因。
示例:毛泽东;在反围剿最艰难的时刻,他带领红军虎口脱险,爬雪山过草地,最终带领工农红军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他不但是军事家,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这是我最敬佩的地方。
三、综合性学习
12.(汉川一模)综合性学习。材料一:《中国诗词大会》徽标(右)
材料二:《中国诗词大会》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主旨,通过演播室比赛的形式,重温经典诗词。节目中所有诗词题目几乎全部出自中小学课本,涵盖豪放、婉约、田园、边塞、咏物、咏怀、咏史等各个类别,聚焦忠孝、仁义、爱国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
材料三:《中国诗词大会》一方面运用舞蹈、动画、音乐等视听技术手段,对演播室进行360度意境营造,让诗词在演播室中“活”起来;另一方面精心设计嘉宾解读环节,让“冷”知识在“热”背景中复活。
(1)结合材料,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活”: (_______________)
“热”: (_______________)
(2)马腾同学想编辑一个诗集《金戈铁马——唐代经典边塞诗赏析》作为初中生活的特别纪念,请你从下列作品中推荐合适的篇目(_______________)(至少四首,填写序号即可)
A.崔颢《黄鹤楼》 B.岑参《逢入京使》
C.杜牧《泊秦淮》 D.王翰《凉州词》
E. 杜甫《石壕吏》 F. 王维《使至塞上》
G.王昌龄《出塞》 H. 李贺《雁门太守行》
I. 杨炯《从军行》 J.夏完淳《别云间》
(3)《中国诗词大会》播出以后,网友对其徽标赞声一片。请你说说徽标设计的妙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生动,指传统诗词在声光电的背景中变得生动起来。 指多元的呈现方式。 B、D、F、G、H、I 示例:图标的上半部分为极具中国元素的弯月和彩云,下半部分为极具书法特点的“中国诗词大会”六个字。其中,“中”字作了变形处理,让我们似乎看见飘逸的诗仙李白在对月饮酒或伟大的词人苏轼在望月思亲,给人一种浓郁的诗意感。
【解析】
(1)要求结合材料解读汉字,结合材料二《中国诗词大会》一方面运用舞蹈、动画、音乐等视听技术手段,对演播室进行360度意境营造,让诗词在演播室中“活”起来,这里的“活”是指借助声光电的背景变得生动起来。(2)“热”是热度,古诗词是古老文化的积淀,《中国诗词大会》使古诗词又焕发了生机。(3)徽标不是一般的图标,往往高度凝练,蕴含着丰富的寓意。做此题时,需要细致观察,读懂标志的整体构思,然后用说明性的语言和按照一定的说明顺序对构成要素、含义和造型特点进行介绍即可。
点睛:图文转换试题。解答此题首先要弄清题目要求,其次是要结合要求审懂图意,最后是用通顺的语句表达出图意。
四、现代文阅读
(材料一)
3G、4G还是5G,这其中的“G”代表Generation(代)的意思。5G指的是第5代移动通信网络,它是目前4G网络下一代的升级版,与之前的四代移动网络相比较而言,5G网络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表现出更加强大的功能,并且理论上其传输速度每秒钟能够达到数十GB,这种速度是4G移动网络的几百倍。对于5G网络而言,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表现出更加明显的优势及更加强大的功能。
(选编自《人民日报》百度百科)
(材料二)
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世界的影响鲜明地显现出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现实世界融合的面貌也被逐渐勾勒出来。有人预计,到2025年,5G网络将覆盖40%的全球人口,中国将成为最大的市场。5G到底将带来怎样的变化?
在华为荣耀总裁看来,5G的高速度、低时延让创新充满想象力。他说:“3G时代手机多半用来看图片看网页,4G时代人们开始看视频,5G时代用来干什么?看高清,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速度的量变会引起质变。想象一下,随时随地百兆千兆的连接,一切计算都可以放在云端。我一直看好虚拟现实在5G时代的发展,未来人们可能会体验难以想象的场景,甚至可以真实到欺骗自己的感觉,比如回到过去、走到未来、星际旅游,这些需要大量数据交互的场景都可能实现。”
5G能够连接大量物联网设备。从固定的用户终端,一直到时速500千米的超高速列车,5G保证未来用户的数据连接不会掉线,从而建立一个更智能、更连接的世界。2018年4月3日,全国首例5G远程心脏微创手术由广州教授团队“隔空”指导,高州医院医生主刀实施。相距400千米,手术画面却几乎没有延迟,身处广州的医学专家仿佛亲临现场。如果信号传递慢,网络反应延迟,指令下达出现迟缓,就难以达到理想效果。5G技术为优质医疗资源共享插上了翅膀,给病患带来福音。
(选自《科学大众》《经济日报》)
(材料三)
5G有着色彩斑斓的未来,商用前夜,其大规模部署最大的难题不在于技术,而在于成本与收益其参与方资产负债表上的数字或将左右5G真实的推进速度。据第三方咨询机构预测,三大运营商年时间里用于5G的投资大约在1.2万亿—1.5万亿元之间,然而无论是准备期铁塔、电源、传输系统的改造,还是后期的运维,都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此外,现在5G的标准、终端乃至整个产业总体仍处于不断更新、不太成熟的阶段,商业模式并不清晰,对运营商而言,5G既带来巨大机遇,也面临巨大挑战。
赛迪顾问通信业高级分析师李朕在调研中发现,不少地方尽管也在积极开展5G测试,但运营商对于短时间内推动大规模组网建设普遍心存疑虑,积极性并不高。
进入5G时代,消费者需要更换能使用5G网络的手机。那么流量会更便宜吗?李朕表示,由于带宽较高,5G手机将会消耗更多的流量,消费者与政府的诉求都会指向大幅度的提速降费,而实际上,在5G的应用初期,其单位流量成本可能还会比4G更高,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选自《5G商用前夜》)
(材料四)
13.请你根据以上的材料完成下面的填空。
①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 ③有巨大的商业潜能,前景广阔 ④投资大,成本与收益暂不明朗。 ⑤___________ ⑥更费流量,百姓支持与否尚存疑问
1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5G与4G相比它在虚拟应用过程中有更明显的优势及更强大的功能。
B.有人预计到2025年,5G网络将覆盖五分之二的全球人口,中国将成为最大的市场。
C.5G时代,消费者需要更换手机,流量消耗也会增多,所以他们并不期待5G时代的到来。
D.尽管5G有无限的未来,但质疑声很多,这将成为其大规模部署的最大的难题。
15.材料四是新闻配图,请你根据图示内容为该图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16.材料二中提道:“未来人们可能会体验难以想象的场景,甚至可以真实到欺骗自己的感觉,比如回到过去、走到未来、星际旅游,这些需要大量数据交互的场景都可能实现。”
现在请让我们走进5G下的《红星照耀中国》和《昆虫记》:
(1)请结合下面的任意一幅图,体验并描述《红星照耀中国》中难以想象的真实场景。(要求:事件、人物、场景等要素,体现红色精神,50字左右)
(2)5G可以展现真实到欺骗自己的昆虫世界,你愿意让哪只昆虫出现在你面前?请描述它,并简单说明你喜欢它的原因。(要求:昆虫名称、形态动作、性格习性,50字左右)
【答案】
13. 高速度,低时延 能够连接大量物联网设备 运营商对于短时间内推动大规模组网建设普遍心存疑虑,积极性不高。
14.B
15.5G技术前景广阔
16.(1)示例:红军战士翻越常年积雪的夹金山(大雪山),风雪刺得红军睁不开眼,可他们没有退路,有的战士在冰上摔倒了,要站起来,却浑身无力,有的就是这样永远倒在雪山的怀抱里。但是,红军战士们依然咬紧牙关,互帮互助,不畏艰难困苦,终于翻越了4000米的大雪山。
(2)示例:螳螂。当一只蝗虫出现,螳螂就立刻动用他的武器,用它那有力的“掌”重重地击打蝗虫,再用那两条锯子用力地把它压紧。接下来这个残暴的魔鬼胜利者便开始咀嚼它的战利品了。螳螂捕猎迅捷而又勇猛,真是一种很有意思的昆虫。
【分析】
13.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材料内容的能力。
由材料二的第二段“5G的高速度、低时延让创新充满想象力”可知,5G有高速度,低时延的特征;由材料二的第三段“5G能够连接大量物联网设备。从固定的用户终端,一直到时速500千米的超高速列车,5G保证未来用户的数据连接不会掉线,从而建立一个更智能、更连接的世界”可知,5G可以连接大量物联网设备,让信号无处不在,不会掉线;由材料三的第二段“不少地方尽管也在积极开展5G测试,但运营商对于短时间内推动大规模组网建设普遍心存疑虑,积极性并不高”可知,运营商对于短时间内推动大规模组网建设普遍心存疑虑,并没有很高的积极性。
14.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A.材料中是说“与之前的四代移动网络相比较而言,5G网络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表现出更加强大的功能”,所以“虚拟应用过程”表述有误;
C.材料中是说“由于带宽较高,5G手机将会消耗更多的流量,消费者与政府的诉求都会指向大幅度的提速降费”,这里是消费者期待“5G提速降费”,并非“不期待5G时代的到来”,所以本项表述有误;
D.由材料三“5G有着色彩斑斓的未来,商用前夜,其大规模部署最大的难题不在于技术,而在于成本与收益其参与方资产负债表上的数字或将左右5G真实的推进速度”可知,5G部署的最大难题是“成本与收益其参与方资产负债表上的数字或将左右5G真实的推进速度”,并非“质疑声很多”,所以本项表述有误;
故选B。
15.
本题考查学生拟写标题的能力。
拟写标题先要分析图片的内容。图片中左边是一部点亮的手机,屏幕上面是醒目的“5G”字样,中间则是文字内容,着重提到“移动流量呈爆发式增长”“统计2020年将实现5G商用”“统计2025年将有4.28亿5G用户”,由这些信息可知,新闻的内容是讲述5G技术的应用和5G前景的广阔,因此可以拟写如下标题:
示例一:5G技术前景广阔;
示例二:5G来了;
示例三:未来的世界,5G做主。
16.
本题考查学生结合图片资料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注意题目的要求再作答。
(1)材料一是以图片还原《红星照耀中国》的历史,从左到右依次为红军翻越大山、红军穿过沼泽泥草地、红军飞度铁索桥。描述如下:
示例一:红军战士们在常年冰雪覆盖、寒彻骨髓的大雪山上穿行,凛冽的风雪刺得红军睁不开眼,可他们没有给自己准备退路,有的战士在冰上跌倒了,想要站起来,却浑身无力,有的就是这样永远倒在雪山的怀抱里。但是,红军战士们依然咬紧牙关,互帮互助,不畏艰难困苦,终于翻越了4000米的大雪山。
示例二:红军来到一望无际的大草地,那是比雪山更可怕的地带,那里到处都是死水潭、沼泽地,坑坑洼洼,人一踏上去就陷了下去,再也没法出来。但红军战士们没有被困难吓倒,大家冒着枪林弹雨勇往直前。
示例三:这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一场战役,中央红军部队在四川省安顺场强度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红4团第2连连长廖大珠等22名突击队员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夺下桥头,终于和左岸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城。
(2)材料二是要求描述一种昆虫,并说说自己喜欢它的原因。
示例一:螳螂。当一只蝗虫出现的时候,螳螂就毫不客气,一点儿也不留情地立刻动用它的武器,用它那有力的“掌”重重地击打那个可怜虫,再用那两条锯子用力地把它压紧。接下来这个残暴的魔鬼胜利者便开始咀嚼它的战利品了。像秋风扫落叶一般对待敌人,是螳螂永不改变的信条。这真是一种很有趣味的昆虫。
示例二:蜣螂。蜣螂是一种善于合作的动物,当一个甲虫的球已经做成,把战利品向后推动时,蜣螂会忽然抛下自己的工作,跑到这个滚动的球边,帮助甲虫。但蜣螂其实是一个强盗,它用狡猾而又强硬的手段,把甲虫的战利品抢走了!我觉得它很有意思,真希望再次看到它。
示例三:蝉。它是夏天的主宰,一位伟大的歌唱家,非常喜欢唱歌。但是,这位歌手的生命很短暂,4年不见天日,到人世间欢唱只有5个星期!我想看到它,它会在树荫下尽情歌唱,绽放出生命的光芒。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