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上学期八年级语文同步练习:第4单元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殉(xùn)职 狭隘(yì) 热忱(chén) 鄙薄(bò)
B.纯粹(cuì) 干涸(hé) 坍(tān)塌 酬(chóu láo)劳
C.灼(zhuò)热 滑稽(jì) 恍惚(hū) 抽噎(yē)
D.附和(hé) 呻(shēn)吟 晕眩(xuàn) 突兀(wù)
【答案】B
【详解】
本题考查对形声字、形近字、多音字字音的考查。
A.狭隘(ài),鄙薄(bó);
C.灼热(zhuó),滑稽(jī);
D.附和(hè);
故选B。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兴味(xìng) 牛犊(dú) 凋谢(diāo)
B.茸毛(ròng) 洗涤(tiáo) 深渊(yuān)
C.卑微(beī) 消逝(shì) 濒临(bīn)
D.星辰(chén) 繁殖(zhí) 遏制(yè)
【答案】A
【详解】
A.正确;
B.有误,“茸毛”中的“茸”应读作“róng”,“洗涤”中的“涤”应读作“dí”;
C.有误,“卑微”中的“卑”应读作“bēi”;
D.有误,“遏制”中的“遏”应读作“è”。
故选:A.
3.下面依序填入括号的字音或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 ),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 )子。黄的是土,未开垦( )的荒地,几百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 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 )的语言的精华
A.驰 zhān kěn 炼 B.弛 zhān gěng 炼
C.驰 tǎn gěng 练 D.弛 tǎn kěn 练
【答案】A
【详解】
本题考查汉字书写和给汉字注音。
奔驰:(车、马等)很快地跑;驰,车马等奔跑,快跑;注意不要把“驰”写成“弛”。
毡(zhān)子:用羊毛等轧成的像厚呢子或粗毯子似的东西。
开垦(kěn):把荒地开辟成可以种植的土地。
锤炼:反复琢磨,使之精炼、纯熟。注意不要把“炼”写成“练”。
故选A。
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永久的生命》和《我为什么而活着》都是哲理散文,字里行间传达着真诚与睿智,让人获得思想的启迪。
B.《永久的生命》选自《严文井选集》,严文井是美国作家。
C.罗素是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曾获得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
D.《我为什么而活着》开篇点题,用凝练的语言概括了作者一生的三大追求,然后分别展开叙述。
【答案】B
【详解】
ACD。正确;
B.错误,严文井是中国作家。
故选:B。
5.下列有关课文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背影》的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现代著名散文家。
B.《背影》是一篇经典的短篇小说,叙写了父亲送我乘车上学的故事。
C.《背影》的语言朴素而不失典雅,多用动作、语言、心理描写手法。
D.《背影》从平凡的事件中,表现出父子之间的深厚亲情,感人肺腑。
【答案】B
【详解】
B.《背影》是一篇经典的叙事散文,叙述的是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故选B。
6.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春寒料俏中,大家簇(cù)拥着他,饶有兴(xīng)味地来到这家电影院。
B.翘(qiáo)首企盼的那一刻终于到来了,但他还是有些胆怯(qiè),甚至有一点窒息。
C.晚上妈妈总忘不了给我擦点驱虫辟(pì)邪的雄黄酒,香味缭绕,伴我悄(qiǎo)然入眠。
D.古老的文明,镌(juàn)刻在残茅断戟上,勇敢与忠诚也记载(zài)在历史的每一页上,熠熠发光。”
【答案】B
【详解】
A.俏——峭,兴:应读“xìng”;
C.辟:应读“bì”;
D.茅——矛,载:应读“zǎi”;
故选B。
7.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完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昆明的雨》作者汪曾祺,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代表作有《受戒》《大淖纪事》等。
B.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小说家、诗人、学者。他的散文《春》《背影》《济南的冬天》深受读者青睐。
C.《三棵树》的作者是苏童,作者通过对童年记忆中火车站名“三棵树”的思考延伸到自己生命中曾经拥有的三棵树,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对人与自然依存关系的眷恋之情。
D.蒙田,法国作家,代表作有《蒙田随笔全集》。
【答案】B
【解析】
B项朱自清不是小说家,《济南的冬天》是老舍的作品”。
8.依次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云南布依族每到三月三左右就有染花米饭的习俗。 。 。
。 。 。 。
①据说在布依族中流传已有近900年的历史
②云南花米饭有五种颜色,即红、黑、黄、白、紫
③传统的原始布依族花米饭均是手工制作,过程复杂,步骤多
④花米饭是一种纯天然的绿色食品,色彩鲜艳,香味浓郁,美味可口,是布依族的特产
⑤从野生植物原材料的采摘、晾晒、清洗、水煮
⑥再到放入糯米浸泡、清洗、蒸煮、出锅阴干、密封储存,一步步都是纯手工完成
A.①⑤③②④⑥ B.②①③⑤⑥④ C.②④①③⑤⑥ D.③⑤⑥①②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排序题主要看以下三点:1、是否同一。话题是否同一,句式是否同一,意思是否同一。2、是否呼应。整体语段是否呼应,局部前后词语的暗示或句子逻辑关系是否呼应。3、是否协调。整体情境是否协调,局部音节是否协调。此题注意①③⑤⑥联系紧密,①染花米饭历史,③交代传统的原始布依族花米饭,⑤⑥布依族花米饭的制作过程。顺序鲜明。因此选C。
9.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报道称,2月28日微信公众号、微博和社交圈论坛等,已有多家网友发起抵制乐天、抵制韩国代购、抵制韩货。
B.近日,据媒体报道,“爱心妈妈”李利娟,21年来陆续收养了104名遗孤,创建了福利院。
C.“慈善法”的正式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国慈善事业已经进入了“开门立法、有法可依”的法制时代。
D.“闲”字的古体字是“门”字里面加个“月”,这样的构想实在巧妙:门里望月,焉能不“闲”?
【答案】C
【解析】
C项法规文件应用书名号而不是引号,应改为《慈善法》。
10.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是一档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自主研发的大型演播室季播节目。
B.某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邀请全国各个年龄段,各个领域的诗词爱好者共同参与诗词知识比拼。
C.某节目邀请康震、王立群、蒙曼与郦波等四位观众喜爱的文化专家担任嘉宾。
D.少数民族对于中国的重大贡献在哪里?一是疆域贡献,二是制度贡献,三是文化贡献。
【答案】B
【解析】
B项“年龄段”后的逗号应为顿号。
二、字词书写
11. 根据词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1)平坦得像磨刀石一样。(____________)
(2)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得到的。(____________)
(3)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___________)
(4)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___________)
【答案】(1)坦荡如砥 (2)妙手偶得 (3)潜滋暗长 (4)纵横决荡
【解析】
试题分析:考查根据词义写出词语的能力。答此题,没有什么较好的解决办法,就是看学生平时的积累。对成语含义的把握,对成语字眼的记忆。根据成语含义去推断应是哪个成语。
三、语言表达
12.根据提示仿写语句。
父爱,如一座山,用自己的肩膀,让孩子站得更高,望得更远;
父爱,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爱,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爱,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如一片海 用自己的博大 使孩子迎风击浪 驶向彼岸 如一行泪 溶释所有的沉重 令孩子瞬间成熟 承担责任 如一盏灯 【答题空10】闪烁不灭信念 使游子漂泊难忘 思念长长
【解析】
试题分析: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抓住前例句“如一座山,用自己的肩膀,让孩子站得更高,望得更远”。要以“父爱”为陈述对象。一定要符合神形兼备的要求。
四、综合性学习
13.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
为打造“书香校园”,某校决定举办“师生阅读季”活动,请你一起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材料一:全校师生阅读情况调查表
阅读情况 年份 师生整体 阅读率 图书、报刊等传 统方式阅读率 网络、手机等数字化方式阅读率
2014年 41.5% 50.1% 24.6%
2015年 57.3% 52.2% 32.8%
2016年 67.6% 54.9% 44.7%
材料二:目前我国每年出版的书籍已经超过27万种,文学、历史、经济、教育、社会等门类可以说无所不包。尽管有如此众多的图书可供选择,但资料显示,在“师生最喜爱的图书”调查中,《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仍以明显优势位居前4位。
材料三:用网络手机阅读,可以让人们拥有更广阔的阅读天地,获得更多的信息。同时,也方便人们更高效地利用零碎的时间,随时随地阅读。此外,还减少了印刷、物流仓储和批发零售等环节,降低了出版发行、营销的成本。
请根据材料,概括出当前全校师生阅读情况的三个特点和数字化阅读方式的四个优势。
特点:(1)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
优势:(1)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特点:(1)近年来,全校师生整体阅读率逐年增长。 (2)近年来,全校师生数字化阅读率增长的幅度远高于传统方式阅读率的增长幅度。 (3)全校师生最喜欢阅读中国古代四大名著。 优势:(1)信息量大 (2)时间利用率高 (3)方便阅读 (4)降低阅读成本
【详解】
本题考查图文信息的提取和概括。解答此类题的基本流程:图文(源信息)——观察阅读分析——分析理解——归纳概括——文字表达。材料一首先读图时要明确表格的主题是全校师生阅读情况调查;其次要关注数据,表格的第一列是年份,从2014年到2016年,第二列是师生整体阅读率,从41.5%到57.3%到67.6%,第三列是图书、报刊等传统方式阅读率,从50.1%到52.2%到54.9%,第四列是网络、手机等数字化方式阅读率,从24.6% 到32.8% 到44.7% ;再次寻找结论,归纳概括:全校师生整体阅读率逐年增长。全校师生数字化阅读率增长的幅度远高于传统方式阅读率的增长幅度。最后文字表达作答,做到简洁连贯。材料二“在“师生最喜爱的图书”调查中,《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仍以明显优势位居前4位。”可概括为全校师生最喜欢阅读中国古代四大名著。根据以上分析概括“全校师生阅读情况的三个特点”。材料三介绍了数字化阅读方式的四个优势,“可以让人们拥有更广阔的阅读天地,获得更多的信息”“方便人们更高效地利用零碎的时间”“随时随地阅读”“降低了出版发行、营销的成本”根据这四句概括作答。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藏起来的右手
祝师基
站在城北边的山上,不仅能感受满山苍翠,还能鸟瞰全城,这里自然成了摄影发烧友们经常光顾的地方。
好几次,我在这里练习摄影的时候,都发现一个姓杨的老头特别显眼:他不仅摄影时只用左手,干其他事时也是只用左手,右手老是揣在衣服口袋里。我有点纳闷,就好奇地问他:“摄影是个技术活,你为何只用左手?”
对我的好奇,老杨只是笑笑。后来,问的人多了,他才回答说:“我要试着用一只手来生活。”我越发感到纳闷:两只手好好的,干吗只用一只手?
时间久了,我知道了更多关于老杨的事。他原在一家公司工作,有一天,他突然只用一只手工作,用左手吃饭,用左手扫地,用左手写字……大家为此都很惊奇,领导说这样会影响工作,一气之下便解雇了他。
后来,老杨开了一家杂货店,他仍然用一只手搬货、盘货,用一只手给顾客递货,甚至在家也用一只手做饭、洗衣服。时间久了,大家都以为他是残疾人。
在打听到老杨的杂货店的位置后,我悄悄过去看了他。果然,他都是用一只手做所有的事,而且做得利落极了,丝毫看不出任何的不方便。望着老杨那用一只手挥洒自如忙碌的身影,我更加纳闷了:这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他只用一只手?
日子像水一样慢慢流淌。我和老杨依旧经常见面,也越来越熟。一天,我们在山上拍照。结束之际,我提议:“找个地方去喝几杯,如何?”老杨一听,笑着说:“那还不如去我家,我那老婆子的厨艺不是我吹,绝对让你的大饱口福。”
当我们来到老杨家时,一桌丰盛的酒菜已摆了上来。果然,色香味俱佳。不过,很快我就发现了异样情况:老杨儿子的右臂竟是空的!
几杯酒下肚后,老杨给我讲了真相:两年前,儿子因一场事故意外致残,失去了右手。那时,儿子痛苦得要自杀,老杨每次抱着儿子都泪如泉涌。后来,为了唤起儿子生活的勇气,老杨决定与儿子一样,从此开始了藏起右手,只用左手生活的日子。
说话间,只见老杨的儿子用左手端上来一道菜,放在桌子上,对老杨说:“爸,这是我今天学炒的菜,你尝尝。”望着儿子炒的菜,老杨显出很吃惊的样子,渐渐地眼里蓄满了泪水。尽管菜切得有些粗糙,可老杨拿起筷子毫不犹豫地大口大口吃起来,仿佛那是天底下最美味的佳肴。
这时,儿子用左手又给父亲倒了一杯酒,并拭去父亲眼角的泪水,说:“爸,我能用一只手生活了。你能,我也能。”老杨再也忍不住了,他缓缓伸出藏了两年多的右手,与儿子紧紧相拥,哽咽着说:“孩子,一只手也能好好生活。”
望着紧紧抱在一起的父子俩,我的眼窝子也湿润了。原来,老杨藏起右手,是为了给儿子活下去的希望啊!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4.“我”是文章中的线索人物,请抓住“我”的情感变化,仿照示例,在横线处依次填写相应的内容。
纳闷好奇——________——更加纳闷——大吃一惊——________
15.从记叙顺序来看,第四,五段属于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
16.本文情节安排上最大的特点是设置悬念,试举一例并说说其作用。
17.文中的老杨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结合相关事例作答。
18.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题目“藏起来的右手”的理解。
【答案】
14. 越发纳闷; 深受感动
15. 插叙; 交代老杨过往的事情,丰富了人物形象,突出了老杨的精神品质,也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
16.我有点纳闷,就好奇地问他:“摄影是个技术活,你为何只用左手?”
作用: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17.老杨是一个热爱生活、言传身教、爱子深切的人。从热爱摄影,积极乐观地工作生活等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从老杨藏起右手激励儿子重燃生活的希望来看,他是一个言传身教、爱子深切的人。
18.一方面是指为了唤起儿子生活的勇气,老杨决定藏起右手,只用左手生活;另一方面也刻画出老杨对儿子真挚而深沉的爱,体现了老杨的一番苦心。
【详解】
14.结合文中老杨的语言、行为等分析“我”的情感变化,当“我”看到老杨不仅摄影时只用左手,干其他事时也是只用左手,右手老是揣在衣服口袋里,我对此非常纳闷好奇;当我听到老杨说的“我要试着用一只手来生活”话,时我对此越发纳闷;当我在老杨家吃饭,听到老杨的儿子说出老杨藏起右手的原因时,我深受感动。
15.结合全文内容和写作顺序分析,全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写我和老杨有陌生到熟悉甚至到他家吃饭的事,第四段和第五段插入了老杨因只用一只手工作而被辞退的事以及他开杂货店的事,这些事件让读者对老杨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从而更突出了老杨的精神品质,也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
16.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老杨本老两只手好好的,为什么要用一只手做事,用一只手摄影,用一只手工作,用一只手盘货等都是悬念,都起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从中举出一例并分析其作用即可,如:我有点纳闷,就好奇地问他:“摄影是个技术活,你为何只用左手?作用: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17.结合文中老杨的语言、动作、神情等分析老杨这个人物形象。从热爱摄影,积极乐观地工作生活等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从老杨藏起右手激励儿子重燃生活的希望来看,他是一个言传身教、爱子深切的人。据此分析答题即可。
18.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标题的含义,这篇文章前面用了不少篇幅设置悬:老杨为什么两只手好好的,而要用一只手?这样不是故意给自己制造不方便吗?文章最后解开了这个悬念,原来他这样做,是为了给儿子活下去的希望啊!由此我们体会到了老杨对儿子真挚的爱,体会到了老杨的一番苦心。据此分析答题,意对即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021-2022学年上学期八年级语文同步练习:第4单元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殉(xùn)职 狭隘(yì) 热忱(chén) 鄙薄(bò)
B.纯粹(cuì) 干涸(hé) 坍(tān)塌 酬(chóu láo)劳
C.灼(zhuò)热 滑稽(jì) 恍惚(hū) 抽噎(yē)
D.附和(hé) 呻(shēn)吟 晕眩(xuàn) 突兀(wù)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兴味(xìng) 牛犊(dú) 凋谢(diāo)
B.茸毛(ròng) 洗涤(tiáo) 深渊(yuān)
C.卑微(beī) 消逝(shì) 濒临(bīn)
D.星辰(chén) 繁殖(zhí) 遏制(yè)
3.下面依序填入括号的字音或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 ),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 )子。黄的是土,未开垦( )的荒地,几百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 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 )的语言的精华
A.驰 zhān kěn 炼 B.弛 zhān gěng 炼
C.驰 tǎn gěng 练 D.弛 tǎn kěn 练
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永久的生命》和《我为什么而活着》都是哲理散文,字里行间传达着真诚与睿智,让人获得思想的启迪。
B.《永久的生命》选自《严文井选集》,严文井是美国作家。
C.罗素是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曾获得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
D.《我为什么而活着》开篇点题,用凝练的语言概括了作者一生的三大追求,然后分别展开叙述。
5.下列有关课文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背影》的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现代著名散文家。
B.《背影》是一篇经典的短篇小说,叙写了父亲送我乘车上学的故事。
C.《背影》的语言朴素而不失典雅,多用动作、语言、心理描写手法。
D.《背影》从平凡的事件中,表现出父子之间的深厚亲情,感人肺腑。
6.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春寒料俏中,大家簇(cù)拥着他,饶有兴(xīng)味地来到这家电影院。
B.翘(qiáo)首企盼的那一刻终于到来了,但他还是有些胆怯(qiè),甚至有一点窒息。
C.晚上妈妈总忘不了给我擦点驱虫辟(pì)邪的雄黄酒,香味缭绕,伴我悄(qiǎo)然入眠。
D.古老的文明,镌(juàn)刻在残茅断戟上,勇敢与忠诚也记载(zài)在历史的每一页上,熠熠发光。”
7.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完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昆明的雨》作者汪曾祺,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代表作有《受戒》《大淖纪事》等。
B.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小说家、诗人、学者。他的散文《春》《背影》《济南的冬天》深受读者青睐。
C.《三棵树》的作者是苏童,作者通过对童年记忆中火车站名“三棵树”的思考延伸到自己生命中曾经拥有的三棵树,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对人与自然依存关系的眷恋之情。
D.蒙田,法国作家,代表作有《蒙田随笔全集》。
8.依次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云南布依族每到三月三左右就有染花米饭的习俗。 。 。
。 。 。 。
①据说在布依族中流传已有近900年的历史
②云南花米饭有五种颜色,即红、黑、黄、白、紫
③传统的原始布依族花米饭均是手工制作,过程复杂,步骤多
④花米饭是一种纯天然的绿色食品,色彩鲜艳,香味浓郁,美味可口,是布依族的特产
⑤从野生植物原材料的采摘、晾晒、清洗、水煮
⑥再到放入糯米浸泡、清洗、蒸煮、出锅阴干、密封储存,一步步都是纯手工完成
A.①⑤③②④⑥ B.②①③⑤⑥④ C.②④①③⑤⑥ D.③⑤⑥①②④
9.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报道称,2月28日微信公众号、微博和社交圈论坛等,已有多家网友发起抵制乐天、抵制韩国代购、抵制韩货。
B.近日,据媒体报道,“爱心妈妈”李利娟,21年来陆续收养了104名遗孤,创建了福利院。
C.“慈善法”的正式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国慈善事业已经进入了“开门立法、有法可依”的法制时代。
D.“闲”字的古体字是“门”字里面加个“月”,这样的构想实在巧妙:门里望月,焉能不“闲”?
10.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是一档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自主研发的大型演播室季播节目。
B.某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邀请全国各个年龄段,各个领域的诗词爱好者共同参与诗词知识比拼。
C.某节目邀请康震、王立群、蒙曼与郦波等四位观众喜爱的文化专家担任嘉宾。
D.少数民族对于中国的重大贡献在哪里?一是疆域贡献,二是制度贡献,三是文化贡献。
二、字词书写
11. 根据词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1)平坦得像磨刀石一样。(____________)
(2)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得到的。(____________)
(3)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___________)
(4)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12.根据提示仿写语句。
父爱,如一座山,用自己的肩膀,让孩子站得更高,望得更远;
父爱,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爱,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爱,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性学习
13.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
为打造“书香校园”,某校决定举办“师生阅读季”活动,请你一起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材料一:全校师生阅读情况调查表
阅读情况 年份 师生整体 阅读率 图书、报刊等传 统方式阅读率 网络、手机等数字化方式阅读率
2014年 41.5% 50.1% 24.6%
2015年 57.3% 52.2% 32.8%
2016年 67.6% 54.9% 44.7%
材料二:目前我国每年出版的书籍已经超过27万种,文学、历史、经济、教育、社会等门类可以说无所不包。尽管有如此众多的图书可供选择,但资料显示,在“师生最喜爱的图书”调查中,《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仍以明显优势位居前4位。
材料三:用网络手机阅读,可以让人们拥有更广阔的阅读天地,获得更多的信息。同时,也方便人们更高效地利用零碎的时间,随时随地阅读。此外,还减少了印刷、物流仓储和批发零售等环节,降低了出版发行、营销的成本。
请根据材料,概括出当前全校师生阅读情况的三个特点和数字化阅读方式的四个优势。
特点:(1)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
优势:(1)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藏起来的右手
祝师基
站在城北边的山上,不仅能感受满山苍翠,还能鸟瞰全城,这里自然成了摄影发烧友们经常光顾的地方。
好几次,我在这里练习摄影的时候,都发现一个姓杨的老头特别显眼:他不仅摄影时只用左手,干其他事时也是只用左手,右手老是揣在衣服口袋里。我有点纳闷,就好奇地问他:“摄影是个技术活,你为何只用左手?”
对我的好奇,老杨只是笑笑。后来,问的人多了,他才回答说:“我要试着用一只手来生活。”我越发感到纳闷:两只手好好的,干吗只用一只手?
时间久了,我知道了更多关于老杨的事。他原在一家公司工作,有一天,他突然只用一只手工作,用左手吃饭,用左手扫地,用左手写字……大家为此都很惊奇,领导说这样会影响工作,一气之下便解雇了他。
后来,老杨开了一家杂货店,他仍然用一只手搬货、盘货,用一只手给顾客递货,甚至在家也用一只手做饭、洗衣服。时间久了,大家都以为他是残疾人。
在打听到老杨的杂货店的位置后,我悄悄过去看了他。果然,他都是用一只手做所有的事,而且做得利落极了,丝毫看不出任何的不方便。望着老杨那用一只手挥洒自如忙碌的身影,我更加纳闷了:这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他只用一只手?
日子像水一样慢慢流淌。我和老杨依旧经常见面,也越来越熟。一天,我们在山上拍照。结束之际,我提议:“找个地方去喝几杯,如何?”老杨一听,笑着说:“那还不如去我家,我那老婆子的厨艺不是我吹,绝对让你的大饱口福。”
当我们来到老杨家时,一桌丰盛的酒菜已摆了上来。果然,色香味俱佳。不过,很快我就发现了异样情况:老杨儿子的右臂竟是空的!
几杯酒下肚后,老杨给我讲了真相:两年前,儿子因一场事故意外致残,失去了右手。那时,儿子痛苦得要自杀,老杨每次抱着儿子都泪如泉涌。后来,为了唤起儿子生活的勇气,老杨决定与儿子一样,从此开始了藏起右手,只用左手生活的日子。
说话间,只见老杨的儿子用左手端上来一道菜,放在桌子上,对老杨说:“爸,这是我今天学炒的菜,你尝尝。”望着儿子炒的菜,老杨显出很吃惊的样子,渐渐地眼里蓄满了泪水。尽管菜切得有些粗糙,可老杨拿起筷子毫不犹豫地大口大口吃起来,仿佛那是天底下最美味的佳肴。
这时,儿子用左手又给父亲倒了一杯酒,并拭去父亲眼角的泪水,说:“爸,我能用一只手生活了。你能,我也能。”老杨再也忍不住了,他缓缓伸出藏了两年多的右手,与儿子紧紧相拥,哽咽着说:“孩子,一只手也能好好生活。”
望着紧紧抱在一起的父子俩,我的眼窝子也湿润了。原来,老杨藏起右手,是为了给儿子活下去的希望啊!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4.“我”是文章中的线索人物,请抓住“我”的情感变化,仿照示例,在横线处依次填写相应的内容。
纳闷好奇——________——更加纳闷——大吃一惊——________
15.从记叙顺序来看,第四,五段属于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
16.本文情节安排上最大的特点是设置悬念,试举一例并说说其作用。
17.文中的老杨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结合相关事例作答。
18.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题目“藏起来的右手”的理解。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