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孟子>三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同步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3课《<孟子>三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同步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6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19 18:15: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精编精练
一、课内阅读:
(一)
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http: / / www.21cnjy.com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发动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任:责任,使命
C.人恒过然后能改 过:犯错误
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出:指在国外
2.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词语,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曾益其所不能
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C.入则无法家拂士
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一自然段列举古代贤士的事例,说明有成就的人必先经历苦难的磨练。
B.选文第二自然段先提出中心论点,再论述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内忧外患将导致灭亡。
C.从选文可以看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是造就人才的主观因素。
D.选文善用排比,而且句式灵活,既增添了气势,也给人以美感。
(二)
(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 \t "_blank )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 \t "_blank )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B. 劳其筋骨 / 无案牍之劳形
C. 曾益其所不能 / 荡胸生曾云 D. 百里奚举于市 / 愿为市鞍马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B. 必先苦其心志 / 其如土石何
C.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 人不知而不愠 D. 管夷吾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 \t "_blank )举于士/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人要有所作为,除了必须在艰苦环境中经受考验外,还必须在精神上、意志上经受磨炼。
B一个国家要免遭灭亡,既要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又要警惕敌国外患。
C.论证严密,首先从造就人才说起,再论国家存亡之理,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结论。
D.通篇设喻说理,行文有气势,句式灵活,语言犀利,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4.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人恒过然后能改。
译文: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
(三)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 \t "_blank )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孟子是 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1分)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人恒过然后能改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3、请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句话的意思。(2分)
4、文中列举的六位历史人物的人生经历有哪些相似之处。(2分)
5、两千多年来,孟子的许多思想一直对后人有着深远影响。请结合实际谈谈本文观点给你的启示。(3分)
(四)
(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 ( http: / / www.21cnjy.com )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文章中加点的词。(4分)
①于—— ②拂——
③衡—— ④然——
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译文:
3.简答:本文的论证方式是立论还是驳论?文中划线句用了哪一种论证方法?(2分)
答:
4.如果把这篇短文两个自然段的顺序进行互换,这样做行不行?为什么?(4分)
答:
(五)
(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2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两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2)必先苦其心志       
(3)曾益其所不能      (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句子: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翻译:     
3.短文开头连用六个事例,在内容和表达效果上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
答:     
(六)
文言文阅读(共15分)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 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 行拂乱其所为
(3)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4) 如则无法家拂士
2. 请翻译下面句子。(3分)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 文中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七)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是一项是( )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至若\春和景明。
C.贤者\能勿丧耳。 D.策之\不以其道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舜发于畎亩之中(介词,从) B.必先苦其心志(代词,他的)
C.曾益其所不能(益处) D.人恒过,然后能改(犯错误)
3.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一段列举古代圣君贤臣起于微贱的事例作为论据。
B.选文第二段对所举事例加以概括,得出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练的观点。
C.文章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选文先谈人,主要体现“死于安乐”;后论国,主要体现“生于忧患”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词语句的大意。
①所以动心忍性
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5.选文在论证上最大的特色是什么?
二、对比阅读:
(一)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兽有猱①,小而善缘,利爪。虎首痒,辄 ( http: / / www.21cnjy.com )使猱爬搔之。不休,成穴,虎殊快②不觉也。猱徐取其脑啖之,而汰其余③以奉虎曰:“余偶有所获,腥不敢私,以献左右。”虎曰:“忠哉,猱也!爱我而忘其口腹。”啖已又弗觉也。久而虎脑空,痛发,迹猱,猱则已走避高木,虎跳踉大吼乃死。
——刘元卿《猱》
【注释】①猱náo:古书上说的一种猴。②殊快:很舒服。③汰其余:要扔掉的余渣。汰,扔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必先苦其心志 苦 ②久而虎脑空,痛发,迹猱 迹
③虎首痒,辄使猱爬搔之 辄 ④猱则已走避高木 则
2.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余偶有所获,腥不敢私,以献左右。
3.甲文中的舜等人成就大业和乙文中的老虎被“啖”脑而死的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
4.两文阐述同一道理所运用的写各不相同,试作简要说明。(2分)
(二)
阅读古文,完成11-15题。(13分)
【甲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文】舜发于畎亩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委而去之(放弃) B.池非不深也(护城河)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疆域) D.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
2.下面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舜发于畎亩之中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B.行拂乱其所为 入则无法家拂士
C.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D.战必胜矣 必先苦其心志
3.下面对甲乙两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乙两文都用了类比论证的手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甲文以战争的情况作为事例,强调“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类推出治国的道理;乙文则从个人事例说起,最后归结到统治者治国上。
B.甲乙两文善用排比,而且句式灵活,形式多样,给文章平添了气势。此外,对比、对偶等修辞手法配合运用,也为文章增色不少。
C.甲文的论点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乙文的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它们主要都是针对最高统治者来说。
D.甲乙两文都是短小的议论文。作者抓住论述的中心,以高度概括的语言作扼要的论证,观点鲜明突出,读后发人深思。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5.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的战国时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当今世界局势也不够稳定。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而日本就钓鱼岛问题多次向中国挑起事端。请你结合甲、乙两文中的相关内容,联系实际来谈谈自己的感悟。(3分)
(三)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 ( http: / / www.21cnjy.com )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
上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 ( http: / / www.21cnjy.com )愈,尤宜将护.倘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2)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A.入则无法家拂士 (4)诚自古所希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B(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2)病复作,则不可救矣
C(1)国恒亡 (2)河曲智叟亡以应
D(1)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2)君谓计将安出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
4、甲文探讨了 和 两个问题,论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乙文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3分)
(四)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 ( http: / / www.21cnjy.com )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 拂 乱其所为,所以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 过,然后能改;困 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 拂士,出则无敌国 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
【乙】夫学者所以求益①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②长者,轻慢同列③;人疾之④如雠敌,恶之如鸱枭⑤。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选自颜之推《颜氏家训》)
注释:①求益:求得长进。②凌忽:凌,欺侮;忽,轻视。③同列:同辈。④疾之:怨恨他。⑤鸱枭(chīxiāo):古人认为这是两种恶鸟。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孙叔敖举于海 (举:被举用,被选拔)
B.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劳:劳动)
C. 曾益其所不能 (曾:同“增”,增加)
D. 凌忽长者,轻慢同列 (慢:怠慢)
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舜发于畎亩之中
A. 恶之如鸱枭
B.辍耕之垄上
C.孔子云:“何陋之有?”
D.醉翁之意不在酒
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中,孟子采用层层推理的方法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
B. 【甲】文中,孟子通过历史人物的事例阐述了人才要在逆境中造就的道理。
C. 【甲】文中,孟子认为,一个国家没有法家拂士,没有敌国外患,国家就兴盛了。
D. 【乙】文中,作者批评了那些有一点学问就自高自大、目空一切的求学着。
4.对【乙】文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像这样因为学问而损害自己,还不如不去学习。
B.像这样因为学问而损害自己,还不如没有学问。
C.既然自己把学问给损害了,还不如没有学问。
D.既然这样用学习损害自己,还不如不去学习。
5.把“文言文阅读” 【甲】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五)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
【乙】于是论次①其文。七年而太史公 ( http: / / www.21cnjy.com )遭李陵之祸②,幽于缧绁③。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④,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于是卒述陶唐⑤以来至于麟⑥止自黄帝始。
(节选自《太史公自序》)
【注释】①次:编次,整理。②李陵之祸:李陵兵败投降匈奴,司马迁认为他是难得的将才,
在汉武帝面前为其辩解,因此被下狱问罪, ( http: / / www.21cnjy.com )处以宫刑。③缧绁(léi xiè):原是捆绑犯人的绳索,这里引申为监狱。④羑里(yǒu):古地名,今河南汤阴县北。⑤陶唐:即唐尧,五帝之一。⑥麟:猎获一只白麟。文中借指汉武帝元狩元年,即公元前122年。
1.结合文意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 http: / / www.21cnjy.com )4分)
(1)曾益其所不能: (2)人恒过:
(3)乃喟然而叹曰: (4)故述往事: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2)《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3.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
于 是 卒 述 陶 唐 以 来 至 于 麟 止 自 黄 帝 始。
4.(1)【甲】文中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2分)
                                       
(2)对【乙】文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记叙了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忍辱完成《史记》创作的过程。
B.司马迁借圣人贤士发愤著述的事来表明自己身处逆境自强的人生态度。
C.司马迁作《史记》是为了表达为李陵辩护一事的懊悔和对汉武帝的怨恨。
D.列举圣人贤士的事例,也含蓄地抒发了司马迁心中的抑郁不平之气。
5.【乙】文中作者列举众多历史人物的事例,能证明【甲】文中哪一观点?(2分)
                                       
(六)
文言文比较阅读(12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 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 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节选自《孟子》)
【乙】吴既赦越,越王句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终灭吴。(节选自《史记》)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饮食亦尝胆也 食之不能尽其材 B、曾益其所不能 曾不若孀妻弱子
C、置胆于坐 欲报之于陛下也 D、百里奚举于市 见山上人烟市肆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而后作 ( ) (2)人恒过 ( )
(3)身自耕作( ) (4)越王勾践反国(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2)女忘会稽之耻邪?

4、【甲】文认为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 。
【乙】文中越王最终灭掉吴国的原因是 。(2分)
材料链接:近几年来,地震、洪水、暴乱、岛 ( http: / / www.21cnjy.com )屿争端,我们的祖国遭受了巨大的灾难。我们渴望天佑中国,但我们也深知“多难兴邦”。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但今天我们仍然心怀梦想,昂首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5、结合【甲】【乙】两文,谈谈你对“多难兴邦”的理解。(2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精编精练
一、课内阅读:
(一)
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http: / / www.21cnjy.com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发动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任:责任,使命
C.人恒过然后能改 过:犯错误
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出:指在国外
2.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词语,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曾益其所不能
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C.入则无法家拂士
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一自然段列举古代贤士的事例,说明有成就的人必先经历苦难的磨练。
B.选文第二自然段先提出中心论点,再论述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内忧外患将导致灭亡。
C.从选文可以看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是造就人才的主观因素。
D.选文善用排比,而且句式灵活,既增添了气势,也给人以美感。
答案:1.A
2.D
3.B
(二)
(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 \t "_blank )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 \t "_blank )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B. 劳其筋骨 / 无案牍之劳形
C. 曾益其所不能 / 荡胸生曾云 D. 百里奚举于市 / 愿为市鞍马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B. 必先苦其心志 / 其如土石何
C.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 人不知而不愠 D. 管夷吾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 \t "_blank )举于士/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人要有所作为,除了必须在艰苦环境中经受考验外,还必须在精神上、意志上经受磨炼。
B一个国家要免遭灭亡,既要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又要警惕敌国外患。
C.论证严密,首先从造就人才说起,再论国家存亡之理,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结论。
D.通篇设喻说理,行文有气势,句式灵活,语言犀利,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4.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人恒过然后能改。
译文: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
答案: 1.B“劳”,使……劳累(A项:被选拔;发动。C项:zēng通增;céng通层。D项:集市;买。)
2.A “故”,都是连词,所以(B项: ( http: / / www.21cnjy.com )代词,他的;语气词,加强反问语气。C项: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D项:介词,表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从;介词,表比较,比。)
3.D(“通篇设喻说理”错误。)
4.(1)一个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2分,得分点“恒”“过”)
(2)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各1分)
(三)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 \t "_blank )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孟子是 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1分)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人恒过然后能改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3、请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句话的意思。(2分)
4、文中列举的六位历史人物的人生经历有哪些相似之处。(2分)
5、两千多年来,孟子的许多思想一直对后人有着深远影响。请结合实际谈谈本文观点给你的启示。(3分)
答案:
1.战国
2.(1)犯错误(有过失) (2)通"横",梗塞,指不顺。
3.围绕翻译,意对即可
4,出身卑微 经历磨难 终有作为
5. 联系实际一分,谈启示二分
(四)
(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 ( http: / / www.21cnjy.com )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文章中加点的词。(4分)
①于—— ②拂——
③衡—— ④然——
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译文:
3.简答:本文的论证方式是立论还是驳论?文中划线句用了哪一种论证方法?(2分)
答:
4.如果把这篇短文两个自然段的顺序进行互换,这样做行不行?为什么?(4分)
答:
答案:1.①于:从;②拂:违背;③衡:通“横”,梗塞,不顺;④然:这样(4分)
2.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2分)
3.立论:道理论证(2分)4.略
(五)
(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2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两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2)必先苦其心志       
(3)曾益其所不能      (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句子: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翻译:     
3.短文开头连用六个事例,在内容和表达效果上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
答:     
答案:1. (1)任用,选拔(或“被任用”、被选拔) (2) 使……痛苦 (3) 通“增”,增加 (4) 脸色(表情、神情、神色)
2. 翻译: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灭亡。
3.引出并论证“生于忧患”(困境出人才、人才都是经过磨难和历练而成)的观点;运用排比,同类并举,增强了文章气势,论证更充分。
(六)
文言文阅读(共15分)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 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 行拂乱其所为
(3)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4) 如则无法家拂士
2. 请翻译下面句子。(3分)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 文中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答案:1、(4分)(1)这;此
(2)违背
(3)奋起,指有所作为
(4)如果(每小题1分)
2、(3分)(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性格坚强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能。(译出“动心忍性”为“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之意,得1分;译出“曾”为“增加”、“增长”之意,得1分;表意正确、语言通顺,得1分)。
3、(3分)举例论证(或事 ( http: / / www.21cnjy.com )实论证、摆事实)(1分);阐释了这些人虽然出身贫贱,但他们在经历了艰苦磨练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或阐释了人要成大器,就必须经受磨练)(2分)
(七)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是一项是( )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至若\春和景明。
C.贤者\能勿丧耳。 D.策之\不以其道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舜发于畎亩之中(介词,从) B.必先苦其心志(代词,他的)
C.曾益其所不能(益处) D.人恒过,然后能改(犯错误)
3.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一段列举古代圣君贤臣起于微贱的事例作为论据。
B.选文第二段对所举事例加以概括,得出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练的观点。
C.文章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选文先谈人,主要体现“死于安乐”;后论国,主要体现“生于忧患”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词语句的大意。
①所以动心忍性
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5.选文在论证上最大的特色是什么?
答案:1.A(定语和中心词之间不能停顿)
2.C(“益处”应改为“增加”)
3.D(谈人体现“生于忧患”,论国体现“死于安乐”)
4.⑴用这些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的性情坚忍。⑵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灭亡。
5.文章层层推进,步步深入,结构清晰,论证极为有力。
二、对比阅读:
(一)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兽有猱①,小而善缘,利爪。虎首痒,辄 ( http: / / www.21cnjy.com )使猱爬搔之。不休,成穴,虎殊快②不觉也。猱徐取其脑啖之,而汰其余③以奉虎曰:“余偶有所获,腥不敢私,以献左右。”虎曰:“忠哉,猱也!爱我而忘其口腹。”啖已又弗觉也。久而虎脑空,痛发,迹猱,猱则已走避高木,虎跳踉大吼乃死。
——刘元卿《猱》
【注释】①猱náo:古书上说的一种猴。②殊快:很舒服。③汰其余:要扔掉的余渣。汰,扔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必先苦其心志 苦 ②久而虎脑空,痛发,迹猱 迹
③虎首痒,辄使猱爬搔之 辄 ④猱则已走避高木 则
2.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余偶有所获,腥不敢私,以献左右。
3.甲文中的舜等人成就大业和乙文中的老虎被“啖”脑而死的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
4.两文阐述同一道理所运用的写各不相同,试作简要说明。(2分)
答案:1.答案:①使……痛苦;②就;③追寻踪迹;④却。
评分:每小题0.5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2.答案:我偶尔得到一点食物,像生肉这类美食(或美食)不敢私自享用,把它献给您。
评分:大意及关键词语翻译正确得2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3.答案:甲文中的舜等人历经磨难而变得内心警觉、性格坚强、才能增强;乙文中的老虎沉湎于“瘙痒”及美言美食的享受。
评分:答对一项得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4.答案示例:甲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或通过举例和道理论证),乙文运用借事寓理的写法(或通过讲述寓言故事的方法)。
评分:答对一项得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二)
阅读古文,完成11-15题。(13分)
【甲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文】舜发于畎亩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委而去之(放弃) B.池非不深也(护城河)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疆域) D.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
2.下面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舜发于畎亩之中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B.行拂乱其所为 入则无法家拂士
C.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D.战必胜矣 必先苦其心志
3.下面对甲乙两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乙两文都用了类比论证的手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甲文以战争的情况作为事例,强调“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类推出治国的道理;乙文则从个人事例说起,最后归结到统治者治国上。
B.甲乙两文善用排比,而且句式灵活,形式多样,给文章平添了气势。此外,对比、对偶等修辞手法配合运用,也为文章增色不少。
C.甲文的论点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乙文的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它们主要都是针对最高统治者来说。
D.甲乙两文都是短小的议论文。作者抓住论述的中心,以高度概括的语言作扼要的论证,观点鲜明突出,读后发人深思。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5.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的战国时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当今世界局势也不够稳定。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而日本就钓鱼岛问题多次向中国挑起事端。请你结合甲、乙两文中的相关内容,联系实际来谈谈自己的感悟。(3分)
答案:1.C2.D3.C
4.(1)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连亲戚朋友都反对的寡助之君。
(2)(而一个国家)在国内途观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来的忧患,这个国家往往就会导致灭亡。
5.答:学生只要能结合两篇短文,从“得道 ( http: / / www.21cnjy.com )多助,失道寡助”、“忧患意识”、 “居安思危”等角度中选取一个,联系实际谈出自己的感悟,并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三)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 ( http: / / www.21cnjy.com )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
上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 ( http: / / www.21cnjy.com )愈,尤宜将护.倘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2)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B.入则无法家拂士 (4)诚自古所希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B(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2)病复作,则不可救矣
C(1)国恒亡 (2)河曲智叟亡以应
D(1)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2)君谓计将安出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
4、甲文探讨了 和 两个问题,论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乙文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3分)
答案:1、(4分,意思对即给分)(1)任用,选拔 (2)了解 (3)通“弼”,辅佐 (4)确实,实在。
2、(2分)A
3、(6分,每句各2分,关键词语解释正确,句子通顺及给分)
2、用这些办法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以不断增长才干。
3、这之后才知道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4、治理国家如同治病,病即使痊愈,还应当护理调养。
4、(3分,意思相近即可,每处1分)造就人才 治理国家 居安思危
(四)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 ( http: / / www.21cnjy.com )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 拂 乱其所为,所以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 过,然后能改;困 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 拂士,出则无敌国 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
【乙】夫学者所以求益①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②长者,轻慢同列③;人疾之④如雠敌,恶之如鸱枭⑤。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选自颜之推《颜氏家训》)
注释:①求益:求得长进。②凌忽:凌,欺侮;忽,轻视。③同列:同辈。④疾之:怨恨他。⑤鸱枭(chīxiāo):古人认为这是两种恶鸟。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孙叔敖举于海 (举:被举用,被选拔)
B.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劳:劳动)
C. 曾益其所不能 (曾:同“增”,增加)
D. 凌忽长者,轻慢同列 (慢:怠慢)
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舜发于畎亩之中
A. 恶之如鸱枭
B.辍耕之垄上
C.孔子云:“何陋之有?”
D.醉翁之意不在酒
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中,孟子采用层层推理的方法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
B. 【甲】文中,孟子通过历史人物的事例阐述了人才要在逆境中造就的道理。
C. 【甲】文中,孟子认为,一个国家没有法家拂士,没有敌国外患,国家就兴盛了。
D. 【乙】文中,作者批评了那些有一点学问就自高自大、目空一切的求学着。
4.对【乙】文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像这样因为学问而损害自己,还不如不去学习。
B.像这样因为学问而损害自己,还不如没有学问。
C.既然自己把学问给损害了,还不如没有学问。
D.既然这样用学习损害自己,还不如不去学习。
5.把“文言文阅读” 【甲】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答案: 1、B 2、D 3、C 4、B
5、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要责任给这样的人,一定要使他的内心痛苦,(“故”“是人”“苦”各1分,大意1分)
(五)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
【乙】于是论次①其文。七年而太史公 ( http: / / www.21cnjy.com )遭李陵之祸②,幽于缧绁③。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④,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于是卒述陶唐⑤以来至于麟⑥止自黄帝始。
(节选自《太史公自序》)
【注释】①次:编次,整理。②李陵之祸:李陵兵败投降匈奴,司马迁认为他是难得的将才,
在汉武帝面前为其辩解,因此被下狱问罪, ( http: / / www.21cnjy.com )处以宫刑。③缧绁(léi xiè):原是捆绑犯人的绳索,这里引申为监狱。④羑里(yǒu):古地名,今河南汤阴县北。⑤陶唐:即唐尧,五帝之一。⑥麟:猎获一只白麟。文中借指汉武帝元狩元年,即公元前122年。
1.结合文意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 http: / / www.21cnjy.com )4分)
(1)曾益其所不能: (2)人恒过:
(3)乃喟然而叹曰: (4)故述往事: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2)《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3.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
于 是 卒 述 陶 唐 以 来 至 于 麟 止 自 黄 帝 始。
4.(1)【甲】文中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2分)
                                       
(2)对【乙】文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记叙了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忍辱完成《史记》创作的过程。
B.司马迁借圣人贤士发愤著述的事来表明自己身处逆境自强的人生态度。
C.司马迁作《史记》是为了表达为李陵辩护一事的懊悔和对汉武帝的怨恨。
D.列举圣人贤士的事例,也含蓄地抒发了司马迁心中的抑郁不平之气。
5.【乙】文中作者列举众多历史人物的事例,能证明【甲】文中哪一观点?(2分)
                                       
答案:1.(1)通“增”,增加 (2)犯错误 (3)于是,就 (4)因此,所以
2.(1)心意困苦,思虑阻塞, ( http: / / www.21cnjy.com )然后才能奋起(奋发创造)(2分)。 (2)《诗》三百篇,大多是圣人贤士为发泄(抒发)愤懑(愤怒)而写的作品(创作的)(2分)。
3.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每断对一处得1分)。
4.(1)在国内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1分);在国外有足以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1分)。 (2)C
5.生于忧患(或忧愁祸害足以使人生存)(2分)。
(六)
文言文比较阅读(12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 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 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节选自《孟子》)
【乙】吴既赦越,越王句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终灭吴。(节选自《史记》)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饮食亦尝胆也 食之不能尽其材 B、曾益其所不能 曾不若孀妻弱子
C、置胆于坐 欲报之于陛下也 D、百里奚举于市 见山上人烟市肆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而后作 ( ) (2)人恒过 ( )
(3)身自耕作( ) (4)越王勾践反国(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2)女忘会稽之耻邪?

4、【甲】文认为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 。
【乙】文中越王最终灭掉吴国的原因是 。(2分)
材料链接:近几年来,地震、洪水、暴乱、岛 ( http: / / www.21cnjy.com )屿争端,我们的祖国遭受了巨大的灾难。我们渴望天佑中国,但我们也深知“多难兴邦”。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但今天我们仍然心怀梦想,昂首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5、结合【甲】【乙】两文,谈谈你对“多难兴邦”的理解。(2分)

答案:1.D
2.(1)奋起,指有所作为(2)常常,经常(3)亲自(4)通“返“,返回
3.(1)所以上天将要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2)你(难道)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遭受的耻辱了吗?
4.内有法家拂士,外有敌国外患 能够卧薪尝胆,居安思危,礼贤下士,与百姓同甘共苦。(答出两点即可)
5.每一个时代,每一个民族,都不可避免地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经受一些考验。灾难也是我对我们国家、民族“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磨砺。挫折可以使我们团结一心,风雨同舟;灾难能激发民族斗志,增强凝聚力,那种战无不胜的民族精神和力量也会在这一特定的历史时刻强有力地凸显出来。这样就能使我们的国家战胜困难,走向兴旺和繁荣。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