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名著导读《昆虫记》同步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名著导读《昆虫记》同步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2.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8-24 17:49:39

文档简介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名著导读《昆虫记》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昆虫记》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昆虫记》熔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关照虫性,又用虫性反观社会人生,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B.作者通过仔细观察,深刻地描绘了多种昆虫的生活,真实地记录了多种昆虫的本能、习性、活动、婚恋、繁衍和死亡,种种描写无不渗透着作者对人类的思考。
C.《昆虫记》行文生动活泼,语言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
D.《昆虫记》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作者也因此获得了“昆虫界的荷马”“昆虫世界的维吉尔”等桂冠和诺贝尔奖。
2.(2017八上·抚顺期末)选出下列关于《昆虫记》的说法有误的一项(  )
A.《昆虫记》是一篇科普作品,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处处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万物的赞美,无愧于“昆虫的史诗”之美誉。
B.这部作品的作者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他足足花了三十年时间写成这本巨著,罗曼·罗兰称他为“掌握田野无数小子秘密的语言大师”。
C.在作者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做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读来情趣盎然。
D.《昆虫记》之所以引人入胜,与作者的独特研究方法有关,他把昆虫装在木盒里,浸在酒精里,睁大眼睛观察触角、上鄂等,努力思考这些器官的功能。
3.(2017八上·环县期末)法布尔《昆虫记》里写的孔雀蛾是一种很漂亮的蛾,它们中最大的来自欧洲,全身披着红棕色的绒毛,孔雀蛾的幼虫靠吃_________为生。(  )
A.银杏叶 B.柳树叶 C.杏叶 D.杨树叶
4.下列关于《昆虫记》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昆虫记》中“两种稀奇的蚱猛”是指恩布沙和白面孔螽斯。
B.法布尔称赞黄蜂的建筑才能,认为在这一点上它远胜于卢浮宫的建筑艺术智慧。
C.《昆虫记》中,法布尔仔细观察食粪虫劳动的过程,称这些食粪虫为清道夫。
D.蝉拥有电报线。
5.法布尔被誉为(  )
A.昆虫界的荷马 B.昆虫界的圣人
C.昆虫至圣 D.昆虫界的托尔斯泰
二、填空题
6.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萤火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昆虫,即使你没有亲眼见过,也至少听说过它的名字。萤火虫的肚子顶端会发出微弱的光亮,就好像是挂了一盏小灯。在宁静的夏夜,你经常会看到它们在草丛中游荡。
萤火虫长着三对短短的腿,它们利用这三对小短腿迈着碎步跑动。雄性萤火虫到了成虫时期,会长出鞘翅,就像其他甲虫一样。而雌虫则永远都保持着幼虫阶段的形态,无法享受飞翔的快乐。萤火虫有色彩斑斓的外衣。它的身体呈棕栗色,胸部是柔和的粉红色,边缘则点缀着一些鲜艳的棕红色小斑点。
以上文字选自法国作家的优秀科普著作《昆虫记》。“即使你没有亲眼见过,也至少听说过它的名字”一句中,“即使……,也……”连接的两个分句之间是   关系。“在宁静的夏夜,你经常会看到它们在草丛中游荡”一句中,“在宁静的夏夜”充当的句子成分是   ,“经常”的词性是   。“萤火虫有色彩斑斓的外衣”一句中,“色彩斑斓”的短语结构类型是   。请从选文中找出一个运用比喻修辞的句子抄写在下面:   。
7.(2017七下·宁波期中)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注音写汉字。
《昆虫记》有“昆虫的史诗”的美誉,在作者生动流chàng   的叙述中,你可能会为大自然的清洁工蜣螂赞不绝口,你也可能会为擅长装死的黑不甲而暗暗发笑,你更可能会为细心hē   护孩子的狼蛛而感动不已……至于有五只眼睛的蝉,靠枯枝做小鞘在水中áo   游的石蚕,下蓝色蛋的石鸟,寿命只有两三天的孔雀蛾,常在玫瑰花叶上剪下精zhì   小洞的樵叶蜂等等,更是吸引人的眼球。
三、名著导读
8.根据名著《昆虫记》回答问题。
(1)鲁迅说《昆虫记》“很有益”,该书的“有益”表现在哪些方面?
(2)罗曼·罗兰说法布尔“掌握田野无数小虫子秘密”,举两例说明该作者掌握的小虫子的秘密。
9.根据《昆虫记》相关内容,完成下面阅读任务单。
《昆虫记》阅读任务单
阅读层次 阅读策略 阅读任务(部分) 阅读记录
检视阅读 略读浏览 依据内容,推断本书被誉为“昆虫的史诗”的原因。 ①   
分析阅读 评价质疑 西绪福斯蜣螂爸爸和妈妈一起做好孩子的食物球后,妈妈去找地方贮藏,而爸爸会留下来,蹲在食物球上守护着。——法布尔为什么能把昆虫写得这样充满趣味呢? ②   
主题阅读 拓展联读 从《昆虫记》走向“自然文学”的主题阅读;阅读《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寂静的春天》。 /
10.(2019九下·温州竞赛)以下两个语句哪个出自法布尔的《昆虫记》?请根据你对《昆虫记》语言风格的了解简述理由。
A.绿色蝈蝈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均匀,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B.绿色蝈蝈通体碧绿,不带丝毫杂色,背板侧区下缘有白色边,前胸背板前缘平直,后缘呈弧形,向后突出,翅薄。
11.(2019八下·长春开学考)巴金说:“《昆虫记》熔作者毕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观察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取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请从“趣味”“美感”“思想”中任选一个关键词,结合《昆虫记》的内容谈谈你对这个词的理解。(80字左右)
12.(2019八上·绍兴期末)《昆虫记》名著阅读。
(1)下面是法文版《昆虫记》的四幅插图。对其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A.图一:蝉蜕皮后留在树枝上的空壳及成虫的蝉。经历了几年黑暗的地下辛苦生活,蝉终于走进了光明的世界。
B.图二:大孔雀蝶的幼虫。很难想象,美丽的大孔雀蝶小时候竟是这番模样。
C.图三:在杏树花蕊里采蜜的蜜蜂。它们是昆虫界的辛勤劳动者,也是人类的好朋友。
D.图四:被渔民们称之为“海上蜘蛛”的蜘蛛蟹。从海上一直迁移到枝头,足见其毅力之坚,生命力之强。
(2)周作人阅读《昆虫记》后说,“见到这位‘科学诗人’的著作,不禁引起旧事,羡慕有这种好的书看的别国少年”。结合下面文段,探究周作人称赞法布尔是“科学诗人”的原因。
如果不提它那致人死地的工具,螳螂其实没有什么可以让人担惊受怕的。它甚至不乏其典雅优美,因为它体形矫健,上衣雅致,体色淡绿,薄翼修长。它没有张开如剪刀般的凶残大鄂,相反却小嘴尖尖,好像生就是用来啄食的。借助从前胸伸出的柔软脖颈,它的头可以转动,左右旋转,俯仰自如。昆虫之中,唯有螳螂引导目光,可以观察,可以打量,几乎还带面部表情。
四、现代文阅读
13.(2019·连云港)阅读《昆虫记》节选,完成小题。
①蝉是非常喜欢唱歌的。它翼后的空腔里带有一种像钹一样的乐器。它还不满足,还要在胸部安置一种响板,以增加声音的强度。因为有这种巨大的响板,使得生命器官都无处安置,只得把它们压紧到身体最小的角落里。当然了,要热心委身于音乐,那么只有缩小内部的器官,来安置乐器了。
②但是不幸得很,它这样喜欢的音乐,对于别人,却完全不能引起兴趣。就是我也还没有发现它唱歌的目的。通常的猜想以为它是在叫喊同伴,然而事实明显,这个意见是错误的。
③蝉与我比邻相守,到现在已有十五年了,每个夏天差不多有两个月之久,它们总不离我的视线,而歌声也不离我的耳畔。我通常都看见它们在梧桐树的柔枝上,排成一列,歌唱者和它的伴侣比肩而坐。吸管插到树皮里,动也不动地狂饮,夕阳西下,它们就沿着树枝用慢而且稳的脚步,寻找温暖的地方。无论在饮水或行动时,它们从未停止过歌唱。
④所以这样看起来,它们并不是叫喊同伴,你想想看,如果你的同伴在你面前,你大概不会费掉整月的功夫叫喊他们吧!
⑤其实,照我想,便是蝉自己也听不见所唱的歌曲。不过是想用这种强硬的方法,强迫他人去听而已。
⑥它有非常清晰的视觉,只要看到有谁跑来,它会立刻停止歌唱,悄然飞去。然而喧哗却不足以惊扰它。你尽管站在它的背后讲话,吹哨子、拍手、撞石子,这镇静的蝉却仍然继续发声,好像没事儿人一样。
⑦有一回,我借来两支乡下人办喜事用的土铳,里面装满火药,将它放在门外的梧桐树下我们很小心地把窗打开,以防玻璃被震破。
⑧我们六个人等在下面,热心倾听头顶上的乐队会受到什么影响。“碰!”枪放出去,声如霹雷。
⑨一点没有受到影响,它仍然继续歌唱。它既没有表现出一点儿惊慌扰乱之状,声音的质与量也没有一点轻微的改变。第二枪和第一枪一样,也没有发生影响。
⑩我想,经过这次试验,我们可以确定,蝉是听不见的,好像一个极聋的聋子,它对自己所发的声音是一点也感觉不到的!
(节选自法布尔《昆虫记·蝉》,有删改)
(1)蝉的歌唱源于它怎样的身体构造?
(2)第③段画线句子语言有什么特色,请略作分析。
(3)第⑦至⑩自然段,写了什么事?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具有怎样的治学态度?
(4)“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的《蝉》和法布尔的《蝉》都写了蝉鸣,其用意有何不同?
14.(2017八上·潮安期末)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圣栎胭脂虫
五月,我耐心地观察朝阳的圣栎树或绿橡树的细枝,再去走访一些叫灌栎的植物。我将会在圣栎上发现一些黑得发亮、像小豌豆般的小虫,它就是胭脂虫,一种比较奇怪的昆虫。
它真的是昆虫吗?没有听说过这种东西的人,根本想不到它是一种昆虫,而会把它当成一种浆果,一种黑色的醋栗。尤其是用牙一咬,小球就会爆开,流出略带苦味的甜汁,就更容易让人把它当成果子了。
这种味道不错的果子是一种动物,肯定地说,这是一种昆虫。我用放大镜仔细地观察,对它的头、胸、腹和腿。它根本就没有头,也没有胸、腹和腿,它就像是一颗大珍珠,和用煤玉做的普通珍珠别无二致,像光滑的象牙那么平滑。
它的底部与树枝接触,显得有些扁平,虽然没有它的背部那么光滑,但依然是光秃秃的一片。胭脂虫似乎并不需要什么支撑,它们好像天生就是粘在树上的。
小球接触树枝的那一面,我发现一条宽宽的凹纹,它占据了多半个圆面。在凹纹的底端边缘有一条狭长的裂口,就像扣眼似的。就是通过这个唯一的裂口,胭脂虫才得以与外面接触。这条裂缝有多种用途,首先它是作为涌出糖浆的泉眼。我摘了几枝有胭脂虫的圣栎树枝,并将树枝的截断面浸泡在水里,以此来使树枝保鲜。不久,我就看到有一种无色的透明黏液从裂口处渗出来,两天之后,黏液便积成了一个跟胭脂虫肚子同样大小的水滴,当水滴足够重了,它就滴了下来。接着,第二个水滴又很快地形成,泉眼就这样不断地滴出水来。我用小手指蘸了一点儿,味道真是棒极了,就如同蜜一般。要是我们能大量饲养这种昆虫的话,那我们就相当于拥有了一个宝贵的糖厂,随时都可以收获它们的富裕产品。不过,还是让别人尽情去开发吧。
别人是谁呢?它们就是耐心的收获者——蚂蚁。与蚜虫相比,胭脂虫可是慷慨多了,蚂蚁们总会蜂拥而至。蚜虫对自己的精美食物可是小气得很,你需要长时间在它那胖胖的肚子上搔痒,才能从它们的触角尖上得到一小口糖浆。胭脂虫可就大方得多,无论何时,无论是谁,只要你想喝它的蜜糖,它就让你喝个痛快。就这样,胭脂虫无私地将自己的美味赠送给那些需要的人。
六月份马上过去,糖浆最近不往外渗出了,蚂蚁们也就不到这里来采集了。一切都表明胭脂虫的内部发生了重大变化,可是,从它的表面看不到任何的异常,仍然和往常一样,是一个乌黑发亮的小球。我拿一把小刀,将这个乌黑的小球与肥大底座相对的顶盖用力破开。
小球里是白色和红色混合成的干粉。放在放大镜下,所见的情景真是令人震惊。干粉在骚动,它活了。如此多的数目要想数清楚,那可是骇人听闻的。白色的是尚未孵化的卵,六月底,这样的卵已为数不多。其他颜色的干粉是活动的小昆虫,它们呈浅棕红色或橘黄色。其中又以白色素最多,那是一堆蜕下的卵壳。
小球被一层横隔膜隔成上下两层。这层隔膜是由干燥的雌胭脂虫的尸骨组成。胭脂虫自身的东西并不多,只有一层容易破碎的皮。除此之外,盒子里的东西都是属于卵的。幼儿居住的上层,比底层要好。
当出发的日子来到,由卵孵出的小胭脂虫从下层很容易出去,因为底下有一扇门。那扇门就是那个扣眼形的裂口,它是敞开的,而且总是敞开得很大。可是,要是从上层出去,小胭脂虫该怎么做呢?小胭脂虫绝对不可能将那层膜挖破的,因为它太虚弱、太瘦小。我通过仔细观察,发现有一个圆形的天窗位于隔膜正中央。下层的居民可以直接从扣眼形的门出去,而上层的居民可以从圆形的天窗下来。胭脂虫母亲想得真是无比周到。
(选自《昆虫记》.有删改)
(1)文中圣栎胭脂虫的外表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2)文章写蚂蚁采集糖浆时,为什么还要提到蚜虫?
(3)文章说圣栎胭脂虫与树枝接触处的裂缝“有多种用途”,请你概括出裂缝的两种用途。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法布尔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并没有获得此项大奖。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两部名著,考点主要集中于名著内容及分析,只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比总结,可以顺利答题。
2.【答案】D
【知识点】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艺术特色;《昆虫记》
【解析】【分析】D项,“他把昆虫装在木盒里,浸在酒精里,睁大眼睛观察触角、上鄂等,努力思考这些器官的功能”说法有误。作者观察昆虫是以活体为主。
故答案为:D。
【点评】阅读名著,首先要了解名著的故事内容,其次对所读名著有关的知识信息要大致的了解,比如作者的情况。再深一步,对名著中的人物要略加分析,掌握其形象特征,尽可能的写点读后感,这样阅读名著才会更有意义。阅读名著最好读原著,也可以读一些介绍性的文字,总之对一些名著方面的常识要熟悉。
3.【答案】C
【知识点】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如作品的写作背景、主要的故事情节、精彩片段、事物的特点、书中的名言警句等,名著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本题根据相关的知识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C
【点评】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
4.【答案】D
【知识点】外国文学
【解析】【分析】D“蝉拥有电报线”关于《昆虫记》的表述有误。应为园蛛拥有电报线。
故答案为:D
【点评】阅读名著,首先要了解名著的故事内容,其次对所读名著有关的知识信息要大致的了解,比如作者的情况。再深一步,对名著中的人物要略加分析,掌握其形象特征,尽可能的写点读后感,这样阅读名著才会更有意义。阅读名著最好读原著,也可以读一些介绍性的文字,总之对一些名著方面的常识要熟悉。
5.【答案】A
【知识点】昆虫记;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依据作品内容不难回答,法布尔被誉为昆虫界的荷马。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6.【答案】假设;状语;副词;主谓短语;萤火虫的肚子顶端会发出微弱的光亮,就好像是挂了一盏小灯
【知识点】假设复句;动物笑谈;比喻
【解析】【分析】“即使……,也……”连接的两个分句之间是假设关系。“在宁静的夏夜”充当的句子成分是状语,“经常”的词性是副词。“萤火虫有色彩斑斓的外衣”一句中,“色彩斑斓”的短语结构类型是主谓短语。请从选文中找出一个运用比喻修辞的句子抄写在下面:萤火虫的肚子顶端会发出微弱的光亮,就好像是挂了一盏小灯。 
【点评】此题考查了关联词语、句子成分、词性、构词法、修辞多方面的知识。
7.【答案】畅;呵;遨;致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流畅”不要写作“流怅”,“呵护”不要写作“和护”,“遨游”不要写作“傲游”,“精致”不要写作“精制”。
答案:畅、呵、遨、致
【点评】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解答时要读懂上下文,结合语境的意思,填写正确的字形。所以根据句意填写字形至关重要。本题考查的字形比较容易,只要平时阅读时多留意,对形近字的异同了如指掌即可。
8.【答案】(1)①该书让我们了解到昆虫的生活和习性;②该书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万物的赞美(或感受到作者对生命的敬畏);③该书让我们了解到实地观察与反复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或体会到作者积极探索、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2)①蝉的危险来自蚋,蝉喜欢在干的细枝上产卵,蝉在地下生活四年而在地上生活一个月;②螳螂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③切叶蜂能够不凭借任何工具,精确地“剪”下大小适当的圆叶片来做巢穴的盖子;④蜜蜂能直接辨认回家的方向,而蚂蚁凭着对沿途景物的记忆找到回家的路……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经典情节
【解析】【分析】(1)这道题的概括性比较强,需结合对《昆虫记》的阅读来概括出该书的“有益”表现。该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哲理的文学宝藏。它的文字清新、自然有趣,语调轻松幽默诙谐,基于事实的故事情节曲折奇异。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
(2)本题考查作品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解答此题结合名著《昆虫记》的阅读来概括。阅读全书可概括几例即可。例如;①柳叶蜂能够不凭借任何工具,精确地“剪”下大小适当的圆叶片来做巢穴的盖子;②蜜蜂能直接辨认回家的方向,而蚂蚁凭着对沿途景物的记忆找到回家的路;③水蛛能为自己做一只性能很好的潜水袋,里面贮藏空气……(从书中找出两例)
故答案为:⑴
(1)①该书让我们了解到昆虫的生活和习性;②该书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万物的赞美(或感受到作者对生命的敬畏);③该书让我们体会到实地观察与反复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或体会到作者积极探索、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2)①蝉的危险来自芮,蝉喜欢在干的细枝上产卵,蝉在地下生活四年而在地上生活一个月;②螳螂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学生必须对选项中涉及的名著内容熟悉,才能准确把握人物与情节搭配是否正确。这就要求平时的名著阅读认真细致,准确识记名著内容;
⑵掌握名著中的重要故事情节是应考的基本策略,还要在平时与同学交流时,多关注名著中易记错的故事情节,只要认真、仔细识记,就不会出错。长期坚持下去,对名著情节的辨析能力一定会提高。
9.【答案】生动描写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习性,揭开了昆虫世界的奥秘。;因为法布尔把昆虫当作人来写,让他们拥有了人的喜怒哀乐,人的善恶美丑,所以才把这些昆虫写得引人入胜。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经典情节
【解析】【分析】①解答本题,抓住题目关键词“昆虫的史诗”“原因”,再结合《昆虫记》的内容分析作答即可。法布尔的《昆虫记》之所以被称为“昆虫的史诗”,主要是因为法布尔多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昆虫们鲜为人知的生活习性,令人赞叹。
②解答本题,抓住关键词“为什么”“趣味”,法布尔笔下的昆虫多具有人类的特色,因为作者赋予了昆虫们以人性的关怀,这就让昆虫们也具有了喜怒哀乐、善恶美丑,所以,我们读起来会非常有趣。
故答案为:
①生动描写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习性,揭开了昆虫世界的奥秘。
②因为法布尔把昆虫当作人来写,让他们拥有了人的喜怒哀乐,人的善恶美丑,所以才把这些昆虫写得引人入胜。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重要故事情节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学生必须对选项中涉及的名著内容熟悉,才能准确把握人物与情节搭配是否正确。这就要求平时的名著阅读认真细致,准确识记名著内容。
10.【答案】 A; 因为《昆虫记》的语言生动形象,用了大量的拟人句子。
【知识点】作品的艺术特色
【解析】【分析】根据对《昆虫记》的阅读和积累可知,答案应为A。因为《昆虫记》的语言生动形象,用了大量的拟人句子。但B语言属于平时的语言风格。
故答案为:A; 因为《昆虫记》的语言生动形象,用了大量的拟人句子。
【点评】本题考查对名著的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注意对名著中的人物、故事梗概、主要情节、艺术特色等进行全面的把握,答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
11.【答案】趣味——在《昆虫记》中,比如法布尔写蝉的幼虫,描述它们用自身的汁液在隧道的墙上涂抹“水泥”,使道壁坚固,写出了小生灵们的情态、智慧,让人读起来兴味盎然。
【知识点】作品的艺术特色;对作品的体验感受
【解析】【分析】《昆虫记》又称《昆虫世界》《昆虫物语》等,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所著的长篇科普文学作品,共十卷。该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哲理的文学宝藏。全书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渗透着作者对人类的思考,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这本书被誉为“昆虫的史诗”。首先,作者通过生动的描写以及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昆虫的生活与人类社会巧妙地联系起来,把人类社会的道德和认识体系搬到了笔下的昆虫世界里。他透过被赋予了人性的昆虫反观社会,传达观察中的个人体验与思考得出的对人类社会的见解,无形中指引着读者在昆虫的“伦理”和“社会生活”中重新认识人类思想、道德与知的准则。其次,虽然全文用大量笔墨着重介绍了昆虫的生活习性,但并不像学术论著一般枯燥乏味,而是行文优美,堪称一部出色的文学作品。作者的语言朴实清新、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情趣和诗意。作者对自然界动植物声、色、形、气息多方面的绘都恰到好处,使用了大量栩栩如生的比喻。作答时可选择作品中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对小动物的描写的语句来分析其趣味性和语言的优美;作者人性化观照虫性,以虫性反映社会人生,选择其中描写小动物来分析其中蕴含的思想作答即可。答案是多元的。
故答案为: 趣味——在《昆虫记》中,比如法布尔写蝉的幼虫,描述它们用自身的汁液在隧道的墙上涂抹“水泥”,使道壁坚固,写出了小生灵们的情态、智慧,让人读起来兴味盎然。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阅读和积累的能力。名著阅读主要考查《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古今中外名著的阅读情况。从考查角度讲,名著阅读主要是从作家、作品、阅读体验与评价等方面进行考查。要做好这样的题就要做到以下三点:①要认真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文学原著;②要学会对相关知识如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故事背景等进行梳理,然后认真记忆;③要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和训练。本题答案不唯一,只要能从这三个词中选择一个结合名著内容进行分析即可。
12.【答案】(1)D
(2)文段描写了螳螂的外形、动作等,真实可信;同时,作者描述螳螂文笔精炼、清新,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充满着灵性;描述中,我们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万物的尊重和赞美。科学的观察与说明,诗一般的表达,敬畏生命的情怀,是周作人称赞法布尔是“科学诗人”的主要原因。
【知识点】图表信息;材料探究;见解表述;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⑴D项“从海上一直迁移到枝头,足见其毅力之坚,生命力之强。”错误。
⑵《昆虫记》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法布尔也由此获得了“科学诗人”、“昆虫荷马”、“昆虫世界的维吉尔”等桂冠。还被誉“昆虫世界的维吉尔”。文段描写了螳螂的外形、动作等,同时它的文字清新、自然有趣,语调轻松幽默诙谐,基于事实的故事情节曲折奇异。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
故答案为:⑴D;⑵文段描写了螳螂的外形、动作等,真实可信;同时,作者描述螳螂文笔精炼、清新,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充满着灵性;描述中,我们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万物的尊重和赞美。科学的观察与说明,诗一般的表达,敬畏生命的情怀,是周作人称赞法布尔是“科学诗人”的主要原因。
【点评】⑴本题考查分析图画内容。答题时应注意,认真看图,准确找出题中的有用信息,这是解答基础。对各个选项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比照辨析正误,从而正确解题。
⑵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及迁移运用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这种题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对所给材料有准确地把握,然后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再迁移到文段中来。
13.【答案】(1)它翼后的空腔里带有一种像钹一样的乐器;胸部安置一种响板,以增加声音的强度。
(2)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用人格化的手法(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比肩而坐、狂饮树汁、慢步行走等动作(细节),生动地描写了蝉的生活习性。
(3)作者用土铳的枪声对蝉的听觉进行测试,结果证明蝉是没有听觉的。作者勇于实践和探究,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
(4)虞世南的《蝉》,以蝉喻人,旨在借蝉抒怀: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法布尔的《蝉》旨在探究科学奥秘:观察探究蝉的身体构造和歌唱的特点,通过试验证明蝉是感受不到声音的。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文章语言特点;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分析】(1)本题可依据文章第1段中的“它翼后的空腔里带有一种像钹一样的乐器。它还不满足,还要在胸部安置一种响板,以增加声音的强度”这一语句概括作答。
(2)文章第3段画线的语句“我通常都看见它们在梧桐树的柔枝上,排成一列,歌唱者和它的伴侣比肩而坐。吸管插到树皮里,动也不动地狂饮,夕阳西下,它们就沿着树枝用慢而且稳的脚步,寻找温暖的地方”将“蝉”当作人来写,运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比肩而坐”“狂饮树汁”“慢步行走”等动作,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蝉的生活习性。突出地表现了文章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据此理解作答。
(3)文章第7~10段叙写了作者用土铳的“声如霹雷”枪声对蝉的听觉进行测试,结果蝉“一点没有受到影响,它仍然继续歌唱”,从而说明蝉是没有听觉的。从中可以看出,法布尔是一个勇于实验和探究的人,在治学上有着严谨的态度。据此理解作答。
(4)虞世南的《蝉》这是一首咏物诗具有浓郁的象征性。采用借物喻人的手法,表面上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却抒发了作者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法布尔的《蝉》通过叙写观察探究蝉的身体构造和“歌唱”的特点,又用土铳的枪声对蝉的听觉进行测试,证明蝉是没有听觉的。从而探究出科学的奥秘。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⑴ 它翼后的空腔里带有一种像钹一样的乐器;胸部安置一种响板,以增加声音的强度。
⑵ 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用人格化的手法(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比肩而坐、狂饮树汁、慢步行走等动作(细节),生动地描写了蝉的生活习性。
⑶ 作者用土铳的枪声对蝉的听觉进行测试,结果证明蝉是没有听觉的。作者勇于实践和探究,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
⑷ 虞世南的《蝉》,以蝉喻人,旨在借蝉抒怀: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法布尔的《蝉》旨在探究科学奥秘:观察探究蝉的身体构造和歌唱的特点,通过试验证明蝉是感受不到声音的。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梳理和分析概括能力。阅读文章,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梳理文章的说明层次,结合题目要求,筛选相关的语句概括作答。
⑵这道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色。说明文语言的根本要求是科学性、准确性,简练明确;文学性说明文还要求生动性、形象性。答题时要结合句意语境进行分析。
⑶本题考查概括事件的能力以及体会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概括事件要在文中找出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构,答题时按照人物+事件的模式概括即可。体会作者的感情态度,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 ①依据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态度;②依据带有感彩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感情态度;③依据含义深刻的语句、段落,体会作者的感情态度。
⑷此题考查探究文章主旨的能力。要想准确地理解文章的主旨,要在理解文本的内容的基础上联系社会现实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注意一定不能停留在表面,就事论事。
14.【答案】(1)圣栎胭脂虫外表光滑,像一个黑色小圆球,与树枝接触的底部略显扁平,有一条宽宽的凹纹,凹纹的底端边缘有一条狭长的裂口。
(2)写蚜虫是为了与胭脂虫形成对比,突出胭脂虫的慷慨、大方。
(3)①它是作为涌出糖浆的泉眼;②它是孵出的小胭脂虫从母体出去的出口。
【知识点】昆虫记;作比较;作品的基本内容;《昆虫记》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名著《昆虫记》的阅读理解能力。
(1)从文章前几段的第一句话对圣栎胭脂虫外形的介绍中概括特点即可。
(2)文中写蚜虫是为了与胭脂虫形成对比,突出胭脂虫的慷慨、大方。
(3)裂缝的两种用途:它是作为涌出糖浆的泉眼;它是孵出的小胭脂虫从母体出去的出口。
故答案为:(1)圣栎胭脂虫外表光滑,像一个黑色小圆球,与树枝接触的底部略显扁平,有一条宽宽的凹纹,凹纹的底端边缘有一条狭长的裂口。
(2)写蚜虫是为了与胭脂虫形成对比,突出胭脂虫的慷慨、大方。
(3)①它是作为涌出糖浆的泉眼;②它是孵出的小胭脂虫从母体出去的出口。
【点评】解答本题需要知道《昆虫记》是一部科普名著。
(1)本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如:小球接触树枝的那一面,我发现一条宽宽的凹纹。
(2)本题考查对比手法的作用。对比手法,是说明文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本文对比对象是蚜虫。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学生要把握主要说明对象,全面了解文章内容,尽量利用文本中的信息。要结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进行简单概括即可。找到关键词句,如:“那扇门就是那个扣眼形的裂口”等等。
1 / 1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名著导读《昆虫记》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昆虫记》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昆虫记》熔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关照虫性,又用虫性反观社会人生,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B.作者通过仔细观察,深刻地描绘了多种昆虫的生活,真实地记录了多种昆虫的本能、习性、活动、婚恋、繁衍和死亡,种种描写无不渗透着作者对人类的思考。
C.《昆虫记》行文生动活泼,语言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
D.《昆虫记》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作者也因此获得了“昆虫界的荷马”“昆虫世界的维吉尔”等桂冠和诺贝尔奖。
【答案】D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法布尔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并没有获得此项大奖。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两部名著,考点主要集中于名著内容及分析,只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比总结,可以顺利答题。
2.(2017八上·抚顺期末)选出下列关于《昆虫记》的说法有误的一项(  )
A.《昆虫记》是一篇科普作品,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处处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万物的赞美,无愧于“昆虫的史诗”之美誉。
B.这部作品的作者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他足足花了三十年时间写成这本巨著,罗曼·罗兰称他为“掌握田野无数小子秘密的语言大师”。
C.在作者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做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读来情趣盎然。
D.《昆虫记》之所以引人入胜,与作者的独特研究方法有关,他把昆虫装在木盒里,浸在酒精里,睁大眼睛观察触角、上鄂等,努力思考这些器官的功能。
【答案】D
【知识点】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艺术特色;《昆虫记》
【解析】【分析】D项,“他把昆虫装在木盒里,浸在酒精里,睁大眼睛观察触角、上鄂等,努力思考这些器官的功能”说法有误。作者观察昆虫是以活体为主。
故答案为:D。
【点评】阅读名著,首先要了解名著的故事内容,其次对所读名著有关的知识信息要大致的了解,比如作者的情况。再深一步,对名著中的人物要略加分析,掌握其形象特征,尽可能的写点读后感,这样阅读名著才会更有意义。阅读名著最好读原著,也可以读一些介绍性的文字,总之对一些名著方面的常识要熟悉。
3.(2017八上·环县期末)法布尔《昆虫记》里写的孔雀蛾是一种很漂亮的蛾,它们中最大的来自欧洲,全身披着红棕色的绒毛,孔雀蛾的幼虫靠吃_________为生。(  )
A.银杏叶 B.柳树叶 C.杏叶 D.杨树叶
【答案】C
【知识点】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如作品的写作背景、主要的故事情节、精彩片段、事物的特点、书中的名言警句等,名著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本题根据相关的知识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C
【点评】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
4.下列关于《昆虫记》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昆虫记》中“两种稀奇的蚱猛”是指恩布沙和白面孔螽斯。
B.法布尔称赞黄蜂的建筑才能,认为在这一点上它远胜于卢浮宫的建筑艺术智慧。
C.《昆虫记》中,法布尔仔细观察食粪虫劳动的过程,称这些食粪虫为清道夫。
D.蝉拥有电报线。
【答案】D
【知识点】外国文学
【解析】【分析】D“蝉拥有电报线”关于《昆虫记》的表述有误。应为园蛛拥有电报线。
故答案为:D
【点评】阅读名著,首先要了解名著的故事内容,其次对所读名著有关的知识信息要大致的了解,比如作者的情况。再深一步,对名著中的人物要略加分析,掌握其形象特征,尽可能的写点读后感,这样阅读名著才会更有意义。阅读名著最好读原著,也可以读一些介绍性的文字,总之对一些名著方面的常识要熟悉。
5.法布尔被誉为(  )
A.昆虫界的荷马 B.昆虫界的圣人
C.昆虫至圣 D.昆虫界的托尔斯泰
【答案】A
【知识点】昆虫记;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依据作品内容不难回答,法布尔被誉为昆虫界的荷马。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二、填空题
6.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萤火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昆虫,即使你没有亲眼见过,也至少听说过它的名字。萤火虫的肚子顶端会发出微弱的光亮,就好像是挂了一盏小灯。在宁静的夏夜,你经常会看到它们在草丛中游荡。
萤火虫长着三对短短的腿,它们利用这三对小短腿迈着碎步跑动。雄性萤火虫到了成虫时期,会长出鞘翅,就像其他甲虫一样。而雌虫则永远都保持着幼虫阶段的形态,无法享受飞翔的快乐。萤火虫有色彩斑斓的外衣。它的身体呈棕栗色,胸部是柔和的粉红色,边缘则点缀着一些鲜艳的棕红色小斑点。
以上文字选自法国作家的优秀科普著作《昆虫记》。“即使你没有亲眼见过,也至少听说过它的名字”一句中,“即使……,也……”连接的两个分句之间是   关系。“在宁静的夏夜,你经常会看到它们在草丛中游荡”一句中,“在宁静的夏夜”充当的句子成分是   ,“经常”的词性是   。“萤火虫有色彩斑斓的外衣”一句中,“色彩斑斓”的短语结构类型是   。请从选文中找出一个运用比喻修辞的句子抄写在下面:   。
【答案】假设;状语;副词;主谓短语;萤火虫的肚子顶端会发出微弱的光亮,就好像是挂了一盏小灯
【知识点】假设复句;动物笑谈;比喻
【解析】【分析】“即使……,也……”连接的两个分句之间是假设关系。“在宁静的夏夜”充当的句子成分是状语,“经常”的词性是副词。“萤火虫有色彩斑斓的外衣”一句中,“色彩斑斓”的短语结构类型是主谓短语。请从选文中找出一个运用比喻修辞的句子抄写在下面:萤火虫的肚子顶端会发出微弱的光亮,就好像是挂了一盏小灯。 
【点评】此题考查了关联词语、句子成分、词性、构词法、修辞多方面的知识。
7.(2017七下·宁波期中)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注音写汉字。
《昆虫记》有“昆虫的史诗”的美誉,在作者生动流chàng   的叙述中,你可能会为大自然的清洁工蜣螂赞不绝口,你也可能会为擅长装死的黑不甲而暗暗发笑,你更可能会为细心hē   护孩子的狼蛛而感动不已……至于有五只眼睛的蝉,靠枯枝做小鞘在水中áo   游的石蚕,下蓝色蛋的石鸟,寿命只有两三天的孔雀蛾,常在玫瑰花叶上剪下精zhì   小洞的樵叶蜂等等,更是吸引人的眼球。
【答案】畅;呵;遨;致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流畅”不要写作“流怅”,“呵护”不要写作“和护”,“遨游”不要写作“傲游”,“精致”不要写作“精制”。
答案:畅、呵、遨、致
【点评】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解答时要读懂上下文,结合语境的意思,填写正确的字形。所以根据句意填写字形至关重要。本题考查的字形比较容易,只要平时阅读时多留意,对形近字的异同了如指掌即可。
三、名著导读
8.根据名著《昆虫记》回答问题。
(1)鲁迅说《昆虫记》“很有益”,该书的“有益”表现在哪些方面?
(2)罗曼·罗兰说法布尔“掌握田野无数小虫子秘密”,举两例说明该作者掌握的小虫子的秘密。
【答案】(1)①该书让我们了解到昆虫的生活和习性;②该书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万物的赞美(或感受到作者对生命的敬畏);③该书让我们了解到实地观察与反复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或体会到作者积极探索、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2)①蝉的危险来自蚋,蝉喜欢在干的细枝上产卵,蝉在地下生活四年而在地上生活一个月;②螳螂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③切叶蜂能够不凭借任何工具,精确地“剪”下大小适当的圆叶片来做巢穴的盖子;④蜜蜂能直接辨认回家的方向,而蚂蚁凭着对沿途景物的记忆找到回家的路……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经典情节
【解析】【分析】(1)这道题的概括性比较强,需结合对《昆虫记》的阅读来概括出该书的“有益”表现。该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哲理的文学宝藏。它的文字清新、自然有趣,语调轻松幽默诙谐,基于事实的故事情节曲折奇异。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
(2)本题考查作品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解答此题结合名著《昆虫记》的阅读来概括。阅读全书可概括几例即可。例如;①柳叶蜂能够不凭借任何工具,精确地“剪”下大小适当的圆叶片来做巢穴的盖子;②蜜蜂能直接辨认回家的方向,而蚂蚁凭着对沿途景物的记忆找到回家的路;③水蛛能为自己做一只性能很好的潜水袋,里面贮藏空气……(从书中找出两例)
故答案为:⑴
(1)①该书让我们了解到昆虫的生活和习性;②该书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万物的赞美(或感受到作者对生命的敬畏);③该书让我们体会到实地观察与反复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或体会到作者积极探索、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2)①蝉的危险来自芮,蝉喜欢在干的细枝上产卵,蝉在地下生活四年而在地上生活一个月;②螳螂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学生必须对选项中涉及的名著内容熟悉,才能准确把握人物与情节搭配是否正确。这就要求平时的名著阅读认真细致,准确识记名著内容;
⑵掌握名著中的重要故事情节是应考的基本策略,还要在平时与同学交流时,多关注名著中易记错的故事情节,只要认真、仔细识记,就不会出错。长期坚持下去,对名著情节的辨析能力一定会提高。
9.根据《昆虫记》相关内容,完成下面阅读任务单。
《昆虫记》阅读任务单
阅读层次 阅读策略 阅读任务(部分) 阅读记录
检视阅读 略读浏览 依据内容,推断本书被誉为“昆虫的史诗”的原因。 ①   
分析阅读 评价质疑 西绪福斯蜣螂爸爸和妈妈一起做好孩子的食物球后,妈妈去找地方贮藏,而爸爸会留下来,蹲在食物球上守护着。——法布尔为什么能把昆虫写得这样充满趣味呢? ②   
主题阅读 拓展联读 从《昆虫记》走向“自然文学”的主题阅读;阅读《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寂静的春天》。 /
【答案】生动描写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习性,揭开了昆虫世界的奥秘。;因为法布尔把昆虫当作人来写,让他们拥有了人的喜怒哀乐,人的善恶美丑,所以才把这些昆虫写得引人入胜。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经典情节
【解析】【分析】①解答本题,抓住题目关键词“昆虫的史诗”“原因”,再结合《昆虫记》的内容分析作答即可。法布尔的《昆虫记》之所以被称为“昆虫的史诗”,主要是因为法布尔多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昆虫们鲜为人知的生活习性,令人赞叹。
②解答本题,抓住关键词“为什么”“趣味”,法布尔笔下的昆虫多具有人类的特色,因为作者赋予了昆虫们以人性的关怀,这就让昆虫们也具有了喜怒哀乐、善恶美丑,所以,我们读起来会非常有趣。
故答案为:
①生动描写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习性,揭开了昆虫世界的奥秘。
②因为法布尔把昆虫当作人来写,让他们拥有了人的喜怒哀乐,人的善恶美丑,所以才把这些昆虫写得引人入胜。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重要故事情节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学生必须对选项中涉及的名著内容熟悉,才能准确把握人物与情节搭配是否正确。这就要求平时的名著阅读认真细致,准确识记名著内容。
10.(2019九下·温州竞赛)以下两个语句哪个出自法布尔的《昆虫记》?请根据你对《昆虫记》语言风格的了解简述理由。
A.绿色蝈蝈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均匀,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B.绿色蝈蝈通体碧绿,不带丝毫杂色,背板侧区下缘有白色边,前胸背板前缘平直,后缘呈弧形,向后突出,翅薄。
【答案】 A; 因为《昆虫记》的语言生动形象,用了大量的拟人句子。
【知识点】作品的艺术特色
【解析】【分析】根据对《昆虫记》的阅读和积累可知,答案应为A。因为《昆虫记》的语言生动形象,用了大量的拟人句子。但B语言属于平时的语言风格。
故答案为:A; 因为《昆虫记》的语言生动形象,用了大量的拟人句子。
【点评】本题考查对名著的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注意对名著中的人物、故事梗概、主要情节、艺术特色等进行全面的把握,答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
11.(2019八下·长春开学考)巴金说:“《昆虫记》熔作者毕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观察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取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请从“趣味”“美感”“思想”中任选一个关键词,结合《昆虫记》的内容谈谈你对这个词的理解。(80字左右)
【答案】趣味——在《昆虫记》中,比如法布尔写蝉的幼虫,描述它们用自身的汁液在隧道的墙上涂抹“水泥”,使道壁坚固,写出了小生灵们的情态、智慧,让人读起来兴味盎然。
【知识点】作品的艺术特色;对作品的体验感受
【解析】【分析】《昆虫记》又称《昆虫世界》《昆虫物语》等,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所著的长篇科普文学作品,共十卷。该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哲理的文学宝藏。全书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渗透着作者对人类的思考,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这本书被誉为“昆虫的史诗”。首先,作者通过生动的描写以及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昆虫的生活与人类社会巧妙地联系起来,把人类社会的道德和认识体系搬到了笔下的昆虫世界里。他透过被赋予了人性的昆虫反观社会,传达观察中的个人体验与思考得出的对人类社会的见解,无形中指引着读者在昆虫的“伦理”和“社会生活”中重新认识人类思想、道德与知的准则。其次,虽然全文用大量笔墨着重介绍了昆虫的生活习性,但并不像学术论著一般枯燥乏味,而是行文优美,堪称一部出色的文学作品。作者的语言朴实清新、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情趣和诗意。作者对自然界动植物声、色、形、气息多方面的绘都恰到好处,使用了大量栩栩如生的比喻。作答时可选择作品中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对小动物的描写的语句来分析其趣味性和语言的优美;作者人性化观照虫性,以虫性反映社会人生,选择其中描写小动物来分析其中蕴含的思想作答即可。答案是多元的。
故答案为: 趣味——在《昆虫记》中,比如法布尔写蝉的幼虫,描述它们用自身的汁液在隧道的墙上涂抹“水泥”,使道壁坚固,写出了小生灵们的情态、智慧,让人读起来兴味盎然。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阅读和积累的能力。名著阅读主要考查《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古今中外名著的阅读情况。从考查角度讲,名著阅读主要是从作家、作品、阅读体验与评价等方面进行考查。要做好这样的题就要做到以下三点:①要认真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文学原著;②要学会对相关知识如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故事背景等进行梳理,然后认真记忆;③要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和训练。本题答案不唯一,只要能从这三个词中选择一个结合名著内容进行分析即可。
12.(2019八上·绍兴期末)《昆虫记》名著阅读。
(1)下面是法文版《昆虫记》的四幅插图。对其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A.图一:蝉蜕皮后留在树枝上的空壳及成虫的蝉。经历了几年黑暗的地下辛苦生活,蝉终于走进了光明的世界。
B.图二:大孔雀蝶的幼虫。很难想象,美丽的大孔雀蝶小时候竟是这番模样。
C.图三:在杏树花蕊里采蜜的蜜蜂。它们是昆虫界的辛勤劳动者,也是人类的好朋友。
D.图四:被渔民们称之为“海上蜘蛛”的蜘蛛蟹。从海上一直迁移到枝头,足见其毅力之坚,生命力之强。
(2)周作人阅读《昆虫记》后说,“见到这位‘科学诗人’的著作,不禁引起旧事,羡慕有这种好的书看的别国少年”。结合下面文段,探究周作人称赞法布尔是“科学诗人”的原因。
如果不提它那致人死地的工具,螳螂其实没有什么可以让人担惊受怕的。它甚至不乏其典雅优美,因为它体形矫健,上衣雅致,体色淡绿,薄翼修长。它没有张开如剪刀般的凶残大鄂,相反却小嘴尖尖,好像生就是用来啄食的。借助从前胸伸出的柔软脖颈,它的头可以转动,左右旋转,俯仰自如。昆虫之中,唯有螳螂引导目光,可以观察,可以打量,几乎还带面部表情。
【答案】(1)D
(2)文段描写了螳螂的外形、动作等,真实可信;同时,作者描述螳螂文笔精炼、清新,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充满着灵性;描述中,我们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万物的尊重和赞美。科学的观察与说明,诗一般的表达,敬畏生命的情怀,是周作人称赞法布尔是“科学诗人”的主要原因。
【知识点】图表信息;材料探究;见解表述;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⑴D项“从海上一直迁移到枝头,足见其毅力之坚,生命力之强。”错误。
⑵《昆虫记》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法布尔也由此获得了“科学诗人”、“昆虫荷马”、“昆虫世界的维吉尔”等桂冠。还被誉“昆虫世界的维吉尔”。文段描写了螳螂的外形、动作等,同时它的文字清新、自然有趣,语调轻松幽默诙谐,基于事实的故事情节曲折奇异。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
故答案为:⑴D;⑵文段描写了螳螂的外形、动作等,真实可信;同时,作者描述螳螂文笔精炼、清新,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充满着灵性;描述中,我们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万物的尊重和赞美。科学的观察与说明,诗一般的表达,敬畏生命的情怀,是周作人称赞法布尔是“科学诗人”的主要原因。
【点评】⑴本题考查分析图画内容。答题时应注意,认真看图,准确找出题中的有用信息,这是解答基础。对各个选项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比照辨析正误,从而正确解题。
⑵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及迁移运用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这种题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对所给材料有准确地把握,然后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再迁移到文段中来。
四、现代文阅读
13.(2019·连云港)阅读《昆虫记》节选,完成小题。
①蝉是非常喜欢唱歌的。它翼后的空腔里带有一种像钹一样的乐器。它还不满足,还要在胸部安置一种响板,以增加声音的强度。因为有这种巨大的响板,使得生命器官都无处安置,只得把它们压紧到身体最小的角落里。当然了,要热心委身于音乐,那么只有缩小内部的器官,来安置乐器了。
②但是不幸得很,它这样喜欢的音乐,对于别人,却完全不能引起兴趣。就是我也还没有发现它唱歌的目的。通常的猜想以为它是在叫喊同伴,然而事实明显,这个意见是错误的。
③蝉与我比邻相守,到现在已有十五年了,每个夏天差不多有两个月之久,它们总不离我的视线,而歌声也不离我的耳畔。我通常都看见它们在梧桐树的柔枝上,排成一列,歌唱者和它的伴侣比肩而坐。吸管插到树皮里,动也不动地狂饮,夕阳西下,它们就沿着树枝用慢而且稳的脚步,寻找温暖的地方。无论在饮水或行动时,它们从未停止过歌唱。
④所以这样看起来,它们并不是叫喊同伴,你想想看,如果你的同伴在你面前,你大概不会费掉整月的功夫叫喊他们吧!
⑤其实,照我想,便是蝉自己也听不见所唱的歌曲。不过是想用这种强硬的方法,强迫他人去听而已。
⑥它有非常清晰的视觉,只要看到有谁跑来,它会立刻停止歌唱,悄然飞去。然而喧哗却不足以惊扰它。你尽管站在它的背后讲话,吹哨子、拍手、撞石子,这镇静的蝉却仍然继续发声,好像没事儿人一样。
⑦有一回,我借来两支乡下人办喜事用的土铳,里面装满火药,将它放在门外的梧桐树下我们很小心地把窗打开,以防玻璃被震破。
⑧我们六个人等在下面,热心倾听头顶上的乐队会受到什么影响。“碰!”枪放出去,声如霹雷。
⑨一点没有受到影响,它仍然继续歌唱。它既没有表现出一点儿惊慌扰乱之状,声音的质与量也没有一点轻微的改变。第二枪和第一枪一样,也没有发生影响。
⑩我想,经过这次试验,我们可以确定,蝉是听不见的,好像一个极聋的聋子,它对自己所发的声音是一点也感觉不到的!
(节选自法布尔《昆虫记·蝉》,有删改)
(1)蝉的歌唱源于它怎样的身体构造?
(2)第③段画线句子语言有什么特色,请略作分析。
(3)第⑦至⑩自然段,写了什么事?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具有怎样的治学态度?
(4)“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的《蝉》和法布尔的《蝉》都写了蝉鸣,其用意有何不同?
【答案】(1)它翼后的空腔里带有一种像钹一样的乐器;胸部安置一种响板,以增加声音的强度。
(2)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用人格化的手法(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比肩而坐、狂饮树汁、慢步行走等动作(细节),生动地描写了蝉的生活习性。
(3)作者用土铳的枪声对蝉的听觉进行测试,结果证明蝉是没有听觉的。作者勇于实践和探究,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
(4)虞世南的《蝉》,以蝉喻人,旨在借蝉抒怀: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法布尔的《蝉》旨在探究科学奥秘:观察探究蝉的身体构造和歌唱的特点,通过试验证明蝉是感受不到声音的。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文章语言特点;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分析】(1)本题可依据文章第1段中的“它翼后的空腔里带有一种像钹一样的乐器。它还不满足,还要在胸部安置一种响板,以增加声音的强度”这一语句概括作答。
(2)文章第3段画线的语句“我通常都看见它们在梧桐树的柔枝上,排成一列,歌唱者和它的伴侣比肩而坐。吸管插到树皮里,动也不动地狂饮,夕阳西下,它们就沿着树枝用慢而且稳的脚步,寻找温暖的地方”将“蝉”当作人来写,运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比肩而坐”“狂饮树汁”“慢步行走”等动作,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蝉的生活习性。突出地表现了文章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据此理解作答。
(3)文章第7~10段叙写了作者用土铳的“声如霹雷”枪声对蝉的听觉进行测试,结果蝉“一点没有受到影响,它仍然继续歌唱”,从而说明蝉是没有听觉的。从中可以看出,法布尔是一个勇于实验和探究的人,在治学上有着严谨的态度。据此理解作答。
(4)虞世南的《蝉》这是一首咏物诗具有浓郁的象征性。采用借物喻人的手法,表面上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却抒发了作者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法布尔的《蝉》通过叙写观察探究蝉的身体构造和“歌唱”的特点,又用土铳的枪声对蝉的听觉进行测试,证明蝉是没有听觉的。从而探究出科学的奥秘。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⑴ 它翼后的空腔里带有一种像钹一样的乐器;胸部安置一种响板,以增加声音的强度。
⑵ 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用人格化的手法(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比肩而坐、狂饮树汁、慢步行走等动作(细节),生动地描写了蝉的生活习性。
⑶ 作者用土铳的枪声对蝉的听觉进行测试,结果证明蝉是没有听觉的。作者勇于实践和探究,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
⑷ 虞世南的《蝉》,以蝉喻人,旨在借蝉抒怀: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法布尔的《蝉》旨在探究科学奥秘:观察探究蝉的身体构造和歌唱的特点,通过试验证明蝉是感受不到声音的。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梳理和分析概括能力。阅读文章,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梳理文章的说明层次,结合题目要求,筛选相关的语句概括作答。
⑵这道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色。说明文语言的根本要求是科学性、准确性,简练明确;文学性说明文还要求生动性、形象性。答题时要结合句意语境进行分析。
⑶本题考查概括事件的能力以及体会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概括事件要在文中找出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构,答题时按照人物+事件的模式概括即可。体会作者的感情态度,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 ①依据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态度;②依据带有感彩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感情态度;③依据含义深刻的语句、段落,体会作者的感情态度。
⑷此题考查探究文章主旨的能力。要想准确地理解文章的主旨,要在理解文本的内容的基础上联系社会现实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注意一定不能停留在表面,就事论事。
14.(2017八上·潮安期末)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圣栎胭脂虫
五月,我耐心地观察朝阳的圣栎树或绿橡树的细枝,再去走访一些叫灌栎的植物。我将会在圣栎上发现一些黑得发亮、像小豌豆般的小虫,它就是胭脂虫,一种比较奇怪的昆虫。
它真的是昆虫吗?没有听说过这种东西的人,根本想不到它是一种昆虫,而会把它当成一种浆果,一种黑色的醋栗。尤其是用牙一咬,小球就会爆开,流出略带苦味的甜汁,就更容易让人把它当成果子了。
这种味道不错的果子是一种动物,肯定地说,这是一种昆虫。我用放大镜仔细地观察,对它的头、胸、腹和腿。它根本就没有头,也没有胸、腹和腿,它就像是一颗大珍珠,和用煤玉做的普通珍珠别无二致,像光滑的象牙那么平滑。
它的底部与树枝接触,显得有些扁平,虽然没有它的背部那么光滑,但依然是光秃秃的一片。胭脂虫似乎并不需要什么支撑,它们好像天生就是粘在树上的。
小球接触树枝的那一面,我发现一条宽宽的凹纹,它占据了多半个圆面。在凹纹的底端边缘有一条狭长的裂口,就像扣眼似的。就是通过这个唯一的裂口,胭脂虫才得以与外面接触。这条裂缝有多种用途,首先它是作为涌出糖浆的泉眼。我摘了几枝有胭脂虫的圣栎树枝,并将树枝的截断面浸泡在水里,以此来使树枝保鲜。不久,我就看到有一种无色的透明黏液从裂口处渗出来,两天之后,黏液便积成了一个跟胭脂虫肚子同样大小的水滴,当水滴足够重了,它就滴了下来。接着,第二个水滴又很快地形成,泉眼就这样不断地滴出水来。我用小手指蘸了一点儿,味道真是棒极了,就如同蜜一般。要是我们能大量饲养这种昆虫的话,那我们就相当于拥有了一个宝贵的糖厂,随时都可以收获它们的富裕产品。不过,还是让别人尽情去开发吧。
别人是谁呢?它们就是耐心的收获者——蚂蚁。与蚜虫相比,胭脂虫可是慷慨多了,蚂蚁们总会蜂拥而至。蚜虫对自己的精美食物可是小气得很,你需要长时间在它那胖胖的肚子上搔痒,才能从它们的触角尖上得到一小口糖浆。胭脂虫可就大方得多,无论何时,无论是谁,只要你想喝它的蜜糖,它就让你喝个痛快。就这样,胭脂虫无私地将自己的美味赠送给那些需要的人。
六月份马上过去,糖浆最近不往外渗出了,蚂蚁们也就不到这里来采集了。一切都表明胭脂虫的内部发生了重大变化,可是,从它的表面看不到任何的异常,仍然和往常一样,是一个乌黑发亮的小球。我拿一把小刀,将这个乌黑的小球与肥大底座相对的顶盖用力破开。
小球里是白色和红色混合成的干粉。放在放大镜下,所见的情景真是令人震惊。干粉在骚动,它活了。如此多的数目要想数清楚,那可是骇人听闻的。白色的是尚未孵化的卵,六月底,这样的卵已为数不多。其他颜色的干粉是活动的小昆虫,它们呈浅棕红色或橘黄色。其中又以白色素最多,那是一堆蜕下的卵壳。
小球被一层横隔膜隔成上下两层。这层隔膜是由干燥的雌胭脂虫的尸骨组成。胭脂虫自身的东西并不多,只有一层容易破碎的皮。除此之外,盒子里的东西都是属于卵的。幼儿居住的上层,比底层要好。
当出发的日子来到,由卵孵出的小胭脂虫从下层很容易出去,因为底下有一扇门。那扇门就是那个扣眼形的裂口,它是敞开的,而且总是敞开得很大。可是,要是从上层出去,小胭脂虫该怎么做呢?小胭脂虫绝对不可能将那层膜挖破的,因为它太虚弱、太瘦小。我通过仔细观察,发现有一个圆形的天窗位于隔膜正中央。下层的居民可以直接从扣眼形的门出去,而上层的居民可以从圆形的天窗下来。胭脂虫母亲想得真是无比周到。
(选自《昆虫记》.有删改)
(1)文中圣栎胭脂虫的外表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2)文章写蚂蚁采集糖浆时,为什么还要提到蚜虫?
(3)文章说圣栎胭脂虫与树枝接触处的裂缝“有多种用途”,请你概括出裂缝的两种用途。
【答案】(1)圣栎胭脂虫外表光滑,像一个黑色小圆球,与树枝接触的底部略显扁平,有一条宽宽的凹纹,凹纹的底端边缘有一条狭长的裂口。
(2)写蚜虫是为了与胭脂虫形成对比,突出胭脂虫的慷慨、大方。
(3)①它是作为涌出糖浆的泉眼;②它是孵出的小胭脂虫从母体出去的出口。
【知识点】昆虫记;作比较;作品的基本内容;《昆虫记》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名著《昆虫记》的阅读理解能力。
(1)从文章前几段的第一句话对圣栎胭脂虫外形的介绍中概括特点即可。
(2)文中写蚜虫是为了与胭脂虫形成对比,突出胭脂虫的慷慨、大方。
(3)裂缝的两种用途:它是作为涌出糖浆的泉眼;它是孵出的小胭脂虫从母体出去的出口。
故答案为:(1)圣栎胭脂虫外表光滑,像一个黑色小圆球,与树枝接触的底部略显扁平,有一条宽宽的凹纹,凹纹的底端边缘有一条狭长的裂口。
(2)写蚜虫是为了与胭脂虫形成对比,突出胭脂虫的慷慨、大方。
(3)①它是作为涌出糖浆的泉眼;②它是孵出的小胭脂虫从母体出去的出口。
【点评】解答本题需要知道《昆虫记》是一部科普名著。
(1)本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如:小球接触树枝的那一面,我发现一条宽宽的凹纹。
(2)本题考查对比手法的作用。对比手法,是说明文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本文对比对象是蚜虫。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学生要把握主要说明对象,全面了解文章内容,尽量利用文本中的信息。要结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进行简单概括即可。找到关键词句,如:“那扇门就是那个扣眼形的裂口”等等。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