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中国石拱桥 同步练习(教师版+学生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中国石拱桥 同步练习(教师版+学生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9.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23 21:54:56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上学期八年级语文同步练习:第18课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石拱(gǒng) 彩虹(hóng) 修砌(qiè) 弧形(hú)
B.洨河(xiáo) 陡坡(dǒu) 暴涨(zhǎng) 支撑(chēng)
C.雕刻(jiāo) 桥墩(dūn) 河堤(dī) 皎洁(jiǎo)
D.匀称(chèn) 和谐(xié) 湮没(yān) 佥载(jiān)
【答案】B
【解析】
A.修砌(qì ) C. 雕刻(diāo)D. 佥载(qiān)
2.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和谐(xié) 匀称(chèn) 雄跨(kuà) 长虹饮间
B.洨河(jiāo) 河堤(dī) 石砌(qì) 卢沟晓月
C.记载(zài) 弧形(hú) 推崇(ch ng) 千态万状
D.悠久(yōu) 雕刻(diāo) 残损(cán) 独一无二
【答案】D
【详解】
A.长虹饮间(涧);
B.洨河(xiáo);
C.记载(z i),推崇(chóng);
故选D。
3.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记载  横跨  陡峭  就地取才
B.和谐  支撑  推祟  巧妙绝伦
C.漳州  优久  弧形  独一无二
D.合拢  残损  拱圈  长虹饮涧
【答案】D
【详解】
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A项正确的是“就地取材”。B项正确的是“推崇”。C项正确的是“悠久”。
4.下面一段话的顺序已被打乱,调整后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江中没有桥墩,对于过船、过水,当然好得多。
②现在的郑州黄河铁路桥,长约三公里,河中有很多桥墩。
③将来一定会有没有水中桥墩的大桥。
④这样长跨度的桥,一定也是很高的,最适宜于跨海。
⑤但到将来,像这样的长桥,或者更长的桥,如果有需要的话,只要一个桥孔,就可跨过江了。
A.③②①④⑤ B.⑤③①②④ C.③②⑤①④ D.⑤③①④②
【答案】C
【解析】
排列句子顺序:这一直是中考的重点,学会排列句子,不仅能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还能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句子围绕“没有水中桥墩的大桥”来阐述的。注意关键词“将来”和“现在”故③②排在前,⑤有一个转折词“但”。 ④作为结尾句“最适宜于跨海”最合适。
5.下列词义的范围由大到小排列的是( )
A.拱桥——石拱桥——桥——中国石拱桥
B.桥——石拱桥——拱桥——中国石拱桥
C.中国石拱桥——桥——拱桥——石拱桥
D.桥——拱桥——石拱桥——中国石拱桥
【答案】D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结合课文内容和这几个词语的意思排列顺序即可。按照词义的范围由大到小排列为桥——拱桥——石拱桥——中国石拱桥。故选D。
6.下面四个句子,说明不严密,不准确的一句是( )
A.大拱的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B.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C.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D.全桥结构匀称,和四面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
【答案】A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掌握。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体现在修饰,限制性词语的选用上。 主要是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等方面的修饰限制性副词和数量词等词语。B.“几乎”表限制,意思我国的石拱桥并不是到处都有,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C.“比较”表程度,说明了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早的程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D.“十分”表程度,说明了全桥和四面景色配合得非常和谐,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故选A。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但为了准确形象地说明事物特征,说明文中也可以运用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
B.《中国石拱桥》在介绍石拱桥有关知识时,为了准确地说明事物,用了如“大约、可能、左右”等表示估计的词语,其目的是讲究用语分寸,准确说明事物。
C.《中国石拱桥》的作者是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他曾主持建成了中国人自己设计的第一座现代化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
D.中国石拱桥的三大特点是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答案】C
【详解】
C.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曾主持修建了我国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钱塘江大桥。故选C。
8.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们凭借数十年如一日的勤奋和坚守,创造出了无数令人惊叹、让人敬佩、巧妙绝伦的作品和奇迹,成为一座座丰碑。
B.这首曲子开篇以“啾啾”“喳喳”模仿小鸟“对话”,惟妙惟肖的“拌嘴”声惹得观众忍俊不禁。
C.由于二十多年没有见过面,这两个同学今天一见面就热情拥抱,交头接耳。
D.他的棋下得很高明,在全校是独一无二的。
【答案】C
【详解】
A.巧妙绝伦:指精巧奇妙到了极点,在同类事物中没有能与之相比的。符合句意,使用正确;
B.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符合句意,使用正确;
C.交头接耳:彼此在耳朵边低声说话。用在这里属于望文生义,使用不正确;
D.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形容十分稀少。符合句意,使用正确;
故选C。
9.下列各项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弧形 卧波 合拢 暴涨
B.和谐 碑文 冲毁 推崇
C.胜景 序幕 残陨 雄跨
D.要道 侵略 倾听 拱圈
【答案】C
【详解】
C.残陨(损)。故选C。
10.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句话中的“几乎”可以去掉)
B.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画线的两个短语可以互换位置,不影响句意的表达)
C.《中国石拱桥》一文说明时采用由概括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从主到次的说明顺序,使全文的说明条分缕析、井然有序。
D.作者介绍赵州桥是按照地理位置、修建时间、结构特征的顺序进行的,介绍卢沟桥的顺序则不同于赵州桥。
【答案】C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的对文段的理解。A项:“几乎”一词不能去掉。去掉后改变句子意思。句意太绝对。B项:“不但”、“而且”表示出了“形式”到“质地”的主次与层进的关系,两个分句的词序调换,就颠倒了主次关系.D项:课文基本上是按照地理位置、修建时间、结构特征的顺序来分别介绍两座桥的
二、字词书写
11.识记字形
ɡǒnɡ(____)形 kuà(____)骨 qī(____)茶 桥dūn(____)
hōnɡ(____)托 kuà(____)越 qì(____)墙 石dūn(____)
【答案】ɡǒnɡ(拱)形 hōnɡ(烘)托 kuà(胯)骨 kuà(跨)越 qī(沏)茶 qì(砌)墙 桥dūn(墩) 石dūn(礅)
【详解】
字形题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如“拱”与“烘”、“胯”与“跨”、“沏”与“砌”、“墩”与“礅”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三、语言表达
12.给词语中加点的字选择恰当的义项,将它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1)惟妙惟肖(____)A.相似  B.肖像
(2)意想不到(____)A.意思  B.心愿  C.料想
(3)就地取材(____)A.趁着  B.只   C.靠近
(4)巧妙绝伦(____)A.条理  B.同类  C.人伦
【答案】(1)A(2)C(3)C(4)B
【解析】
考查词语的义项。考查对词语的释义。答此题,就是看学生平时的积累。对成语含义的把握。注意对成语的整体意义的理解和记忆。当然有的成语运用的语境不同,也会产生新的意义,这要根据情况而定。如“惟妙惟肖”的“肖”是“相似”之意。“意想不到”的“意”是“料想”之意。这都关系到对成语的整体意义的理解和记忆。
四、综合性学习
13.综合性学习。
(1)桥,不是没有生命的冷冰冰的建筑物,它体现着人类的智慧,并给人以美感。它常出现在文人墨客的诗文中,请你写出两个不同作者的带“桥”的诗句。(要求写连续的两句)
①作者:___________,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作者:___________,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关于桥的段落,请你品读探究,说说断桥美在何处。
断桥是白堤的起点,因从孤山来的白堤到此而断,所以名为断桥。断桥是一座独孔环洞桥。当积雪初融时,桥上雪光融融,看去有似断如残之感。《白蛇传》中许仙与白娘子首次相会就在这里。断桥是西湖观赏雪景的最佳处。一场大雪过后,只见远山银装素裹,近树灿若梨花,宝石山、葛岭堆琼砌玉。湖水晶莹澄澈,令人乐而忘返。
断桥之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赵州桥和卢沟桥由于年代久远,正面临着年久受损失修的问题,请从保护文物的角度提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作者:示例:温庭筠, 诗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②作者:示例:杜牧 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2)积雪初融,看去有似断如残之感,是西湖观赏雪景的最佳处。 (3)示例:赵州桥和卢沟桥既是国家重点保护的文物,又是中国“桥”文化的代表,更是中国“桥”历史的见证,政府有责任、有义务为维护它们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支持,使古桥永远屹立不倒。
【解析】
试题分析:(1)考查有关桥的诗句的积累。此考查侧重于阅读的宽度、知识的广度。多读书,多接触社会,多体验生活,多了解桥梁文化,多积累有关桥的诗句,这是解答这类题的关键。 (2)考查对材料要点的概括。通读全材料,梳理脉络,提取要点,找到关键词句,必要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即可。抓住“一场大雪过后,只见远山银装素裹”“看去有似断如残之感,是西湖观赏雪景的最佳处”等句。(3)提建议。从保护文物的角度提,针对赵州桥和卢沟桥年久受损失修提。建议的针对性要强,具体内容要分条列出,这样可以做到醒目。建议要具体明白,可操作性强,切实可行。不说过头的话,不用命令的口气。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片段内将,完成下面小题。
(片段一)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 1189到1192年间。桥长 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 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A.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B.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且特别欣赏桥栏柱上刻的狮子,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在国内,这座桥也是历来为人们所称赞的。它地处入都要道,而且建筑优美,“卢沟晓月”很早就成为北京的胜景之一。
卢沟桥在我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历史上,也是值得纪念的。在那里,1937年7月7日中国军队在此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揭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
[茅以升《中国石拱桥》(节选)]
(片段二)
卢沟晓月①
王统照
①卢沟桥不过是一座大桥,却居然也与西山、居庸关一样列入八景之一,便是极富诗意的“卢沟晓月”。
②本来,“杨柳岸晓风残月”是最容易引动从前旅人的感喟与欣赏的凌晨早发的光景,何况在远来的巨流上有一道雄伟的壮丽的石桥,又是出入京都的孔道,多少官吏、士人、商贾、农工,为了事业,为了生活,为了游览,他们不能不到这名利所萃的京城,也不能不在夕阳返照,或东方未明时打从这古代的桥上经过。你想,在交通工具还没有如今迅速便利的时候,车马来往奔驰,再加上每个行人谁没有忧、喜、欣、戚的真感横在心头,谁不为“生之活动”在精神上负一份重担?盛景当前,把一片壮美的感觉移入渗化于自己的忧喜欣戚之中,无论他是有怎样的感观,由于时间与空间的变化错综。而对着这个具有崇美的压迫力的建筑物,行人如非白痴,自然以其鉴赏力的差别,与环境的相异,生发出种种触感,于是留在他们心中,或留在书籍文字绘画表达出的作品中,对卢沟桥三字真是有很多的酬报。
③不过,单以“晓月”形陪衬卢沟桥的实在是一位善于想象而又身为艺术家的妙语,本来不预备后人的测验。你想:“一日之计在于晨”,何况是行人的早发,潮气清漾,烘托出那钩人思感的月亮——上浮青天,下嵌白石的巨桥。京城的雉蝶若隐若现,西山的云翳似近似远,大野无边,黄流激奔……这样光,这样色彩,这样地点与建筑,不管是料峭的春晨,凄冷的秋晓,景物虽然随时有变,但如无雨雪的降临,每月末五更头的月亮、白石桥、大野、黄流,总可凑成一幅佳画,渲染飘浮于行旅者的心灵深处,生发出多少样反向的美感。
④无论你是否身经其地,现在,你对于这名标历史的胜迹,大约不止于“发思古之幽情”吧?其实,即以思古而论也尽够你深思永叹,有无穷的兴趣!何况,血痕染过的那些石狮的馨鬣,白骨在桥上的轮迹里腐化,漠漠风沙,呜咽河流,自然会造成一篇悲壮的史诗,就是万古长存的“晓月”也必定对你惨笑,对你冷觑,不是昔日的温柔,幽丽,只引动你的“清念”。
⑤桥下的黄流,日夜呜咽,泛挹②着青空的灏③气,伴守着沉默的郊野……
⑥他们都等待着有明光大来与洪涛冲荡的一日——那一日的清晓。
(注释)①本文作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之后,有删节。“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引发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日的民族解放战争。②泛挹(yì):洋溢的意思。挹:舀,酌。把液体盛出来。③灏(hào):同“浩”。
14.片段一中画横线的 A 句用了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中国石拱桥有__________的特征;B句用了____说明方法,说明中国石拱桥有________的特征。
15.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桥宽约8米,桥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句中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2)阅读片段二第②③段中“你想”领起的语句,从写法的角度说说其作用。
16.两个片段内容都写到了“卢沟桥事变”,各有什么作用?
片段一:
片段二:
【答案】
14. 作比较 结构坚固 摹状貌 形式优美
15.(1)不能。“约”是“大约”的意思,准确说明8米是个约数;“几乎”是“差不多”的意思,用在这里准确说明了桥面与河面的平行关系。
(2)两段中“你想”的两句是作者展开想象来写“卢沟晓月”是极富诗意的:第2段作者想象了远来的旅人在雄伟壮丽的石桥上临晓风、看残月,引动了内心的感喟;第③段作者想象每月末五更头的月亮、白石桥、大野、黄流构成一幅佳画,使行旅者各自在心灵深处产生美感。
16.片段一简略说明了卢沟桥在我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历史上值得纪念的历史意义。片段二则卒章显志。作者不忘国耻,坚信抗战必胜,那有“血痕”和“白骨”的卢沟桥,是中国人民抵御外侵的伟大民族精神的象征,也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罪行的历史见证。
【分析】
14.
考查说明方法。A句把两岸的河堤和这座桥做了对比,这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根据“足见它的坚固”可知此处比较突出了卢沟桥的坚固。B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桥上的狮子,这是摹状貌的说明方法。这些狮子形式多样,惟妙惟肖,突出了卢沟桥形式优美的特点。
15.
(1)考查说明文语言。“约”是大约的意思,在句中表示的是桥宽是八米左右,这一数字并不准确。“几乎”是差不多的意思,在句中表示差不多与河面平行,而不是绝对平行。这两个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去掉之后,句意发生变化,与事实不符,所以不能去掉。
(2)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你想”表明后面对内容是作者的想象。作者想象了来往的行人观赏卢沟晓月的美景,壮美的感觉融入到自己的情绪当中,“生发出种种触感”。他们以自己的情绪为卢沟晓月增添了不一样的情思,不一样的喟叹。第三段依然是作者的想象,“每月末五更头的月亮、白石桥、大野、黄流,总可凑成一幅佳画”,使行人的心里“生发出多少样反向的美感”。作者从想象的角度来描写实在的美景,既拓展了美景的审美内涵,也表现了作者对卢沟晓月美景的赞美与欣赏之情。
16.
考查比较阅读。片段一点明了卢沟桥的历史意义:揭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这是对选文说明内容的必要补充。片段二文末三段隐晦的点出了卢沟桥事迹,作者称其为“一篇悲壮的史诗”,表现了他不忘国耻,坚信抗战必胜的爱国信念。那些石狮上的血痕和桥上的白骨,是侵略者罪恶的见证。历史不应忘记,国人应当自强,等待着“清晓”的到来。片段一提到卢沟桥事变,侧重于说明介绍。片段二提到卢沟桥事迹,侧重于抒发真情。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021-2022学年上学期八年级语文同步练习:第18课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石拱(gǒng) 彩虹(hóng) 修砌(qiè) 弧形(hú)
B.洨河(xiáo) 陡坡(dǒu) 暴涨(zhǎng) 支撑(chēng)
C.雕刻(jiāo) 桥墩(dūn) 河堤(dī) 皎洁(jiǎo)
D.匀称(chèn) 和谐(xié) 湮没(yān) 佥载(jiān)
2.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和谐(xié) 匀称(chèn) 雄跨(kuà) 长虹饮间
B.洨河(jiāo) 河堤(dī) 石砌(qì) 卢沟晓月
C.记载(zài) 弧形(hú) 推崇(ch ng) 千态万状
D.悠久(yōu) 雕刻(diāo) 残损(cán) 独一无二
3.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记载  横跨  陡峭  就地取才
B.和谐  支撑  推祟  巧妙绝伦
C.漳州  优久  弧形  独一无二
D.合拢  残损  拱圈  长虹饮涧
4.下面一段话的顺序已被打乱,调整后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江中没有桥墩,对于过船、过水,当然好得多。
②现在的郑州黄河铁路桥,长约三公里,河中有很多桥墩。
③将来一定会有没有水中桥墩的大桥。
④这样长跨度的桥,一定也是很高的,最适宜于跨海。
⑤但到将来,像这样的长桥,或者更长的桥,如果有需要的话,只要一个桥孔,就可跨过江了。
A.③②①④⑤ B.⑤③①②④ C.③②⑤①④ D.⑤③①④②
5.下列词义的范围由大到小排列的是( )
A.拱桥——石拱桥——桥——中国石拱桥
B.桥——石拱桥——拱桥——中国石拱桥
C.中国石拱桥——桥——拱桥——石拱桥
D.桥——拱桥——石拱桥——中国石拱桥
6.下面四个句子,说明不严密,不准确的一句是( )
A.大拱的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B.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C.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D.全桥结构匀称,和四面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但为了准确形象地说明事物特征,说明文中也可以运用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
B.《中国石拱桥》在介绍石拱桥有关知识时,为了准确地说明事物,用了如“大约、可能、左右”等表示估计的词语,其目的是讲究用语分寸,准确说明事物。
C.《中国石拱桥》的作者是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他曾主持建成了中国人自己设计的第一座现代化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
D.中国石拱桥的三大特点是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8.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们凭借数十年如一日的勤奋和坚守,创造出了无数令人惊叹、让人敬佩、巧妙绝伦的作品和奇迹,成为一座座丰碑。
B.这首曲子开篇以“啾啾”“喳喳”模仿小鸟“对话”,惟妙惟肖的“拌嘴”声惹得观众忍俊不禁。
C.由于二十多年没有见过面,这两个同学今天一见面就热情拥抱,交头接耳。
D.他的棋下得很高明,在全校是独一无二的。
9.下列各项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弧形 卧波 合拢 暴涨
B.和谐 碑文 冲毁 推崇
C.胜景 序幕 残陨 雄跨
D.要道 侵略 倾听 拱圈
10.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句话中的“几乎”可以去掉)
B.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画线的两个短语可以互换位置,不影响句意的表达)
C.《中国石拱桥》一文说明时采用由概括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从主到次的说明顺序,使全文的说明条分缕析、井然有序。
D.作者介绍赵州桥是按照地理位置、修建时间、结构特征的顺序进行的,介绍卢沟桥的顺序则不同于赵州桥。
二、字词书写
11.识记字形
ɡǒnɡ(____)形 kuà(____)骨 qī(____)茶 桥dūn(____)
hōnɡ(____)托 kuà(____)越 qì(____)墙 石dūn(____)
三、语言表达
12.给词语中加点的字选择恰当的义项,将它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1)惟妙惟肖(____)A.相似  B.肖像
(2)意想不到(____)A.意思  B.心愿  C.料想
(3)就地取材(____)A.趁着  B.只   C.靠近
(4)巧妙绝伦(____)A.条理  B.同类  C.人伦
四、综合性学习
13.综合性学习。
(1)桥,不是没有生命的冷冰冰的建筑物,它体现着人类的智慧,并给人以美感。它常出现在文人墨客的诗文中,请你写出两个不同作者的带“桥”的诗句。(要求写连续的两句)
①作者:___________,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作者:___________,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关于桥的段落,请你品读探究,说说断桥美在何处。
断桥是白堤的起点,因从孤山来的白堤到此而断,所以名为断桥。断桥是一座独孔环洞桥。当积雪初融时,桥上雪光融融,看去有似断如残之感。《白蛇传》中许仙与白娘子首次相会就在这里。断桥是西湖观赏雪景的最佳处。一场大雪过后,只见远山银装素裹,近树灿若梨花,宝石山、葛岭堆琼砌玉。湖水晶莹澄澈,令人乐而忘返。
断桥之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赵州桥和卢沟桥由于年代久远,正面临着年久受损失修的问题,请从保护文物的角度提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片段内将,完成下面小题。
(片段一)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 1189到1192年间。桥长 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 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A.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B.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且特别欣赏桥栏柱上刻的狮子,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在国内,这座桥也是历来为人们所称赞的。它地处入都要道,而且建筑优美,“卢沟晓月”很早就成为北京的胜景之一。
卢沟桥在我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历史上,也是值得纪念的。在那里,1937年7月7日中国军队在此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揭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
[茅以升《中国石拱桥》(节选)]
(片段二)
卢沟晓月①
王统照
①卢沟桥不过是一座大桥,却居然也与西山、居庸关一样列入八景之一,便是极富诗意的“卢沟晓月”。
②本来,“杨柳岸晓风残月”是最容易引动从前旅人的感喟与欣赏的凌晨早发的光景,何况在远来的巨流上有一道雄伟的壮丽的石桥,又是出入京都的孔道,多少官吏、士人、商贾、农工,为了事业,为了生活,为了游览,他们不能不到这名利所萃的京城,也不能不在夕阳返照,或东方未明时打从这古代的桥上经过。你想,在交通工具还没有如今迅速便利的时候,车马来往奔驰,再加上每个行人谁没有忧、喜、欣、戚的真感横在心头,谁不为“生之活动”在精神上负一份重担?盛景当前,把一片壮美的感觉移入渗化于自己的忧喜欣戚之中,无论他是有怎样的感观,由于时间与空间的变化错综。而对着这个具有崇美的压迫力的建筑物,行人如非白痴,自然以其鉴赏力的差别,与环境的相异,生发出种种触感,于是留在他们心中,或留在书籍文字绘画表达出的作品中,对卢沟桥三字真是有很多的酬报。
③不过,单以“晓月”形陪衬卢沟桥的实在是一位善于想象而又身为艺术家的妙语,本来不预备后人的测验。你想:“一日之计在于晨”,何况是行人的早发,潮气清漾,烘托出那钩人思感的月亮——上浮青天,下嵌白石的巨桥。京城的雉蝶若隐若现,西山的云翳似近似远,大野无边,黄流激奔……这样光,这样色彩,这样地点与建筑,不管是料峭的春晨,凄冷的秋晓,景物虽然随时有变,但如无雨雪的降临,每月末五更头的月亮、白石桥、大野、黄流,总可凑成一幅佳画,渲染飘浮于行旅者的心灵深处,生发出多少样反向的美感。
④无论你是否身经其地,现在,你对于这名标历史的胜迹,大约不止于“发思古之幽情”吧?其实,即以思古而论也尽够你深思永叹,有无穷的兴趣!何况,血痕染过的那些石狮的馨鬣,白骨在桥上的轮迹里腐化,漠漠风沙,呜咽河流,自然会造成一篇悲壮的史诗,就是万古长存的“晓月”也必定对你惨笑,对你冷觑,不是昔日的温柔,幽丽,只引动你的“清念”。
⑤桥下的黄流,日夜呜咽,泛挹②着青空的灏③气,伴守着沉默的郊野……
⑥他们都等待着有明光大来与洪涛冲荡的一日——那一日的清晓。
(注释)①本文作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之后,有删节。“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引发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日的民族解放战争。②泛挹(yì):洋溢的意思。挹:舀,酌。把液体盛出来。③灏(hào):同“浩”。
14.片段一中画横线的 A 句用了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中国石拱桥有__________的特征;B句用了____说明方法,说明中国石拱桥有________的特征。
15.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桥宽约8米,桥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句中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2)阅读片段二第②③段中“你想”领起的语句,从写法的角度说说其作用。
16.两个片段内容都写到了“卢沟桥事变”,各有什么作用?
片段一:
片段二: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