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苏州园林 同步练习(教师版+学生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苏州园林 同步练习(教师版+学生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23 21:57:19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上学期八年级语文同步练习:第19课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鉴赏 宫殿 雕啄(diāo) 池沼(zh o)
B.回郎 玲珑 嶙峋(xún) 丘壑(hè)
C.雷同 倘若 轩榭(xiè) 镂空(lòu)
D.庸俗 藤萝 斟酌(zhēn) 蔓延(màn)
2.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打比方说明方法的一项是( )
A.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B.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C.驰名世界的凡尔赛宫坐落在巴黎西南8公里的凡尔赛镇,它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
D.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
3.下列各句所用的表达方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紫禁城的城墙十米多高,有四座城门:南面午门,北面神武门,东西面东华门、西华门。
B.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
C.不过,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
D.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4. 对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A.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出于自心的剪裁、创造。)
B.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意思是胸怀宽广,能容下丘陵和沟壑)
C.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突兀的样子)
D.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这里有典范代表的意思)
5.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 ,讲究假山池沼的 ,讲究花草树木的 ,讲究近景远景的 。
A.布局 配合 映衬 层次 B.配合 映衬 布局 层次
C.映衬 配合 层次 布局 D.层次 布局 配合 映衬
6 没有错别字的是( )
A.败笔 蔓延 玲珑 盘屈嶙峋
B.堆叠 闲适 映衬 自出心材
C.明艳 阅历 彩绘 因地治宜
D.鉴赏 工细 雷同 俯仰生姿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的作者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
B.为了说明苏州园林的总特征,作者主要从四个方面加以介绍,突出了它的布局、配合、映衬和层次等多方面的特点。
C.课文对苏州园林的介绍有总说,有分说,总说和分说紧密结合,思路清晰。
D.课文在分说苏州园林的特征时采用由次要到主要的逻辑顺序进行介绍。
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各地要因地制宜,在确保处置效果的前提下,可以选择可移动式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危险废物焚烧设施、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工业炉窑等。
B.这里是巨石的世界,无数巨石点缀在重峦叠嶂之中。
C.随着中国近年来的飞速发展,一些国家及其媒体自出心裁,制造出越来越多的歪曲事实的论调。
D.桂花、樱花、海棠、茶花等30多个品种的成片花木在山间错落有致、俯仰生姿。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在同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代表的事物。)
B.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丘壑:山陵与溪谷,喻指深远的意境。)
C.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雷同:该相同而不相同。)
D.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嶙峋:枯瘦的样子。)
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要因地制宜地发展适合本地特色的产业,不能盲目发展。(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或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做某件事情或处理一些事。)
B.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有高有矮,形成各种美好的姿态。)
C.阿尔卑斯有的是重峦叠嶂,怎么看也不会穷。(连绵的山。山峰一个接着一个,连绵不断。)
D.李灵同学自出心裁设计制作的“救护衣”,在救助伤员时发挥了较大作用,受到医护人员的赞赏,展现了中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己用心裁剪。)
二、填空题
11.阅读下面的文字,用三个词语分别概括苏州水、苏州话和昆曲表现形式的特点。
当年白居易做苏州刺史,曾写下“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的诗句。苏州,这个自古以来的繁华之地,没有一处不是被水滋润的。那一条条河港水巷如丝带般飘逸着,水就在那里温柔地流进流出,带来满城的舞榭歌台和园林胜迹。渐渐地,这水也就浸润到人的气质里,苏州人待人接物少见粗俗,这不能不说是水的好处。苏州人讲话是柔婉的,仿佛掺了蜜糖的糯米圆子,又如评弹和昆曲,听了让人感到无比惬意。昆曲最初的名字是“水磨腔”,可见,也是水的产物。她不像西方戏剧那样具有摹仿现实的写实性,她将生活语言的自然形态,化为了写意的诗歌艺术;将生活行为与表情的自然形态,化为了写意的表演艺术;甚至将生活中环境的自然形态,也化为了写意的布景艺术。水,有时是可以变为阳春白雪的。
三、语言表达
12.下面语段中画线句都有语病,请按要求修改。
苏州园林是指中国苏州城内的园林建筑,以私家园林为主。①起始于春秋时期吴国建都姑苏时,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鼎盛于清代,兴旺于明代。②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大约有一百七十处左右,对外开放的园林有十九处。苏州园林占地面积不大,但以意境见长,以独具匠心的艺术手法在有限空间内点缀安排,移步换景,变化无穷。1997 年,③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榜样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第①句语序混乱,应调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句不合逻辑,应删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句中存在词语使用不当的现象,应把“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苏州园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②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3.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是什么?第②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14.“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苏州园林中的池沼是怎样与“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的?
15.第①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6.“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一句中,加点词语“有些”能否去掉,为什么?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021-2022学年上学期八年级语文同步练习:第19课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鉴赏 宫殿 雕啄(diāo) 池沼(zh o)
B.回郎 玲珑 嶙峋(xún) 丘壑(hè)
C.雷同 倘若 轩榭(xiè) 镂空(lòu)
D.庸俗 藤萝 斟酌(zhēn) 蔓延(màn)
【答案】D
【详解】
A.雕啄→琢;
B.回郎→廊;
C.镂lòu;
故选D。
2.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打比方说明方法的一项是( )
A.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B.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C.驰名世界的凡尔赛宫坐落在巴黎西南8公里的凡尔赛镇,它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
D.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
【答案】C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中的“打比方”的辨析能力。打比方指的是通过比喻的修辞方法来说明事物特征的一种方法。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A句从“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B句从“有的像倾听水声”,C句从“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可以判断出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故选C。
3.下列各句所用的表达方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紫禁城的城墙十米多高,有四座城门:南面午门,北面神武门,东西面东华门、西华门。
B.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
C.不过,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
D.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答案】C
【详解】
这是对语言表达方式考点的考查。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记叙、描写、说明等五种表达方式,学会准确判断语言表达方式的具体类型。这里A、B、D都是说明事物的特点,是介绍性文字,属于说明表达方式,C则是发表一种观点和看法,属于议论。故选C。
4. 对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A.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出于自心的剪裁、创造。)
B.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意思是胸怀宽广,能容下丘陵和沟壑)
C.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突兀的样子)
D.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这里有典范代表的意思)
【答案】B
【解析】
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因此,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不能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照抄照搬下来。B项有误,“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的意思是胸怀中有山水风景的形象,深知其中的趣味。这句话赞美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艺术成就。
5.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 ,讲究假山池沼的 ,讲究花草树木的 ,讲究近景远景的 。
A.布局 配合 映衬 层次 B.配合 映衬 布局 层次
C.映衬 配合 层次 布局 D.层次 布局 配合 映衬
【答案】A
【解析】
配组题中同义词辨析应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从对象、范围、色彩等方面加以比较辨别。
6 没有错别字的是( )
A.败笔 蔓延 玲珑 盘屈嶙峋
B.堆叠 闲适 映衬 自出心材
C.明艳 阅历 彩绘 因地治宜
D.鉴赏 工细 雷同 俯仰生姿
【答案】D
【解析】
这是一道考查基础知识的题目。此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字形正误辨识,需要逐字审题,认真审读,巧用排除,注重积累。A项应为“盘曲嶙峋”;B项应为“自出心裁”;C项应为“因地制宜”。故选D。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的作者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
B.为了说明苏州园林的总特征,作者主要从四个方面加以介绍,突出了它的布局、配合、映衬和层次等多方面的特点。
C.课文对苏州园林的介绍有总说,有分说,总说和分说紧密结合,思路清晰。
D.课文在分说苏州园林的特征时采用由次要到主要的逻辑顺序进行介绍。
【答案】D
【详解】
D.有误。应为“由主要到次要”。故选D。
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各地要因地制宜,在确保处置效果的前提下,可以选择可移动式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危险废物焚烧设施、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工业炉窑等。
B.这里是巨石的世界,无数巨石点缀在重峦叠嶂之中。
C.随着中国近年来的飞速发展,一些国家及其媒体自出心裁,制造出越来越多的歪曲事实的论调。
D.桂花、樱花、海棠、茶花等30多个品种的成片花木在山间错落有致、俯仰生姿。
【答案】C
【详解】
A.因地制宜:意思是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使用恰当;
B.重峦叠嶂:连绵的山。山峰一个接着一个,连绵不断。使用恰当;
C.自出心裁:指出于自己的创造,含褒义。用在这里属于感彩不当;
D.俯仰生姿:意思是无论俯视还是仰视都会形成美好的姿态。使用恰当;
故选C。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在同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代表的事物。)
B.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丘壑:山陵与溪谷,喻指深远的意境。)
C.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雷同:该相同而不相同。)
D.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嶙峋:枯瘦的样子。)
【答案】C
【详解】
雷同:意思是指随声附和,与他人的一样;也指一些事物不该相同而相同。故C错误,选C。
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要因地制宜地发展适合本地特色的产业,不能盲目发展。(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或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做某件事情或处理一些事。)
B.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有高有矮,形成各种美好的姿态。)
C.阿尔卑斯有的是重峦叠嶂,怎么看也不会穷。(连绵的山。山峰一个接着一个,连绵不断。)
D.李灵同学自出心裁设计制作的“救护衣”,在救助伤员时发挥了较大作用,受到医护人员的赞赏,展现了中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己用心裁剪。)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自出心裁:出于自己心中的设计或筹划。多指诗文、技艺等的构思有独创性。不能用在制作衣服上。故答案为D。
二、填空题
11.阅读下面的文字,用三个词语分别概括苏州水、苏州话和昆曲表现形式的特点。
当年白居易做苏州刺史,曾写下“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的诗句。苏州,这个自古以来的繁华之地,没有一处不是被水滋润的。那一条条河港水巷如丝带般飘逸着,水就在那里温柔地流进流出,带来满城的舞榭歌台和园林胜迹。渐渐地,这水也就浸润到人的气质里,苏州人待人接物少见粗俗,这不能不说是水的好处。苏州人讲话是柔婉的,仿佛掺了蜜糖的糯米圆子,又如评弹和昆曲,听了让人感到无比惬意。昆曲最初的名字是“水磨腔”,可见,也是水的产物。她不像西方戏剧那样具有摹仿现实的写实性,她将生活语言的自然形态,化为了写意的诗歌艺术;将生活行为与表情的自然形态,化为了写意的表演艺术;甚至将生活中环境的自然形态,也化为了写意的布景艺术。水,有时是可以变为阳春白雪的。
【答案】苏州水的特点:温柔;苏州话的特点:柔婉;昆曲的表现形式:写意。
【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解答此题要读懂原文,结合具体语句分析概括。
“那一条条河港水巷如丝带般飘逸着,水就在那里温柔地流进流出”句中把苏州的“河港水巷”比作“飘逸的丝带”,表现了苏州水的柔美;“苏州人讲话是柔婉的,仿佛掺了蜜糖的糯米圆子,又如评弹和昆曲,听了让人感到无比惬意”句中把“苏州人讲话”的感觉比作吃“蜜糖的糯米圆子”的感觉,表现了苏州话的温婉、甜美;“她不像西方戏剧那样具有摹仿现实的写实性,她将生活语言的自然形态,化为了写意的诗歌艺术”句中将昆曲和西方戏剧对比,突出了昆曲追求“自然形态”的“写意”性。
三、语言表达
12.下面语段中画线句都有语病,请按要求修改。
苏州园林是指中国苏州城内的园林建筑,以私家园林为主。①起始于春秋时期吴国建都姑苏时,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鼎盛于清代,兴旺于明代。②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大约有一百七十处左右,对外开放的园林有十九处。苏州园林占地面积不大,但以意境见长,以独具匠心的艺术手法在有限空间内点缀安排,移步换景,变化无穷。1997 年,③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榜样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第①句语序混乱,应调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句不合逻辑,应删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句中存在词语使用不当的现象,应把“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起始于春秋时期吴国建都姑苏时,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于明代,鼎盛于清代 (2)“大约”或“左右” (3)榜样 标本
【详解】
(1)语序不当,按照历史顺序,明代应在清代之前。
(2)“大约”与“左右”重复,应删掉其中一个。
(3)用词不当,“榜样”指作为仿效的人或事例(多指好的)。此处强调的是“代表性”,应改为“标本”。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苏州园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②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3.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是什么?第②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14.“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苏州园林中的池沼是怎样与“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的?
15.第①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6.“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一句中,加点词语“有些”能否去掉,为什么?
【答案】
13.总体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第②段的说明对象:假山、池沼。
14.①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②池沼或河道的边沿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③池沼里养着金鱼、鲤鱼和荷花、睡莲,构成“鱼戏莲叶间”的景象。(答出两点即可)
15.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苏州园林的优美景象比作完美的图画,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地说明了苏州园林图画美的共同特点,有很强的吸引力和说明力度。
16.不能去掉,“有些”是一些的意思,起修饰限制作用,突出说明了一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但不是全部;如果去掉,就变成全部了,与原意不符,“有些”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分析】
13.
本题考查说明对象及特征的把握。解答此题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可从文中筛选出原句作答,或是根据作者的介绍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提示我们,下文内容就是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即: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从第②段中“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等句子可知,本段的说明对象是假山、池沼。
14.
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解答本题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分析作答,找到答案区域并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句子即可。阅读文段可知,应该在第②段的后半部分,即“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后提取信息。根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即可提炼出答案,注意分条概括。
15.
本题考查的是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方面来分析其作用。从“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可以判断出,画线句子运用的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苏州园林具有“图画美”的特点,能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便于理解说明内容。
16.
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这类试题需要首先解释加点词语的大意,然后根据其所在的句子,分别说明带有加点词和去掉加点词句意发生的变化,最后一句话点明加点词对说明语言准确性所起的作用。“有些”意思是“有一部分”,指的不是全部,说明不是所有的苏州都“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去掉了意思就过于绝对了,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所以不能去掉。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