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上学期八年级语文同步练习:第16课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洗涤(dí) 松懈(jiě) 兴味(xìng)
B.牛犊(dú) 点缀(zhuì) 茸毛(róng)
C.遵循(xún) 凋谢(tiáo) 卑微(bēi)
D.不朽(xiǔ) 震颤(zhàn) 蔓延(màn)
2.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5月10日,50多个市镇的青年志愿者在橘子洲参加了绿色骑行活动。
B.《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护。
C.为了规范义务教育阶段招生行为,长沙市教育局严禁公办学校招收择校生。
D.将建设美丽乡村和打造文化景区相结合,既能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又能发扬文化旅游产业。
3.阅读下面的文字,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 )
人一生,踏过石径清露,别过孤亭霜叶,最美或许就是那么一刻,空山月凉思人时,月色给你包扎好尘世的伤口,你仍有保养好的微笑,在每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里,温慈,莞尔,一笑。即使多少年过去,你一生经历怎样的沧海桑田,都不敌你那一笑。山花烂漫,山河故人,皆认得你。
A.踏过(石径)清露。(用符号标示的句子成分是正确的)
B.月色给你包扎好尘世的伤口。(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
C.你仍有保养好的微笑。(本句主干是“你微笑”)
D.即使多少年过去,你一生经历怎样的沧海桑田,都不敌你那一笑。(本句是陈述句)
4.在下面语段的横线处依次填入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
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让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_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荷花的事业吧,_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莲子的事业吧,_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藕的事业吧,__________。
①把寂寞留给自己 ②把芬芳献给他人 ③以苦心孕育未来 ④以宽阔拥抱生活
A.④②③① B.②①④③ C.③②④① D.①④③②
5.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后,我校在第一时间紧急动员,成立了以校党委书记、校长为组长,相关校领导为副组长的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部署启动防控工作。
B.《永久的生命》选自《严文井选集》,作者严文井,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今属武汉)人。
C.阅读了严文井的《永久的生命》后,使我感知到了富有哲理的语言,了解了作者对生命意义的看法。
D.《我为什么而活着》的作者罗素是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获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
6.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向云霄,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痛苦的呼号的回声在我心中回荡,饥饿的儿童,被压迫者折磨的受害者,被儿女视为负担的无助的老人,以及充满孤寂、贫穷和痛苦的整个世界,都是对人类应有生活的嘲讽。我渴望减轻这些不幸,但是我无能为力,而且我自己也深受其害。
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向云霄”中“爱情和知识”这个短语是并列短语。
B.“痛苦的呼号的回声在我心中回荡”一句中“呼号”是名词。
C.“贫穷和痛苦的整个世界,都是对人类应有生活的嘲讽”一句中主语为“整个世界”。
D.“我渴望减轻这些不幸,但是我无能为力,而且我自己也深受其害。”这个句子是转折关系的复句。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个人生命不像一件衬衣,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它来洗涤,把它再补好。
B.那些个体消逝了,它却永远存在。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漫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C.那是一颗振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D.生命在那些终于要调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
8.下列语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感情支配着我的一生。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A.yè jù sī bīn
B.è jǜ sì pīn
C.è jù sì bīn
D.yè jù sì pīn
9.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每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根根从土壤里钻出来,欢乐地迎着春天的风,好像那刚刚过去的寒冷从未存在。
B.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C.它是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总是只暂时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前去。
D.这就是我所寻求的,虽然它对人生似乎过于美好,然而最终我还是得到了它。
10.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我希望知道星辰为什么闪闪发光,我试图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即数字支配着万物流转。
B.我渴望减轻这些不幸,但是我无能为力,而且我自己也深受其害。
C.那存在过的忧愁,也许你能忘却,但却不能取消它遗留下的印迹。
D.它们跳跳蹦蹦,炫耀它们遍身金黄的葺毛。
二、填空题
1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遏制(________)濒临(________)深渊(________)飓风(________)肆意(________)
震颤(________)俯瞰(________)云霄(________)嘲讽(_______)深不可测(______)
臼齿(________)茸毛(________)卑微(________)蔓延(________)凋谢(________)
消逝(________)繁殖(________)洗涤(________)衬衣(________)遗留(________)
不朽(________)牛犊(________)炫耀(__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
12.某班围绕下面一首诗开展诗歌诵读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1)请你根据这首诗第一节的内容和句式,发挥想象,再来仿写一节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张飞宇朗诵后兴奋地说:“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我们要毫不畏惧,愈挫愈勇,做一个生活的强者。”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你会怎么做?说出来与大家共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朗诵会上,向来胆小的陈玉梅站在讲台上,怎么也张不开口。作为她最要好的朋友,请你写几句话,鼓励她把这首诗朗诵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成长中烦恼不可避免,也并不可怕,关键看我们怎样对待它。某校七(2)班正在开展“成长的烦恼”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也参与其中。
(1)(材料研究)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林则徐在鸦片战争后被道光帝流放到伊犁。他为国事而烦恼,可是天高地远,又是罪臣之身,难以解脱。于是,他将烦恼抛开,去干实事。他为新疆各族人民服务,主持修建了不少工程。等到完工时,皇帝又下诏重新起用他。
材料二世界顶级富豪比尔·盖茨从哈佛大学辍学后,遭到别人“自以为聪明”“他不可能成功”等冷嘲热讽。但他顶住了压力,凭借自己必胜的信心、超人的胆识,敏锐的洞察力,最终登上世界首富的宝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启发感受)仿照示例,写出你对“烦恼”的认识和感悟。
示例:烦恼是前进路上的羁绊,消除它,就能阔步前行。
仿写:烦恼是___________,消除它,_________;烦恼是________,消除它,_______。
(3)(观点辩论)一个九岁男孩因写了几首“神奇”小诗,一夜爆红网络。随后,媒体的过度关注与热捧,给“小诗人”带来了极度的困扰和烦恼。“小诗人”说:“我再也不写诗了。”
有关“小神童”的成长问题,再次引发了人们的热议。有人认为媒体对“小诗人”的过度关注和热捧是“捧杀”,会毁了孩子的前程;也有人说出名就要趁早。对这两种说法,你怎么看 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地下森林断想》节选
张抗抗
森林是雄伟壮丽的,遮天蔽日,浩瀚无垠。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夜静如一堵坚固的墙。那就是森林,地球尚未造就人类,却已经造就了它,植物世界骄傲的代表。
可是你,却为什么长在这里?长在这阴森森.黑黝黝的幽深的峡谷。你似乎深不见底,宽不可测,没有人见过你的全貌。你这个世上罕见的地下森林,你从哪里飞来?你究竟遭受了什么不幸,以致使你沉入这黑暗的深渊,熬过了那么漫长的岁月?
那一定是遥远的年代了。那时候这里也许是一片芬芳的草地,也许是肥美的湖沼,美丽的大自然,万物鼎盛。可是突然一次巨大的火山爆发,瞬息改变了一切。狂风呼啸,气浪灼人,沙石飞腾,岩浆横溢,霎时天昏地暗,山崩地裂,好像到了世界的末日……
一切都平静下来。平静了,草地变成了明镜似的湖,昔日的湖底成了奇形怪状的石山,它把岩石熔化成沙砾,把峻岭劈成深渊。一切都改变了:烧焦的石头取代了绿色的森林,黑色的岩浆覆盖了娇艳的野花……
多少年过去了,风儿把山顶上岩石的表层化作了泥土,瘠薄而细密;它又不辞辛苦地从远处茂密树林里捎来种子,让雨水把它们唤醒。坡上青翠的小苗讨得阳光喜欢了,阳光便慷慨地抚爱它们。于是,灰黑的火山石变绿了,悬崖上,山岭间,一片郁郁葱葱,鸟儿也回来,为的是歌唱生命。
然而那幽暗的峡谷,却依然如故。黑黝黝.光秃秃.阴森森.静悄悄。几千年过去了,大自然的生命无处不在,峡谷却没有资格得到哪怕一株小草……
阳光沉湎于高山大川平野对它的欢呼致意,却从来没有到这深深的峡谷的底部来过。它吝啬地在崖口徘徊,装模做样地点头。即使夏日的正午偶有几束光线由于好奇而向谷底窥测,也是斜视着,没有几丝暖意。
长空的大风经过这里,停下了脚步。它把坑口的石块碾成粉末,一点一点地撒落到峡谷的石缝里去。洁净的山泉从石洞里流出来,又一滴一滴渗进石缝里去。秋天,山顶的鱼鳞松结下沉甸甸的种子,毅然跳进了峡谷的怀抱。也许为它所感召,纯洁的白桦.挺拔的青杨.秀美的黄菠萝,它们勇敢的种子,都来了,来了!一粒.几十粒.几百粒……
几千年过去了,几万年过去了。终于有一天,人们在昔日的死火山口发现了一个生命史上的奇迹:集于井底一般的深谷之中,黑森森不见阳光的峡谷里竟然整整齐齐.密密麻麻地耸立着一片蔚为壮观的森林。有人便为它起了一个恰如其分的名字,叫做地下森林。
这地下森林,爱生命竟爱得这样热烈执着。它懂得阳光虽然嫌弃它,时间却是公正的,为此它宁可付出几万年的代价。它付出了几万年的代价,在黑暗中苦苦挣扎向上,把粗壮的手臂伸向光明的天顶,把伟岸的身躯奉献给人们,得到了自己期待和希望已久的光明。
我景仰那些曾在黑暗中追寻光明的地下的“种子”。愿你们创造更多的奇迹!
14.选文第二自然段的三个问句有何作用?
15.结合选文,请说出作者在行文中变换人称的作用。
16.请从选文中找出阳光是怎样“嫌弃”它的?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17.赏析句子。
它付出了几万年的代价,在黑暗中苦苦挣扎向上,尽管阳光一千次对它背过脸去,它却终于把粗壮的手臂伸向了光明的天顶,把伟岸的身躯奉献给人们,得到了自己期待和希望已久的光明。
18.选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021-2022学年上学期八年级语文同步练习:第16课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洗涤(dí) 松懈(jiě) 兴味(xìng)
B.牛犊(dú) 点缀(zhuì) 茸毛(róng)
C.遵循(xún) 凋谢(tiáo) 卑微(bēi)
D.不朽(xiǔ) 震颤(zhàn) 蔓延(màn)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项“懈”应读“xiè”;C项“凋”应读“diāo”;D项“颤”应读“chàn”。
2.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5月10日,50多个市镇的青年志愿者在橘子洲参加了绿色骑行活动。
B.《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护。
C.为了规范义务教育阶段招生行为,长沙市教育局严禁公办学校招收择校生。
D.将建设美丽乡村和打造文化景区相结合,既能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又能发扬文化旅游产业。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项表意不明,“50多个”修饰对象既可以是“市镇”,也可以是“青年志愿者”;B项句式杂糅,“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和“深为广大消费者所欢迎”杂糅,任取一种;D项“发扬”与“产业”搭配不当,应改为“发展”。
3.阅读下面的文字,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 )
人一生,踏过石径清露,别过孤亭霜叶,最美或许就是那么一刻,空山月凉思人时,月色给你包扎好尘世的伤口,你仍有保养好的微笑,在每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里,温慈,莞尔,一笑。即使多少年过去,你一生经历怎样的沧海桑田,都不敌你那一笑。山花烂漫,山河故人,皆认得你。
A.踏过(石径)清露。(用符号标示的句子成分是正确的)
B.月色给你包扎好尘世的伤口。(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
C.你仍有保养好的微笑。(本句主干是“你微笑”)
D.即使多少年过去,你一生经历怎样的沧海桑田,都不敌你那一笑。(本句是陈述句)
【答案】D
【详解】
A.踏过石径清露;
B.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C.主干是“你有微笑”;
故选D。
4.在下面语段的横线处依次填入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
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让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_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荷花的事业吧,_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莲子的事业吧,_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藕的事业吧,__________。
①把寂寞留给自己 ②把芬芳献给他人 ③以苦心孕育未来 ④以宽阔拥抱生活
A.④②③① B.②①④③ C.③②④① D.①④③②
【答案】A
【详解】
本题考查语句的排序。
可以根据前后对应关系进行甄别。语段中“莲叶”的特点是宽大,可以和“宽阔”对应;“荷花”有香气,可以和“芬芳”对应;“莲子”是种子,可以和“孕育”对应;“藕”埋在污泥里,可以和“寂寞”对应。所以排列顺序是④②③①。
故选A。
5.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后,我校在第一时间紧急动员,成立了以校党委书记、校长为组长,相关校领导为副组长的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部署启动防控工作。
B.《永久的生命》选自《严文井选集》,作者严文井,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今属武汉)人。
C.阅读了严文井的《永久的生命》后,使我感知到了富有哲理的语言,了解了作者对生命意义的看法。
D.《我为什么而活着》的作者罗素是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获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
【答案】C
【详解】
C.缺少主语,可以删去“使”。故选C。
6.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向云霄,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痛苦的呼号的回声在我心中回荡,饥饿的儿童,被压迫者折磨的受害者,被儿女视为负担的无助的老人,以及充满孤寂、贫穷和痛苦的整个世界,都是对人类应有生活的嘲讽。我渴望减轻这些不幸,但是我无能为力,而且我自己也深受其害。
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向云霄”中“爱情和知识”这个短语是并列短语。
B.“痛苦的呼号的回声在我心中回荡”一句中“呼号”是名词。
C.“贫穷和痛苦的整个世界,都是对人类应有生活的嘲讽”一句中主语为“整个世界”。
D.“我渴望减轻这些不幸,但是我无能为力,而且我自己也深受其害。”这个句子是转折关系的复句。
【答案】B
【解析】
“呼号”在这里是动词。读“hū háo”,因极度悲伤或处境艰难需要援助而哭嚎或叫喊。故选B。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个人生命不像一件衬衣,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它来洗涤,把它再补好。
B.那些个体消逝了,它却永远存在。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漫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C.那是一颗振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D.生命在那些终于要调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
【答案】A
【解析】
B.蔓延。
C.震颤。
D.凋谢。
故选A。
8.下列语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感情支配着我的一生。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A.yè jù sī bīn
B.è jǜ sì pīn
C.è jù sì bīn
D.yè jù sì pīn
【答案】C
【解析】
字音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如“遏制”:制止,控制。读“è zhì”。再如“濒临”:指位置相邻,接界;接近,将要。读“bīn lín”。注意据义定音。故选C。
9.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每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根根从土壤里钻出来,欢乐地迎着春天的风,好像那刚刚过去的寒冷从未存在。
B.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C.它是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总是只暂时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前去。
D.这就是我所寻求的,虽然它对人生似乎过于美好,然而最终我还是得到了它。
【答案】D
【详解】
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辨析。A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B项和C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D项没有使用修辞手法。
10.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我希望知道星辰为什么闪闪发光,我试图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即数字支配着万物流转。
B.我渴望减轻这些不幸,但是我无能为力,而且我自己也深受其害。
C.那存在过的忧愁,也许你能忘却,但却不能取消它遗留下的印迹。
D.它们跳跳蹦蹦,炫耀它们遍身金黄的葺毛。
【答案】D
【详解】
考查对汉字字形的辨析。关于字形,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D“葺”应为“茸”。
二、填空题
1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遏制(________)濒临(________)深渊(________)飓风(________)肆意(________)
震颤(________)俯瞰(________)云霄(________)嘲讽(_______)深不可测(______)
臼齿(________)茸毛(________)卑微(________)蔓延(________)凋谢(________)
消逝(________)繁殖(________)洗涤(________)衬衣(________)遗留(________)
不朽(________)牛犊(________)炫耀(________)
【答案】è bīn yuān jù sì chàn kàn xiāo fěng cè jiù róng bēi màn diāo shì zhí dí chèn yí xiǔ dú xuàn
【详解】
①遏制,èzhì,意思是制止、控制;②“濒”不要读成“pín”;⑤肆意,sìyì,不顾一切由着自己的性子;⑦“瞰”不要读成“gǎn”;⑨嘲讽,cháo fěng,嘲笑讽刺; 臼齿,jiù chǐ,磨牙的通称; 凋谢,diāo xiè,(草木花叶)脱落; 消逝,xiāo shì,指慢慢逝去,不再存在; “洗涤”的“涤”不要读成“条”; 炫耀,xuàn yào,照耀、夸耀。
三、综合性学习
12.某班围绕下面一首诗开展诗歌诵读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1)请你根据这首诗第一节的内容和句式,发挥想象,再来仿写一节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张飞宇朗诵后兴奋地说:“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我们要毫不畏惧,愈挫愈勇,做一个生活的强者。”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你会怎么做?说出来与大家共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朗诵会上,向来胆小的陈玉梅站在讲台上,怎么也张不开口。作为她最要好的朋友,请你写几句话,鼓励她把这首诗朗诵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假如朋友欺骗了你,不要哭泣,不要生气!伤心的日子里需要安慰:相信吧!真正的友谊将会到来。 示例: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我会和朋友并肩战斗,团结合作,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 示例:陈玉梅,你是最棒的,你的声音是最动听的,我会为你加油助威的,不要害怕,勇敢面对!
【解析】
试题分析:(1)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抓住前面的诗句。句式结构要符合原句要求,内容要积极向上。一定要符合神形兼备的要求。(2)考查怎样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要从坚强、勇敢、合作等角度来回答。(3) 劝说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称呼恰当,理由充分,语言要通顺明白,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语气要有一定的鼓动性和激励色彩,要说出对方的优点,让对方产生自信。
13.成长中烦恼不可避免,也并不可怕,关键看我们怎样对待它。某校七(2)班正在开展“成长的烦恼”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也参与其中。
(1)(材料研究)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林则徐在鸦片战争后被道光帝流放到伊犁。他为国事而烦恼,可是天高地远,又是罪臣之身,难以解脱。于是,他将烦恼抛开,去干实事。他为新疆各族人民服务,主持修建了不少工程。等到完工时,皇帝又下诏重新起用他。
材料二世界顶级富豪比尔·盖茨从哈佛大学辍学后,遭到别人“自以为聪明”“他不可能成功”等冷嘲热讽。但他顶住了压力,凭借自己必胜的信心、超人的胆识,敏锐的洞察力,最终登上世界首富的宝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启发感受)仿照示例,写出你对“烦恼”的认识和感悟。
示例:烦恼是前进路上的羁绊,消除它,就能阔步前行。
仿写:烦恼是___________,消除它,_________;烦恼是________,消除它,_______。
(3)(观点辩论)一个九岁男孩因写了几首“神奇”小诗,一夜爆红网络。随后,媒体的过度关注与热捧,给“小诗人”带来了极度的困扰和烦恼。“小诗人”说:“我再也不写诗了。”
有关“小神童”的成长问题,再次引发了人们的热议。有人认为媒体对“小诗人”的过度关注和热捧是“捧杀”,会毁了孩子的前程;也有人说出名就要趁早。对这两种说法,你怎么看 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示例:人生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烦恼,面对烦恼,我们只有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才能战胜烦恼,有所作为。 (2) 晴朗空中的阴霾 就能重见阳光 脚下鞋中的沙子 就能健步如飞 (3)示例:我认为媒体对“小诗人”的过度关注和热捧是“捧杀”,会毁了孩子的前程。如题目中所说的九岁小男孩,他的正常的生活与学习都受到了干扰,这会让年龄过小的他无法承受压力而畏惧写作,扼杀他的天分。从另一方面说,如果他没有将媒体的关注当作压力,而是引以为豪,这又会助长他的骄傲情绪以及功利心,也会扭曲他的创作心态。(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
(1)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概括能力。解答此题要读懂材料,找出二者的共同点,用简洁的语句表述。材料分别讲述了林则徐、比尔盖茨在生活中正确面对烦恼而取得的光辉成就,我们可以由此得出结论:人生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烦恼,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就一定能战胜烦恼,有所作为。
(2)本题考查阅句子的仿写能力。解答此题用与例句相同的句式,以生动的比喻形象地表述烦恼与成功间的关系即可。如:烦恼是平静湖面上的浮萍,消除它,就能让湖面明净如镜。烦恼是晴朗天空中突然出现的阴霾,消除它,就能重见美好的阳光。
(3)本题考观点表达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题,两种观点都可以选择,关键在于结合生活实际阐述自己的理由。如果选择第一个观点,就可以结合材料中的九岁男孩的例子来表述理由。
四、现代文阅读
《地下森林断想》节选
张抗抗
森林是雄伟壮丽的,遮天蔽日,浩瀚无垠。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夜静如一堵坚固的墙。那就是森林,地球尚未造就人类,却已经造就了它,植物世界骄傲的代表。
可是你,却为什么长在这里?长在这阴森森.黑黝黝的幽深的峡谷。你似乎深不见底,宽不可测,没有人见过你的全貌。你这个世上罕见的地下森林,你从哪里飞来?你究竟遭受了什么不幸,以致使你沉入这黑暗的深渊,熬过了那么漫长的岁月?
那一定是遥远的年代了。那时候这里也许是一片芬芳的草地,也许是肥美的湖沼,美丽的大自然,万物鼎盛。可是突然一次巨大的火山爆发,瞬息改变了一切。狂风呼啸,气浪灼人,沙石飞腾,岩浆横溢,霎时天昏地暗,山崩地裂,好像到了世界的末日……
一切都平静下来。平静了,草地变成了明镜似的湖,昔日的湖底成了奇形怪状的石山,它把岩石熔化成沙砾,把峻岭劈成深渊。一切都改变了:烧焦的石头取代了绿色的森林,黑色的岩浆覆盖了娇艳的野花……
多少年过去了,风儿把山顶上岩石的表层化作了泥土,瘠薄而细密;它又不辞辛苦地从远处茂密树林里捎来种子,让雨水把它们唤醒。坡上青翠的小苗讨得阳光喜欢了,阳光便慷慨地抚爱它们。于是,灰黑的火山石变绿了,悬崖上,山岭间,一片郁郁葱葱,鸟儿也回来,为的是歌唱生命。
然而那幽暗的峡谷,却依然如故。黑黝黝.光秃秃.阴森森.静悄悄。几千年过去了,大自然的生命无处不在,峡谷却没有资格得到哪怕一株小草……
阳光沉湎于高山大川平野对它的欢呼致意,却从来没有到这深深的峡谷的底部来过。它吝啬地在崖口徘徊,装模做样地点头。即使夏日的正午偶有几束光线由于好奇而向谷底窥测,也是斜视着,没有几丝暖意。
长空的大风经过这里,停下了脚步。它把坑口的石块碾成粉末,一点一点地撒落到峡谷的石缝里去。洁净的山泉从石洞里流出来,又一滴一滴渗进石缝里去。秋天,山顶的鱼鳞松结下沉甸甸的种子,毅然跳进了峡谷的怀抱。也许为它所感召,纯洁的白桦.挺拔的青杨.秀美的黄菠萝,它们勇敢的种子,都来了,来了!一粒.几十粒.几百粒……
几千年过去了,几万年过去了。终于有一天,人们在昔日的死火山口发现了一个生命史上的奇迹:集于井底一般的深谷之中,黑森森不见阳光的峡谷里竟然整整齐齐.密密麻麻地耸立着一片蔚为壮观的森林。有人便为它起了一个恰如其分的名字,叫做地下森林。
这地下森林,爱生命竟爱得这样热烈执着。它懂得阳光虽然嫌弃它,时间却是公正的,为此它宁可付出几万年的代价。它付出了几万年的代价,在黑暗中苦苦挣扎向上,把粗壮的手臂伸向光明的天顶,把伟岸的身躯奉献给人们,得到了自己期待和希望已久的光明。
我景仰那些曾在黑暗中追寻光明的地下的“种子”。愿你们创造更多的奇迹!
14.选文第二自然段的三个问句有何作用?
15.结合选文,请说出作者在行文中变换人称的作用。
16.请从选文中找出阳光是怎样“嫌弃”它的?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17.赏析句子。
它付出了几万年的代价,在黑暗中苦苦挣扎向上,尽管阳光一千次对它背过脸去,它却终于把粗壮的手臂伸向了光明的天顶,把伟岸的身躯奉献给人们,得到了自己期待和希望已久的光明。
18.选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
14.三个问句是为下文埋下伏笔,即为展现地下森林形成的历史作铺垫,使下文思路的展开变得顺理成章。
15.文章有时用“它”,有时用“你”来称呼地下森林,用“你”表达出对地下森林的敬仰和热爱,表达的情感更加强烈,感情抒发更加充沛,对读者更具有感染力。
16..阳光的“嫌弃”表现在:“它吝啬地在崖口徘徊,装模作样地点头。即使夏日的正午偶有几束光线由于好奇而向谷底窥测,也是斜视着,没有几丝暖意。”从反面衬托地下森林的生命力的神奇伟大。
17.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表现了地下森林在困境中艰辛成长和执着追求光明的情状。其中“苦苦挣扎”一词生动地写出了地下森林成长的艰辛与不屈,“伸向”表现了它对光明的渴望与执着。
18.记叙与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文段描写了地下森林形成的历史,满怀激情地歌颂了地下森林的顽强生命力,表达了对孕育地下森林的峡谷的无限景仰之情,以强烈的感情打动读者
【分析】
14.考查疑问句的作用。首先要读懂三个文句的具体内容,然后结合上下文的内容推断其作用。三个问句分别是“可是你,却为什么长在这里?”“你从哪里飞来?”“熬过了那么漫长的岁月?”,三个问句分别提出了三个问题,首先是一种提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其次是在为下文埋下伏笔,对下文写地下森林形成的历史具有铺垫意义。
15.具体考查在行文中变换人称的作用。分析时要注意结合文段内容,切合人称的特点,表述作用时要符合作者写作的动机及主旨。用“它”来称呼地下森林,为客观描述;用“你”来称呼地下森林,表达的情感更加强烈,感情抒发更加充沛。
16.一问,考查对文中重要信息的提取。通读全文,整体把握,然后根据提干要求提取关键句作答即可。阳光的“嫌弃”的内容可提取原文第7段“它吝啬地在崖口徘徊,装模作样地点头。即使夏日的正午偶有几束光线由于好奇而向谷底窥测,也是斜视着,没有几丝暖意”两句作为答案。二问,从反面衬托地下森林的生命力的神奇伟大。用阳光对地下森林的冷漠与不屑反衬地下森林无与伦比的意志。
17.赏析句子。“苦苦挣扎向上,尽管阳光一千次对它背过脸去,它却终于把粗壮的手臂伸向了光明的天顶,把伟岸的身躯奉献给人们”明显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表现了地下森林在困境中艰辛成长和执著追求光明的情状。可分析重点词语,如“苦苦挣扎”写艰辛与不屈,“伸向”写渴望与执著,而“背”一词则表现了阳光对地下森林的冷漠与不屑。能从修辞和用词角度进行分析,重点突出,分析正确即可。
18.考查表达方式的类型及其表达作用。文段描写了地下森林形成的历史这是记叙;满怀激情地歌颂了地下森林的顽强生命力,表达了对孕育地下森林的峡谷的无限景仰之情这是抒情。记叙与抒情相结合,使文章要表达的情感更加真挚和真切。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