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苏州园林》同步练习(Word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苏州园林》同步练习(Word版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25 15:24: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八上第五单元19苏州园林
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
蔷薇 依傍 映衬 重峦 叠嶂
丘壑 嶙峋 镂 空 斟酌 蔓 延
解释下列词语。
(1) 因地制宜:
(2) 自出心裁:
(3) 重峦叠嶂:
(4) 丘壑:
(5) 俯仰生姿:
(6) 别具匠心:
(7) 斟酌:
围绕课文题目,看看你能提出哪些问题,然后阅读课文,看文中涉及你提出的哪几个问题。
我的问题:
1.
2.
3.
作者对苏州园林总的印象是什么?
作者是用哪句话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的?
课文多数段的首句是对本段内容的概括,请在课文中画出起概括作用的段首句,然后说说这种写法的好处。
作者主要从哪四个方面说明苏州园林的这个特点的?请依段概括。
课文余下部分又从哪几方面说明苏州园林的这个特点的?请依段概括。
梳理内容,善于总结
根据上面的内容分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本文的思路结构图。
课文从四个主要方面说明苏州园林的总特征,后面还用了三个自然段加以说明,这是否显得多余,为什么?
课文的顺序是什么?作者是按照怎样的思路向读者介绍苏州园林的?
本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结合实例体会其作用,请你再各举一例进行分析说明。
示例 1:举例子。“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用具体例子做例证,这样有点有面,既增加了文章可信度,又使文章血肉丰满。
示例 2:作比较。“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通过比较,容易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点。
找出几处体现苏州园林图画美的句子加以体会。
示例:“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底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带点的词向该如何理解?
点拨:“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意思是,尽管猛一看上去花墙和廊子把景致分开了,但因为墙壁是镂空的,廊子两边无所依傍,所以景致并没有被真正隔开,而只是缓冲了一下视线,使得景物不是一览无余地呈现在游览者眼前,而是逐次展开,这样就使游览者在心理上觉得园林中景致繁复、有层次了。
说园
陈从周
我国造园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世界园林中树立着独特风格,自来学者从各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各抒高见,如今就我在接触园林中所见闻掇拾到的,提出来谈谈,姑名“说园”。
园有静观、动观之分,这一点我们在造园之先,首要考虑。何谓静观,就是园中予游者多驻足的观赏点;动观就是要有较长的游览线。二者说来,小园应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庭院专主静现。大园则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前者如苏州网师园,后者则苏州抽政园差可似之。人们进入网师园宜坐宜留之建筑多,绕池一周,有槛前细数游鱼,有亭中待月迎风,而轩外花影移墙,峰峦当窗,宛然如画,静中生趣。至于独政园径缘池转,廊引人随,与“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的瘦西湖相仿佛,妙在移步换影,这是动观。
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富有诗情画意。叠山理水要造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山与水的关系究竟如何呢?简言之,模山范水,用局部之景而非缩小(网师园水池仿虎丘白莲池,极妙),处理原则悉符画本。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源贯通,全园生动。我曾经用“水随山转,山因水活”与“溪水因山成曲折,山蹊随地作低平”来说明山水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从真山真水中所得到的启示,明末清初叠山家张南垣主张用平冈小陂、陵阜陂阪,也就是要使园林山水接近自然。如果我们能初步理解这个道理,就不至于离自然太远,多少能呈现水石交融的美妙境界。
中国园林的树木栽植,不仅为了绿化,要具有画意。窗外花树一角,即折枝尺幅;山间古树三五,幽篁一丛,乃模拟枯木竹石图。重姿态,不讲品种,和盆栽一样,能“入画”。抽政园的枫杨、网师园的古柏,都是一园之胜,左右大局,如果这些饶有画意的古木去了,一园景色顿减。树木品种又多有特色,如苏州留园原多白皮松,怡园多松、梅,沧浪亭满种箬竹,各具风貌。一个地方的园林应该有那个地方的植物特色,并且土生土长的树木存活率大,成长得快,几年可茂然成林。它与植物园有别,是以观赏为主,而非以种多斗奇。要能做到“园以景胜,景因园异”,那真是不容易。同中求不同,不同中求同,我国园林是各具风格的。古代园林在这方面下过功夫,虽亭台楼阁,山石水池,而能做到风花雪月,光景常新。我们民族在欣赏艺术上存乎一种特性,花木重姿态,音乐重旋律。书画重笔意等,都表现了要用水磨功夫,才能达到耐看耐听,经得起细细的推敲,蕴藉有余味。在民族形式的探讨上,这些似乎对我们有所启发。
(节选自《陈从周园林随笔》)
(1) 下列的内容,不能直接体现“静中生趣”的一项是
A.绕池一周,有时走走,有时可驻足。
B.止步槛前,细数清水中游动的鱼儿。
C.坐在亭中,迎着清风等待欣赏月色。
D.透过轩窗,注视墙上花影随风摇曳。
(2) 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从我国造园历史发展过程的角度,介绍中国园林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B.用拙政园和瘦西湖的例子作对比,说明中国园林移步换影和动中生趣之妙。
C.用平冈小陂、陵阜陂阪的例子,说明中国园林的建造要与大自然完全一致。
D.中国园林的亭台楼阁和山水花木余味悠长,符合传统的民族欣赏艺术特性。
(3) 文中说中国园林是“一个综合艺术品”,艺术性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
1. 【答案】qiáng;wēi;bàng;chèn;luán;zhàng;hè;lín;xún;lòu;zhēng;zhuó;màn
2. 【答案】
(1) 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2) 出于自己的创新和裁新。
(3) 重叠叠的山峰。峦:连着的山。崎:形势离险像屏障一样的山峰。
(4) 山丘和水沟。比喻心中构思好的腹稿或设计样式。
(5) 有高有矮,形成各种美好的姿态。
(6) 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匠心:匠师之心指巧妙的设计。
(7) 考虑事情、文学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3. 【答案】略
4. 【答案】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5. 【答案】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6. 【答案】好处:对本段内容的高度概括,让读者易接受易理解,更容易把握全文内容。
7. 【答案】讲究亭台轩树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8. 【答案】从每一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细微方面来具体说明。
9. 【答案】略。
10. 【答案】不多余。这是对苏州园林特征的再次强调。
11. 【答案】逻辑顺序。作者是按照”总说—分说—小结(总说)”的思路向读者介绍苏州园林的,分说部分则是按照先主后次、从局部到细部的思路来写的。
12. 【答案】举例子: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作比较: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
13. 【答案】 示例:“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②“还在那儿布置了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③“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话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④“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麟响的校干就是一幅好画。”⑤“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固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点拨:句中的“画”“图画”,应该就是中国画。①和③句的议论,是以中国画的审美观为依据的,而②④⑤句作者随手摘取的几幅小景,我们觉得很熟悉,因为它们原是中国画中最常见的。这就是以说明园林建筑与绘画是有联系的。
14. 【答案】
(1) A
(2) C
(3)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