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春望
杜甫
·他是唐代最伟大现实主义的诗人。
·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年代。
·他的诗多沉郁顿挫。
·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的现实,故被誉为“诗史”。
·后人尊称他为“诗圣”。
他是谁?
壹
齐读正音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dǐ
sāo
shēng
zān
贰
凝神听读,划分节奏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叁
自由试读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国
肆
理清诗意,品读情感
1.诗题是《春望》,诗人在春天望见了什么?
城
草木
花鸟
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诗人赴奉先县探家,未几,安禄山发动叛乱。次年五月,叛贼攻破潼关,诗人被迫北上避难,安家于鄜州。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诗人闻讯后前往投奔,不料中途为贼兵所俘,被押到长安;因他官卑职小,未被囚禁。第二年四月,他乘机逃离长安,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当时朝廷的所在地——凤翔县。这首诗是诗人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写的。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肆
理清诗意,品读情感
2.诗人所望见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国都沦陷,残破不堪;山河依旧,世事全非。春临长安,草木丛生;春色寂寂,满目凄然。
“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 ——司马光
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
烽火连三月,技术抵万金
肆
理清诗意,品读情感
3.诗人眼前无物无人的情景是由什么造成的?
战火连绵,杀伐不断。
音讯难得,一信万金。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肆
理清诗意,品读情感
4.诗人在这种情况下的心情?
感伤时世,见花难禁涕泪;怅恨别离,听到鸟鸣魂悸惊心。/感伤时世,花也在流泪;怅恨别离,鸟鸣也惊心。
·以乐景衬哀情。此两句借花鸟这一乐景表现哀情。移情于物,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抒发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深沉感情。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肆
理清诗意,品读情感
5.如何理解“搔”这一动作?
愁绪缠绕,白发愈搔愈少。头发稀少,几乎不能插簪。
·“搔”是解愁的动作,为国、家、己、时愁。
忧国
伍
小结情感
45岁的杜甫未老先衰
伤时
思家
悲己
陆
诵读悟情,读出情韵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望?
柒
情感升华,拓展探究
柒
情感升华,拓展探究
1.诗人望的到底是什么?
·望京城长安破败之景。
·望能收到家人来信报平安。
·望能顺利到达灵武,酬报国之志。
·望官军早日收复京城,中兴国运。
柒
情感升华,拓展探究
2.你又望到了什么?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4岁)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36岁)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44岁)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49岁)
柒
情感升华,拓展探究
2.你又望到了什么?
望杜甫的一生,看杜甫的诗歌,
我望到了一个_________的杜甫;
我望到了一种_________的情怀;
我望到了一层_________的思考。
柒
情感升华,拓展探究
杜甫其人
杜甫其情
杜甫其思
圣!
捌
再读诗歌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玖
课后作业
1.背诵并默写《春望》。
2.读《诗成为圣亦为史》写一篇读后感(200字以上)。
感谢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