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1答谢中书书课件(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1答谢中书书课件(1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26 06:40: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答谢
陶弘景



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浅解文题,了解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
2.掌握重点字词,疏通文意
3.整体感知 ,梳理文章内容
4.深入研读,体会作者情感
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反复朗读、小组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表,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一、浅解文题
答/谢中书/书
1.答:答复
2.谢中书:作者的朋友“谢征”的官职名
3.“书”是指“书信”,在古代是一种可以抒情议事的文体。
4.课文是南朝齐梁间道教思想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书信中的一部分,一般认为完整的书信今已无存,流传下来的只有这一段描绘山水的锦绣文字。
5.本文节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全梁文》。卷四十六。
二、知人晓世
1.作者其人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书画家,医学家,丹阳秣陵(现江苏南京)人,人称山中宰相。有《陶隐居集》。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仕齐拜左卫殿中将军,后隐居茅山,搜集整理道经,创立茅山派。入梁,武帝礼聘不出,但朝廷大事辄就咨询,时称“山中宰相”。其思想脱胎于老庄哲学和葛洪的神仙道教,并杂有儒家和佛教观点,主张儒、释、道三教合流。工草隶,行书尤妙。对历算、地理、医药等都有较深研究。
2.谢征其人
谢中书(500-536),即谢征,字玄度,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舍人(掌朝廷机密文书)。
3.写作背景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本文是作者写给谢中书(谢征)的一封书信,写的是江南山水之美,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二、读文正音
颓(tuí) 歇(xiē) 鳞(lín) 与(yù)
二、划分节奏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三、解词达意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解词:山川:山河; 之:助词,的 ; 美:美景; 共:共同
翻译: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
第一层:总领全文,点明从古到今山水美景人人喜爱。
三、解词达意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四季
交:交相

耸入
看见
消散
将要
纷乱
太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欲:将要
竞:争相,争着
翻译: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五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着;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跃出水面。
第二层:作者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山水相映之美
缤纷色彩之美
晨昏变化之美
静景:山高、水清、岸美
动景:猿啼、鸟鸣、鱼跃
三、解词达意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解词:实:确实。
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
欲界:人间。
仙都: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康乐:指南朝宋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谢玄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是南朝文学家。
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翻译: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
这种奇丽景色了。
第三层:作者对美好的景物发出感慨,抒发了欣赏美景的自豪之情。
四、文言现象
古今异义
①四时俱备:古义:季节,今义:时间
②四时俱备:古义:全,今义:准备、具备
③晓雾将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
④晓雾将歇:古义:清晨,今义:知道
⑤夕日欲颓:古义:坠落,今义:消沉,委靡
词类活用
五色交辉:名词作动词,辉映。
四、文言现象
一词多义:
欲:
①夕日欲颓 :将要
②实是欲界之仙都:与“界”合用,欲界,指人间
自:
①自康乐以来:自从
②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与:
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
②念无与为乐者:和。
书:
①谢答中书书:与“中”合用为官职名。
②谢答中书书:书信。
五、深入研读
(1)本文第一句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总领全文,引出下文。
(2)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
“美”字。
(3)作者所写的景物有什么特征?
《答谢中书书》中的景物非常秀美,山高水净,绚烂多彩,充满生机。
(4)“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5)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文章结尾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想一想,其中有什么言外之意?
谢灵运;结尾一句,含有三层言外之意:
其一,康乐是“能与其奇者”,表现出作者对谢灵运的钦佩;
其二,自谢灵运之后,不再有人能“与其奇”,惋惜于世人对秀美山水无动于衷;
其三,“我”是继谢灵运之后又一“与其奇者”,为自已的审美情趣而自许(自夸,得意),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五、深入研读
(8)本文是在是一篇美文。试分析美在何处。
1.意境美。风光绮丽,融入感情,形成优美的意境。①山水相映之美。②色彩配合之美。③晨昏变化之美。④动静相衬之美。
2.结构美。全文分三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以“美”点明全文中心。中间部分具体叙写山川之美。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首尾呼应,议叙结合,使文章主体部分更为鲜明突出。文中的写景部分,仰视再俯瞰,复平看,最后又分“晓”与“夕来写,次第井然。
六、板书设计
晓雾将歇
夕日欲颓
答谢中书书
总引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写景
四季景
日变景
抒怀
仰视——高峰人云
俯瞰——清流见底
平视——两岸石壁;青林翠竹
欲界之仙都;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这封书信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通过借古证今,强调了山川之美,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七、中考典例
(一)1.陶弘景《答谢中书书》颇有豪士为文“狂越时空,洒落不羁”的特点。文中所绘之景秀丽奇绝,各具情态,其中描绘山高水清的语句是: , 。
2.在《答谢中书书》中,陶弘景以“ , ”两句描写了夕阳西下时潜游的鱼儿争前恐后跳出水面的情景。
【参考答案】(5)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6)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5分)(2016年重庆市A卷)
答谢中书书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答谢中书书( ) (2)晓雾将歇( )
(3)实是欲界之仙都( ) (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繁多杂乱。
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4.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1.(4分)(1)书信(2)消散(3)指人间(4)参与,这里指欣赏。
2.(4分)(1)两岸的石壁色彩更深,交相辉映。(2)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3.(3分)C(“乱”在文中应该是“此起彼伏”,不是“繁多杂乱”)
4.(4分)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表,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以上两点各2分,意合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