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蝉的特点,把握蝉的习性。
2.理解作者对昆虫的感情,感受文中蕴含的科学精神。
3.学习本文的写法,体会文章科学性与文学性兼顾的特点。
二、导入
炎热的夏天已经过去了,可我们总忘不了那聒噪的蝉鸣。蝉是儿童的伴侣,蝉是夏天的歌手,但是你们知道蝉的一生为了一个夏天的歌唱,要在黑暗地底下努力奋斗4年,甚至17年吗?今天我们就来跟随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去探寻蝉的奥秘。
三、作者及作品介绍
法布尔,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文学家。他自幼爱好自然,经常观察昆虫的生活情况。晚年详细观察栖息于未垦地中的各种昆虫,用了三十多年时间将研究所得,陆续写成《昆虫记》十卷。
本文选自《昆虫的故事》(现在一般译为《昆虫记》)。作者法布尔出身于贫苦的农民家庭。在农村里,他被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昆虫迷住了,爱上了研究昆虫。他没有专门学过昆虫学,但是依靠专心致志的自学和长期耐心而细致的观察研究,写出了《昆虫记》。《蝉》一文共由“蝉和蚁”“蝉的地穴”“蝉的音乐”“蝉的卵”四部分组成,科学而详尽地说明了蝉的生长过程和生活习性。教材节选了其中的两部分——“蝉的地穴”和“蝉的卵”,以小标题的形式分割,各有侧重。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字音
鱼 地
喧 金 声 涂 肿
2.词义
(1)罅隙:缝隙。
(2)喧嚣:声音杂乱,不清静。
(3)开合自如:打开闭合不受拘束,形容按照自己的意愿办事。
(4)无动于衷: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
蝉是蝉科昆虫的代表种类。雄性腹部有发音器,能连续不断发出尖锐的声音。雌性不发声,但在腹部有听器。幼虫生活在土里,吸食植物的根,存活几年甚至十几年才能破土而出,成虫吃植物的汁。主要分布在温带至热带地区。
自古以来就有食蝉的习俗。《礼记》中就有食蝉的记载,当时蝉不仅是一般平民的食品,而且成为君王贵族筵席上的佳馔。蝉的食法多种多样,既可烩炙,也可煎炸。近年来许多地方以金蝉为美食,大量捕杀蝉的幼虫,许多地方已渐渐听不到蝉鸣。
读了百度百科关于蝉的介绍,大家是不是对蝉有了大致了解。那么,在昆虫学家的笔下,我们又会看到怎样的蝉呢?请大家默读课文,概括本文内容。
文章分别从“蝉的地穴”“蝉的卵”两方面进行介绍的。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部分:
再读课文,把握文意
研读“蝉的地穴”
1.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抓住关键语句,概括这部分讲的内容。
这一部分介绍了蝉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蝉的地穴”并不仅仅是介绍蝉的地穴的情况,只是表示对蝉的考察是从地穴开始。
2.作者是从哪三个方面把蝉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介绍具体的?
这一部分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第1—3段),介绍考察蝉的季节、自己生活环境中的蝉的情况和对蝉的地穴的外部观察。
第二层(第4—7段),写蝉的地穴和幼虫的地底生活。
第三层(第8—11段),写蝉出洞蜕皮的过程。
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课文旁批,说一说:蝉的窠与其他掘地昆虫的洞有何不同?
文中先是从地面角度,描写了孔口,作者是这样描述的:在阳光暴晒的道路上有好些小圆孔,孔口与地面相平;同时也描述了圆孔的大小:这小圆孔约一英寸口径,周围一点土都没有。并将它们与金蜣的洞相比较,从而形象地凸现了蝉的地穴的特点。
4.我们来看书上109页和110页两幅图,观察并思考分别画的是什么内容?你能复述与之相关的课文内容吗?
第109页的图展现了蝉的幼虫建造和经营穴道,并利用穴道来生存。幼虫在隧道的墙上涂上灰泥。它身子里藏有一种极黏的液体,可以用来做灰泥。隧道的顶上留一层一指厚的土,用来抵御外面的恶劣气候,直到最后一刹那。只要有一些好天气的气息,它就爬上来,利用顶上的薄盖去考查气候的情况。
而第110页的图片讲的是蝉的幼虫蜕皮时的状态。在学习蝉如何蜕皮前,我么先来了解一个课外小知识。
“金蝉脱壳”这个词大家都听说过吧。蝉越过漫长的冬伏期后,从地底下爬出来,通体土黄透亮,雅称“金蝉”。金蝉爬上树干或树枝,静静地歇着,背部裂开一条缝,新生蝉从缝里爬出,蝉翼丰满后飞走,外皮依然在枝头摇曳,这就是金蝉脱壳。
金蝉脱壳比喻用计脱身,使人不能及时发觉。也可以指事物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5.那么我们这篇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蝉蜕皮的呢?请大家阅读9—11段,画出描写蜕皮的关键性语句。
我们先来看蜕皮的顺序:
外层的皮开始由背上裂开,里面露出淡绿色的蝉体。头先出来,接着是吸管和前腿,最后是后腿与折着的翅膀。
第10段接着写到:它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在空中腾跃,翻转,使头部倒悬,折皱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然后用一种几乎看不清的动作,尽力翻上来,并用前爪钩住它的空皮。
蝉完全蜕皮“总的过程大概要半小时”;刚得到自由的蝉从柔弱到强壮起来飞离树枝,大概要三个半小时。由此可见,作者观察的耐心程度也是惊人的。这种态度和精神,值得人们学习。法布尔的这种科学精神在后文中也有所呈现,同学们可以在后面的阅读中加以关注。
“蝉的地穴”这一部分主要写蝉从幼虫到成虫的成长过程。在法布尔之前,蝉的地穴是什么样子,蝉的幼虫在地底下又是如何活动,一直是人类未解之谜。法布尔以极大的热情和耐心,致力于对蝉的幼虫的观察和研究,终于搞清了其中的奥妙。
6.了解了以上内容,我们知道:法布尔对蝉的地穴的观察和研究,可分为三个层次。请同学们在课文中圈画出来。
这三个层次分别为地穴口的情形、地穴内部的情形、蝉的幼虫蜕皮的情形。我们发现写地穴部分按照作者考查的过程,是从外到内的顺序写的,写内部构造的同时介绍了建造地穴的方法。这也正符合幼虫的生长规律。
小结:通过第一部分“蝉的地穴”,我相信同学们已经学会了一些自学方法:在快速阅读过程中,通过抓住关键语句,理清文章的结构,感知文章内容;对于文章重难点方面,同学们可以通过参考旁批和阅读提示等方法来进行把握;同时我们在以后的写作当中,也要学习法布尔按照观察事物进程的顺序进行说明。
六、自学研读“蝉的卵”
我们学习“蝉的卵”依旧采用第一部分的学习方法。
请大家快速阅读第二部分“蝉的卵”,抓住文章关键语句,说一说:这一部分又讲了蝉的什么习性?
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蝉从产卵到幼虫的成长过程。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描写有关蝉卵的孵化和幼虫的活动过程的关键词语,完成下面填空。
我们发现这道填空题是关于幼虫的一系列活动。那么我们重点阅读的段落是在第19—23段:当幼虫到孔外后就立刻脱皮,接着在树枝上悬挂着。不久后便落到地上,通过寻找软土来藏身于地下。
3.那么你能结合上面的关键词语复述蝉从产卵到幼虫的生长过程吗?
首先介绍蝉会选择合适的细树枝进行产卵,它会用它胸部的尖利工具刺成一排小孔,而卵就产在这些孔里。一个小孔内约生十个卵,所以生卵的总数约为三四百个。接着写产卵遇到的危险,小虫子蚋是怎样借毁坏蝉卵来繁衍自己的后代,成为蝉卵最大的危胁。紧接着描写刚孵化的幼虫像极小的鱼,眼睛大而黑,身体下面有一种鳍状物,由两个前腿连结而成。幼虫一到孔外,皮即刻脱去。脱下的皮自动形成一种线,在树枝的绳端摇摆着。当幼虫落地时,所面临的是严肃的实际生活,因此幼虫选择挖穴隐藏。
4.这部分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你能列举他亲身观察的事实吗?
“蝉的卵”部分是按照事物发展的顺序来写的:从幼虫出穴以后怎样寻求脱皮的地方;到怎样完成脱皮而变为成虫,飞离树枝;到怎样产卵;怎样孵化成幼虫;幼虫落地以后,又怎样寻觅隐藏处所,然后挖土隐入地下。过程写得非常清楚。
首先写产卵的经过,介绍蝉把卵产在哪里,怎样产卵,以及产多少卵。在这里,作者列举了他亲身观察到的事实和获得的数据。接着作者描写蚋这种小虫借毁坏蝉卵来繁衍自己的后代,成为蝉卵最大的威胁。文中作者也表明这是他经过多次观察才弄清楚的。不仅如此,法布尔在观察蝉卵孵化时还借助放大镜进行了仔细观察。这些都是他亲身观察的事实。
不仅在“蝉的卵”这一部分有作者亲身观察的事实,包括在第一部分“蝉的地穴”也有许多文字也能体现出作者的亲身观察。比如第10段作者通过拟人的修辞写蝉“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用了一连串动词,如“腾跃”“翻转”“倒悬”“伸直”“张开”“钩住”等,把蝉蜕皮的艰难过程生动地写了出来。如此具体准确的描写,一定是基于法布尔的认真观察。再比如11段中写到“它在早晨九点钟占据了树枝,大概要到十二点半才扔它的皮飞去。”这些语言无不体现作者对蝉细致入微的观察。
5.那么这些亲身观察的事实体现了作者怎样的科学精神?他运用了哪些科学方法来进行研究?这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本文是法布尔长年科学观察与研究的结晶。从中可以看出,首先,他对世界充满好奇,并勇于探索;其次,他注重观察和实验,对蝉的生活习性进行了大量细致的追踪和研究,来理解蝉的生命特征和成长规律;最后,他尊重世间万物,对任何生命,哪怕小小的昆虫都以平等和尊重的态度来研究。用散文的形式记录下他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成果和经历,详细叙说了昆虫的生活和为种族繁衍所进行的斗争。从这些方面我们都可以看出作者的研究之道和科学探索的精神。正如周作人所说的:“他不去做解剖和分类的工作,却用了观察与实验的方法,实地地记录昆虫的生活现象……他的叙述,又特别又文艺的趣味,更使他不愧有昆虫的史诗之称。”因此我们在以后的作文描写时,也要学习法布尔多方面多角度大量的实地观察精神。
本单元的名著阅读正是法布尔的《昆虫记》,我们将会具体学习法布尔的科学方法和写作特点。
七、抓住重点段落,体会作者感情
“蝉的卵”部分最后两段讲了什么?大家又怎样理解“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这句话?
这段充满感慨的话概括了蝉的一生。这些抒情兼议论的文字充满无限的感情,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对世间万物的关爱,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2.你能体会出作者法布尔对昆虫有怎样的感情吗?这种感情在其他段落中怎样体现出来的?你也可以将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写成旁批。
作者对落地之前的幼虫进行了描写:“幼虫落地之前,就在这里行日光浴,踢踢腿,试试筋力,有时却又懒洋洋地在绳端摇摆着”这句话好像不是在写虫子,而是在写一个可爱的小孩儿了。表现出法布尔对幼虫的喜爱之情。还有的同学可能找到了25段的一句“以后,在阳光中的歌唱只有五星期”如此聒噪的蝉鸣,法布尔却奉为歌唱,通过生动的比喻我们也不难理解作者在怜爱这个小昆虫的同时,对它也肃然起敬。
这种感情在第一部分“蝉的地穴”中有没有体现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并在相关语句旁做好批注。
比如第1段中,作者写到“我是屋里的主人,它却是门外的统治者”,其中“统治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夏天蝉声鸣响的特点,幽默风趣,表达了对蝉的友好之情。
再比如第4段“其实,它干起活来简直像矿工或铁路工程师。矿工用支柱支撑隧道,铁路工程师利用砖墙使地道坚固。蝉同他们一样聪明,在隧道的墙上涂上灰泥。”作者把蝉比作矿工和铁路工程师,生动形象的表现出蝉在挖地穴时是非常科学专业的,表现出作者对蝉的喜爱之情。
在法布尔眼里,这些微小的生物都是鲜活的,作者通过生动细致的描写,把蝉写的活灵活现,字里行间也渗透着对它的喜爱。
本课总结:本课主要介绍了蝉的地穴,以及蝉从产卵到幼虫再到成虫的整个成长过程,蕴含了作者对蝉的喜爱和敬畏之情,也体现了作者观察细致入微的科学探索精神。大家可以参考语文书第123页——125页名著导读《昆虫记》中的读书方法指导和专题研究部分,再来阅读本课,相信同学们会有更大的收获。
按一般说明文的写作顺序,介绍一种昆虫的生态时,一般会根据其生长过程来写,即先从卵到幼虫,再从幼虫到成虫。这篇文章却打破常规,先写蝉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再写它从产卵到幼虫的生长过程,有点像记叙文中的“倒叙”。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突出说明“四年黑暗中的苦工”,它既是重点,因为蝉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活动在地下;又是难点,因为这部分是最不容易为人所知的地下生活,也使行文摇曳多姿,不落俗套。这种独特的写作顺序恰恰说明作者对蝉深深的喜爱、敬佩、同情,令人印象深刻。
八、鉴赏语言,学习写作方法
本文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通读全文,法布尔笔下的昆虫是鲜活的。周作人曾说:“比看那些无聊的小说戏剧更有趣味,更有意义。”那么作者采用哪些写作方法,把蝉写得活灵活现的?
1.文艺化的笔调。本文不像一般说明文那样平实,而是在说明中有叙述、有描写,很多地方就像是在讲故事,有连贯的情节,妙趣横生。
2.拟人手法的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是《昆虫记》整本书写法上最大的特色,本文也不例外。例如写蝉产卵,写出了这位母亲生儿育女所付出的艰辛,也写出了蚋残害蝉卵的可恨。写由卵发育成蝉部分,表现出蝉所经历的四年漫长历程的艰苦。这就使文章具有了较强的感染力,能使读者为这个小生物的成长慨叹,从而与作者的议论和抒情产生共鸣。
3.善用比较。通过比较来写蝉,比如写蝉的地穴表面,拿它与金蜣的巢相比较;写蝉构建地穴的方法,拿它与铁路工程师、矿工作比较。这些比较体现出作者对各种昆虫习性的了如指掌。
4.本文的语言既准确严谨,又生动有趣,富有感彩。为了科学地说明蝉的生活的各个方面,课文使用了很多准确的动词,如19段描写蝉脱皮的过程:“幼虫落地之前,就在这里行日光浴,踢踢腿,试试筋力,有时却又懒洋洋地在绳端摇摆着。”这里的动作描写非常准确生动,表达作者对蝉幼虫的喜爱之情。
本文在说明中兼用文学的笔法,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文艺笔调,对要说明的事物进行具体的描绘,而且语言生动传神,大量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充满感彩,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九、作业: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了解更多的昆虫以及法布尔的科学精神。用本课的学习方法自学蝉的另外两部分《蝉和蚁》和《蝉的歌唱》。(共34张PPT)
《蝉》
八年级 语文
导入
炎热的夏天已经过去了,可我们总忘不了那聒噪的蝉鸣。蝉是儿童的伴侣,蝉是夏天的歌手,但是你们知道蝉的一生为了一个夏天的歌唱,要在黑暗地底下努力奋斗4年,甚至17年吗?今天我们就来跟随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去探寻蝉的奥秘。
1.了解蝉的特点,把握蝉的习性。
2.理解作者对昆虫的感情,感受文中蕴含的科学精神。
3.学习本文的写法,体会文章科学性与文学性兼顾的特点。
学习目标
法布尔,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文学家。他自幼爱好自然,经常观察昆虫的生活情况。晚年详细观察栖息于未垦地中的各种昆虫,用了三十多年时间将研究所得陆续写成《昆虫记》十卷。
作者介绍
资料
作品介绍
本文选自《昆虫的故事》(现在一般译为《昆虫记》)。作者法布尔出身于贫苦的农民家庭。他没有专门学过昆虫学,但是依靠专心致志的自学和长期耐心而细致的观察研究,写出了《昆虫记》。《蝉》一文共由“蝉和蚁”“蝉的地穴”“蝉的音乐”“蝉的卵”四部分组成,科学而详尽地说明了蝉的生长过程和生活习性。教材节选了其中的两部分——“蝉的地穴”和“蝉的卵”,以小标题的形式分割,各有侧重。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罅隙 鱼鳍 地穴 蚋 窠
喧嚣 金蜣 钹声 涂墁 臃肿
qí
xué
xiāo
qiānɡ
kē
màn
yōnɡ
bó
ruì
xià xì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罅隙:缝隙。
2.喧嚣:声音杂乱,不清静。
3.开合自如:打开闭合不受拘束,形容按照自己的意愿办事。
4.无动于衷: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蝉:蝉科昆虫的代表种类。幼虫生活在土里,吸食植物的根,存活几年甚至十几年才能破土而出,成虫吃植物的汁。主要分布在温带至热带地区。
自古以来就有食蝉的习俗。《礼记》中就有食蝉的记载,当时蝉成为君王贵族筵席上的佳馔。近年来许多地方以金蝉为美食,大量捕杀蝉的幼虫。
—— 百度百科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概括本文内容。
文章分别从“蝉的地穴”“蝉的卵”两方面进行介绍的。
研读“蝉的地穴”
1.快速阅读,抓住关键语句,概括这部分讲的内容。
介绍了蝉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
“蝉的地穴” 并不仅仅是介绍蝉的地穴的情况,只是表示对蝉的考察从是地穴开始。
研读“蝉的地穴”
2.作者是从哪三个方面把蝉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介绍具体的?
第一层(第1—3段),介绍考察蝉的季节、自己生活环境中的蝉的情况和对蝉的地穴的外部观察。
第二层(第4—7段),写蝉的地穴和幼虫的地底生活。
第三层(第8—11段),写蝉出洞蜕皮的过程。
研读“蝉的地穴”
3.结合课文旁批,说一说:蝉的窠与其他掘地昆虫的洞有何不同?
文中先是从地面角度,
孔口:在阳光暴晒的道路上有好些小圆孔,孔口与地面相平。
大小:这小圆孔约一英寸口径,周围一点土都没有。
并将它们与金蜣的洞相比较,从而形象地凸现了蝉的地穴的特点。
研读“蝉的地穴”
4.书上109、110页的两幅图,分别画的什么内容?你能复述与之相关的课文内容吗?
第109页,蝉的幼虫建造和经营穴道,并利用穴道来生存。
第110页,蝉蜕皮时的状态。
研读“蝉的地穴”
课外小知识:
蝉越过漫长的冬伏期后,从地底下爬出来,通体土黄透亮,雅称“金蝉”。金蝉爬上树干或树枝,静静地歇着,背部裂开一条缝,新生蝉从缝里爬出,蝉翼丰满后飞走,金壳依然在枝头摇曳,这就是金蝉脱壳。
金蝉脱壳比喻用计脱身,使人不能及时发觉。也可以指事物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研读“蝉的地穴”
5.这篇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蝉蜕皮的呢?阅读9—11段,画出描写蜕皮的关键性语句。
外层的皮开始由背上裂开,里面露出淡绿色的蝉体。头先出来,接着是吸管和前腿,最后是后腿与折着的翅膀。
研读“蝉的地穴”
10段:它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在空中腾跃,翻转,使头部倒悬,折皱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然后用一种几乎看不清的动作,尽力翻上来,并用前爪钩住它的空皮。
研读“蝉的地穴”
蝉完全蜕皮“总的过程大概要半小时”;刚得到自由的蝉从柔弱到强壮起来飞离树枝,大概要三个半小时。由此可见,作者观察的耐心程度也是惊人的。这种态度和精神,值得人们学习。
研读“蝉的地穴”
6.法布尔对蝉的地穴的观察和研究,可分为三个层次,请在课文中圈画出来。
地穴口的情形
地穴内部的情形
蝉的幼虫蜕皮的情形
外
内
小结:
在快速阅读过程中,通过抓住关键语句,理清文章的结构,感知文章内容;对于文章重难点方面,同学们可以通过参考旁批和阅读提示等方法来进行把握;同时我们在以后的写作当中也要学习法布尔按照观察事物进程的顺序进行说明。
自学研读“蝉的卵”
1.快速阅读第二部分“蝉的卵”,抓住文章关键语句,说一说:这一部分又讲了蝉的什么习性?
介绍了蝉从产卵到幼虫的成长过程。
2.再读课文,找出描写有关蝉卵的孵化和幼虫的活动过程的关键词语,完成下面填空。
蜕皮— — — 。
自学研读“蝉的卵”
悬挂
落地
藏于地下
3.请复述蝉从产卵到幼虫的生长过程。
自学研读“蝉的卵”
选择合适的细树枝
刺成一排小孔
蚋 毁坏蝉卵来繁衍自己的后代
孔外,脱皮
落地时,挖穴隐藏。
蝉产卵
幼虫
4.这部分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列举他亲身观察的事实。
自学研读“蝉的卵”
幼虫寻求脱皮的地方 完成脱皮而变为成虫,飞离树枝 产卵 孵化成幼虫 幼虫落地后寻觅隐藏处所 挖土隐入地下。
按照事物发展的顺序来写的:
5.这些亲身观察的事实体现了作者怎样的科学精神?他运用了哪些科学方法来进行研究?这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科学精神:对世界充满好奇,并勇于探索;注重观察和实验;平等和尊重的态度研究生物。
自学研读“蝉的卵”
科学方法:观察、实验、实地记录。
启发:多方面多角度大量的实地观察精神。
抓住重点段落,体会作者感情
1.“蝉的卵”最后两段讲了什么?怎样理解“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这句话?
这段充满感慨的话概括了蝉的一生。这些抒情兼议论的文字充满无限的感情,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对世间万物的关爱,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2.你能体会出作者法布尔对昆虫有怎样的感情吗?这种感情在其他段落中怎样体现出来的?可以将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写成旁批。
“幼虫落地之前,就在这里行日光浴,踢踢腿,试试筋力,有时却又懒洋洋地在绳端摇摆着。” ——喜爱之情
“以后,在阳光中的歌唱只有五星期。” ——怜爱、肃然起敬
抓住重点段落,体会作者感情
3.这种感情在第一部分“蝉的地穴”中有没有体现?快速阅读,并在相关语句旁做好批注。
“我是屋里的主人,它却是门外的统治者”,其中“统治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幽默风趣,表达了对蝉的友好之情。
抓住重点段落,体会作者感情
“其实,它干起活来简直像矿工或铁路工程师。矿工用支柱支撑隧道,铁路工程师利用砖墙使地道坚固。蝉同他们一样聪明,在隧道的墙上涂上灰泥。”
作者把蝉比作矿工和铁路工程师,表现出作者对蝉的喜爱之情。
抓住重点段落,体会作者感情
本课主要介绍了蝉的地穴,以及蝉从产卵到幼虫再到成虫的整个成长过程,蕴含了作者对蝉的喜爱和敬畏之情,也体现了作者观察细致入微的科学探索精神。
这篇文章先写蝉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再写它从产卵到幼虫的生长过程,有点像记叙文中的“倒叙”。
本课总结
鉴赏语言,学习写作方法
本文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通读全文,法布尔笔下的昆虫是鲜活的。周作人曾说:“比看那些无聊的小说戏剧更有趣味,更有意义。”作者采用哪些写作方法,把蝉写得活灵活现的?
1.文艺化的笔调
本文在说明中有叙述、有描写,很多地方就像是在讲故事,有连贯的情节,妙趣横生。
2.拟人手法的运用
使文章具有了较强的感染力,能使读者为这个小生物的成长慨叹,从而与作者的议论和抒情产生共鸣。
鉴赏语言,学习写作方法
3.善用比较
通过比较来写蝉,体现出作者对各种昆虫的习性了如指掌。
4.本文的语言既准确严谨,又生动有趣,富有感彩
为了科学地说明蝉的生活的各个方面,课文使用了很多准确的动词,动作描写非常准确生动,表达作者对蝉幼虫的喜爱之情。
鉴赏语言,学习写作方法
课后作业
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了解更多的昆虫以及法布尔的科学精神。用本课的学习方法自学蝉的另外两部分《蝉和蚁》和《蝉的歌唱》。
结束语
学过本课之后,你会发现蝉的生命历程原来如此丰富多彩,相信你对这小小的生灵会有全新的认识。老师也期待你们产生更多的探究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