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常用表格数据的处理
学情分析
通过第1课时对初中内容的复习以及对数据整理和数据计算两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表格处理软件的窗口组成部分及基本操作,具备了进一步学习的基本能力.
教学工具
多媒体机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图表的制作方法,认识图表的作用与适用特点,应用常用工具处理数据,选用合适的统计图表呈现数据分析结果。
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了解数据和图表的关系,发现事物变化的规律和价值,培养学生多角度的分析问题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应用所学知识,整理、分析生活中的数据,学会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做好规划。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根据特定问题解决的需要,在较为复杂的信息情境中,利用多种途径对数据进行采集和分类,选用合适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提取有用信息,形成结论、运用结论。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团结协作的良好作风,感悟信息技术超强的实际应用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数据管理和分析的基本过程与方法,对实际问题的表格数据进行分析并呈现可视化表达。
难点:能够甄别不同的数据分析与表达方法的优劣,选用合适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并呈现分析结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示例法、讲解法、学生个别指导
教学过程
常用数据表格的处理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某家庭9月—11月支出情况统计表”和三幅统计图。 学生:观看。 提问:这三幅统计图的数据来自哪里?这三幅统计图分别是什么类型? 学生回答:…… 思考:常用的图表类型还有什么? 激发学生学习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任务一 (8分钟) 学生:自主阅读课本112页第一段内容,带着“问题与讨论”中的问题自行浏览因特网,找出相应问题的解答并整理相关内容。 教师:巡视检查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 调动学生课堂主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知识讲解 (5分钟) 教师:①选择优秀的整理方案展示并点评(通过极域电子教室共享被选评为优秀作业的同学的桌面)。 ②播放课前准备好的课件:六类常见的图表类型的具体用途和特点(通过极域电子教室共享教师桌面)。 学生:对比课件核对自己整理的内容并加以修正和补充。
任务二 (5分钟) 教师:①按以前我们的分组方法,每六人一组,通过因特网查询并整理2015—2019年部分省市区国内生产总值,并按照课本112页的形式制作表格(运用WPS表格软件)(由小组长对组内成员进行分工) ②多媒体展示样表(通过极域电子教室把样表的电子表格文件发给同学们)。 学生:按要求完成练习任务。 教师:巡视检查学生完成情况并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 培养学生的分组协作能力,提高通过因特网搜索能力及从海量信息中提取自己所需信息的能力。 通过数据的整理,了解我国国家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
知识讲解 (8分钟) 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统计结果(以WPS表格为例),分步骤讲解创建图表步骤: ①选择要在图表中展示的数据区域。 ②单击菜单栏“插入”→“图表”选项中的图表类型之一(以柱形图为例),生成图表。 ③使用图表右上角附近的“图表元素”按钮,可添加坐标轴标题和数据标签等图标元素,根据需要可进行图表格式设置和样式重置,美化图表。 检查图表:查看图表中数据的展现是否完整,将鼠标移到折线相应的数据点上,查看数据卡显示的数据与表格中的数据是否一致。
任务三 (10分钟) 教师:要求学生自主学习课本112页到113页内容,以表格“2015—2019年部分省市区国内生产总值”为例,按要求选择创建合适的图表类型。 要求:用图表表示各省市区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通过极域电子教室把电子表格文件发给同学们)。 学生:练习 教师:(把“某家庭9月—11月支出情况统计表”通过极域电子教室发送给每一个学生)要求同学们分析某家庭11月份各项支出比例,并用恰当的图表表示。 把所学内容用于实践,根据实际需求,对数据进行分析,选用合适的图表恰当呈现分析结果。
课堂小结 (3分钟) 教师:①六类常见的图表类型的具体用途和特点。 ②创建图表方式(三个步骤),检查图表。
课后思考 教师:请同学们统计自己家庭近半年的各项支出,分析各项支出随时间变化的变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