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新课标 必修2 第二章:城市内部空间结构(2021)(共5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人教版新课标 必修2 第二章:城市内部空间结构(2021)(共5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10-28 09:20: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1张PPT)
第18讲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与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考纲呈现
KAOGANGCHENGXIAN
1.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2.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考纲解读
KAOGANGJIEDU
1.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特点,解释其形成原因。(重点)
2.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以某个区域内的城市(镇)为例,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思维导图
SIWEIDAOTU
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城市土地的利用类型
商业用地
工业用地
休憩及绿化用地
交通用地
农业用地
政府机关用地
住宅用地
2.城市功能区
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形成: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相同,导致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
(2)主要类型
商业区
工业区
住宅区
合作探究:举例说明学校附近利用土地的方式有哪些类型?
(1)商业用地 (2)工业用地 (3)农业用地 (4)住宅用地(5)政府机关用地 (6)交通用地 (7)休憩及绿化用地
康 郡
育才都市家园
金 像 花 园
市社科院
金像嘉园
七中嘉祥
农科院
建筑工地
沙 河 绿 化 带
晨辉东路
晨 辉 北 路
锦 华 路
晨 辉 路
人人乐
致瑞雅苑
东光小区
康 郡
育才都市家园
金 像 花 园
市社科院
金像嘉园
七中嘉祥
农科院
建筑工地
沙 河 绿 化 带
晨辉东路
晨 辉 北 路
锦 华 路
按主要利用方式看,学校周围是住宅区,但同时兼有其他用地方式
晨 辉 路
人人乐
致瑞雅苑
东光小区
合作探究:学校附近土地应该属于哪种功能区?
住宅区
商业区
工业区
城市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占地50%以上)
在有的城市,随着住宅区的分化还出现了中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
高级
住宅区
中级
住宅区
低级
住宅区
住宅区
商业区
工业区
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郊区交通干线交汇处
有些城市能形成中心商务区(CBD)
有大型商场、豪华酒店、知名大公司的总部,提供金融、保险、旅游等服务
经济活动繁忙
人流量昼夜差大
建筑高大密集
内部分区明显
市场最优原则(零售业)
交通最优原则(批发业)



人民南路
益州大道
机场高速
地铁一号线
住宅区
商业区
工业区
工业区一般分布在
1.市区的外缘(地价、污染)
2.靠近河流、铁路、公路
等交通比较便捷的地带。
3.河流的下游
4.最大风频(即盛行风)
的下风向
(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风向与城市规划
①常年盛行一种主导风向的地区





全年西风
上风向
下风向
工厂布局在下风向
居民布局在上风向
②季风区(风向随季节而变化)
160天
160天
工厂区
工厂区
工厂布局在盛行风向垂直方向的郊外
③风频图(风向多变)
工厂布局在最小风频上风向的郊外
城市功能区区位选择及成因分析
分析要素 满分术语
商业区 区位 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
原因 ①人口稠密、市场广阔;
②交通便捷、便于商品流通
住宅区 区位 占地最广,多位于商业区与工业区之间
原因 便于购物和上下班
工业区 区位 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下风、下水处
原因 ①减轻对市区的污染;②交通便利;③地租低
思维建模
●住宅区和工业区有防护带
“六看法”判断城市三大功能区
特别提醒
2015四川高考
右图反映我国某城市某工作日0:00时和10:00时的人口集聚状况,该图由手机定位功能获取的人口移动数据制作而成。读图回答1~2题。
1.按城市功能分区,甲地带应为
A.行政区 B.商务区 C.住宅区 D.工业区
答案
解析
2015四川高考
2.根据城市地域结构特点推断,该城市位于
A.丘陵地区 B.平原地区
C.山地地区 D.沟谷地区
右图反映我国某城市某工作日0:00时和10:00时的人口集聚状况,该图由手机定位功能获取的人口移动数据制作而成。读图回答1~2题。
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空间分布和组合状况
同心圆模式
多核心模式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及典型模式
扇形模式
同心圆模式
成都
兰州
扇形模式
主城区东西横跨约35公里,南北宽约2~8公里
重庆
多核心模式
同心圆模式
多核心模式
扇形模式
这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是固定一成不变的吗?
成都未来发展
扇形模式
成都未来发展
多核心模式
三种模式的共同点:
同心圆模式
多核心模式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及典型模式
扇形模式
成因:
平原地区,受地租因素影响
成因:
城市沿线状地理事物(铁路、公路、河流)分布
成因:
受地形制约,
或者城市规模的扩大
商业区都在市中心
交通便捷程度
距离市中心远近
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形成因素
(1) 经济因素(主要因素)
影响地租的因素
交通通达度
对地租高低的影响
以成都市为例
练习:
交通便捷程度
距离市中心远近
影响地租的因素
10000
9000
8000
9000
8000

(2018·海南地理)某单中心城市,各方向发展比较均衡,城市中心附近人口和产业分布过于集中,交通拥堵,人居环境较差。下图示意该城市某个方向的土地价格(P)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为优化城市中心附近的功能布局,在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甲地宜增建
A.公园 B.工业园区 C.住宅 D.物流园区
2.乙地附近比例最大的用地类型可能是
A.仓储用地 B.公共绿地 C.工业用地 D.居住用地
A
D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因素
①经济——地租
①距市中心远近
②交通的通达性
③历史(故宫)
②社会
④行政:
⑤自然:
①收入影响住宅区,形成高级、 低级住宅区
②种族或宗教团体(唐人街)
各种开发区(巴西利亚)
土地面积与形状、地形起伏程度、水文等
③知名度(好莱坞)
主要因素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VS 城市地域形态
城市地域形态:
城市的外部轮廓。分为团块状、条带状、组团状。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城市内部不同功能区的分布组合状况。分为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同心圆模式
多核心模式
城市内部
空间结构
城市地域形态
团块状
组团状
扇形模式
条带状
(2019·全国文综Ⅱ)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需要协调发展。根据协调发展水平,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由高到低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类型。图1为2001年至2016年长
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变化,图2示意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范围及城市分布。据此完成1~3题。
真题溯源
高考探秘 有的放矢
1.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中的多数城市
A.海港规模大
B.沿长江分布
C.集聚长江口
D.行政等级较高
D
2.以上海为核心,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
A.均衡性
B.边缘性
C.集中性
D.对称性
B
3.与2001年相比,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多数与上海
A.空间位置邻近
B.发展模式相同
C.城市性质相似
D.产业部门接近
A
2017年全国丙卷
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经的主要客流集散地。图2示意该地铁线各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据此完成4~6题。
4.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A.站点的用地面积 B.周边的人流量
C.站点的信息化水平 D.周边的环境质量
5. 根据所处区位和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推测甲、乙、丙站点沿线区域为
A.中心商务区  B.森林公园
C.大型住宅区  D.产业园区
6. 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
A.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B.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
C.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D.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
B
A
C
2015天津文综
图甲、图乙分别表示H市人口密度和城区在15年间的变化。读图回答下题。
3.结合图乙中信息推断,该城市空间结构发生的变化是
A.商业区的分布更加集中
B.新工业区向老工业区集聚
C.住宅区向滨湖地区聚集
D.中部、南部路网密度增大
答案
解析
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
根据图中信息不能判断出商业区的分布状况;与15年前相比,现在工业区布局分散;图中没有显示出住宅区向滨湖地区聚集;据图分析,路网密度中部、南部增大。
2014全国新课标2
右图为“某个组团式城市布局图”,各城区分散布局。完成4~5题。
4.该城市的布局模式有利于
A.缩短居民出行距离
B.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C.加强各区之间联系
D.节省基础设施投资
答案
解析
城市空间结构的评价
组团式城市各部分之间距离相对较远,增加了居民的出行距离,不利于各区之间的联系,故A、C错;
城市各部分内部主要功能区相对齐全,所以增加了基础设施投资,故D错;
各部分之间有林地相隔,避免了集中布局产生的一系列环境问题,故B对。
2014全国新课标2
5.该城市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和化工园区,应分别安排在
A.①处和③处
B.①处和④处
C.②处和③处
D.②处和④处
答案
解析
右图为“某个组团式城市布局图”,各城区分散布局。完成4~5题。
城市空间结构的评价
物流园区占地广,需要有较低地价的土地;需要有便利的交通,利于物资的集散。①处在高速公路出入口,交通便利,交通条件优于②③④处。化工园区对环境污染严重,主要是水体污染与大气污染。根据河流流向判断市区地势总体是东南高、西北低,③处位于郊外,地势较市区低,且处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对城区污染小。
(2015·四川高考真题)图反映我国某城市某工作日0:00时和10:00时的人口集聚状况,该图由手机定位功能获取的人口移动数据制作而成,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按城市功能分区,甲地带应为
A.行政区 B.商务区 C.住宅区 D.工业区
2.根据城市地域结构推断,该城市位于
A.丘陵地区 B.平原地区 C.山地地区 D.沟谷地区
C
B
(2016天津文综卷)地租是城市各种环境因素在经济上的综合表现。下图显示了某市中心城区地租从中心向边缘递减的变化趋势。由于环境质量、基础设施等因素的不同,城市不同方向的地租变化程度存在差异。回答7~8题。
7.【等值线图判读】符合图中该城区实际情况的表述是
A.北部地区的地租梯度,总体大于南部地区
B.地租相同的区位,西南方向距市中心最近
C.西北方向地租等值线稀疏,表示该方向交通设施较好
D.东南方向地租等值线密集,表示该方向空气质量较好
8.【城市功能区的判断】该市规划在甲地建设产业园区,最适宜的是
A.电子信息产业园区 B.钢铁工业产业园区
C.航空航天产业园区 D.汽车工业产业园区
9.【环境承载力】我国西部许多农村贫困地区的环境承载力较低,主要体现在
A.人口密度大 B.经济规模小 C.土地生产力低 D.生产技术水平低
(2020年山东卷)【人口流动与城市发展】同城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城市紧密联系、协调发展、共享发展成果的现象。公路客流能够反映城市间的日常人口流动方向和强度,是分析判断城市间关系的重要指标。下图示意安徽省2011年8月行政区划调整前的中心城市间公路客流状况。滁州的首位客运流向为南京,次位客运流向为合肥,两个方向的客流量相差很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合肥虽为滁州的次位客运流向,但滁州发往合肥的客流量与发往南京的相差很小,其主要原因是
A.南京经济发展水平高
B.滁州与南京距离更近
C.滁州与合肥行政联系密切
D.合肥与南京均为省会城市
(2021年湖南卷)永久迁移是指户籍发生改变的人口迁移类型;务工迁移是指离开户籍地外出务工的人口迁移类型(不包括永久迁移)。下图示意1990~2005年我国人口迁移的数量变化。图中永久迁移人数为每五年的累积数量,务工迁移人数为当年的数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2010年后务工迁移人数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①“三农”政策利好 ②出生人口数量减少
③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④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降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