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散文二篇》教学设计 (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散文二篇》教学设计 (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29 08:56: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散文二篇》教学设计
学段:八年级 学科:语文
章节名称 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6课散文两篇 学时 2课时
课标要求 通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欣赏文学作品,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从中获得对人生、社会的有益启示。
内容与学情分析 内容分析 《永久的生命》是近代著名作家严文井先生写的一篇散文,在写法上,先谈生命的易逝再谈生命的永恒和奇迹,欲扬先抑,最后高唱生命的凯歌,表达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英国作家罗素善于把深刻的道理讲得简单,《我为什么而活着》就是最好的代表作。文中,作者将支配自己一生的三种信念,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的同情,表达的淋漓尽致,能让读者充分体会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高远的精神追求。两篇文章的共性是同属于哲理性散文,思路清晰,层次井然,是学习散文写作思路的一个极好的范文。
学习重点 1.通过熟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批注课文内容。 2.通过跳读课文,进行勾画、批注,结合关键句说出你获得的人生启示。
学习难点 领会人生哲理,感受生命的意义。
学情分析 这两篇短文都是关于生命的文章,人该怎样来度过一生,对于十二三岁的孩子,他们的认识大多处于稚嫩状态,谈论这样一个深奥的问题,教师必须由浅入深,为学生架好学习的支架,所以教师要在自学设计上下功夫,让学生清楚的知道自己做什么,只要把这些做好,学生就会在不自觉中突破重难点,在学生展学之后教师适时点拨,让学生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避免模棱两可。本节课的重点是梳理行文思路,为了检测学生对学习目标的突破情况,设置课堂练笔,作为随堂检测。
学习目标 1.通过熟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批注课文内容。 2.通过跳读课文,进行勾画、批注,结合关键句说出你获得的人生启示。
学生课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自读文章,思考文章所阐发的哲理。
学习策略 学习模式:自主、合作、展学,生生合作,教师点拨。 学习方法:圈点勾画,进行行文批注。
学习 环节 学习任务设计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自主学习、小组活动、课堂展示) 设计意图 落实目标
导入 新课 “我为什么而活着?”很多人未及思考就已经成为人间的匆匆过客,“匆匆”二字更是让我们感慨人生短暂,可有人却说生命是永久的,这诸多的疑问萦绕在我们心头,那么严文井、罗素两位作家针对“生命”和“人生”又有怎样的感悟呢?让我们走进他们的文章寻找答案。 (教师板书“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 ppt上出示学习目标。 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以问导入,激发学生探索文本的欲望。
活动一 。 理清行文思路。 教师在学生填完表格后板书:“欲扬先抑”和“总分总”。 自学: 1.观察两文各段要点,以及段与段之间的联系,然后根据课后阅读提示,做好批注。 2.以《我为什么而活着》一文的第二段为例。) (1).圈出体现层次的关键词。 (2).再圈出每个层次内表达作者寻求爱情理由的关键词 。 3.结合自己的批注完善下方空格。 《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先感叹生命的短暂开篇概括作者一生三大追求又咏叹生命的神奇与不朽,看到希望然后分别写对____、____、____的追求 最后进行总结。写法:结构:
4._________(题目)通过___________,表达___________. 4.完成以上三题后,你有什么发现或收获。 互学:小组成员结合批注,对照表格进行交流,要有理有据。 展学:举手发言,声音洪亮,表达通顺。 落实目标一 借助阅读提示进行批注并以文中的段落为例,凭借圈画关键词的方法使学生明白散文诗如何做到结构和内容上的“神聚”,通过完善表格又能使本文的写法清晰化,为本单元写作教学奠定基础。
活动二 二.跳读课文,勾画批注,结合关键句说出你获得的人生启示。 教师适时板书“生命永存”“爱情、知识、同情”。 自学: 跳读读两篇课文。 勾画文中以议论性文字表明观点的句子。(即讲述道理或表明态度的句子) 两篇文章中每一段都围绕着关键句展开了具体的论述,想一想在论述中作者是如何看待生命的? 互学:小组成员对照所勾画的句子,进行交流,然后针对第3问按顺序表达,互相倾听,用简练的词进行批注展学:举手发言,声音洪亮,表达通顺。 落实目标二 跳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并且提炼关键句,这样能让哲理性的句子凸显出来,同学们在结合题目的同时就能对文章的哲理有所理解,变得有话说。
达标 检测 随堂小练笔。 本节课我们明白了“生而为人,为热爱而活”的道理(教师板书),接下来请同学们写一写你获得的人生启示。 要求:1.有观点(例如:人生应该有所追求。) 2.有具体的论述过程。(人生为什么要有所追求。) 点评:生生互评,教师点评。
板书 设计 、 生命永存 永久的生命 欲扬先抑 总分总 爱情、知识、同情 我为什么而活着 生而为人,为热爱而活
章节名称 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6课散文两篇 学时 第2课时
课标要求 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和哲理的语句,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的能力,了解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学会区分议论文中不同的文体。
内容与学情分析 内容分析 提示: 散文之所以有不同的类型,主要是因为写法不同,比如托物言志的散文,写人叙事的散文,把握住写法就把握住了类型,同时,散文的美还没在语言,所以品味议论性散文的语言,利于提高学生赏析文章的能力,《永久的生命》在感叹中透出睿智,《我为什么而活着》坦诚而耐人寻味,因此本节课将品味语言作为教学重点。 品析语言在前,判别类别在后,是要让学生在阅读赏析中自己感受和体会散文类型的特点,自行进行概括,力求做到“学文识类”,而非“以类学文”。
学习重点 品味散文各具特色的语言。
学习难点 学习议论性散文的写法,感悟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
学情分析 学习本课难度较大,因为学生要品析出议论性散文特点,这在以前是少有 的,学生可能会摸不到头脑,或者想分析哪句分析哪句,不能进行语言特点的判定,所以教师在设计任务是提前进行了分类,规定学生就去品析这几类语言,这样学生就能有侧重点的品析。 由于是第一次对议论文的类型进行区分,学生的知识点掌握的还不牢固,运用起来会不准确,单独的一课学完学生也许能识别出类型,但多篇文章放在一起学生是否能准确辨别呢,所以此处要旧文、新文同比较,在比较中凸显不同议论文类型的特点,易于学生接受。
学习目标 1.通过对三篇散文的阅读,圈点勾画生动形象和蕴含哲理的句子,品位各具特色的语言。 2.通过学习议论性散文的写法,区分散文的类别,进一步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学生课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回读刚刚学过的《背影》一文。
学习策略 学习模式:自主、合作、展学,生生合作,教师点拨。 学习方法:圈点勾画,进行行文批注。
学习 环节 学习任务设计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自主学习、小组活动、课堂展示) 设计意图 落实目标
导入 新课 散文的美,美在《紫藤萝瀑布》的景,美在《背影》的事,美在《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理,本节课我们将继续欣赏散文的另一种美,语言美。 以三篇散文的“景”美、“事”美、“人”美引出本文的教学重点语言美,由旧文引入,学生熟悉,易接受,这三美体现了三种议论文类型。
活动一 品味三篇文章各具特色的语言。 自学: 1.用不同的线勾画以下两类语句。 生动形象的语句。(修辞) 蕴含道理的句子。(议论性语句) 2.针对所勾画的句子写出你的理解(进行简单的批注)。 互学:小组成员有序进行组内分享、倾听、互相补充。分享时要按照课文顺序分享。 展学:举手发言,说清句子的段落,声音洪亮,表达通顺 分类勾画、品析语句,利于学生精准达成课堂目标,促使学生既能品析到语言的美,又能判断语言的特点。
活动二 通过学习议论性散文的写法,区分议论文的类别,进一步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提示: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归纳要点,点出《背影》属于叙事类散文,《散文两篇》属于哲理性散文,并进行板书 。 自学: 回顾《背影》和《散文两篇》以及《谈生命》,进行比较,完成下列问题。 (1)请说出《背影》一文中给你极深印象的一件事。 (2)《散文两篇》《谈生命》让你对生命和人生产生了怎样的思考 ? (3)《散文两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展学:举手发言,大胆表达声音洪亮,表达通顺。 群文比较,凸显不同议论文的特点。
达标 检测 当堂背诵3句给你教育最深的精警语句。 结语: 在生命的吟咏中,我们感叹生命的神奇,个体生命陨灭,但生命现象永存。 在不朽的生命中我们追寻活着的价值,活着就要有所探求,这种探求苦乐相伴,但却可造福人类。 教师板书“生命神奇绽放,人生苦乐相伴”。
板书 设计 《散文两篇》《谈生命》 哲理 哲理性散文 生命神奇绽放 人生苦乐相伴 《背影》 叙事 叙事性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