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藤野先生
知能演练活用
夯基达标
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 )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yì yáng dùn cuò( )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 )痛疾的文字。
(1)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
(2)文段中画线的“良心”指什么
(3)文段中画线的“正人君子”一词该如何理解
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除下帽来,油光可鉴。
(2)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感彩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A.(“清国留学生”)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B.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C.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D.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
4.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画“ ”,错误的画“×”。
(1)《藤野先生》属于小说,所以文中的“我”指的不是鲁迅先生。 ( )
(2)作者描写藤野先生的外貌时,抓住人物的特点,用白描的手法,刻画了一个普通平易、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 ( )
(3)《藤野先生》的主题:表现作者献身祖国、献身人民,不畏艰苦、不断探求救国救民真理的革命精神。 ( )
课内品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9题。
[甲]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乙]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5.甲文段“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中“无非”可理解为 ,表达出作者 的情感。“这样”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
6.指出画波浪线的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并说说其表达作用。
7.你认为甲文段的内容与写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
8.乙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表现了闲看者 的精神状态。
9.从甲、乙两文段来看,作者先离开东京,又离开仙台,两次选择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他的人生选择对你有什么启示
课外拓展
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0~13题。
忆 先 生
按现在的规矩,应该称呼“老师”,我也的确这样叫他;我心里却总以“先生”称呼他。他就是我上高一时的语文老师——张子清。
先生是在后排几个“混混生”的哄笑声中出场的。——并不是他扣错了扣子或是忘了打领带,而是因为衣着的笔挺整洁,使那几个“不修边幅”的同学感到不适应。——他轻轻带上门,把几本泛黄的书摆上讲桌,给我们上高中语文起始课。他如数家珍,对几千年的文史经哲侃侃而谈,在我们面前展开了丰富多彩的画卷,使我们如沐春风,引领我们进入语文的殿堂。我日后迷恋文学,这节语文课便是一个发端。
我默默地注视着先生,猜想那灰白色的中山装遮住的,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世界。
先生讲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正是黄叶纷飞、秋雨连绵的日子。我们沉浸在作品优美的意境中。有一个同学突然提出问题:“老师,什么叫孤独 ”他说:“深秋,静夜,冷雨轻轻拍打落叶,灯泡幽暗朦胧,独自倚窗沉思,那感觉就是孤独。”鸦雀无声,我们欣赏着完美的诠释。
有一段时间,我作文专喜欢以玄吓人,许多半懂不懂的诗文,被生吞活剥地搬到自己的文章中,以至于满篇的前后引号此呼彼应。我交了一篇《走近余秋雨》。发还后,我看到的评语是:“拟给九十分。起笔新颖,给两分,收束照应开头,给三分,抄写给五分;其余的分,都给余秋雨。”一向自负的我不禁哑然失笑,欣然接受了这别致的批评。
那天晚自习,评析《为了忘却的记念》的练习。我对文中一段话的理解,与教参明显不同。先生用反常的眼神看了我一眼,宣布以教参为准。我霍地站起来,用一种挑衅的口气问:“老师,在鲁迅先生的文章前,我和他们(教参编写者)地位平等,凭什么用他们来否定我!”他一愣,随即赞赏地点头微笑,那神情足以让我感到自豪。课后,他对我说,类似的问题,许多年来,他提了无数次,我这样的反问,他等了好多年。
此后,我成了先生家的常客。他过得近乎清贫。有人说先生孤身一人,家里冷冷清清。我进他家,却总觉得是入芝兰之室,满庭芬芳。“孤芳一品自清高”的条幅,字体潇洒飘逸,很熨帖地挂在写字台前的墙上。旁置一盆兰花,清秀淡雅,幽幽的清香沁人心脾。先生一任我翻动他的东西,就是不许触摸那兰花。后来我才听说,病逝的师母,是他大学同窗,和他同为高才生,单名一个“兰”字。
高考填报志愿,从不干涉我们自由的先生,执意动员我报考上海的名牌大学,说那里浓厚的文化氛围,会促使我更快地成长。我敷衍了他,志愿表上出现的净是省内的大学——因为我缺乏自信。
报到前,我去看望先生,得到的是鼓励。但也看得出,他笑得很勉强。道别出来,脸上湿湿的,是泪。
几天前,我怀着惊喜,捧读先生的来信,看着那熟悉的飘逸的字迹,铭刻在记忆里的影像又鲜活起来。虽然我令他失望,他却一直记挂着我的成长。我该如何报答先生呢
10.作者从哪几方面回忆了张子清先生 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1.先生对“孤独”的解释,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教学特点
12.谈谈你对先生所写作文评语的理解。
1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表现了先生是怎样看待教参和学生的
妙笔生花
14.也许,曾经的你,总觉得老师眼里没有自己,可细细思量,升入初中以来,老师给予你的关爱太多太多了: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手势……请捕捉这美好的瞬间,组织好语言写下来,并讲给大家听,这将成为你永恒的记忆!(100字左右)
体验中考
15.(北京)在鲁迅博物馆,四位同学观看了《朝花夕拾》的展品,联想到这部散文集,颇有感触。下面是他们分别在参观记录本上写下的感受,其中比喻句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百草园见证了鲁迅美好的童年岁月,拔何首乌、摘覆盆子、捕鸟……那多彩的生活场景,好像色彩斑斓的图画,让我沉醉其中。
B.长妈妈给童年的鲁迅讲规矩,说故事,还为他买《山海经》……这些小事如同涓涓细流,流淌在鲁迅的记忆里,也让我看到了一个普通人的纯朴和善良。
C.藤野先生的无私帮助和真诚关怀,对于遭遇困境的鲁迅来说,犹如冬日的暖阳。这样的老师令我肃然起敬。
D.《朝花夕拾》在平静的叙述中富有深长的韵味,如同一首热烈而激昂的乐曲,令我回味无穷。
16.(山西)某学习小组以“细品数朵‘朝花’·感悟鲁迅初心”为主题,绘制了下面的思维导图,分享他们阅读《朝花夕拾》的体验。请你调动阅读积累,在图中①②③处填写相应内容。
知能演练·活用
夯基达标
1.(1)piē 抑扬顿挫 wù
(2)指鲁迅先生的爱国之心,继续与反动势力做斗争之心。
(3)反语,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
2.(1)照。(2)这里是动词,放映。
3.C 解析 A、B、D三项中的加点词语都是褒义词贬用,只有C项的感彩没有发生变化。
4.解析 (1)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我”就是鲁迅先生。(3)文章赞扬了藤野先生正直、待人诚恳、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此外,文章还洋溢着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答案 (1)× (2) (3)×
课内品读
5.解析 要从全文的角度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感情。
参考答案 只,不外乎 对东京的失望 “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态、丑行
6.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反语。作用:抓住“清国留学生”的辫子进行描写,揭示了他们的不学无术、庸俗愚昧,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厌恶。
7.解析 结合文段在全文中的位置及与后文的联系可以看出其铺垫作用。
参考答案 作者在这一部分写了在东京的所见,“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态使他对东京很失望,为下文写他离开东京到仙台见到藤野先生做了铺垫。
8.愚昧麻木
9.解析 要从文中一些饱含作者情感的句子中明确作者离开的原因,如“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进而揣摩其目的。结合对鲁迅一生的了解谈认识。
参考答案 最终目的是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鲁迅先生的人生选择启示我们:一个人要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才会得到最好的发展,才能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课外拓展
10.解析 阅读全文,抓住典型事例,体会感情,概括归纳。
参考答案 从学识、教学、品性和对待学生四方面回忆了先生,抒发了作者对先生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11.解析 从先生能形象地回答学生的提问来概括先生在教学方面的特点。
参考答案 表现了他善于启发诱导的教学特点。
12.解析 阅读第5段,抓住“我”写作文大量引用余秋雨的语句这一点来理解先生给“我”作文评语的意思。
参考答案 ①对优点稍加肯定,主要指出过多引用余秋雨文章句子的问题。②委婉而诙谐。
13.①不迷信教参,只是把它当作参考资料;②尊重学生,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14.示例 我是一个成绩不太好的学生,总觉得自己无关紧要,老师那慈爱的眼神从来没有落到过我的身上。有一天,早读时我迟到了,站在书声琅琅的教室门外,有点恐慌。老师发现了我,目光从着急化成了惊喜:“小明,你来啦!我还准备往你家打电话呢!”慈爱的面容,暖心的话语,谁说老师不在乎我 从前的疑惑烟消云散。
15.D 解析 将《朝花夕拾》比作一首热烈而激昂的乐曲,与选项中“平静的叙述”矛盾。
16.①父亲的病
②示例 父亲要求“我”在看五猖会前背书,使“我”没有看五猖会的兴趣
③示例 “我”对长妈妈的感激和怀念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