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列夫·托尔斯泰 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8* 列夫·托尔斯泰 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29 22:09: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8 列夫·托尔斯泰
知能演练活用
夯基达标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长髯覆盖了两颊(  ),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yǒu(  )黑脸膛。
(2)这个出身于名门望族的男子长相粗劣(  ),生就一张乡野村夫的脸孔。
(3)这副劳动者的忧郁面孔上笼罩着消沉的阴影,zhì(  )留着愚钝和压抑。
(4)这位客人不无gān gà(    )地抬起眼皮直勾勾地打量着主人的脸。
2.根据下列句中括号内提示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带着这么一张脸,你不管从事什么职业,不管穿什么服饰,也不管在俄国什么地方,都不会有一种      (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引人注目的可能。
(2)内心的期望扩大到       (形容小心谨慎以至于害怕不安的样子)的地步。
(3)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转眼又因忧郁而黯然失色,罩上阴云,顿生凄凉,显得      (形容对外界的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神秘莫测。
3.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 (    )
(2)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        )
(3)而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一会儿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        )
4.文中引用了高尔基的一句话来描述托尔斯泰的眼睛,这句话是“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道出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
B.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说明托尔斯泰眼界很宽,能一下子看见许多事物。
C.高尔基的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托尔斯泰的眼光很灵活。
D.这句话是高尔基对托尔斯泰的调侃之语,没有实在意义。
5.本文可看作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作者巧妙地运用了      的写作手法,前半部分写他             ,后半部分写他             ,揭示了他丰富深邃的精神世界,表达了作者对他的             之情。
6.托尔斯泰是世界十大文豪之一,他有很多至理名言流传于世,请你写出两句他的名言,与同学们共勉。
课内品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9题。
突然,客人惊奇地屏住了呼吸,只见面前的小个子那对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虽然每个见过托尔斯泰的人都谈过这种犀利目光,但再好的图片都没法加以反映。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仿佛被催眠术控制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探寻,任何掩饰都抵挡不住。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对此,屠格涅夫和高尔基等上百个人都做过无可置疑的描述。
这种穿透心灵的审视仅仅持续了一秒钟,接着便刀剑入鞘,代之以柔和的目光与和蔼的笑容。虽然嘴角紧闭,没有变化,但那对眼睛却能满含粲然笑意,犹如神奇的星光。而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高尔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亏得有这么一对眼睛,托尔斯泰的脸上于是透出一股才气来。此人所具有的天赋统统集中在他的眼睛里,就像俊美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丰富思想都集中在他的眉峰之间一样。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对眼睛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像一只猎鹰从高空朝一只胆怯的耗子俯冲下来,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它们可以照耀在精神世界的最高处,同样也可以成功地把探照灯光射进最阴暗的灵魂深处。这一对烁烁发光的晶体具有足够的热量和纯度,能够忘我地注视上苍;有足够的勇气注视摧毁一切的虚无,这种虚无犹如蛇发女怪那样,看到她的人就会变成石头。在这对眼睛看来,没有办不到的事情,除非让它们陷入无所事事的白日梦中,在优雅而快活的梦境里默默无声地享乐。眼皮刚一睁开,这对眼睛就必然毫不含糊,清醒而又无情地追寻起猎物来。它们容不得幻影,要把每一片虚假的伪装扯掉,把浅薄的信条撕烂。每件事物都逃不过这一对眼睛,都要露出赤裸裸的真相来。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作为一个始终具有善于观察并能看透事物本质的眼光的人,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
7.托尔斯泰的眼睛有何特征
8.选文第1段是抓住托尔斯泰眼睛的什么特征来写的 你如何理解“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这两个比喻
9.作者为什么不厌其烦地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
课外拓展
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0~13题。
儒者之豪迈
徐百柯
蒙文通一生治经史之学,著作颇丰,但他曾说自己学问最深处,恰恰是不著一字的宋明理学。蒙先生指导研究生,上来先是两句话。第一句引陆象山言:“我这里纵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第二句是他自己的信条:“一个心术不正的人,做学问不可能有什么大成就。”
蒙文通以教书为业,却曾两次遭遇未被大学续聘的尴尬。一次是20世纪30年代在北京大学。他在历史系任教年余,却始终未去院长家拜访过一次,因而被同事称为“此亦稀有之事也”。据说此事弄得院长非常难堪,以致置北大隋唐史无人授课一事于不顾,也不再续聘蒙文通,而蒙文通也处之泰然,仍我行我素。后转至天津一女师任教,与“领导”交往依然如故。
另一次是20世纪40年代在四川大学,由于学阀玩弄手腕,蒙文通未被文学院续聘。但一干学生倾倒于他的学识,请求他继续授课。他说:“我可以不拿钱,但我是四川人,不能不教四川子弟。”于是让愿意上课的学生到自己家里,继续传授。
曾经有川大学生回忆蒙先生:“先生身材不高,体态丰盈,美髯垂胸,两眼炯炯有神,持一根二尺来长的叶子烟杆,满面笑容,从容潇洒地走上讲台,大有学者、长者、尊者之风。”
他讲课有两个特点,第一是不带讲稿,有时仅携一纸数十字的提要放在讲台上,但从来不看,遇风吹走了也不管;第二是不理会下课钟,听而不闻,照讲不误,每每等到下堂课的教师到了教室门口,才哈哈大笑而去。
他的考试也颇有趣味,不是先生出题考学生,而是由学生出题问先生,往往考生的题目一出口,先生就能知道学生的学识程度。如学生的题目出得好,蒙先生总是大笑不已,然后点燃叶子烟猛吸一口,才开始详加评论。考场不在教室,而在川大旁边望江楼公园竹丛中的茶铺里,学生按指定分组去品茗应试,由蒙先生掏钱招待吃茶。
蒙文通曾对儿子蒙默讲,自己对问学者一向是知无不言,就像钟,“大叩之则大鸣,小叩之则小鸣”。他的学生常晚上登门问学,他总是热情接待,有问必答,侃侃而谈。夜深,学生告辞,他常不准走,非等他燃过两根抽水烟的纸捻后才放行。
他的学生吴天墀说:“先生豁达大度,不拘小节,行乎自然,喜交朋友,社会上三教九流,一视同仁,所以有不少和尚、道士跟他有交情。喜欢上街坐茶馆,和人做海阔天空的闲谈,也爱邀熟人上餐馆小吃一顿。”
另一位学生隗瀛涛回忆说,一次,遇见蒙先生坐三轮车去学校。蒙先生一眼看见他后高声喊道:“隗先生(对他的戏称),我家有四川近代史资料,你快来看了写文章。我的文章发表了可以上耀华餐厅(成都著名的西餐厅),你的发表了也可以吃一顿回锅肉嘛!”
许多学者都曾慕名到成都拜访蒙文通,交往过后,他们往往发出这样的感叹:“读先生的书,以为只是一个恂恂①儒者,没想到先生还这么豪迈。”
(有删改)
注①恂恂:恭谨温顺的样子。
10.从蒙先生做人的角度看,你认为他两次未被续聘的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
11.蒙先生曾表示对问学者一向是“大叩之则大鸣,小叩之则小鸣”。请用直白的语言解释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12.蒙先生的考试方法好不好 请说出你的理由。
13.蒙先生的“豪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任选两个方面举例说明。
妙笔生花
14.茨威格笔下托尔斯泰的眼睛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也用“画眼睛”的方法描写一个你最熟悉的人,语言要生动形象。
体验中考
15.(四川眉山)名著片段阅读。
现在,怎能占点便宜,他就怎办。多吸人家一支烟卷,买东西使出个假铜子去,喝豆汁多吃几块咸菜,都使他觉到满意。他也学会跟朋友们借钱,借了还不想还,逼急了他可以耍无赖。起初人家都知道他是好体面讲信用的人,所以他一张嘴,就把钱借到。他利用着这点人格的残余到处去借,借着如白捡,借到手便顺手儿花去。人家要债,他会做出极可怜的样子去央求宽限,这样一来,他连一个铜子也借不到了。他开始去骗钱花,凡是以前他所混过的宅门,他都去拜访,主人也好,仆人也好,见面他会编一套谎,骗几个钱;没有钱,他央求赏给点破衣服,衣服到手马上也变了钱,钱马上变了烟酒;他竟变成这个样子。
(节选自老舍《骆驼祥子》,有改动)
(1)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①选文从三方面写祥子的无赖,依据提示,补充内容。
爱占小便宜→         →         
②下面加点的词,表现了祥子什么性格特征 请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
他利用着这点人格的残余到处去借,借着如白捡,借到手便顺手儿花去。
(2)根据图片配文字。
请参照示例,为祥子“三起三落”中的“第二落”配上文字,要求结合故事情节,用描写性语言表述,不超过60字。
图1 祥子“三起三落”中的“第一落”
出了西直门,连一辆车、一个行人也没遇上,祥子知道事情要坏。他刚要抄土路走,就连车带人被十来个乱军捉了去!
图2 祥子“三起三落”中的“第二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能演练·活用
夯基达标
1.(1)jiá 黝 (2)liè (3)滞 (4)尴尬
2.(1)鹤立鸡群 (2)诚惶诚恐 (3)麻木不仁
3.(1)比喻 (2)比喻、夸张 (3)排比、比喻
4.A
5.欲扬先抑 平庸丑陋的外表 非同寻常的眼睛 崇敬、赞美
6.示例 (1)财富并非永久的朋友,但朋友却是永久的财富。(2)幸福存在于生活之中,而生活存在于劳动之中。
课内品读
7.解析 阅读文段,抓住关键词作答。
参考答案 目光犀利,蕴藏着丰富的感情,有巨大的威力。
8.解析 从文中找关键词语回答。分析比喻句要从喻体的特征来把握。
参考答案 选文第1段抓住托尔斯泰目光的犀利来写。“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这两个比喻形象精妙地写出了托尔斯泰目光深刻、极富洞察力。
9.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对眼睛的描写其实是对托尔斯泰丰富内心世界的描写。他之所以有一双犀利的眼睛,能洞察世事,看透人生,是因为他有这样犀利的灵魂。而正是因为他有了这样犀利的灵魂,才能写出一部部流芳百世的作品。
课外拓展
10.解析 首先应通读全文,找出相对应的段落,然后从蒙先生做人的角度分析其品质,答出两次未被续聘的根本原因。第一次在第2段,“始终未去院长家拜访过一次”。第二次在第3段,“由于学阀玩弄手腕”。
参考答案 第一次是因为蒙先生不会阿谀奉承,讨好“领导”;第二次是因为蒙先生为人光明磊落,不搞阴谋诡计。
11.解析 这句话是比喻句,表达对问学者的态度。第7段中“自己对问学者一向是知无不言,就像钟”“他的学生常晚上登门问学,他总是热情接待,有问必答,侃侃而谈”就是对这句话的解释,从中摘出相应语句回答即可。
参考答案 多问则多讲,少问则少讲。(或“知无不言”“有问必答”)
12.解析 首先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说出恰当的理由佐证观点。可以从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分析能力的角度加以肯定,也可以从不利于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角度加以否定。
答案示例 (1)好。这种考试形式巧妙,由学生出题能让学生在充分理解自己所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提炼出问题,表面上是考老师,实质上考查了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2)不好。这种考试形式过于随便,而且考试的时间拉得过长,不利于对学生进行评价。同时,学生出题时内容要点不容易把握全,不能全面考查学生的知识能力。
13.解析 先从文中找出描写蒙先生的语句,然后分析哪些事例体现出“豪迈”的特点,最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如蒙先生不会阿谀奉承,不讨好“领导”的事例表现其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
参考答案 具体表现:智慧幽默,刚正不阿,不拘小节,诲人不倦,慷慨大方。如:①慷慨大方,考试时掏钱招待学生吃茶,爱邀熟人上餐馆小吃一顿;②刚正不阿,在历史系任教年余,始终未去院长家拜访过一次。
14.解析 写人物的眼睛,不仅要从外表上写(形状、颜色、大小),更重要的是写好“眼神”,使读者能透过这“窗户”,看清人物的内心世界。
答案示例 爷爷七十多岁了,虽然时间的年轮深深地印刻在他的额头上,但他那双眼睛依然那么明亮有神,像是一池柔静、清澈的湖水。每当看到他那自信而慈爱的眼睛,我做什么事都会备感从容。吃饭时,爷爷总会对我说:“你先吃,我刚烧完菜,坐会儿。”接着他就坐在餐桌旁的沙发上,用那双慈爱的眼睛暖暖地看着我,似乎想要用所有的爱和幸福包围住他的孙子。
15.(1)①借钱耍无赖(不还) 编谎骗钱花 ②厚颜无耻(或“不知羞耻”,或“恬不知耻”)
(2)示例 祥子急了,把拳头握紧,孙侦探急忙掏出手枪,说:“老实点,把钱拿出来!”祥子直跺脚,几乎要哭出来,只好把钱拿出来了。(要有孙侦探敲诈、祥子拿钱两个动作,且要有描写)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