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有关说明的知识,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征,体会分析举例的典型性。
2.学习列数字、引资料等说明方法,了解其作用。
3.品味本文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4.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勤劳勇敢和卓越才能,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把握石拱桥的特征,掌握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
2.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教学难点:
以赵州桥、卢沟桥为重点说明中国石拱桥,理解作者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
师问:同学们,桥在我们生活中并不陌生,大家能用简要的语言介绍一座桥吗?学生自由发言,介绍自己熟悉的桥。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得出这样的认识:要说清楚一件事物及其特征,就要学会如何去“说明”。今天来学习一篇典范的说明文——《中国石拱桥》,看看茅以昇先生如何说明“中国石拱桥”的。
2.说明文基本知识介绍。
引导学生回顾说明文的基本知识,包括说明文对象、说明对象的特征,8种常用的说明方法(结合“思考探究”三),说明文语言严谨准确的特点,说明顺序等。在了解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于课文学习过程中逐一去落实。
3.学习字词。
要求学生在读书过程中,用笔标注出自己不会读的字音,以及一些不理解的词语。读完课文后,组织学生利用工具书标注字音,解释词义。教师可以出示幻灯片,引导学生掌握课文没有注释的一些常用字词。
(1)读准下列字音。
记载(zǎi) 残损(cánsǔn) 匀称(chèn) 和谐(xié)
陡坡(pō) 饮涧(jiàn) 桥墩(dūn)
(2)结合文意理解下面的词义。
悠久:年代久远。悠,久;远。
杰作:超过一般水平的好作品。
雄姿:威武雄壮的姿态。
巧妙绝伦:方法或技术等灵巧高明,超过寻常,没有可以与之相比较的。伦,同类、同等。
古朴:朴素而有古代的风格。
推崇:十分推重。
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没有可以相比的。
就地取材:就在原地选取材料,比喻不依靠外方,充分发挥本身的潜力。就,接近,靠近。
(3)给下面的字组词。
载—记载 栽—栽树 崇—推崇 祟—作祟
伦—巧妙绝伦 轮—车轮 幕—屏幕 慕—羡慕
4.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听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师范读课文或放课文录音,学生听读或跟读。提出思考的问题:本文说明对象是中国石拱桥,在文中找出说明中国石拱桥总体特征的句子。师生明确:第2—3段,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分布广泛。
(2)梳理信息,明确特征。结合“思考探究”一,在课文中勾画关键信息填表,把握说明对象的基本特征。在学生填完表格后,引导学生纵向观察表格,看看有什么发现;将最右侧一栏“特点”与上一条概括的“中国石拱桥”特征的句子对比,思考二者之间的关系。
(3)朗读课文,理清思路。引导学生梳理课文思路,将全文划分为四部分:先介绍石拱桥的一般特点,接着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介绍中国石拱桥的光辉成就,随后解释了我国石拱桥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最后介绍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拱桥的新发展。
设问:这四部分的说明顺序是怎样安排的?
明确:可以通过各部分之间调换顺序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文章整体上从一般到特殊、先概括后具体的逻辑顺序,主体部分介绍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则按照时间顺序来安排。理清文章思路和说明顺序,便于学生从整体上理解说明文的文体特征。
第二课时
1.研读重点段落,探究谋篇布局。
(1)学习说明赵州桥部分的内容。引导学生朗读课文4—5段,勾画出主要信息,然后小组内互相交流。设问: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赵州桥的,赵州桥的特点是什么,根据课文内容尝试画出赵州桥的示意图。本环节重在训练学生的信息梳理与筛选能力,训练学生文字的转化能力,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
师生明确:先总后分的说明顺序,按照地理位置、修建时间、结构特征的顺序来介绍。
(2)研读说明卢沟桥部分内容。引导学生朗读课文6—8段,勾画出主要信息,概括卢沟桥的特征。通过与赵州桥的对比来突出卢沟桥的特征,引导学生思考,除卢沟桥的外形特征,作者还介绍了卢沟桥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设问:中国石拱桥分布广泛,为什么选取了赵州桥和卢沟桥进行重点说明?
师生明确:两座桥最具有代表性,最能体现中国石拱桥的特征。同时,两例并举,起到互相对照和补充的作用。
2.学习说明方法,评价说明效果。
首先用PPT展示8种常用的说明方法,指导学生了解这些说明方法的说明效果;然后细读课文,结合“思考探究”三,帮助学生精选几种说明方法(重点是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这四种常用说明方法),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评价其作用与效果。教师可以给出解说的示范,引导学生参照示范,规范表达自己对所使用说明方法的作用与效果的评价,做到要点齐全,表述清楚。例如:“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明确方法),将石拱桥的桥洞比作“虹”(结合内容作解释),突出石拱桥桥洞形式优美的特点(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富有形象性(评价说明方法的效果)。
3.借助思考探究,体会语言特点。
精读课文,结合“思考探究”四,品析语言。从说明文语言的基本特点入手,通过转换语境、删减对比的方法,抓住“大约”“可能”“最”“几乎”等词,帮助学生感知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这一环节,引导学生自主发言在先,教师的方法指导在后,激发学生参与课堂交流的兴趣,兼顾指导学生规范品析语言。
4.课外拓展阅读,增强文化自信。
进入新时代,“中国桥”以崭新的风貌一次次刷新世人的认知,为辉煌中国再添风采。带领学生一起观看新时代的中国桥,播放《厉害了——中国桥》《超级工程二·中国桥》视频,丰富课堂内容,更直观地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强化学生对社会主义优越性的理解和感悟,升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