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昆明的雨
八年级 语文
导入
地处彩云之南,享有“春城”美誉的昆明因为青山相依、绿水相伴而春风拂面,花海荡漾。如此浪漫的昆明适逢雨季又会是怎样的一番美景呢?昆明雨中的美景又会惹动人们怎样的情思呢?时光飞逝,朝花夕拾。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汪曾祺先生的怀旧的笔触,一起走进雨季的昆明,感受昆明的雨季。
学习目标
1.理解文中昆明的雨的特点,感受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怀
念之情。
2.品味文章的语言,理解文中展现的风土人情。
3.把握课文叙写景、事、物的线索,体会散文“形散神
聚”的特点。
【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作家,江苏高邮人,1939年就读于西南联合大学。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四野南下工作团。1950年后曾任《北京文艺》《民间文学》等刊的编辑。
资料
【代表作品】
汪曾祺所作小说以短篇为主,《受戒》《大淖记事》等作品浑朴自然,在清淡委婉中透出浓郁的乡土气息。
资料
资料
资料
【时代背景】
文中提到的向汪曾祺先生索要有昆明特点的画儿的翻译家巫宁坤先生,语言学家朱德熙先生和作者汪曾祺先生当时都在“西南联大”求学。
资料
资料
读准字音,记准字形。
bì bān yòu chì yú zā
辟邪 扳尖 绿釉 炽红 鲜腴 密匝匝
lí mù tái mián jié yāo
篱笆 暮年 苔痕 连绵不断 张目结舌 吆喝
通读全文,划分层次。
全文共有11段,大体可以分为五个部分,如何划分?各部分分别讲了哪些内容?【注意:排为楷体的引用部分不单独成段。】
第1-2段,引出“我想念昆明的雨”的话题。
第3-5段,写昆明的雨和雨季。
第6-8段,写昆明雨季中一些有代表性的景、物、人。
第9-10段,写“我”在雨中的生活经历,引发乡愁与诗情。
第11段,点题,总结与照应上文。
再读全文,整体感知。
这篇散文的“形散”表现在内容上是“散点的回忆”,思考作者回忆了哪些内容?
民俗风情(挂仙人掌)
苗族卖杨梅女孩
房东送花……
赠友人的画
仙人掌
菌子
缅桂花
再读全文,整体把握。
对这些散点回忆的描写采用了哪些灵活多样的笔法?
细描
概述
点染
速读课文,梳理线索。
直接勾画圈点各段中心句,思考昆明的雨是如何贯穿全文的?
我想念
昆明的
雨
雨
昆明的
我想念
速读课文,梳理线索。
速读全文,说说贯穿文章的情感线索是什么?
对流逝岁月的怀旧
对过往人生的珍爱
对美好人情的珍视
对美好人性的赞美
对生活情趣的欣赏
品读课文,感悟情感内涵。
全文重点描述昆明雨季中的几种有代表的事物?
其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内涵和审美情趣?
第6段:仙人掌
第7段:菌子
第8段:果子
表现生活气息,
体现作者对日常生活的重视,
对生活中情趣与美的欣赏。
品读课文,理解风俗情味。
文中除了重点描述昆明雨季中的几种有代表的事物,
还向我们描摹了一幅怎样的风土人情画卷,写景有什么特点?
温润、闲适、优雅的
风土人情画卷
描绘氛围
传达情味
含蓄深沉
跳读课文,品析情感意蕴。
那时的“我”在昆明雨中有哪些难忘的经历?
房东送来满满的带着雨珠的缅桂花。
我和大学同窗遇雨,被困小酒店,一直坐到午后。
跳读课文,品析情感意蕴。
“我”在昆明雨中的经历引发了“我”怎样的感情?
房东送花,让我感到人情往来的温暖与美好,身在他乡,
胜似故乡。
我和好友遇雨被困于小酒店,惹动了乡愁和诗情。
跳读课文,品析情感意蕴。
“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作者是借写昆明的雨来含蓄深情地表达自己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对人世间平淡生活的珍爱,从而让读者体会到作者丰富而醇厚的内心世界,爱自然,爱生活,爱平民百姓。
朗读建议:
当作者回想往事的时候,感情基调是轻松的、欣喜的,同时又是平淡的,再细究,还是深沉的、多情的,是多种情感混合的。为了更好地体现其中的深沉、多情的特点,我们在朗读的时候不妨读得慢一些,稳重一些,带点感慨味儿。
资料
资料
资料
欣赏画作,领悟情味。
活动:先欣赏画作,再朗读文中6、7、8段。
朗读课文,感悟情味。
我的那张画是写实的。我确实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笃定的语气】旧日昆明人家门头上用以辟邪的多是这样一些东西:一面小镜子,周围画着八卦,下面便是一片仙人掌,——在仙人掌上扎一个洞,用麻线穿了,挂在钉子上。昆明仙人掌多,且极肥大。有些人家在菜园的周围种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篱笆。——种了仙人掌,猪羊便不敢进园吃菜了。仙人掌有刺,猪和羊怕扎。
昆明菌子极多。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牛肝菌。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炒牛肝菌须多放蒜,否则容易使人晕倒。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菌中之王是鸡 ,味道鲜浓,无可方比。【重读,读出深沉的感慨】
鸡 是名贵的山珍,但并不真的贵得惊人。一盘红烧鸡 的价钱和一碗黄焖鸡不相上下,因为这东西在云南并不难得。有一个笑话:有人从昆明坐火车到呈贡,在车上看到地上有一棵鸡 ,他跳下去把鸡 捡了,紧赶两步,还能爬上火车。这笑话用意在说明昆明到呈贡的火车之慢,但也说明鸡 随处可见。【深沉、怀念】
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做干巴菌。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里头还有许多草茎、松毛、乱七八糟!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还有一种菌子,中看不中吃,叫鸡油菌。都是一般大小,有一块银圆那样大,滴溜儿圆,颜色浅黄,恰似鸡油一样。这种菌子只能做菜时配色用,没甚味道。
雨季的果子,是杨梅。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做‘火炭梅’。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一点都不酸!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
【语速慢一些,读出深沉多情的感觉】
【活动】
同学们,当你观赏完汪曾祺先生的画作,朗读完汪曾祺先生的文章,你是否会有“文中有画,画中有文”的感触。画文同构,文画共情。同学们可以畅所欲言,谈谈画作给你带来的感受,或者谈谈自己对以上三个文段的读后感。
品读课文,体会语言风格。
文中有些句子读起来有如大白话一般,没有任何秀丽华彩之处,但是直白平淡之中有一种拉家常的风格,让人感到亲切,这正是一种返璞归真的语言风格。你能在文中找出这样的句子,并说说你的感受吗?
品读课文,体会语言风格。
与秀丽华彩的语言相比,文中还有一些句子更容易让人直接感受事物的形象,引导读者发挥联想和想象。直白平淡中隐隐感到一种恬淡而悠远的余味。你能从文中找出这样的句子吗?
品读课文,体会语言风格。
有些句子,说一半,留一半,富有余味。即:留有余白,富有余味,你能从文中举出一个这样的例子吗?
语言特点:淡而雅,于平淡中见精彩,于平淡中见真情。
对比阅读,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昆明的雨》和《雨的四季》。
相似点:以情感为线索,串联起所描写的景和物;作者都有很高的艺术才华,表现了丰富的人文内涵。
不同点:《雨的四季》偏重于写人的感受中的自然;《昆明的雨》写了不少具体的人的活动,并将其与对自然的描写结合起来。刘湛秋的散文语言,诗意盎然;汪曾祺的散文语言,平淡悠远。
课后作业
阅读作者其他散文,体会其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及其独特韵味。
1.《故乡的食物》
2.《翠湖心影》
3.《我的家乡》
4.《七载云烟》(选读)
结束语
愿这篇文章的美感和诗意,
能够让你获得心灵的安详与和谐,
带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
诗意地栖居在文学的大地上。《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一、导入
地处彩云之南,享有“春城”美誉的昆明因为青山相依绿水相伴而春风拂面,花海荡漾。如此浪漫的昆明适逢雨季又会是怎样的一番美景呢?昆明雨中的美景又会惹动人们怎样的情思呢?时光飞逝,朝花夕拾。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汪曾祺先生的怀旧的笔触,一起走进雨季的昆明,感受昆明的雨季。
二、教学目标
1.理解文中昆明的雨的特点,感受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怀念之情。
2.品味文章的语言,理解文中展现的风土人情。
3.把握课文叙写景、事、物的线索,体会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
1.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作家,江苏高邮人,1939年就读于西南联合大学。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四野南下工作团。1950年后曾任《北京文艺》《民间文学》等刊的编辑。
汪曾祺所作小说以短篇为主,《受戒》《大淖记事》等作品浑朴自然,在清淡委婉中透出浓郁的乡土气息。
2.时代背景
文中提到的翻译家巫宁坤先生以及的语言学家朱德熙先生和作者汪曾祺先生当时都在西南联大求学。1939年夏,作者几经辗转,来到昆明,就读于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文中描述的昆明的雨季和雨中的经历就是作者当时在西南联大上大学时期的人生往事。当时,日寇侵华,“西南联大”在战乱时期由清华、北大、南开临时组建而成。它是一个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产生天才、影响深远的一所大学。
3.读准字音
bì bān yòu chì yú zā
辟邪 扳尖 绿釉 炽红 鲜腴 密匝匝
lí mù tái mián jié yāo
篱笆 暮年 苔痕 连绵不断 张目结舌 吆喝
4.划分结构,理清思路
通读全文,课文大体可以分为五个部分,我们一起看看这五个部分是如何划分的,分别讲了哪些内容?(排为楷体的引用部分不单独成段)
第一部分(1-2段),这部分是引子,引出“我想念昆明的雨”的话题。
第二部分(3-5段),写昆明的雨和雨季。这部分是总写雨季中景物的特点。
第三部分(6-8段),写昆明雨季中一些有代表性的景、物、人。
第四部分(9-10段),写“我”在雨中的生活经历,引发乡愁与诗情。
第五部分(第11段),点题,总结与照应上文。
5.再读全文,简说散点的回忆。
写了赠友人的画、写了仙人掌、各种菌子、缅桂花,写了昆明的民俗风情(门头挂仙人掌),写了昆明雨季中的人的活动(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苗族女孩子叫卖杨梅、若原巷的房东给房客们送缅桂花、“我”与同学在小酒店久坐等)。这些内容都是作者散点的回忆,这些描写显出“杂”的特点,这也是散文“形散”的体现。
6.分析这些散点回忆的描写手法
有细描,有概述,有点染,而且越是杂而灵活,就越有散文味儿。
7.速读全文,说说昆明的雨是如何贯穿全文的?
课文围绕“昆明的雨”的话题娓娓道来,如行云流水一般平淡而自然,其实暗含精巧的艺术构思。先由一张画引出“昆明的雨”,再由“昆明的雨”引出雨季有代表性的菌、果、花、树等,并在描述的过程中自然引出几例对昆明普通人活动的描述,最后又由一首怀旧的诗收住全文。文章始于与昆明相关的画,终于与昆明相关的诗,并且首尾都有“我想念昆明的雨”的心语。
8.再次速读全文,说说贯穿文章的情感线索是什么?
课文所叙景、事、物较多,但都围绕着核心,即怀旧与珍视,追溯岁月流逝之后留下的珍贵记忆,表达对过往人生的珍爱。时过四十年,为什么作者对过去的生活景象,包括所食之物、所经之事、所见之人,记忆如此深刻?就是因为一种留驻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极其深刻而丰富,必要诉诸笔端而后快。情感的线索串起当年散点的回忆,起到了形散而神聚的效果。
9.品读课文,找出昆明雨季中的几种有代表的事物?其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内涵和审美情趣?
全文重点描述昆明雨季中的有代表性的事物有仙人掌、菌子、杨梅等。作者描写这些昆明的雨中的有代表性的事物重在表现生活气息,体现作者对日常生活的重视,对生活中情趣与美的欣赏,符合作者散文创作的一贯特点。
细读三幅图画,品读语言情味。
文中的6、7、8段的三幅雨中物、景、人拼合起来,就是一幅“昆明雨中风俗图”,这幅细雨蒙蒙中的美景、美物以及美好的“人情”展现了温润、闲适、优雅的风土人情画卷。作者用意不在景,而是描绘某种氛围,传达一种情味。作者通过写景状物表达了深情,这种深情不是直露、强烈的,而是含蓄深沉地。蕴含了作者对几十年前在昆明的生活的深深的怀念之情。昆明的雨为这些风俗抹上了一层温情怀旧的色彩,渲染了恬淡悠远的氛围,传达了一种温暖悠长的情味。
11.概说作者在雨中有哪些经历
第三部分展现出的温润、闲适、优雅的风土人情为下文展开描写自己的雨中经历和引发的乡愁、诗情铺垫、蓄势。下面,让我们一起来阅读课文的第四部分,也就是9—10段,说一说作者在昆明的雨中有哪些难忘的人生经历。
第9段写的是房东送来满满的带着雨珠的缅桂花。
第10段写的是我和大学同窗从联大新宿舍出门,途中遇雨,被困小酒店,一直坐到午后。
12.说说这些雨中经历引发了我怎样的感情?
房东送花,让我感到人情往来的温暖与美好。
我和好友遇雨被困于小酒店,惹动了乡愁和诗情。
13.挖掘以上情感的深层含义,体会作者写作主旨。
作者在文章开头说,昆明的雨是使人动情的。作者在文末饱含深情地感慨到:“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珍贵的记忆所惹动的感情,留驻在作者内心深处,含蓄深沉地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雨中人,雨中情的饱含深情的怀念与珍视,体现了作者对流逝岁月的怀旧,对过往人生的珍爱,对美好人情的珍视,对美好人性的赞美,对生活情趣的欣赏。作者借写昆明的雨来含蓄深情地表达自己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对人世间平淡生活的珍爱,从而让读者体会到作者丰富而醇厚的内心世界。爱自然,爱生活,爱平民百姓。
14.朗读以上三段,体会语言情味。
(1)朗读指导:当作者回想往事的时候,感情基调是轻松的、欣喜的,同时又是平淡的,再细究,还是深沉的、多情的,是多种情感混合的。为了更好地体现其中的深沉、多情的特点,我们在朗读的时候不妨读得慢一些,稳重一些,带点感慨味儿。
(2)欣赏一下汪曾祺先生的画,带着对画作的感受,想象一下文中用文字描绘的三幅昆明民俗图画。
(3)请有感情地朗读以下内容。
(4)谈谈画作给你带来的感受或对以上三个文段的读后感。
15.品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语言风格
(1)有些句子读起来有如大白话一般,没有任何秀丽华彩之处,但是直白平淡之中有一种拉家常的风格,让人感到亲切,这正是一种返璞归真的语言风格。你能在文中找出这样的句子,并品读它吗?
比如:
“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但是并不使人厌烦。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2)与秀丽华彩的语言相比,文中的一些句子更容易让人直接感受事物的形象,引导读者发挥联想和想象。直白平淡中隐隐感到一种恬淡而悠远的余味。
你能从文中找出这样的句子吗?
比如:“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乎夸张的旺盛。”
(3) 有些句子,说一半,留一半,富有余味。
你能从文中举出一个这样的例子吗?
“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16.对比阅读,拓展延伸:
《雨的四季》和《昆明的雨》相同点和不同点。
两文有很多相似点:如以情感为线索,串联起所描写的景和物;作者都有很高的艺术才华,表现了丰富的人文内涵。
两篇文章也有一些不同之处:从内容来看,《雨的四季》偏重于写人的感受中的自然,较少具体写人的活动;《昆明的雨》则写了不少具体的人的活动,并将其与对自然的描写结合起来。从语言来看,刘湛秋是诗人,其散文诗意盎然;汪曾祺的散文如话家常,表现出一种平淡而悠远的意境,这是历经人世沧桑之后的恬淡风格。
四、课后作业:
阅读作者的其他散文,体会其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及其独特的韵味。
1.《故乡的食物》2.《翠湖心影》3.《我的家乡》4《七载云烟》
15 /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