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写作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八年级 语文
导入
事物的特征就是该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独特之处。要想把一种或一类事物说明清楚,首先要抓住其特征进行说明,那么怎样才能抓住事物的特征呢?
学习目标
1.结合课文学习,懂得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的道理。
2.利用写作实践,学习把握事物特征的方法。
3.联系相关要求,合理使用多种说明方法。
活动:以下三则说明小兔子的材料中,请推荐一个最能抓住事物特征来进行说明的材料。
推荐指数:最低
最高
资料
材料一:
小白兔全身盖着一层雪白的毛,它像别的哺乳动物一样,有嘴,有鼻子,有眼睛,有耳朵,长着四条腿,一条尾巴。
材料二:
小白兔长着一身柔软的雪白的毛,两只耳朵很长,一双眼睛又红又亮,嘴巴是三瓣的。
材料三:
小白兔,披一身柔软雪白的长毛,蹲着时活像一个雪球。嘴巴尖尖的,嘴唇有三瓣。眼睛像一对红色的玻璃珠,见到阳光微微眯起。耳朵很长,有时直竖,有时抿在颈后,还会微微颤动。前腿短,后腿长,走起来一跳一跳的,尾巴短小。
“材料一”是泛泛的介绍,“像别的哺乳动物一样”,便只有共性,缺少个性,当然看不出“小白兔”的特征;
“材料二”的介绍能扣住“小白兔”的特征了,但却是静态的,也不够全面;
“材料三”将小白兔的外形的特征说明得准确而全面。
蝉的卵
蝉在细树枝上大量
产卵,以防危险
幼虫悬在线上,
准备落地
幼虫找到并钻进软土,
过4年地下生活
蝉的生存
的
“欢愉”
与
“不易”
无法抵御天敌
自由活泼的生存状态
克服危险的生存能力
一、把握事物的特征
1.观察法——了解事物的特征
要抓住事物的特征,首先必须对事物有全面的了解,要善于观察和比较,既要注意事物的总体外貌,也要观察其局部。事物都有主体部分或关键部分,只有对被说明的事物的特征了然于心,才能紧扣特征展开说明。
活动:仔细观察我们的教室,说说教室的布局特点和室内教学设施的功能。【提示:总体印象、方位顺序】
资料
宽敞、整洁、明亮的教室不仅是我们接受教育之所,也是美育和德育之地。(简要提取、精要概括,抓住主要特征。)
教室分两大功能区。前方是教师的教学区域,后方是学生学习区域。(总体把握)前方的黑板是主要的教学设施。黑板左侧斜上方,挂着一块圆形的钟表,提醒学生要有守时、惜时、精准、坚持的科学态度。黑板的两侧分别挂着两张美术画,提醒同学们提高艺术修养,注重心灵成长。黑板上方的德育标语十分醒目......(以黑板为观察点,围绕主体特征,进行分说)
2.比较法——“共性中比较出个性”
资料
资料
(讲究自然之趣)
(庄严整齐、壮丽恢宏)
2.比较法——“个性中归纳出共性”
资料
资料
(亭台轩榭的布局)
资料
(假山池沼的配合)
(花草树木的映衬)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练习:完成《我的生活少不了它》相关的观察实践
选取你周围的学习或生活物品,仔细观察、比较,寻找这个物品的外形特点,想一想它是什么材料做的,这种材料有什么特性,这个物品有什么用途。围绕“生活少不了它”的主要特征展开说明,进行表述。
活动:续写
别看手机的平板身材只有巴掌大小,我的生活可真少不了它。它就像我的另一个身体器官一样不可缺少。这个“宝藏器官”影响着我的衣食住行……
3.资料法——归纳事物特征
数据
图表
历史文献
研究资料
借助资料分析,归纳事物特征
天津市秋季学期基础教育品课程资源
第5段
第6段
第7段
第8段
今昔对比
技术难度
现状
地位
第1段
第2段
第3段
第4段
形式与
原理
来历
环境和
建造原因
作用
写作实践:利用以上材料,抓住坎儿井的一两个特征,整理出一篇说明文。题目自拟,不少于300字。
【提示:抓住坎儿井的某个主要特征,安排说明顺序,注意主次详略】
资料
“水行于地下”的坎儿井
新疆地区,山地承接了较多的降水,成为干旱大地上的一座座“湿岛”。这些宝贵的“湿岛”水源因干旱地区的高温蒸发而大量丧失,为保护这些宝贵的水源,新疆各族人民巧妙创造出开挖竖井的挖井方式。【删减、嫁接】
坎儿井的开凿是十分艰苦的。在开挖线上,每隔数十米就要挖一口竖井。井下渠道开挖靠点油灯作业,总工程量非常大。而且,挖井人还需要知道什么地方地下有水,
从开挖处到出水处要挖多少竖井,每个竖井需挖多深,这都要有丰富的经验。所以坎儿井的每一口竖井全都是人工挖掘而成。【敏锐抓住因果关联】
新疆人民依据山势坡度,按引水路线在地面挖出许多竖井,并在地下将这些竖井连通成渠,使深层地下水逐渐转变成浅层地下水,在需要水的地方引出至涝坝(蓄水池),然后引至农田灌溉。由于水在地下运行,不受地面高温蒸发的影响,保持了水量常年稳定;经过地层过滤,井水也变得清澈甘甜。
所以,坎儿井其实是一种井、渠结合,在地下引用地下水进行灌溉的水资源利用方式。地上蒸发量大,便将“水行于地下”——这是新疆炎热干旱地区的劳动人民为寻找水源、保护水流的一个巧妙的创举。【总结全文,言简意赅】
评析:
这篇说明文紧紧扣住坎儿井的“井、渠结合的地下人工河”这一主要特征来进行说明和介绍的。
恰当地引用资料、分析资料、归纳概括,能够帮助我们把握住事物特征,把文章写清楚。
二、说明事物的特征
1.合理安排说明顺序,突出事物特征。
时间顺序:说明某种事物的演变;
空间顺序:说明一个建筑物的特征;
逻辑顺序:说明某一类事物的共性特征。
根据事物特征
不同要求
2.合理安排主次和详略,突显事物特征。
集中说明石拱桥
“结构巧”的特征
赵州桥的历史(略)
赵州桥的现状(略)
赵州桥的结构特点(重点,详写)
3.合理有效地使用说明方法,显现事物特征。
拱圈的形状
长、宽、大拱长度、
拱圈数
赞叹其“结构巧”
打比方
列数字
引用
突出赵州桥
“结构巧”的
主要特征。
小结:
懂得说明要抓住事物特征的道理
把握事物的特征 (观察法、比较法、材料法)
说明事物的特征 (安排说明顺序)
(确定主次和详略)
(合理有效地使用说明方法)
记叙文描写事物 说明文说明事物
旨在展现事物的“神”,带有作者主观色彩。 说明清楚事物的客观特征,
有的也带有文学色彩,旨在准确、具体、客观地体现事物特征,便于读者认识与了解该事物。
描写 摹状貌
比喻 打比方
三、反馈与评价:习作评析
一张构思精巧的邮票
一张好的邮票能给人美的享受,因为邮票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品。在我所集的邮票中,我最喜欢《中国人口普查》这张邮票。这张仅仅长4厘米,宽3厘米的邮票,【列数字说明外形特点】就把中国人口普查的许多信息展现得清清楚楚,而且构思新颖,给人以回味的余地。【抓住主要特征】
这张邮票底色是白的,正中间是一只钟——蓝白色相间的钟。钟面呈圆形,粗黑边勾勒。在钟的边缘上,并没有把12个时辰的位置都标示出来,而是只画了五个点,分别表示10点、11点、12点、1点和2点。这五个小点是绿荧光色的,周围镶着黑边,黑边组成了一个小三角形,尖头朝内。在表示12点的那个小绿点的正下端,是指针。指针也穿上了黑外套,【打比方,形象生动】上端是菱形,下端是圆形。
中间染绿色的表示分针,在上端中部有一个箭头式的白色针,表示时针。这就形象地说明,这时时针和分针正好重合,是12点整。这五个点和指针组成了钟面的上半部,在上半部的其他地方,染青色,用一条向上弯的弦线把它和下半部分开。下半部没有染色,但在中间画了一个金黄色的天安门。【空间顺序清楚、恰当、清晰】天安门是首都北京的象征,画在这儿是说明这里的12点是指北京时间,而不是其他时间。通看一遍整个钟面,你会发现这很像夜空。【打比方】
你看那由钟边和弧线组成的下半部不就是月亮吗 上半部多么像天空,那五颗绿色的小星星还在发光呢。整个钟面表示的是北京时间夜间12点整,即0点。
钟座是两条里面蓝色,外套黑边的小腿。钟顶里面也是蓝色,而且钟顶的两边和两条腿的两边由两条纵贯钟面的黑带子连着,组成了一个“人”字。那圆形的钟面的黑边不就是个“口”字吗 【说明顺序得当、语言准确】设计者独具匠心,把这个时刻所要做的事都表现了出来。【抓特征】
在钟的左上方,写着“标准时间1982.7.1”的字样,右上方写着“0∶00”,这些说明这次中国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是1982年7月1日0时整,在此刻及以前出生在世的人,就是普查对象。邮票的上端有六个字:“中国人口普查”。和它相对称,在邮票的下端写着“中国人民邮政”六个字。稍不同的是,【说明语言准确】在这六个字中间还夹了一个“8分”的字样,表示这张邮票的面值。“中国人民邮政”的下面,左边写着“J.78(1-1)”,
说明这是以“纪”的汉语拼音第一个字母J为代号的纪念邮票第78套,一套一张。右边写着“1982”,说明这张邮票发行于1982年。
这张邮票设计很巧妙,能在小小的票面上把人口普查这件大事表现得这么清楚,体现了设计者的智慧和匠心。
【抓住主要特征,首尾照应】
【评析】
1.全面周到地介绍清楚,突出了“构思精巧”的特点。
2.明确说明对象是一张“主题邮票”,所以邮票的主题“人口
普查”就成了说明的重点。作者牢牢抓住这一特征重点说
明,并将钟面内容与“人口普查”的关系表达得清清楚楚,
读者读罢,也会同样叹服设计者的巧妙构思,这正是文章
的成功之处。
四、课后作业:
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不少物品,比如毛巾、炒锅、电视机、手机、自行车等。选取你最熟悉的一种物品作为写作对象,查阅相关资料,以《我的生活少不了它》为题,写一篇说明文。不少于500字。
五、结束语
正心诚意,格物致知。
抓住事物的特征,推究事物的原理。
愿说明对象能在你的说明文字的世界中,
获得鲜活的生命,焕发本真的光彩。《写作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教学设计
一、导入
事物的特征就是该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独特之处。要想把一种或一类事物说明清楚,首先要抓住其特征进行说明,那么怎样才能抓住事物的特征呢?今天,我们来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二、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学习,让学生懂得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的道理。
2.利用写作实践,学习把握事物特征的方法。
3.联系相关要求,合理使用多种说明方法。
三、教学过程
1.借助对小白兔的三段说明材料的比较,懂得说明文要抓主要特征的道理。
2.完成教材中“蝉”的习题,懂得抓住事物特征来进行说明的重要性。
3.介绍抓住事物特征的三个方法
(1).三方法之观察法
(2)活动:观察教室布局
(3)展示学生习作片段。
宽敞、整洁、明亮的教室不仅是我们接受教育之所,也是美育和德育之地。(简要提取、精要概括,抓住主要特征。)
教室分两大功能区。前方是教师的教学区域,后方是学生学习区域。(总体把握)前方的黑板是主要的教学设施。黑板左侧斜上方,挂着一块圆形的钟表,提醒学生要有守时、惜时精准、坚持的科学态度。黑板的两侧分别挂着两张美术画,提醒同学们提高艺术修养,注重心灵成长。黑板上方的德育标语十分醒目......(以黑板为观察点,围绕主体特征,进行分说)
(4)三方法之比较法
(5)比较法——共性中的个性
(6)比较法——个性中的共性
(7)活动:展示《我的生活少不了它》习作片段
我的生活少不了它——手机
别看手机的平板身材只有巴掌大小,我的生活可真少不了手机。它就像我的另一个身体器官一样不可缺少。这个“宝藏器官”影响着我的衣食住行……
如果你和这位同学感同身受,认为手机是你的生活少不了的,就可以在课下完成续写的活动。
(8)三方法之资料法
(9)完成教材写作实践中关于“坎儿井”的资料的组织归纳练习。
审题指导——概括总结——归纳特点——组织材料——完成文章
(10)写作实践:将第2段和第5段,进行组合,加工,命名,形成新的文章。
(11)习作展示
“水行于地下”的坎儿井
新疆地区,山地承接了较多的降水,成为干旱大地上的一座座“湿岛”。这些宝贵的“湿岛”水源因干旱地区的高温蒸发而大量丧失,为保护这些宝贵的水源,新疆各族人民巧妙创造出开挖竖井的挖井方式。【删减、嫁接】
坎儿井的开凿是十分艰苦的。在开挖线上,每隔数十米就要挖一口竖井。井下渠道开挖靠点油灯作业,总工程量非常大。而且,挖井人还需要知道什么地方地下有水,
从开挖处到出水处要挖多少竖井,每个竖井需挖多深,这都要有丰富的经验。所以坎儿井的每一口竖井全都是人工挖掘而成。【敏锐抓住因果关联】
新疆人民依据山势坡度,按引水路线在地面挖出许多竖井,并在地下将这些竖井连通成渠,使深层地下水逐渐转变成浅层地下水,在需要水的地方引出至涝坝(蓄水池),然后引至农田灌溉。由于水在地下运行,不受地面高温蒸发的影响,保持了水量常年稳定;经过地层过滤,井水也变得清澈甘甜。
所以,坎儿井其实是一种井、渠结合,在地下引用地下水进行灌溉的水资源利用方式。地上蒸发量大,便将“水行于地下”——这是新疆炎热干旱地区的劳动人民为寻找水源、保护水流的一个巧妙的创举。【总结全文,言简意赅】
(12)分析以上学生习作围绕坎儿井的哪个主要特征来进行说明的。
明确:围绕“坎儿井有着井、渠结合的地下人工河的特征”来进行说明和介绍的。这个练习主要让学生懂得恰当地引用资料、分析资料、归纳概括,能够帮助我们把握住事物特征,把文章写清楚。
4.说明事物的三个方法。
(1)说明事物的特征的三个方法之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2)说明事物的特征的三个方法之合理安排主次和详略。
(3)说明事物的特征的三个方法之合理有效地使用说明方法
5.【课堂小结】
6.说明文和记叙文文体比较。
四、反馈与评价
评析《一张构思精巧的邮票》
五、课后作业:
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不少物品,比如毛巾、炒锅、电视机、手机、自行车等。选取你最熟悉的一种物品作为写作对象,查阅相关资料,以《我的生活少不了它》为题,写一篇说明文。不少于500字。
13 /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