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散文二篇》配套资源 课件(共36张PPT)+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6《散文二篇》配套资源 课件(共36张PPT)+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28 21:51:59

文档简介

《散文二篇》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中心观点,领会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2.理清文章的思路,学习文章的写法,品味文章的语言。
3.探寻作者的思想境界,领会课文的人文内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的中心观点,领会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的思路,学习文章的写法,品味文章的语言。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宗璞在感悟到生命的奇特与强大之后,从花事想到人事、物事,感悟到了大自然中生命的规律与真谛,唱出了心中最真切、最自然的生命之歌。在作家严文井的眼中,生命又会是怎样的呢?
“我为什么而活着?”古往今来,人们不止千百次地这样追问过自己。有人碌碌一生,未及思考就已经成为人间的匆匆过客;有人搜古寻今,苦思冥想,终其一生也未能参透其中玄机。诺贝尔奖获得者罗素会怎样回答这个问题呢?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散文二篇》与本单元我们共同学习的写人记事的散文《背影》、托物言志的散文《白杨礼赞》颇有不同。同学们自读课文,思考一下,它们到底有何不同?
二、文体知识
1.什么是议论性散文?它有哪些主要特点?
2.阅读议论性散文的方法。
我们先来学习作家严文井的《永久的生命》。
三、作者介绍
四、我们先掌握本课字词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圈画本课的生字词,标注字音,并利用工具书对不理解的词义进行解释。
1.读准字音
2.理解词义
五、初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
课文共5段,请同学们找出每段的中心句。
找到各段中心句,我们就可以梳理出作者的行文思路。第1段的中心句似乎是一个悲观的论调,而2-4段正面论说“永久的生命”这一话题。这些段围绕一个总的中心,从不同的方面展开,传达文章的主要观点。
六、再读课文,发现生命本质
如果说找出中心句、梳理文章思路,是从“面”上去理解议论性散文,那么抓住关键词则是从“点”出发,是对文本的更深入理解。
本课的关键词就在文章的标题中“永久的”,“永久”是课文论说的重点。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到文中带“永”字的语句,读一读,仔细体味一下,能悟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2.“有限的岁月只能一度为你所有,它们既然离开,就永远不会再返回。”“那些个体消逝了,它却永远存在。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这两句话中的“永”字所体现出的内容和情感是否矛盾?
3.通过本课的学习,请用自己的话阐述作者对“生命”的理解。
七、探究写作手法的魅力
作者对生命进行了热情的歌颂与赞扬,在开篇却提到时间易逝、生而可怜,这是什么写作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八、赏析语言,体会生命的神奇与不朽
个人生命不像一件衬衣,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它来洗涤,把它再补好。
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
感悟思考
读完本文,你对生命的本质有哪些深刻的认识,请结合课文说说你的感悟,建议同学们课下可以相互分享交流彼此的感悟。
总结
同样享用着生命,有人虚掷光阴,碌碌无为,毫无色彩;有人坚韧不拔,锲而不舍,以智慧、毅力和勇气为人类、为世界作出贡献,使生命得到转换和延续,为生命的长河增添了色彩,从而使我们生活的世界异彩纷呈。后一类人,他们的生命即使结束,却能永久地活在人们的心中,真正实现了生命的意义。这便是作者,也应是所有人对生命意义的正确认识。
《我为什么而活着》
作者介绍
先来掌握字词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结构清晰,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这篇课文是“总-分-总的结构”。
2.罗素为何如此渴望爱情呢?
3.作者寻求知识体现在对哪些领域的追求?
“星辰为什么闪闪发光”体现的是对自然的探究、对未知世界的一种了解的渴望。
“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指的是前人所取得的成就,是对人类思想的研究。
4.“这方面我获得一些成就,然而并不多。”真如作者所言吗?同学们请看相关资料。
对知识不懈追求,有如此成就的罗素,却又是那样的谦虚,令我们自惭形秽,这样我们更加想要探求他的内心。
5.面对尘世的种种“牵引”作者有着怎样的感受,采取了什么样的做法
“痛苦的呼号的回声在我心中回荡。”“我渴望减轻这些不幸,但是我无能为力,而且我自己也深受其害。”
结合罗素的生平,我们发现,他并没有绝望,而是身体力行了它对人类苦难的同情。
6.作者三方面的追求有没有顺序和层次的区分?如何评价作者的观点?
(1)作者人生追求的三个目标有其内在的逻辑联系和层次区分。
从结构上来看,是层层递进的关系。
三种人生追求,构成了作者一生的全部生活内容。。作者的人生追求,为我们彰显了一个思想家的博大情怀和崇高的思想境界。这三种激情正是哲学家罗素对人生的独特审视和思考。
四、研读课文,领悟观点
《我为什么而活着》前边讲生活的苦难,结尾处却说“我觉得我活着值得”,应该怎样理解?
五、赏析语言,感悟情怀
本文的语言显得特别精炼而富有诗意,句子的构成也比较讲究修辞。
我们来分析下面两个句子,看看哲理的光辉是如何通过修辞体现出来的。
1.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2.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我寻求爱情,最后是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贤和诗人们所想象的仙境的神秘缩影。
六、总结
活着就是勇敢地追求。爱是生命的理由,知识是生命的华彩,同情苦难是个体生命的升华。在这篇言简意赅的短文中,罗素以其饱含情愫的巨笔阐述了自己的人生信仰,给我们以活着的启示。
学习了这两篇议论性散文,我们来看看
七、两篇文章的写作特色
1.从标题上看
2.从思路上看
3.从语言上看
八、课后作业
1.读了课文,你感受到两位作者怎样的胸怀和境界?你对自己的人生有哪些新的认识和思考?请以随笔的方式表达出来。
(1)活着,是一件很 的事。
(2)活着,是为了 。
(3)怒放的生命(怎样才能活得更与意义?)
2.中外名家抒写生命哲思、人生感悟的文章很多,课余不妨读读冰心的《谈生命》、张抗抗的《地下森林断想》、勃兰兑斯的《人生》等。(共36张PPT)
散文二篇
八年级 语文
导入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宗璞感悟到了大自然中生命的规律与真谛,唱出了心中最真切、最自然的生命之歌。
“我为什么而活着?”有人碌碌一生,未及思考就已经成为人间的匆匆过客;有人搜古寻今,苦思冥想,终其一生也未能参透其中玄机。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的中心观点,领会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2.理清文章的思路,学习文章的写法,品味文章的语言。
3.探寻作者的思想境界,领会课文的人文内涵。
文体知识
1.什么是议论性散文?它有哪些主要特点?
议论性散文以说理为主,也被称为“哲理散文”或“哲学散文”。
议论性散文的特点很明确:它以说理为目的,议论是它的骨干。议论性散文往往是将议论与叙述、描写、抒情结合在一起,以求让读者领悟哲理。
2.阅读议论性散文的方法
①以整体把握课文大意为基础,先做全局的、整体性理
解;
②抓住文中的关键性句子,深入领会文章观点;
③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和阅读经验,思考、回味作者的
思想,并形成自己的看法。
《永久的生命》
作者介绍
严文井
我国当代著名童话、寓言作家。主要著作有散文集《山寺暮》,童话集《南南和胡子伯伯》《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长篇小说《一个人的烦恼》等。
读准字音
jiù xìng dí bēi dú xuàn róng màn diāo
臼齿 兴味 洗涤 卑微 牛犊 炫耀 茸毛 蔓延 凋谢
理解词义
兴味:趣味;兴趣;兴致。
蔓延:如蔓草滋生,连绵不断。
凋谢:指(草木花叶)脱落、衰落、零落。
初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
课文共5段,找出每段的中心句。
第1段: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来。
第2段:人们却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
第3段: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却是
永久。
第4段:我的伙伴们,我们的心应该感到舒畅。
第5段:凋谢与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
第1段的中心句似乎是一个悲观的论调,而2-4段正面论说“永久的生命”这一话题。这些段围绕一个总的中心,从不同的方面展开,传达文章的主要观点。
再读课文,发现生命本质
本课的关键词就在文章的标题中“永久的”,“永久”是课文论说的重点。
1.快速浏览课文,找到文中带“永”字的语句,读一读,仔细体味一下,能悟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有限的岁月只能一度为你所有,它们既然离开,就永远不会再返回。
它们蹦蹦跳跳,炫耀它们遍身金黄的茸毛。永远的小牛犊,永远的金黄色茸毛!
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
2.“有限的岁月只能一度为你所有,它们既然离开,就永远不会再返回。”“那些个体消逝了,它却永远存在。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这两句话中的“永”字所体现出的内容和情感是否矛盾?
这两处并不矛盾。个体生命虽然短暂,但整体生命现象永存。个体生命是会消逝,但种族群体会延续,有价值的精神是永存的。
3.通过本课的学习,请用自己的话阐述作者对“生命”的理解。
生命是有限的,生命又是永存的。
珍惜生命、享用时间、争取时间,让有限的生命时光放射无限的光和热。
探究写作手法的魅力
作者对生命进行了热情的歌颂与赞扬,在开篇却提到时间易逝、生而可怜,这是什么写作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欲扬先抑。前后对比,把对生命的思考引向更深层次,同时使行文有了波澜,打动人心。
赏析语言,体会生命的神奇与不朽
个人生命不像一件衬衣,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它来洗涤,把它再补好。
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
仿写句子
个人的心灵不像一株青草,当你发现它黄了、枯了的时候,就可以等待它再萌芽,等它再生长。
青春在那些最终要吐露的新芽中绽放,不断给人们以活力,不断给人们以生机。
感悟思考
读完本文,你对生命的本质有哪些深刻的认识?
虽然每一个人的生命是卑微、柔弱的,但整个人类的生命却是无穷无尽的。
人类的生命力是强大的,不能被任何磨难消灭。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我们要用有限的生命去创造无限的价值,我们应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人生,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总结
同样享用着生命,有人虚掷光阴,碌碌无为,毫无色彩;有人坚韧不拔,锲而不舍,以智慧、毅力和勇气为人类、为世界作出贡献,使生命得到转换和延续,为生命的长河增添了色彩,从而使我们生活的世界异彩纷呈。
《我为什么而活着》
作者介绍
伯特兰·罗素
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作家。主要著作有《哲学问题》《心的分析》《物的分析》《西方哲学史》《论教育》等。
读准字音
è jù sì bīn chàn kàn xiāo
遏制 飓风 肆意 濒临 震颤 俯瞰 云霄
zhuǎn háo
流转 呼号
理解词义
遏制:用力控制(某种感情)。
肆意:不顾一切由着自己的性子(去做)。
濒临:紧接,临近。
俯瞰:俯视。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结构清晰,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总——分——总
总结了支配自己一生的主要动力。
分述,对上述三种人生追求的详细解释。
总结一生,认为这样活是值得的。
2.罗素为何如此渴望爱情呢?
作者用到了很多有衔接作用的提示语, “首先是因为……其次是因为……最后是因为……”,层次清晰地表明追求爱情的原因。
追求爱情是因为爱情可以给人带来喜悦,可以使人摆脱孤寂,可以让人领略人生最美好的境界。
3.作者寻求知识体现在对哪些领域的追求?
“希望知道星辰为什么闪闪发光”和“试图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对于这两句话,如何理解?
“星辰为什么闪闪发光”体现的是对自然的探究、对未知世界的一种了解的渴望。
“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指的是前人所取得的成就,是对人类思想的研究。
4.“这方面我获得一些成就,然而并不多。”真如作者所言吗?
(1)罗素一生著书71种,著述涉及多个领域。
(2)20世纪初,取得重大成果“罗素悖论”及“类型论”。
(3)1950年,罗素获诺贝尔文学奖。
(4)95岁高龄完成《罗素自传》的写作。
5.面对尘世的种种“牵引”作者有着怎样的感受?采取了什么样的做法
“痛苦的呼号的回声在我心中回荡。”“我渴望减轻这些不幸,但是我无能为力,而且我自己也深受其害。”
罗素一生追求真理,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活动,为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多次发表声明和演讲。
1955年初,罗素、爱因斯坦和各国科学家发起了禁核签名运动。
1961年,89岁高龄的罗素偕夫人到英国国防部门前静坐示威,以反对美国政府发展核武器,结果被判两个月的监禁。
1964年创立罗素和平基金会。
1970年2月2日,就在他逝世的当天,还在为中东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而忧心忡忡。
6.作者三方面的追求有没有顺序和层次的区分?如何评价作者的观点?
(1)作者人生追求的三个目标是层层递进的关系。
(2)“对爱情的渴望”是就人的个体自我而言。
“对知识的追求”是就自然与社会而言。
“对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就整个人类或宇宙而言。
研读课文,领悟观点
《我为什么而活着》前边讲生活的苦难,结尾处却说“我觉得我活着值得”,应该怎样理解?
1.苦中伴随着乐,例如爱情会带来欢愉,同时征服了苦难也会产生胜利的喜悦,因此苦乐相伴的体验是值得的。
2.虽然罗素最终没有减轻人类的不幸,甚至自己也深受其害,但他毕竟努力过,奋斗过,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赏析语言,感悟情怀
1.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2.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我寻求爱情,最后是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贤和诗人们所想象的仙境的神秘缩影。
总结
活着就是勇敢地追求。爱是生命的理由,知识是生命的华彩,同情苦难是个体生命的升华。在这篇言简意赅的短文中,罗素以其饱含情愫的巨笔阐述了自己的人生信仰,给我们以活着的启示。
两篇文章的写作特色
1.从标题上看
《永久的生命》这是一个点明中心的标题。
《我为什么而活着》这是一个提示话题的标题。
2.从思路上看
两文都有逐层展开、深入剖析的思路,并运用了多种论
述方法。
3.从语言上看
两文的语言不是理性、客观、严密的论证语言,而是大
量使用叙述、描写以及抒情,富有感染力。
课后作业
1.读了课文,你感受到两位作者怎样的胸怀和境界?你对自己的人生有哪些新的认识和思考?请以随笔的方式表达出来。
(1)活着,是一件很 的事。
(2)活着,是为了 。
(3)怒放的生命(怎样才能活得更有意义?)
2.中外名家抒写生命哲思、人生感悟的文章很多,课余不妨读读冰心的《谈生命》、张抗抗的《地下森林断想》、勃兰兑斯的《人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