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语言要连贯”教学建议(设计)
[目标导航]
1.体会恰当、准确的词语以及语言连贯在文章中的重要作用。
2.赏析行文语言连贯、表达流畅、文笔优美的技巧与方法。
3.养成善于表达、勤于修改的好习惯,做到文字通顺,条理清晰。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掌握语言连贯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把事情叙述清楚,做到层次分明,语言连贯
1.课前热身。
出示两道与语言连贯相关的小练习,让学生现场来选择。
(1)清人张潮在其《幽梦影》中曾说:“对渊博友如读异书,对风雅友如读名人诗文,对谨饬友如读圣贤经传,对滑稽友如阅传奇小说。”这话确有见地,人生一世,除亲情、爱情外,友情更是不可缺的。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A.友情是一种广度,亲情是一种深度,而爱情则是一种纯度
B.友情是一种纯度,爱情是一种深度,而亲情则是一种广度
C.爱情是一种纯度,亲情是一种深度,而友情则是一种广度
D.亲情是一种深度,爱情是一种纯度,而友情则是一种广度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巍峨挺秀的秦岭没有消灭在浊雾里;田堰层叠的南塬,模糊了;美丽如锦的渭河平原也骤然变得丑陋而苍老。
A.天气阴沉,满天是厚厚的、低低的、灰色的浊云
B.在夕阳的辉映下,满天彩云飘动
C.夜幕下垂,远山渐渐隐没了,田野像死一般寂静
D.北风呼呼地叫着,枯草落叶满天飞扬,树枝都成光胳膊了
学生给出答案,师生讨论,然后进行解析。(1)句子前后的顺序应该一致,否则就显得混乱。句中前面虽然说了很多关于朋友的话,但已经指出了其顺序“亲情、爱情和友情”,所以应选D。(2)从句中的“浊雾”“模糊”“丑陋而苍老”,可以判断这一段景物的特点是肃杀、萧瑟、冷清的;从句中的“秦岭”“南塬”“渭河平原”可以看出写景的顺序是从上到下;从分号可以看出,这四个写景的句子是并列关系。首先排除B项;C项中提到了“远山”“田野”,这与后面构成的是总分关系;D项中的“北风、枯草落叶、树枝”都是具体细微的景物,与全句宏大的景物不一致,也不是从上到下的顺序。A项中的“阴沉”“灰色的浊云”与后接句景物的特点一致,“满天”的空间方位与后接句构成从上至下的写景顺序,所以选A。
2.补充要求。
所谓连贯,指能够调整语句之间的顺序,做到前后衔接和照应,上下贯通。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句子内部的停顿;一是句子之间的照应,指句与句之间在内容上的逻辑联系等。要做到语言连贯,衔接紧密,不能前后脱节,条理混乱。文字中所渗透的感情或喜或悲、或爱或憎、或褒或贬、或激昂或沉郁,文字所描写的景象或繁盛或凄凉、或热烈或肃杀。这就要求上下文在整体上做到情感、意境保持一致。
3.分析文本,方法指导。
结合本单元的五篇散文,教师可以根据语言连贯的几个要点,选择典型的句群、语段或者篇章展开讨论,梳理语言连贯的一般规律,增加学生的理性认识。可以通过阅读原文的片段,也可以摘取原文的部分句段设置题目,进行文本分析训练。
示例1:“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
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本段文字围绕一个话题,表达自然流畅,注意表达过程中的时间顺序,以及叙述过程中蕴含的作者情感变换。
示例2:
“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但是并不使人厌烦。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本段文字中关联词的使用,不仅语言更加连贯,也使叙述变得曲折生动,更有情趣。
学生自主阅读或练习后,教师可引导讨论归纳:第一,语言连贯,要注意话题统一;第二,采用合理顺序安排句序和段落层次;第三,注意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衔接与过渡。
4.写作实践,指导交流。
(1)修改“写作实践”一,按照语言连贯的要求,根据提示重写本段文字,然后与同学交流。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然后择优在班级内交流,对比之后,说一说重写后的变化。
示例:
在我看来,爸爸是一个懂得平衡工作与家庭关系的人,他既热爱工作,又在乎家人。由于爸爸工作出色,经常在单位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我们家墙上贴的那些奖状有很多都是爸爸的。爸爸不仅上班忙工作,连下了班都在惦记工作。有一次,爸爸单位里有台机器坏了,大家修了一天都找不出问题,爸爸下班回到家里吃饭时,突然想起了国外有过这方面的材料,就马上查阅了资料,并且连夜赶回单位抢修了,终于把机器修好了。除了工作之外,爸爸还花很多时间陪家人。周末,他常会领着全家人去郊游。为此,他还专门买了本郊区旅游攻略的书,研究了好多条路线。所以我们每次去郊游,都能看到很美的风景,玩得非常开心。
提示:重点关注中心句、过渡句和关联词的使用。
(2)“写作实践”二练习,先构思,写提纲。方法指导要点:第一,认真审题,确定写作的中心,确保选择的材料围绕所写的话题展开。以《节日》为题,可以选择一个具体的节日,也可以选择两三个节日,不仅要描写节日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还要描写节日里人们的活动经历以及自己的活动体验。每一个节日都有特定的文化内涵,要挖掘出节日的特色,选择一个独特的视角来统领全文,这样文章才不容易散乱。第二,列好提纲,安排好写作的顺序。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如何开头结尾,如何将过程展开,需要在写前想好。第三,根据提纲快速作文,至少完成200字以上的小片段,然后分小组进行互改互评,重点围绕语言的连贯性,从句子间、段落间以及文章整体的统一性等角度进行评价。
5.写作实践。
课后完成“写作实践”三,自拟题目,完成作文。要求:(1)保持话题的统一;(2)写出做事的具体过程;(3)合理安排顺序,衔接自然,前后连贯。
提示:(1)本文要求写做事的经历,所以按照顺序把事情叙述清楚是最基本的要求。写法上,顺叙是首选,要注意把时间、地点变化交代清楚。(2)写做事,离不开动作描写,注意精选动词,写好一连串的动作,以表现做事的过程。(3)叙事的文章,要吸引人,可以靠情节曲折取胜,可以靠事情有趣、语言有趣等方式勾起读者的阅读兴趣。